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 公法与思想史

2022-11-26 12:21|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319| 评论: 0

摘要: Vol.840.1课程大纲公法与思想史课程大纲:“帝国理由”五百年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章永乐教员本学期开设的中心通识课程《公法与思想史》的课程大纲和学生感言。在本门课程当中,章永乐教员主要以原 ...

Vol.840.1


课程大纲


公法与思想史


课程大纲:“帝国理由”五百年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章永乐教员本学期开设的中心通识课程《公法与思想史》的课程大纲和学生感言。


在本门课程当中,章永乐教员主要以原著阅读的方式带领同窗们解读文本,了解历史语境。从而体会一种理论究竟是被什么样的理论需求所激起的,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经过时中期末论文的小研讨,章永乐教员希望同窗们锻炼思想,初步了解思想作品的再消费。


开课院系:法学院


授课教员:章永乐


学分:2


教员引见


授课教员


章永乐

课程大纲 | 公法与思想史


章永乐,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美国UCLA政治学博士(2008),北京大学法学学士(2002)。著有《旧邦新造:1911-1917》(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2016年第二版)、《万国竞争:康有为与维也纳体系的衰变》(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编有《大国谐和及其对立者》(与魏磊杰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The Constitution of Ancient China (与Daniel A. Bell合编,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种作品被翻译为法语、西班牙语、韩语等语种。


课程大纲


第一讲 课程导言


内容提要:Empire 的概念 — 研讨“帝国理由”的必要性和意义 — 课程内容阐明 — 学习措施


第二讲:马基雅维利:新的方式与制度

课程大纲 | 公法与思想史


内容提要中世纪法律思想传统与“正义战争”理论传统 — 马基雅维利的自然观与机运观 — 对波利比乌斯“内外观”的突破 — 《君主论》中的“新增的君主国” — 罗马帝国的扩张阅历 — 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帝国建构


必读文本(49页):


【意】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吉林出版集团版)第1-5章(第1-19页);《李维史论》第1卷1-6章(第141-166页),第10章(第177-180页)


1.【意】马基雅维利:《论机运》(诗歌)《关于基亚纳谷地叛民的处置方式》《论小洛伦佐逝世后佛罗伦萨的政务》


2.Mikael Hornqvist, Machiavelli and Empi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3.J.G.A. Pocock, Virtue, Commerce, and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4.【美】哈维·C.曼斯菲尔德:《新的方式与制度》,贺志刚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第三讲:降服美洲:西班牙帝国及其理论家

课程大纲 | 公法与思想史


内容提要:西班牙帝国的扩张阅历 — 维托利亚之前的帝国理论家提供的“帝国理由”— 维托利亚的生平 — 维托利亚对常见的“帝国理由”的承认 — 维托利亚提供的新“帝国理由” — 维托利亚的战争法论述


必读文本(54页):


Francisco de Vitoria, “On the American Indians,” 《维多利亚政治著作选》(影印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239-292页


1.【德】卡尔·施米特:《大地的法》,刘毅、张陈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72-99页


2.【英】理查德·塔克:《战争与战争的权益:从格劳秀斯到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国际次序》,罗炯等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82-94页


3.José María Beneyto & Justo Corti Varela, At the Origins of Modernity: Francisco de Vitoria and the Discovery of International Law, Heidelberg:Springer,2017


4.Charles Covell, The Law of Nations in Political Thought: A Critical Survey from Vitoria to Hegel,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pp. 27-39


5.Ursula Vollerthun, The Idea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Erasmus, Vitoria, Gentili and Grotiu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7, pp.70-105


第四讲:讨论课


第五讲:荷葡争霸与“海洋自由论”的降生

课程大纲 | 公法与思想史


内容提要:荷兰的崛起道路 — 荷兰与葡萄牙争霸的阅历 — 格劳秀斯的生平 — 《论捕获法》的写作 — “海洋自由论”的论证 — 与塞尔登《海洋闭锁论》的比较 — 与当代海洋法理论的比较


必读文本(74页):


【荷】格劳秀斯:《论海洋自由》,马忠法译,上海人民出版2013年版,第1-74页(特别是第9-70页)


1. 【英】理查德·塔克:《战争与战争的权益:从格劳秀斯到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国际次序》,罗炯等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95-114页


