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明破晓前 唱一曲地球之歌

2022-11-6 11:10|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174| 评论: 0

摘要: 摄影师尼克·勃兰特的系列作品越来越明晰地表示:维护家园,往常是最后的行动时间。 《纳金与雾中的人们,肯尼亚》 2020 尼克·勃兰特 《卢西奥与查斯卡》 2022 尼克·勃兰特 ◎剀弟MV导演·动物维护·摄影师当尼克 ...

在黎明破晓前 唱一曲地球之歌


摄影师尼克·勃兰特的系列作品越来越明晰地表示:维护家园,往常是最后的行动时间。

在黎明破晓前 唱一曲地球之歌


《纳金与雾中的人们,肯尼亚》 2020 尼克·勃兰特

在黎明破晓前 唱一曲地球之歌


《卢西奥与查斯卡》 2022 尼克·勃兰特


◎剀弟


MV导演·动物维护·摄影师


当尼克·勃兰特为了拍摄一个音乐MV到东非取景时,他当时并没有想到会与这个中央产生深层的联络,并将把后半生献给动物和生态环境维护,而他找到的工具就是摄影。这个音乐MV是1995年迈克尔·杰克逊著名的《地球之歌》,这部启示录一样的短片里,世界面临着战争后的残骸、野生动物被屠戮、森林被砍伐、孩子被杀害,人们跪在大地上,手握泥土,在呼吁,也在祈祷。愤恨的迈克尔·杰克逊质疑着:“地球在流泪,海岸在哭泣,我们对世界做了什么?”在他的呼吁之下,时光倒流,战争和伤害褪去,生命回归。


这首单曲在全世界范围内销量在300万以上,取得了十分多的奖项,也让尼克·勃兰特对东非坦桑尼亚的风光产生了感情,但是他并没有立刻回来,而是在后面几年以游客身份手持胶片相机来旅游。当时他的职业依旧是音乐短片和商业导演,从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毕业后,他来到美国展开,从上世纪90年代开端定居在加利福尼亚。


直到终于受够了电影行业的规则,尼克·勃兰特开端转向摄影,并且把镜头对准了东非的野生动物。2001年他开端了拍摄计划:为逐步消逝的动物创作挽歌。他坦言,自然和动物维护在摄影之前。


2005年,他推出了第一本摄影集《在地球上》,里面是关于东非野生动物的黑白肖像。其中最著名也最让人难忘的是他镜头下的大象,灰颜色呈现的大象占领画面的绝大位置,它们庄严庄严,似乎从创世开端就存在于地球上。


尔后,尼克·勃兰特于2009年推出了《影子坠落》,2013年推出《穿过被蹂躏的土地》,完成了“三部曲”。这三部曲其实一本比一本黑暗,尼克经过摄影写了一首首挽歌,在其中,动物被杀害,人为和环境恶化的影响逐步明晰,假如说《地球之歌》这首短片展示的是愿景,后面的三部曲却提示可怖的场景——天堂逝去后的现象。


这并不是对这个展开中的世界多愁善感,而是对理想中发作变更的反响。2008年开端,野生动物的猎杀呈现了新的高峰。象牙价钱从2004年的每磅200美圆飙升至2010年每磅2000多美圆,诱发了新一轮的捕猎。同时,狮子、长颈鹿的数量也在降落。尼克·勃兰特2010年回到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度公园拍摄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诧异地发现,就在前几年拍摄的大象,从2009年开端被逐一猎杀,包含他最经典的作品中饮水的大象,49岁的伊戈尔。


鉴于这个理想,尼克·勃兰特分离了肯尼亚维护主义者理查德·博纳姆和关注社区和维护的达米安·贝尔成立了大生命基金会,组织了跨域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护林队,中止实践上的动物维护。护林队目前总共300多人,30多个野战部队,14辆巡查车,2只跟踪犬和2架飞机,维护安博塞利/基里曼扎罗160万英亩的生态系统。


从这个时分开端,尼克·勃兰特的摄影包含的寓意也更为明显和急切。他在2016年出版的《继承尘土》第一次将动物影像与人类场景并置在一同,天堂不再,人世间充溢废墟和工厂,它们是开发废弃的“进步”循环。他将过往拍摄的东非动物肖像放大打印并粘贴在庞大的板子上,竖立在不同的场所,包含渣滓场、树立工地等等场景中,这一曾经是动物乐园的土地,往常成为荒地。


很多人以为尼克·勃兰特的这组照片是电脑软件拼贴作品,并不知道他复杂的拍摄过程。在展览中能够看到一段短片揭秘了拍摄过程,它指出将动物影像放在现场对摄影师来说是具有庞大意义的,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察看到本地人的反响,正如生态环境维护问题最终需求依托本地社区的力气,人在尼克·勃兰特的摄影项目中重量也越来越重。


