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士推出新款蚝式恒动宇宙计型迪通拿(Oyster Perpetual CosmographDaytona) 904L 钢腕表,配备由劳力士研发及拥有专利的黑色陶质 Cerachrom外圈。这项最新设计将高科技与非凡美学共冶一炉,并向此传奇时计的卓越传统致敬。这款黑色外圈秉承1965 年版黑色树脂玻璃外圈的设计。新款宇宙计型迪通拿获得劳力士2015 年奠下的顶级天文台认证,保证腕表佩戴於手腕上能发挥顶级性能。 CERACHROM 外圈与测速 蚝式恒动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于1963 年诞生,特别为赛车而设计,凭借其可靠杰出的性能,为赛车世界奠定辉煌的成就。这款腕表借“Daytona”(迪通拿)之名,现已跻身经典名表之列,成为享誉全球且备受青睐的计时腕表。外圈刻有测速计是腕表的一大特征,测量平均时速最高可达时速400 英里或公里。以高科技制造的新款 Cerachrom 陶质外圈有着不少优点,不仅抗腐蚀,防刮损,即使受紫外线照射也不褪色。这外圈除了极为耐用,亦一目了然,以PVD(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物理气相沉积法)镀膜技术于数字与刻度镀上一层铂金薄膜,令外圈上的测速计更见明晰。Cerachrom 外圈一体成形,有助让镜面固定於表壳,并确保防水性能。 蚝式表壳 防水象征 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的蚝式表壳保证防水 100 米(330 英尺),是坚固优雅与完美比例的典范。形状独特的中层表壳以整块实心904L 钢铸造而成。劳力士表匠以品牌专属的特殊工具将三角坑纹底盖旋紧,使表壳密封,因此只有劳力士表匠才可打开机芯。上链表冠具备劳力士专利三扣锁三重防水系统,和计时按钮一样,牢固旋紧於表壳,并且受到表冠护肩保护。此表冠护肩与中层表壳融为一体。镜面以蓝水晶制造,不易刮损。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的防水蚝式表壳给予高精准机芯最佳防护。 4130 型计时机芯 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配备4130 型自动上链机械计时机芯,此机芯全由劳力士研发制造。机芯的构造彻底革新,凝聚劳力士精湛的制表工艺,大大精简计时器组件的数量,从而使机芯更为可靠。坚固的计时机芯配备导柱轮及垂直计时离合轮装置,可使计时器瞬时启动,确保精准计时。游丝摆轮组件是腕表的心脏部件,配备了劳力士专利蓝色 Parachrom 游丝,由劳力士铸造的独特合金制成,此游丝不受磁场干扰,即使温度变化,仍然十分稳定,抗震力更比传统游丝高出十倍。游丝亦配备劳力士末圈,确保在任何位置仍然保持规律。4130 型机芯配备了自动上链组件,组件内有恒动摆陀,其动力储备约为72 小时。 实心链节保险扣表带 新款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配搭904L 钢实心链节蚝式表带,表带配备蚝式保险扣,防止带扣意外打开。带扣上还安装了劳力士专利易调链节,此延展装置设计巧妙,可使佩戴者轻易延长表带约 5 毫米,在各种情况下佩戴都更加舒适。 顶级天文台认证 宇宙计型迪通拿经过劳力士由2015 年奠下的新标准测试,认证为顶级天文台精密时计。此独特称号证明腕表成功通过劳力士实验室的一系列测试,其标准更超越制表业的常规和水平。腕表经组装後才进行测试,以确保腕表佩戴於手腕上,在精准、动力储备、防水与自动上链各方面,均能发挥顶级性能。机芯装进表壳後才进行测试的劳力士顶级天文台精密时计,其平均误差为每日正负两秒以内,比一般的天文台认证精密时计精准两倍。