2.Martine Julia Van Ittersum, Profit and Principle: Hugo Grotius, Natural Rights theories and the Rise of Dutch Power in the East Indies (1595-1615) , Leiden: Brill, 2006


3. Charles Covell, The Law of Nations in Political Thought: A Critical Survey from Vitoria to Hegel,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pp. 51-63


4.John Selden, Of the Dominion or Ownership of the Sea,New Jersey: The Lawbook Exchange, LTD, 2004


第六讲:从海洋到陆地:《战争与战争法》

课程大纲 | 公法与思想史


内容提要:荷兰殖民主义的进一步展开 — 《战争与战争法》两个版本“绪论”的对比 — 战争与法律的定义 — 合法的战争理由 — “人类共有物”观念与殖民理论 — 自然法的惩罚权问题


必读文本(68页):


【荷】格劳秀斯:《战争与战争法》,马呈元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2018年版,第一卷“绪论”(第4-15页),第一章“什么是战争,什么是法律”(第34-48页), 第二卷第一章“战争的理由:首先是维护自身及财富保险”(第1-20页),第二章“人类共有物”(第24-32页,第36-47页)


1. 【英】理查德·塔克:《战争与战争的权益:从格劳秀斯到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国际次序》,罗炯等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114-131页


2. Charles Covell, The Law of Nations in Political Thought: A Critical Survey from Vitoria to Hegel,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pp. 51-63


第七讲:自然状态与国际次序:霍布斯的帝国理由

课程大纲 | 公法与思想史


内容提要:英国与西班牙的争霸战争 — 霍布斯的生平及其与北美殖民事务的关联 — 对印第安人的认识 — 自然状态理论 — 与格劳秀斯的比较


必读文本(50页):


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3-17章(第92-132页),第20章(第153-161页)


1.Charles Covell, The Law of Nations in Political Thought: A Critical Survey from Vitoria to Hegel,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pp. 63-73


2.【英】理查德·塔克:《战争与战争的权益:从格劳秀斯到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国际次序》,罗炯等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132-169页


3.李猛:《自然社会》,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二章“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学说”


第八讲:劳动、殖民与大英帝国:洛克的帝国理由

课程大纲 | 公法与思想史


内容提要:洛克的生平及其与北美殖民事务的关联 — 自然状态与北美殖民地镜像 — 财富权的呈现,印第安人对土地的一切权问题 — 货币问题 — 洛克对后世殖民理论与理论的影响


必读文本(77页):


洛克《政府论》(下篇),第1-9章 (第3-79页,特别是第5章“论财富”)


1.【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戴镏龄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61页,92-103页


2.James Tully, An Approach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Locke in Contex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pp. 137-178


3.【英】理查德·塔克:《战争与战争的权益:从格劳秀斯到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国际次序》,罗炯等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215页


第九讲:讨论课


第十讲:“永世战争”的理想与理想

课程大纲 | 公法与思想史


内容提要:《永世战争论》的写作背景 — “康德的霍布斯主义” — 三个层面的法律/权益的分辨 — “共和”的观念 — 联盟的观念 —全球公民的权益,对欧洲殖民主义的批判 — 商业与全球化 — “民主战争论”对康德理论的回收应用


必读文本(39页):


【德】康德:《永世战争论》,何兆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1页


1.【英】理查德·塔克:《战争与战争的权益:从格劳秀斯到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国际次序》,罗炯等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48-268页


2.Anna Geis et al., Democratic Wars: Looking at the Dark Side of Democratic Peace,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6


第十一讲:新共和帝国的降生

课程大纲 | 公法与思想史


内容提要:北美殖民者的扩张主义 — 印第安人的土地问题 — 帝国争霸视野中的北美独立战争 — 汉密尔顿的生平 — 《联邦论》的结构与汉密尔顿的贡献 — 承认商业共和国不好战 — 邦联瓦解的可能结果 — 常备军的意义 — 贸易,海军,税收 — 公民个体为本的联邦


中心文本(86页):


1. 【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詹姆斯·麦迪逊,约翰·杰伊:《联邦论》,尹宣译,译林出版社2016年版,第6篇(汉密尔顿,第22-27页),第9篇(汉密尔顿,第38-42页),第10篇(麦迪逊,第43-49页),第11-13篇 (汉密尔顿,第50-63页),第15-16篇 (汉密尔顿,第69-78页)


