当然,穷鬼中的中流砥柱那可不就是我嘛。所以今天写啥?「如何买到最便宜的水鬼?」「五万块性价比之王?」「删前速看,你买到的这支表可能要升值了?」「年轻人第一支表的选择方案?」,这些你想看的,一个都没有。今天分享一篇我捉襟见肘的买表经验。没什么钱,旨在提供一种思路,不一定对,希望对广大穷友有所启发。 有人可能会说,Ops!你前两天刚写了年轻人第一支表怎么买,这不是自己否定自己吗?是的,我就是这种博主,出尔反尔不说,还经常在写稿战术上采用抢先于别人一步否认自己的技巧,卸掉道德包袱,一边落个坦诚的口碑,另一边大举揭发虚伪之人虚伪之事,末了感动地为自己点亮。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完全不用过脑子了。 我,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姐姐。 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有一个主要性格特色,就是自信,不受忽悠。可以说,从买第二支表开始,我就把这份钢铁般的信念贯彻始终了,为什么是第二支?因为本着我们穷鬼们的自定义,第一次大出血消费的「名表」才能正儿八百当个表戴,大出血听着狠,其实在我们卑微的算法里,指的差不多就是3000-6000rmb价位的非时装品牌手表吧(笑点),而往往是斯沃琪啊卡西欧啊什么的第一支表怎么能算数了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用了港台腔。 现在说起来不值得一提,但回首自己为第一支「名表」规划预算时,恕我直言,五千块我都打心眼儿里嫌贵。2007年的五千块,能买一个大牌包/十双高跟鞋/tiffany入门款银项链来三根了,相较于这些在我们女的心中重于泰山的时尚单品而言,你说这一支表贵不贵,你说。 不要再说年轻女孩无忧无虑了,我们的心很乱,但我们的苦恼,倒都是用钱就可以解决的苦恼。 所以,当家里人问我要不要接手他的劳力士间金datejust时,我顺从了,倒不是我对劳力士有什么真感情,而是转脸就可以拿五千块买了一个Louis Vuitton的speedy30还有找,大团圆啊我拍着大腿感慨。劳力士表对比LV包,很可能翻了十倍价格还不止,但在我心里,那时它们的价值是刚好颠倒的:一个女孩,拼死拼活攒了几千块买了自己心仪的名牌包,pos机出票的瞬间所带来的那种巨大满足感和快乐是无可比拟的。而一块劳力士表,且不说它的好坏,几万块的定价离当时的我太远了,跳跳脚也够不到的人生激不起任何人征服的欲望。在这样的心态下,这支表,我拿它当配饰来戴一戴,没有灵魂,更不走心。 前两周跟小高聊天,她说,「我真的很喜欢金劳,家里人土得要死,天天说劳力士不是“世界十大名表”,暴发户才用,我白眼都翻到要晕过去」。我知道不少买表人对劳力士都有从地狱到天堂的转变,江湖上更一直流传有「只有最懂表的和最不懂表的人才会买劳力士」这种古老的咒语,但最初的我是没有这份觉悟的。偶然间发现劳力士的好,还真要归功于我对身外之物不太上心的生活态度。虽然这表本质上不是我的,但大家也知道,有些人是这样的,拿了别人的东西戴,却可以做到十分真诚地全盘忘记这是别人的,当自己是原主人,可劲儿祸害。彼时的我,就是这种真诚的少女。 洗手啊玩水啊都不会脱表,冬天穿外套卡住手表时永远用蛮力,更不要说手表手环叠戴了。噢还有,戴到哪儿撞到哪儿也是我的招牌特色,就这样,除了满身划痕之外,这个表,竟然还在本分地精准走时。时间久了,戴得顺手。 也是差不多在那个时候我做了手表编辑,见到的世界大了,人的花花肠子就多,高低看我这表太老气,想买个既适合「我们年轻人戴的」又标志着「我们是大人了」的表。那时候没什么积蓄,更不懂得现代人积极倡导的“三个月薪水”式的买表公式,只是因为佩戴习惯,想买一个瑞士制表品牌的款式,不要太贵,最好漂亮点儿。比来比去,从天梭拎出来一支腾智系列的全白t-touch,又去摩凡陀刷了一个博物馆表盘的方形手镯女表,加起来差不多一万块。 t-touch是我一次超值的购买体验,整个系列的意图非常明显——用炫酷的设计和功能吸引年轻人,大家有所不知,目前社会上这股疯了似的推崇年轻文化的潮流也真的不新,七八年前就萌芽了,核心理念就是拒绝长大成人,越年轻越酷越时髦越好。口号是空洞的缺乏煽动性的,但当时的天梭,po出了安吉丽娜朱莉在「史密斯夫妇」中佩戴t-touch举枪瞄准的剧照,我一看,天雷勾地火,下定决心了,到现在返回去再看,这支表不但被我扎扎实实地用到了电池缺电为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不动声色地帮我确立了之后的大多数买表思路——偏男性化的、功能性的、运动款式最能代表我。 