绿色印章是顶级天文台精密时计的象征,每枚劳力士腕表均附上此印章,并附有全球五年保用保证。 成立3年以后,Bell Labs贝尔实验室就发明出了Quartz石英钟表。被切割成固定形状的水晶有一个特性,对其施以电压,水晶就会产生稳定的振动。利用石英晶体规律性的振动去表现时间,这样的技术可谓是跨时代。因为在当时,常见的机械钟表每小时的振动频率是21600次,而石英振晶体可以高达每秒几万次,这可以极大地提高钟表走时的精度。 Quartz石英技术的优点显而易见,但缺点也很明显。在当时,石英钟表的体积巨大,并且还非常耗电。完全不可能像传统的机械手表一样佩戴在手腕之上,所以石英钟表更多地是存在实验室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石英钟表逐渐小型化。到了上世纪60年代时,石英钟表已经“小”到可以放到箱子里面了。 1962年,瑞士20家与钟表相关的公司、协会凑在了一起,包括百达翡丽、劳力士、伯爵、万国、积家、欧米茄、浪琴、真力时等品牌。他们集资成了一家名为Centre Electronique Horloger (CEH) 电子钟表中心的机构,共同开发能戴在手腕上的石英机芯。 注意在当时,出资的劳力士分为Rolex Geneva和Rolex Bienne两个独立的个体。 劳力士的创始人Hans Wilsdorf在1905年于英国伦敦创立劳力士品牌的前身。当时他并没机芯生产能力,于是他找到瑞士的Aegler机芯厂寻求合作,这家工厂以生产小型的手表机芯而闻名。1919年,Hans Wilsdorf搬到了瑞士日内瓦,并于第二年正式创立了劳力士公司(Montres Rolex S.A),也就是Rolex Geneva。1936年的时候,Hans Wilsdorf搞定了Aegler机芯厂,获得了其生产机芯的独家使用权,此时Aegler机芯厂改名叫做“Manufacture des Montres Rolex S.A”,也就是Rolex Bienne。虽然这机芯厂叫做“劳力士机芯厂”,但是并不属于劳力士公司所有。直到2004年,“Manufacture des Montres Rolex S.A”劳力士机芯厂的所有者才让劳力士公司(Montres Rolex S.A)并购了工厂,此时劳力士才成为真正的垂直生产手表品牌。打个比喻,就是两个人同居很多年,但就是没有结婚,劳力士花了99年才把Aegler机芯厂娶进门。 1966年, CEH电子钟表中心的第一个作品Beta 1机芯亮相。因为耗电量过大,Beta 1仅仅作为原型机芯测试,并没有实际量产。 1967年,CEH电子钟表中心在Beta 1的基础上削减多余的耗电结构,采用了更简单的设计开发出Beta 2机芯。
@Wikimedia Commons 1968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CEH电子钟表中心决定开发出量产版的机芯Beta 21以供股东们推向市场售卖。 第一批的Beta 21机芯总共生产6000枚,作为股东之一的劳力士分得了其中的320枚。
@WatchClub 使用Beta21机芯,劳力士在1970年巴塞尔展览会上推了Ref.5100表款,乃当年的大亮点,六点钟位置印刷有标志性的“Quartz”石英字样。
@WatchClub 总共限量1000块发售,每一只手表背均有手工雕刻编码,这是劳力士难得的公开限量手表。其中黄金表壳850块,白金150块。这是继Ref. 4467后第二次这样做,也是最后一次。Ref.5100采取预售,这些手表是在1970-1972年间生产和交付的。
@WatchClub 虽然在今天石英表并不受追捧,同等情况下价值也没有机械表高。但在近半个世纪以前,能买得起石英表的都是富豪。劳力士当年甚至为了能买得起Ref.5100的表主成立了一个“Rolex Quartz Club”劳力士石英俱乐部。表主可以在专用的纪念册上留有自己的名字,并且可以享受一次劳力士日内瓦总部的游览参观。Ref.5100也是劳力士第一款使用蓝宝石表镜的手表,可见其定位。现在还能找到二手,价格在人民币15万左右。