在2019年推出的《这个空虚的世界》中,他真正完成了动物和人类在同一个场景中呈现,固然是经过火别拍摄再中止拼贴的方式。《这个空虚的世界》塑造了一个拥堵的非洲环境,在千篇一概的城市展开的故事中,动物和人类都茫然地处于一个黑暗的、人造、人为的现场,他们在其中都不知道自己的出路。


人和动物同是幸存者


而到了最新创作的系列《黎明破晓前》,也就是这一次来到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的这批作品,在创作之前,尼克·勃兰特阅历了2018年加州山火,家园被毁,看到2019年到2020年澳洲大火带来的影响,使他对气候变更问题产生了急切的关注。《黎明破晓前》正是在2020年展开的全球项目,目的是提出一切危机中可能最大的一个:气候变更,或者说气候解体对地球上一切的生命都将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我们在展览中看到的包含了尼克·勃兰特2020年和2021年分别在东非肯尼亚、津巴布韦以及南美洲玻利维亚拍摄的。正如《洛杉矶周刊》评论所说:“这些图像华美、丰厚且富有戏剧性,这不是共存的伊甸园愿景,而是对采取行动的迫切央求。”


他的戏剧性拍摄措施抵达了好像他最早拍摄动物肖像普通的纯真,但内涵则丰厚很多,以至在第一时间让人产生不适。我印象最深的一幅——《卢西奥与查斯卡》,一个中年男子和一只猩猩在同一个画面中,他们都呈现了侧面,眼睛看向自己的前方。整个画面掩盖在灰调的黑白之中,背景简直看不清,洋溢着一层薄雾。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十分宁静,好像古典肖像画。人和动物的眼神有着相似之处,他们不只望向同一个方向,更是承载了同样的失落心情。在前景中的动物比人还要大,在摄影师的眼中,动物的灵性堪比人类,它们绝不是低人一等的生物,而只是在人类构建的体系中被划入一个劣等和被动的位置。


再看这一系列的其他作品,人和动物都处于这种对等共处的关系,他们之间固然简直没有更多的互动,但是动作神态呈现了惊人的分歧性,摄影师的魔法在于,这种分歧性并不是刻意的结果,而是内在分歧性的流露。


从动物到人,尼克·勃兰特说这是他第一次将人置于图像的焦点。他重复强调这些作品里人和动物是一同拍摄的,绝不是后期处置,同时,他也强调这些作品中的动物都是生活在维护区里,是曾经习气人类的动物,这让一同拍摄变成可能。而且从它们的状态来看,这些动物都有被好美观待,所以在拍摄中才能够呈现放松自然的状态。


这些大象、犀牛、穿山甲、猎豹、猩猩、火烈鸟……阅历了偷猎、栖息地被破坏,或者中毒,它们是被人类挽救下来的动物,曾经被驯化,不能再放归野外。这些人,则是提早由研讨人员在维护区左近找到的气候难民,他们也是有家不能回,每个人和每个动物都有一个名字,一个故事。


其中最让尼克·勃兰特难以接受的故事在《爱丽丝,斯坦利与纳金,肯尼亚》中,洪水冲毁了爱丽丝和斯坦利在肯尼亚中部的房子,迫使他们搬离到其他中央从头开端。在同一个镜头中呈现的北方白犀牛纳金则是世界上最后仅剩的两只北方白犀牛之一,它和它的女儿法图一旦逝世,这个物种将会灭绝。


图片中这些人和动物是幸存者,他们自身就代表希望。


在玻利维亚拍摄完之后,尼克·勃兰特将会在其他中央继续展开这个项目。他的进一步计划则是拍摄美国的气候变更,促进人们关于气候灾害的认知。


尼克·勃兰特带有的行动力和道德感让他与艺术家通常的印象相去甚远。他从一开端也跟野生动物摄影师并不一样,无论是在工作措施还是作品呈现的作风上。野生动物摄影师经常是单独一人拿着相机去荒无人烟的中央拍摄,但是尼克·勃兰特经常是一个团队的工作,而且他不喜欢用变焦镜头,偏爱广角镜头,需求尽可能地接近被摄对象。他与动物摄影师的不同在《这个空虚的世界》里能够看得十分分明。这种置景的拍摄措施也用于广告摄影中,但是我们在广告摄影中看到的是突出故事情形和场景设置,尼克·勃兰特则应用这种方式表示对非洲生态的见地。


在《黎明破晓前》项目中,他又回到极简的布景,除了主角们以外,最多加一个灯泡,一套桌子椅子,除此之外,就是一个造雾机,几盏灯。这让这些作品愈加耐人寻味。它以一种带有同理心的温和方式从基本上质疑了人类中心主义,它的确唤起了这一类问题的思索,并没有下断言,但是尼克·勃兰特重复透露着急切,黎明破晓前,这一天究竟会破碎还是太阳照常升起呢?尼克·勃兰特呼吁人们行动。供图/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