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资料一: “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中国画与古代建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络。 绘画和建筑的关系在“界画”这里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交汇点。界画发源之时带有建筑草图的影子,它以描画建筑物或者各种精致器物为艺术表示方式,绘制过程中通常需求用界尺来辅助画笔,勾勒建筑物或者器物的轮廓线。由于科学、形象地载录了以建筑及桥梁、舟车等为对象的古代生活原貌,早期界画的运用价值、档案价值或许更大于审美价值,一些早已消逝于大火或历史云烟中的中国木质古建,得以如纸上留念碑一样,被后世铭记、想象和怀念。据《历代名画记》记载,唐朝时官至工部尚书的阎立本既亲身参与设计图的绘制,又熟谙于山水。从他开端,建筑设计中的山水慢慢从原来的宫观效果图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纯的山水画。 中国古典园林正是以山水的画境为骨架的。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建造,都基于人们想要接近自然的愿望。造园巨匠计成为高官严嵩修建别墅庭院“积香炉”时,把严大人扔给他的两句宋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筑出满目风情。唐代诗人王维,不只创作了“画中有诗”的山水画、“诗中有画”的山水诗,还筑建了诗画分离的物质实体“辋川别业”。所谓“善画者善园,善园者善画”,山水画和园林在创作手法和思想上相互交错。中国园林重意境,重诗情画意,被称为“三维的中国画”,其美学境地与中国古代的文学、绘画、戏曲等艺术形态相契合。 在传统山水画中,画面的主次关系是很考究的,假如喧宾夺主,画面就会紊乱、平板。因而,山水画在构图时,首先要找出有特征的山和树作为主体。如明代戴进《关山行旅图》,画家将主峰置于画面中心,以精密的笔法描画出主峰挺拔峻峭、直入云天之势;把江渚、远山以及水景放在次要位置,画得简括、浅淡,烘托出主景的雄伟、挺拔。整幅作品近浓远淡,富有层次,工巧之中见豪迈,雄伟之中见秀气。 古典园林的整体规划也很考究建筑和空间的主从组合,经过对比完成主次分明、多样统一的效果。如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白塔,与其前面的琉璃佛殿,在颜色上构成洁白与金碧重彩的激烈视觉对比;塔的弧线外型和高居山顶的位置,更使其成为琼华岛乃至全园的主体建筑景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则以其庞大致量与周围建筑物构成对比,成为全园规划的主体和重心。此外,外形对比也是园林规划的常见方式。 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忌将主题一览无余,主张以坦率的方式来表白画面的中心机想。要掌握好这个火候,“藏”与“露”的拿捏十分重要。如元代王蒙所作《长松仙馆图》,画面下方近水的岩石与长松交错,松涛阵阵似可听闻,在生气勃勃的崇山峻岭中两处有藏有露的山居茅舍,传达了“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的意趣。 中国古典园林为表白园景意境的深邃,也会把某一景物经过山石、建筑、植物等遮掩一部分,使人看不到全貌,产生一种欲显而隐的坦率美感。如苏州留园的石林小院,由于院墙、门窗遮挡了一部分山石,从院中看到的石林小景便呈现些许神秘感,表示出坦率的审美情味。苏州拙政园的花木隔、山石隔等更是运用这一造景手法的模范。 资料二: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包含的东方审美重新引发建筑界关注,我国一批前卫建筑师及学者开端努力于将园林思想引入建筑设计中,力图将园林式审美认识及空间营构措施移植和转译到建筑创作范畴,探求中国当代建筑的本土化理论。 北京红砖美术馆是一座鲜见的内有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整体设计吸取了中国造园艺术精髓,呈现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园林式规划。美术馆设计精妙之处很多,一是遵照景观要素的规划规律,恰当处置山石、水流、墙体、植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山林、岛屿、山泉、沟壑等自然意象,演绎出中国古典园林山、水、林、石、人共融的绝妙意境。二是运用大量光影要素,经过变换窗洞口的大小、外形、角度、深度等,应用光影关系弱化空间分界,构成了包含东方审美观的共融式古典园林空间。设计者还运用了框景、借景、障景、漏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行走其中,步移景异。如美术馆入口设计先收再放,营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安徽绩溪博物馆的设计完成了徽州文化与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与创新,是用现代建筑技艺与资料诠释江南园林文化、意境与空间的胜利案例。整个博物馆参照古典造园规律设计平面化观景途径,池水、假山、瓦墙、水墙、古树、台阶、窗洞等相互掩映,共同构成悠远深邃的中国画式园林景观。 博物馆屋顶营造了山的意象,金属式混凝土资料的青瓦屋面在雨天呈现深浅不一的色泽,远观如高矮不等的树木,赋予博物馆以山的细节和灵气。主入口庭院的视觉焦点,是一座由片状墙体排列而成的“假山”。这座“片石”假山,名义配以水刷石材质,与池岸相融,山池一体,相得益彰。“假山”之后有粉墙,状如中国山水画之宣纸裱托;再后为“瓦墙”,其形有如顶部“屋山”之延伸,层层叠叠,显近远不同之无尽深意。“片山”想法源于《清明上河图》中特殊的山石绘法,山体形态则源于明代《素园石谱》中的“永州石”。“假山”“屋山”和越过古镇片片屋顶而望得的真山,让人与这层叠深远的人工造景及自然山景相感应,得以“会意不远”,达致生命的诗意寄予。 “水墙”是博物馆设计的又一亮点。最初设计计划是用白灰掺墨方式做出如古徽州传统白石灰粉墙普通的斑驳沧桑的墙面肌理效果,但因墙体外保温层无法像传统青砖一样与外层灰浆吸融贴合,设计者最终选择了水涟漪肌理的白色质感涂料,打造出“水墙”。一道道“水墙”,恰如中国山水画中将山景分层隔离的云雾水面,它们与池中的真水一同,映托着“屋山”和片石“假山”,营造出深远的意境,成为绩溪博物馆“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取材于李晓丹等人的文章) 资料三: “篱苑书屋”位于北京郊区接近群山的中央,是一座方形建筑,以方钢作为主要构件,外围护资料运用钢化玻璃,玻璃外侧被4万余根长短分歧、粗细相当的柴禾秆密密匝匝地包裹。从远处看,屋前水面、水边栈道、平铺的卵石路围护下的裹满禾秆的篱苑书屋,犹如生长在山谷中的巨型鸟巢。 建筑内部独一的隔断是混凝土大门处的玄关,浓缩的入口空间为接下来主要空间的呈现做了铺垫。书屋内部主体空间由大台阶及书架组成,书被摆在台阶下面,台阶成为主要的看书空间。书籍排布随意,读者能够恣意抽取自己感兴味的书,找到一个温馨的座位静心阅读。屋内没有人造光源,阳光透过夹在立面及屋顶玻璃当中的柴禾秆将斑驳的影子投射到室内空间,明亮而温和,读书人似乎置身于自然。 1.依据资料,下列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资料一看出具备深沉的绘画素养与文学素养是成为造园巨匠的重要前提条件。 B.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古典园林都考究坦率美,《长松仙馆图》就表示了这一特性。 C.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被引入现代建筑设计中,是探求中国当代建筑的本土化理论的重要表示。 D.安徽绩溪博物馆的“水墙”选择了水涟漪肌理的白色质感涂料是对古徽州传统建筑技艺的继承。 2.下列对资料一论证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是全文的中心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观念:中国画与古代建筑之间关系密切。 B.第二段中作者罗列《历代名画记》中阎立本的事例,是为了阐明阎立本的绘画技艺高超。 C.第四段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传统山水画特别注重画面的主次关系。 D.从论述层次上看,四、五段是一个层次,六、七段是一个层次,论证了山水画和古典园林的相同之处。 3.依据资料一和资料二,下列对文中所举园林建筑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积香炉庭院的故事阐明园林建筑设计能够借古典诗词造景。 B.颐和园佛香阁是全园的主体和颜色重心,与北海白塔不同。 C.苏州留园石林小院与红砖美术馆入口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绩溪博物馆“假山”屋山”与真山呼应,营造出深远意境。 4.赏析“资料三”第一段的言语特征。(4分) 5.依据三则资料,分条概括“篱苑书屋”设计亮点及其中包含的设计理念,作为书屋宣传册的文案素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胡桃云片 丰子恺 凭窗闲眺,想觅一个随感的题目。 说出来真觉得有些羞愧:今天我关于展开在窗际的“一二八”战争的炮火的痕迹,不能兴起“抗日救国”的气愤,而独仰视天际散布的秋云,甘美地联想到松江的胡桃云片。也想把胡桃云片躲藏在心里,而在嘴上说抗日救国。但虚伪还不如羞愧些吧。 三四年前在松江任课的时分,每星期课毕返上海,黄包车经过望江楼隔壁的茶食店,必定停一停车,买一尺胡桃云片带回去吃。这种茶食能否为松江的名物,我没有调查过。我是有一回同一个朋友在望江楼喝茶,想买些点心吃吃,偶尔在隔壁的茶食店里发现的。发现以后,我每次携了藤箧坐黄包车出城的时分一定要买。后来成为定规,那店员看见我的车子将停下来,就先向橱窗里拿一尺糕来称重量。我走到柜前,不用说话,只需摸出一块钱来等他找我。他找我的有时是两角小洋,有时只几个铜板,视糕的重量轻重而异。每月的糕钱约占了我的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我为什么肯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星期致送这糕店呢?由于这种糕实有使我欢欣之处,且听我说: 云片糕,这个名词高雅得很。“云片”二字是糕的颜色、外形的印象的描写。其白如云,其薄如片,名之曰云片,真是高雅而又恰当。假定有一片糕向空中飞,我们大可用古人“白云一片去悠悠”之句来题赞这现象。但我还以为这名词过于意味了些。由于糕的厚薄固然宜于称片,但就糕的外形上看,“云”字似觉不切。这糕的四边是直线,四根直线围成一个长方形。用直线围成的长方形来比较天际旋绕不定的云,似乎过于意味而有些牵强了。若把“云片”二字专用于胡桃云片上,那么我就另有一种更有兴味的见地。 胡桃云片,本是加有胡桃的云片糕的意义。想象它的制法,大约是把一块一块的胡桃肉装入米粉里,做成一段长方柱形,然后用刀切成薄薄的片。这样一来,每一片糕上都有胡桃肉的各种各样的切断面的外形。胡桃肉的形体本是十分复杂,往常装入糕中而切成片子,就因了它的位置、方向及各部形体的不同,而在糕片上显出变更多样的形象来。试切下几片糕来,不要立刻塞进口里,先来当作小小的画片观赏一下。有许多极自然的曲线,描出变更多样的形象,疏疏密密地排列在这些小小的画片上。倘就各个形象看:有的像果物,有的像人形,有的像鸟兽。就全体看:有时像蠹鱼钻过的古书,有时像别的世界的地图,有时像古代的象形文字,但是大都疏密无定,颇像往常窗外的散布着秋云的天空。古人诗云:“人似秋云散处多。”秋天的云,大都是一朵一朵地分散而疏密无定的。这颇像胡桃云片上的容貌。故我每吃胡桃云片便想起秋天,每逢秋天便想吃胡桃云片。依据我这见地而称这种糕曰“胡桃云片”,岂不更为俗气适切、更有兴味吗? 松江人似乎曾在胡桃云片上发现了这种画意。他们所制的糕,不像别处的产物似的仅在云片中嵌入胡桃肉,他们在糕的周围用红色的线条作一黄金律的缘,而把胡桃的断面装点在这缘线内。这宛如在一幅中国画上加了装裱,或是在一幅西洋画上加了镜框,画的意趣愈加焕发了。