其后,欧米茄基于Beta 21改进了电路板,降低了厚度,推出Beta22机芯,产量多达12000枚。当时,劳力士向欧米茄采购了其中的650枚,这也是目前查到的唯一一次,劳力士使用欧米茄的机芯。今天两个相互角逐的品牌,当年也有那么恩爱的时候,也是有趣..... 前文提到,劳力士分为Rolex Geneva和Rolex Bienne两个独立的个体。在1962年,他们两个都出资入股CEH电子钟表中心后,Rolex Bienne自己还参股了其他的石英表生产研发机构,比如1965年的Neosonic-AFIF。不过比较悲惨的是,Neosonic-AFIF在1972年才研发出来能用的石英表,那个时候都已经晚了,所以仅仅生产了原型表后就Over了。 当然,Rolex Geneva也没有闲着。Rolex Geneva的掌门人安德烈·海尼格(Andre J. Heiniger)决定自己开发石英机芯。在1971年时,Rolex Geneva挖来了隔壁FH的石英表研发骨干和CEH的技术人员,成立了实验室为劳力士效力。
1977年,劳力士发布了两款量产的石英机芯,Cal.5035和Cal.5055。Cal.5035带有大三针、日历功能,而Cal.5055又添加了星期显示。机芯其走时精度已经达到了每天误差0.17秒。 Rolex Bienne甚至偷偷在1970年入股过豪雅品牌,在1976年豪雅濒临倒闭之时主动提出想收购其石英表研发团队。但Rolex Geneva拒绝Rolex Bienne这一份提议,因为他们的Cal.5035和Cal.5055已经成型了.......
劳力士将使用这两款石英机芯的手表称为“Oysterquartz ”,甚至单独重新设计了棱角分明的表壳。
与此同时,劳力士还在1978年搞出过一个石英机芯,型号Cal.7035,简称“FAN”。并且,这一枚机芯特殊的地方还在于它是LED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幕,并没有常规的指针设计。不过因为外形过于现代,最后“FAN”并没有量产发售,仅作原型表。 80年代中期,劳力士又研发出了Cal.5035和Cal.5055的继任机芯Cal.5235和Cal.5255,机芯尺寸进一步小型化。不过,这两枚机芯也是没有量产发售,仅作原型表。
男款的石英机芯有了,女款的也得齐全。劳力士为女士腕表研发了大三针的Cal.6035,也是仅作原型测试。而后,基于Cal.6035劳力士自1987年起生产了无秒针的Cal.6620。随后的1990年,品牌又改进了部分结构,型号更改为Cal.6621。 1986年时,劳力士还研发出一款高频石英机芯,不过也是仅有原型,连具体型号都查不到。 2004年, 一块Ref.17014(不锈钢表壳,白金牙式表圈)的蚝式石英表被送到安帝古伦拍卖会进行拍卖。按照道理,这块手表的机芯应该是Cal.5035。
但是后盖被打开后,人们发现内部安装的机芯是一块从来没有见过的版本,型号为Cal.5335。很明显,这是Cal.5035的继任机芯。厉害的是,新款的Cal.5335以及它没有曝光的带有星期显示的兄弟款Cal.5355都是带有万年历功能。不过,和前面的不少石英机芯一样,劳力士仅仅生产了这两款机芯的原型,并没有大规模生产。这次意外亮相的Ref.17014据说是劳力士给予内部员工的试戴表、实验表。 劳力士自1962年起开始涉足石英表研发,到1971年成立独立的实验部门,其后研发了多款石英机芯。不过大规模发布的仅有Cal.5035、Cal.5055机芯和Cal.6620、Cal.6621。其中,自1977年起,Cal.5035和Cal.5055机芯延续生产了26年之久,产量105098块,直到2003年,Cal.5035和Cal.5055机芯才停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