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听说过天文台竞赛)今天,当我们在购买腕表时,时常被告知这款腕表拥有瑞士天文台认证(COSC),很多表友对此也并不陌生,甚至耳熟能详。天文台认证是今天公认的一项最普遍的钟表品质认证,它往往代表着这款腕表有着比普通腕表更好的品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逐渐建立威信,成为行业标杆。当然,随着行业发展和制表工艺的越来越尖端,一些高级制表品牌开始创建出更加严格的品质认证体系,其中就包括了目前最有名的几项:百达翡丽印记、日内瓦印记、QF认证等。尽管如此,COSC天文台认证依然具有行业普遍性的参考意义,除此以外,任何一个认证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萧邦的天文台认证证书
今天的天文台认证,应该说起源于1973年,钟表业品质认证CHRONOMETER一词被重新定义,它的含义是“通过了 Controle Officiel Suisse des Chronomètres(COSC)测试的表”。而在1973年之前,这个词背后的意义已经在钟表业存在了大约200年。18世纪时,各个已经崛起的大国,不断争夺海上霸权和海外殖民扩张,海军迫切需要可靠的设备,由于在海上颠簸而又高湿度等恶劣环境,当时的普通钟表无法胜任,并且海军还要求可测算方位,走时必须要精确。于是,海航钟开始诞生,为了准确评估航海钟精密性,用于测试航海计时设备的首个官方天文台测试于1823年在英国诞生。
朗格天文台钟
此时,英国、法国、德国是钟表业最发达的国家,瑞士正在逐渐追赶,19世纪末期,这几个钟表大国均已形成针对钟表精准度测试的天文台认证体系,最著名的有瑞士纳沙泰尔天文台(1866年)、日内瓦天文台(1873年),英国特丁顿乔氏天文台(1884年),法国贝桑松天文台(1878年),德国汉堡海军天文台。这些天文台具有严格的检测标准,检测程序主要是3个温差、5个方位以及为期30-50天左右的检测。然后按照得分,来授予评级,不同的天文台使用的评分体系不同。因为繁荣的钟表贸易,加上钟表形式早已不再局限于航海钟,此时已经是怀表的黄金年代。天文台钟表检测逐渐发展为一项竞赛,因为具有天文台认证的钟表,代表了一个具有第三方的官方权威背书,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于是具有实力的钟表厂商纷纷加入这场竞赛之中。
纳沙泰尔天文台检测规则书面文件
商业的利益,推动着技术的进步。世界著名的钟表制造商,将产品送往不同的天文台进行检测,有时甚至送往多家天文台检测,当时检测的对象,主要是机芯,而非装配完成的腕表。渐渐的,当原先为了确保时计精准性而进行的检测,逐渐成为一种竞赛,这个市场变得越来越狂躁。20世纪初,由于天文台竞赛设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尽管每年钟表公司会生产大量的机芯,却仅有极少数机芯最终得以参加这个竞赛。为了能够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公司们开始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提高机芯的精准度,这些机芯的零部件有着非常高的精度,并且对机芯功能性要求很高,为了能够参加一次竞赛,公司不惜花费几年时间去研发一款高素质的机芯。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些“高科技”仅仅只是为了比赛,当拿到名次之后,这些机芯仅有极少数品牌曾装入成表销售。这意味着,即便这家公司曾在天文台竞赛中获得非常不错的成绩,但他们销售的手表,和天文台没有半点关系,你买到的只是一只常规的表。
怀表经过法国贝桑松天文台认证的广告
天文台竞赛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钟表公司不断提高钟表制造的技术,这些技术为钟表发展提供了基础。1925年,瑞士精确时间测量联合会定义了CHRONOMETER的含义——通过了天文台认证的表。此时的天文台是真正的天文台,而非今天瑞士COSC进行检测的第三方机构。为了让竞赛的成果,不单单是从营销意义上拉动品牌普通钟表的销售,而是能够运用到普通的腕表之中,一些品牌在努力。江诗丹顿从1907年开始,建立了皇家天文台认证,经过认证的机芯,不再是封存,而是装入成表销售,只不过这个认证很严格,从1907年到1919年总共生产了1万枚多一点的皇家天文台表,也就是一年大约1000枚,主要销往巴西、南美以及欧洲的其他市场。1930年代,钟表业当时很重要的市场美国,出现经济大萧条,同时二战爆发,直到1950年代欧洲经济才开始复苏。这段时间,很多表厂和军方合作,天文台竞赛有所放缓,到了1950年代和1960年代,天文台竞赛再次活跃。
江诗丹顿皇家天文台认证机芯
1960年代的天文台竞赛,对钟表世界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1966年,芝柏带着自主的高频机芯32A,参加天文台认证,并斩获了大量的奖项,并挑选了40枚机芯拿到纳沙泰尔天文台检测,全部通过认证。高频的概念,震撼了当时的钟表业,检测证明,36000vph的振频,比原先使用以18000vph和21600vph为代表的慢频,要精准。于是,高频成为了一种旋律,当时著名的制表大厂包括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积家、爱彼、真力时等均试制高频机芯。1969年,真力时代表性的高频自动计时机芯El Primero问世,震动了整个自动计时领域。当制表业并未兴奋多久,学习欧洲先进制表工业数十年的岛国日本,凭借自身的企业管理特色,拿着石英机芯参加了瑞士的天文台检测,结果横扫机械制表业,自此天文台竞赛被要求终止,因为机械机芯在精准度上根本无法抗衡石英机芯。
芝柏表经过纳沙泰尔天文台认证后的宣传海报
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行业竞赛,就此终止。1973年,今天我们熟悉的COSC天文台认证诞生,相比之前的天文台认证,它最大的不同在于只要通过了就颁发证书,没有等级之分,40多年来,这个行业在不断进步,原先的标准对于现代的钟表公司来说,渐渐失去挑战性,于是品牌们开始自主建立检测标准,以区分等级。积家推出自己的1000小时检测,万宝龙推出500小时质量认证,帕玛强尼、萧邦和播威共同组建QF认证(弗勒里耶品质认证),百达翡丽拥有百达翡丽印记,卡地亚、罗杰杜彼、江诗丹顿、香奈儿等加入日内瓦印记阵营,格拉苏蒂原创今年也宣布了新的德国天文台认证标准,劳力士新推自己的顶级天文台认证(正负两秒每天),欧米茄和瑞士计量学院合作推出“至臻天文台”认证。种种迹象都表明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