这些胡桃肉受了缘的隔离,已与实践的世间绝缘,不复是可食的胡桃肉,而成为独立的美的形体了。 因这缘故,松江的胡桃云片使我特别欢欣。辞了松江的教职以后,我不能常得这种胡桃糕,但时时要想念它——例往常天凭窗闲眺而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的时分。读者或许要笑:“你在想吃松江胡桃糕,何必絮罗唆叨地说出这一大篇!”不,不,我要吃糕很容易:到江湾街上去买两百文胡桃肉,七个铜板云片糕,拿回家来用糕包裹胡桃肉,闭了眼睛塞进嘴里,嚼起来滋味和松江胡桃云片完整一样。我想念松江胡桃云片,是为了想看。至少,半是为了想看,半是为了想吃。若要说吃,我吃这种糕是并用了眼睛和嘴巴的。 我们中国的市上,仅用嘴巴吃的东西太多了。因而使我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星期致送松江的糕店,又使我在江湾的窗际遥遥地想念松江的胡桃云片。我希望中国四处的市上,并用眼睛和嘴巴来吃的东西慢慢多起来。岂但嘴吃的东西,身体各部所用的东西,也都要教眼睛参与进去才好。我又希望中国四处的市上,并用眼睛和身体来用的东西也慢慢多起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剖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见了写作背景,作者在慌张压制的时期环境下甘美地联想到胡桃云片,表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第三段经过写作者经过茶食店必买云片糕,店员与作者的默契,以及糕钱所占每月薪水的份额等,表示了作者对云片糕的喜欢。 C.作者起初说“云片”二字是“糕的颜色、外形的印象的描写”,用来形容“白如云”“薄如片”的糕很合适,但随后又承认了这个观念。 D.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想象,作者想象读者对自己提出质疑,然后回答,点出了作者想念松江的胡桃云片的缘由。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性的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十分简短,却有统摄全篇的作用,作者说想写一篇随感,马上就想到了胡桃云片,表示了作者对胡桃云片的喜欢之情。 B.“说起来真觉得有些羞愧”“且听我说”等言语,极富生活气息,同时也能够接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C.文章中援用了古人诗句“白云一片去悠悠”来表示云片之名的“高雅”,生动形象,也添加了文章的诗意,使文章更有神韵。 D.文章结尾部分,作者直抒胸臆,用“我希望……我又希望……”表白了自己希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愿望。 8.丰子恺是中国著名画家,其散文也充溢画面感,文章是如何表示的?(6分) 9.有人说《胡桃云片》里藏着一个“宁静恬淡,冷静俗气”的丰子恺,分离文章谈谈你的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差错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拘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策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恩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诵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差错/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差错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差错/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差错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方,由此从周代开端帝王死称“崩”。 B.朔望,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号。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C.祭酒,本为祭奠习俗,后引为宴席礼仪。在古时也常常引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较为出名的有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文中指祭奠。 D.左右,古代指在旁侍候的人,近侍。或者在书信中称对方,不直称其人,仅称他的左右以示尊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武回国后,固然他受燕王谋反事情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放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由于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十分优宠他。 C.由于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习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优点,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怀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容颜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3分) (2)武所得恩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苏武传》)(5分) 14.