很多人诟病运动表在我国不受待见,利用率太低,多年下来形成了一种想当然的定势思维,对于这套说法我倒是有点不同看法。我觉得正装表和运动表之间的差异并不像爱出海的傻小子和孱弱斯文的读书人那么泾渭分明,相反,如果去店里好好对比着上手看看,很多人反而会觉得各家正装表“都差不多”,但运动款式却或多或少地传达了品牌世家传统下隐匿着的创新基因。 水鬼、50噚、葡计、皇家橡树、鹦鹉螺、超霸/海马……只要你稍微静下心来翻翻社交媒体看几部特工片,数不尽的西装衬衫+运动款街拍图就给出了最好的搭配示范,照着做就很得体了。所以,真的不要再说运动表戴不进办公室这种比我们还老的傻话了,哪怕单纯从身体条件来看,现在的年轻买家更高大挺拔,很少会因为仅仅佩戴个超过42mm的大表盘运动款式而显得不合时宜,与周围环境脱节了。 在那之后几年我经历了一段爆发性买入门级腕表的阶段,汉米尔顿、雷达、美度、蕾蒙威、一把把的G-SHOCK……款式则都非常冷门:三角形、小金表、复古款、表盘掏个洞露半截子机芯的,我妈和周围的朋友每每都被我的口味惊得瞠目结舌却因为涵养太好而不得不倒吸一口冷气附和着评价,“你开心就好”。 年轻人们,你们真的不知道我们是从一个社会风气多么虚伪的时代挺过来的。不过我的确很开心啊,因为我并不是一个从小就对名牌心里门儿清的女孩儿,却在乱买乱试的过程中建立了对这些产品的认识、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风格,审美啊品位啊一点点升级。比起一步到位的安全牌,这其中伴随而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难道不才是我等穷鬼们的巨型快乐所在吗? 就好像读书没有窍门,你就一直去找文字读就好了;品酒没有捷径,不去喝,再多知识也没用。你先去做了,就会发现,知识教育程度相仿的我们,其实对“好”和“美”的感知能力并没存在太大差异。 但乱买乱试的过程中有没有买砸了的后悔?肯定有。我们现在来算一笔账,那个时候大部分入门级瑞士品牌的手表差不多都是几千到小一万的定价,我五六支加起来应该超过四万块了。四万块,什么概念?无历水鬼、超霸限量版、沛纳海、积家reverso这些现在很多人用来进阶的经典款在当年公价就可以拿下了。绝无诋毁贬低哪些品牌之心,更无意冒犯曾经的自己,我想说的是,别人嘴里念叨了一万次的经典在我们某个人生阶段看起来就是不如fancy的设计亮眼、几千块的价签诱人,而终有一天你能把这笔糊涂账算明白,并不是谁再来跟你吹了第一万零一次风儿,而是自己体验过了,水到渠成了。 年轻的朋友们,这个世界,活着老矛盾了。 看清楚这个「花钱即省钱」「吃亏就是占便宜」的朴素道理之后,我反而越来越不太会由着自己为第一眼冲动买单了,选择也渐渐固定下来:Chanel的Première和Movado的Museum满足我在少数工作和社交场合中「变成女的」的搭配诉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辨识度高、更加首饰化、女性观众多少都能产生点儿共鸣,聊得动天儿,enough. 而前几年还信誓旦旦发誓再也不买运动表的我还是先后入了豪雅Aquaracer、精工Tunacan和万国葡计。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精工罐头,我对它第一天动心第二天就找到在日本出差的朋友买下了,依照当时的汇率,足足比海淘或代购贵了1000多rmb,但即便如此,直到现在那都是我心目中的一次超值购买体验。 超值在哪儿?第一当然是喜欢了,毫不犹豫出手了,先于其他人享受了;二来罐头无愧于为数不多的实物真真儿呈指数型比例美过照片的代表。它的每一处细节都恰到好处,表盘元素不少却不张扬,哪怕对手表没有任何基础的人也可以理解。虽然真的很重,但买了它以后,基本同价位的其他手表我没再戴过,而望向它的每一次我都有真实的、想拿起相机按两张的冲动。如果戴它出门、或者在微博微信发发照片儿,总有很多人冲上来问我这是什么牌子在哪儿可以买到。用王朔老师曾经说过的“把影片的成败量化为放映时剧场的笑声统计”的观点来看,这支表并没靠情怀、只靠产品本身的魅力一下就击中了主流大众的心,这叫有的放矢干什么吆喝什么,更是一种设计上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