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士于1926年创制了世界上首款能防水、防尘的腕表,让制表技术迈步向前,并取名为“Oyster”,中文名为蚝式,顾名思义外形如蚝壳一样,为机芯提供最佳的保护。并与1931年研发出了全球首创的专利自动上链机制——恒动摆铊,此独创系统是每枚现代自动腕表的基础设计来源。 今天的主角就是我们的劳力士首款蚝式自动上链腕表——BubbleBack。 由于此时的自动机芯因较厚而一般平面盖底未能安上,于是劳力士研究出专为自动表而设计之突出底盖, 故而取名为BubbleBack,像极了蚝壳的形状,表镜与表后盖凸出,就有了后世的Oyster Perpetual,不过现时仍然出产的Oyster Perpetual己不是采用突出底盖,其生产周期从1933年至1955年期间。 我们从英文读音上直接翻译中文过来为泡泡背,又由于外形有点像中式棺材的模样同时有升官发财之意,故而在香港一般称为“官财仔/棺材仔”(包括官财孙,中官财及大官财),在台湾及中国内地称为“泡泡背”。 今天我们的表友们可是有眼福了,^Rainmei^正好手上有这么一块非常有收藏价值的劳力士泡泡背,将完全拆解内部机芯一睹劳力士第一块自动上链腕表的神秘面纱。这个可是史上很难得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哦。 此款劳力士腕表名称为BubbleBack,尺寸为30mm,钢壳钢带钢外圈,14K黄金指针与14K黄金表盘刻度,为典型的大三针,并搭载劳力士全封闭式自动上链机芯Ref.630, 摆频率18000次/小时。手表型号为2940或3135或3134。其中在二个号码上被划上横线,最后敲上钢印3134。经^Rainmei^查阅Rolex官方相关资料,此系列的型号生产确切时间是在1943~1945年间,为劳力士首款自动腕表的第四代(从1933~1955年间一共分为六代)。之所以有更改型号的做法,证明当时劳力士蚝式表壳的生产已经进入到标准化生产。 我们可以注意到自动铊上"ROLEX PERPETUAL"、"CHORONOMETRE"等字样,"CHORONOMETRE"是法文而不是英文,所以没有写错哦,这个也同时佐证了该腕表的生产年代与确切的时间,因为1943年始劳力士获得”高性能标准检查合格(CHORONOMETRE)”的官方认证, 此标准为放于1至6种不同位置上行走10日期间不超出0-15秒时差、可抵受摄氏2度至32度温差中正负14秒合格方可以取到认证证书。细致的朋友可以看到后盖上的劳力士LOGO还是个五指的形状。 劳力士Ref.630机芯采用完全封闭铊式自动上链机构,之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半封闭铊式机芯,而后在1955年劳力士推出了现代劳力士自动机芯相类似的Cal.1030机芯,我们的"泡泡背"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我们的这款机芯已经是现代劳力士自动机芯的鼻祖,可想而知其历史价值与收藏价值。 我们只有卸除密封铊自动上链机构才能看清机芯的内部,让我们继续…… 自动部分在未分解之前,整块夹板呈锅状罩住机芯,当自动机械轮系夹板分解之后,可以看到早期的自动部分还无出现今天的双向自动轮。繁杂的大钢轮系让人眼花缭乱,全部齿轮像宝塔似的装在条轴处,上通自动轮系,下通小钢轮。鹅颈式的微调固定在厚实的摆夹板上,当时的手表没有防震器,在摆轮和马轮处均为托石装置。固定游丝的小压板及快慢针,有作倒角处理,每个细节都无微不至。中心轮上装秒针轴心,由一块有弹力的簧片压住,以防松脱和抖动。条盒轮硕长无比的条轴分外显眼,是一种特殊的条轴,有很多零件附加在上面。双层蓝钢游丝向上绕,游丝外桩呈“T”形,这是为了方便固定而作的特别设计,现代的腕表已很难见到这种古典风味!摆轮为劳力士独家方格摆轮,双层蓝钢游丝,补尝螺钉,韵味无穷。 此款腕表的表冠也是别有韵味的一个收藏。表冠上的LOGO很是特别,表友们日后可以留意下其他古董劳力士手表的表冠与之比较。 这几日佩戴着这款劳力士首款自动表去劳力士公司不知会怎样?手表机芯是在运转中,不过还是需要做下维护的,毕竟是块老古董了,还是要爱惜的。费用么?古董这东西可以说是无价的,所以维修费用肯定要比现代的高端腕表要高得多了,同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修复的,这个是需要技术的,在中国R品牌那是不会接受该服务的了。所以如果有如此好的老古董还是找靠谱的专业人员来做维护吧,不然的话,如这块价值5万以上的“泡泡背”如果弄坏了岂不是损失大了去了。钱是小事,可这是艺术啊。损坏了可就再也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