甘露三年,汉宣帝刘询因匈奴归降大汉,回想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留念和褒扬。简单谈谈为惩处功臣而修建的阁还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无妨风雨破吾庐。 [注] ①部曲:部属,部下。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苡,有人揭露他私藏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被人污蔑,遭受冤枉。④於菟:老虎的别称。楚人“谓虎於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骁勇形象。 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属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五、六句夸奖部属年岁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作者借写为部属送行,表白了对理想的慨叹,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16.本诗的尾联表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扼要剖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假如要形容某户人家家门衰微、福气肤浅、人丁不旺,我们能够援用李密《陈情表》中的“ , ”两句,既贴切,又有文采。 (2)在王实甫的《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中,“ ? ”两句,一问一答,以泪染枫林的夸大说法表示出离人的悲伤心情。 (3)“空”作为诗词中的常用字,意蕴丰厚。在古代的诗词中,带有“空”字并表白作者或孤寂落寞、或悲愤愁苦的诗句很多,如“ , ”。 三、言语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戏曲既需求传承也需求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但是,近年因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以为戏曲不用创新。特别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简直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期的展开变更,戏曲艺术不时被赋予新的内涵。假如不时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 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期取得巨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 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巨匠梅兰芳,以坚决的信心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变革作出庞大贡献。他眼界开阔, ,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装、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中止了大量的探求,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由于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真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 ,才能够在强大的激进心情的掩盖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开创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纷乱以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干探求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代戏曲的展开,被创新肉体的缺失所限制 B.当代戏曲的展开,因创新肉体的缺失而被限制 C.创新肉体的缺失,限制了当代戏曲的展开 D.创新肉体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展开起了限制造用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流芳百世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流芳百世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不是眼花纷乱以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干探求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纷乱以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干探求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纷乱以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干探求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纷乱以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干探求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二)言语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特发性脊柱侧弯和姿势性脊柱侧弯是青少年比较常见的疾病。