2. 【美】罗伯特·卡根:《风险的国度:美国从来源到20世纪初的世界位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44页


【美】罗恩·彻诺:《汉密尔顿传》,张向玲、高翔、何皓瑜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第4篇第7章“论殖民地”, 郭鼎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第十二讲:文化等级论的东亚回响

课程大纲 | 公法与思想史


内容提要:明治维新的进程 — 福泽谕吉的生平 — 《文化论概略》针对的观念 — 《文化论概略》参考和模仿的欧美“文化”论述 — 智与德的问题 — 西方文化,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 脱亚入欧论


必读文本(91页):


【日】福泽谕吉:《文化论概略》,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3-7章 (第30-120页)


1.节选文本:Mitchell's School Geography;Cornell's High School Geography;Chamber's Educational Course


2.【法】基佐:《欧洲文化史》,程洪逵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英】博兰雅:《佐治刍言》,上海书店2002年版 (系Henry Thomas Buckle,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England,New York: D. Appleton and company,1884中文选译)


4.Martti Koskenniemi, The Gentle Civilizer of Nations: The Rise and Fall of International Law 1870-196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 127-135


5.【日】子安宣邦:《福泽谕吉<文化论概略>精读》,陈玮芬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第十三讲:摧毁朝贡体系:以琉球问题为例

课程大纲 | 公法与思想史


内容提要:朝贡体系的制度与伦理基础 — 脱离自然法传统的19世纪国际法体系之特征 — 日本对国际法的学习 — 琉球的“双重朝贡” — 西方列强与琉球的关系 — “牡丹社事情”与日本侵台 — 日本吞并琉球的理由 — 格兰特的干预与中日谈判 — 国际法体系与朝贡体系关系之深思


中心文本(80页):


1、 汪晖: 《琉球与区域次序的两次剧变》,《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207-260页


2、Patrick Sze-lok Leung与Anthony Carty:《琉球危机(1877-82):日本/西方帝国国际法对儒家世界次序的应战与挫败》( “The Crisis of the Ryukyus (1877-82): Confucius World Order Challenged and Defeated by Western/Japanese Imperial International Law, ”),张翰天译,英文版出自Anthony Carty & Janne Nijman eds., Morality and Responsibility of Rulers: European and Chinese Origins of a Rule of Law as Justice for World Ord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pp.360-385)


1. 【日】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50页


2. Patrick Sze-lok Leung & Bijun Xu, “The Sino-Japanese War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Qing and Confucian World Order in the Face of Japanese Imperialism,” In Anthony Carty & Janne Nijman eds., Morality and Responsibility of Rulers: European and Chinese Origins of a Rule of Law as Justice for World Ord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pp.413-433


第十四讲:欧洲中心时期的终结

课程大纲 | 公法与思想史


内容提要:法国大反动的冲击 — 维也纳会议 — 全球空间的重新划分 — 经典战争法 — 柏林会议与美日德的崛起 — 大国谐和的决裂 — 国联的孱弱性 — 中国反动与民族解放的条件与阅历


必读文本(82页):


【德】卡尔·施米特:《大地的法》,刘毅、张陈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95-276页


1.章永乐、魏磊杰编:《大国谐和及其对立者:佩里·安德森访华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24页


2.Stephen C. Neff, War and the Law of Nations: A General Hist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 159-398


听课学生感言


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教员带领大家贯串古今中西。我们看到近代以降西方的思想家们如何从人与世界的自然次序动身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与群体间关系,以及后者成为帝国全球扩张理由的整个过程。我们也看到鸦片战争以来这种新的国际次序如何冲击着东亚传统的朝贡体系以及不同文化对这种现代性作出的反响。在文本精读中,我们明晰了每一位思想家论述的内在理路及其哲学洞见,也体会到其语句之下潜在的风险性。当然,这门课程的学习绝不局限于文本:教员会在课堂上细致引见思想家所处的时期背景及其个人阅历以便大家了解字句间的细致意味;同时也会经常触及当代理想的国际抵触,从而让我们了解关于人性与权益的笼统理论对国际格局的深化塑造。回溯历史,从而为复杂的理想世界提供一种思索的角度,也是大学通识教育的应有之义。


考古文博院2017级本科生刘丰源


丹阳 编辑 / 文浩 校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