前者发病缘由尚不分明,后者 ① 。相关调查结果显现,在校中小学生中有很大部分存在“坐在椅前半部,上身前倾”等不良坐姿。除了学生的习气外, ② 是主要缘由,学生的一个书包就占领了椅面一半,另外,部分学生将大量书籍放在课桌面,在狭小的空间读书写字,不能完整伸展,不能保障正确的坐姿使得弯腰、驼背、脊柱病变发作的状况增加。长期不正确的站、走、坐以及书写姿势,容易构成背部肌肉的疲倦受损,使得固定脊部两侧正常弯曲的肌肉力气降落,再加上青春期脊柱的突增速度比较快, ③ 。当然,更主要的是缺乏体育锻炼,肌肉力气缺乏。 脊柱侧弯对青少年的危害特别大,除了影响外观,还会损伤神经系统,压榨脊髓影响行走,还能形故意肺功用异常,进而影响寿命。 家长能够经过“四横一竖”的措施对孩子中止检查。一看孩子的后背是不是对称的,看两个肩膀是不是等高,两个肩胛骨下角是不是等高。两个腰窝是不是对称,还有骨盆两侧髂嵴高度是不是分歧。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好衔接,内容贴切。逻辑紧密。每处不超越15个字。(6分) 22.依据《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两篇课文的内容,依据人物的相关事迹概括其贾宝玉和祥林嫂的形象特性,仿照下面示例,仿写句子。请求内容贴切,逻辑紧密,言语精练。(5分) 【示例】孤身奋战于海上时,桑地亚哥勇斗鲨鱼,力克孤独与恐惧,由此能够看出桑地亚哥的刚强不屈、英勇无畏。 四、写作(60) 23.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请求作文。(60分) 2021年《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经过一个又一个真诚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一幅百感交集的百年画卷:从坚持谬误、据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陈望道,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反动烈士方志敏、蓝蒂裕;从立志用学问树立祖国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到三代传承为国守边的拉齐尼一家;从践行初心的闽宁第一批移民谢兴昌,到用教育改动大山女孩命运的“七一勋章”取得者张桂梅校长……无不用模范的力气鼓舞着宽广青少年坚决理想、卧薪尝胆。 假定班级要举行一节主题为“理想与未来”的班会课,请你分离以上资料及自身实践写一篇演讲稿。 请求:选准角度,肯定立意,明白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剽窃;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届山东省高考语文模仿考试(四)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解析】“是对古徽州传统建筑技艺的继承”说法错误,分离“但因墙体外保温层无法像传统青砖一样与外层灰浆吸融贴合,设计者最终选择了水涟漪肌理的白色质感涂料,打造出‘水墙’”剖析,主要是因墙体外保温层无法像传统青砖一样与外层灰浆吸融贴合。故选D。 2.B【解析】“是为了阐明阎立本的绘画技艺高超”错误,分离“据《历代名画记》记载……从他开端,建筑设计中的山水慢慢从原来的宫观效果图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纯的山水画”剖析,是为了阐明“建筑设计中的山水慢慢从原来的宫观效果图中独立出来”。故选B。 3.B【解析】“与北海白塔不同”错误。分离“如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白塔,与其前面的琉璃佛殿,在颜色上构成洁白与金碧重彩的激烈视觉对比;塔的弧线外型和高居山顶的位置,更使其成为琼华岛乃至全园的主体建筑景观”剖析,白塔成为琼华岛乃至全园的主体建筑景观,看出白塔也是中心。故选B。 4.(1)条理明晰,严谨精确。先点明位置、外形、资料,然后从近处看阐明建筑资料,最后从远处看指出其外形。 (2)“4万余”说法严谨。 (3)运用比方,生动形象,例如“犹如生长在山谷中的巨型鸟巢”,让人们直接认识到书屋的形象。 5.①屋前水面、石路、书屋与屋后群山映托:构成自然(山水)意境,满足人们接近自然的愿望。 ②外墙钢化玻璃与柴火秆的组合:量体裁衣,当地文化与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 ③外墙设计带来的室内自然采光:巧用光影要素,营造人与自然调和共处的读书环境。 ④浓缩的入口空间与主体大空间组合:藏露互补,具有坦率意趣。 6.C【解析】作者并不是承认这个观念,只是说云片糕的外形与“云”字不太切合。 7.D【解析】“用‘我希望……我又希望……’表白了自己希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愿望”错误,最后一段,第一个“我希望”的内容是“并用眼睛和嘴巴来吃的东西慢慢多起来……也都要教眼睛参与进去才好”,表示的是作者对审美的召唤。 8.①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想象胡桃云片的制造过程,让胡桃云片的外形、纹理、线条真实可感。②运用比方、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胡桃云片上画面的形象。③援用诗句,将诗与画分离起来,使胡桃云片的形象具有诗意美。(答出两点即可) 9.①作者酷爱生活,享用生活乐趣,愿意拿出每月十二分之一的薪水买糕点,不只是为了吃,还在于观赏。②探求云片糕取名的缘由,俗气适切而有神韵,充溢情味。③从小小的糕点引发对市面上的东西要有美感的召唤,表示了作者的肉体追求。(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解析】B项,解答本题,先依据断句的基本着眼点,作初步判别,“桀”“安”“权”“燕王”“之”“属国”“大将军”“功劳”“都尉”“光”等词为名词或代词,可作主语或宾语,应该断开;然后逐句剖析,运用扫除法,“予燕王令”错,先扫除A、C两项,再剖析“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中的“功劳”后要断开,扫除D项,故B为正确答案。 11.C【解析】C项,“文中指祭奠”错,应该是“对苏武的尊称”。 12.A【解析】A项,文中只说“廷尉奏请拘捕武”,并未说苏武被捕。 13.(1)(苏武)奉命出使不辱任务,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 (2)苏武所得的恩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富。 14.东汉永平三年,汉明帝改建云台阁,命人在此画了二十八位开创东汉基业功劳最大的将军画像,称之为云台二十八将;唐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令工匠建造凌烟阁,命阎立本在内描画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题字,唐太宗经常前往怀旧;宋宝庆二年,宋理宗建造昭勋阁,画功臣像二十四人,昭示后世;乾隆二十年,乾隆皇帝命人修缮紫光阁,为一百位功臣画像惩处。(答出一项得1分) 【参考译文】 苏武回来的第二年,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与上官安有密谋,立功被杀。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载霍光的差错送给燕王,让燕王上书昭帝,揭露霍光。又扬言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诚,回来才授予典属国之职,霍光的长史杨敞没有功劳,却任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肆意妄为。等到燕王等因谋反被杀,穷究与他们同谋的人,苏武素常与上官桀、桑弘羊有交情,燕王也曾就苏武为国立功之事多次向皇帝申述过,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因而廷尉上奏央求拘捕苏武。霍光把这个奏章压下,只免除了苏武的官职。 几年以后,昭帝逝世,苏武因曾以原来的二千石的身份参与朝臣迎立宣帝的计策,被赐给关内侯的爵位,三百户的食邑。过了很长时间,卫将军张安世引荐苏武熟习过去的典章制度,奉命出使不辱任务,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宣帝立刻征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命令,苏武多次进见宣帝,又任右曹典属国。由于苏武是以有节操著名的老臣,宣帝命令他每逢初一、十五入朝,给予祭酒的尊号,十分优容、尊宠他。 苏武所得的恩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富。皇后的父亲平恩侯许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年事已高,儿子苏元又立功被杀,宣帝很不幸他,就讯问左右大臣:“苏武在匈奴那么长时间,难道没有生子?”苏武经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说:“当初从匈奴动身回来时,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经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宣帝同意了。后来苏通国随使者回来,宣帝任命他为郎。又任用苏武的侄子为右曹。苏武终年八十多岁,于宣帝神爵二年病死。 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开端入塞朝拜汉朝皇帝。宣帝怀念那些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便令人在麒麟阁上画上他们的形体容颜,并注明他们各自的官职、爵位和姓名。 15.C【解析】C项,是写自己,不是夸奖部属。 16.①送别之情。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福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②祖先后己的情怀。只需部属有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度效能,即便自己遭受波折,忍耐“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甘愿的。(每点3分,共6分) 17.(1)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2)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3)示例一: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示例二: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18.C 19.C 20.B 21.①与坐姿不当及运动缺乏关系密切;②课桌的空间缺乏;③就容易构成弯曲的异常。 22.(5分)【示例】(1)宝黛初见之际,贾宝玉双目含情,怒而摔玉理性多情、任性率真 【示例】(2)屡遭厌弃后,祥林嫂尽力做工,捐门槛赎罪勤劳刚强、愚蠢无知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请求,即所写人物的事迹须来自《林黛玉进贯府》《祝福》这两篇课文,概括出的人物事迹要与其对应的人物形象特性相吻合;然后要仿照例句的句式组织言语,尽量做到逻辑紧密,言语精练。 23.依照高考作文评分规范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