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交流网 首页 名表图片鉴赏 积家 查看内容

他们本是东方好战部落,被灭后却被后人刻在鼎上,化作人祭 ...

2022-11-2 14:30| 发布者: 挖安琥| 查看: 185| 评论: 0

摘要: 神话传说,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喜闻乐见的一类故事。我们中国有着长久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时光中也的确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神话故事。神话是历史吗?这个问题其实还真挺难回答的。假如推求神话的细节,那肯定有很多后人虚 ...

他们本是东方好战部落,被灭后却被后人刻在鼎上,化作人祭 ...


神话传说,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喜闻乐见的一类故事。我们中国有着长久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时光中也的确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神话故事。神话是历史吗?这个问题其实还真挺难回答的。假如推求神话的细节,那肯定有很多后人虚拟的成分。但假如说这神话是后人生造出来完整没影儿的事,这也难免失之武断。特别是在文字产生以前的早期神话,它的本源可能就是人类对当时的环境、事情的一种认识,只是在后来口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各种变形。好比说我们都知道的女娲造人的传说,它的本源反映的就是在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对生命产生的一种认知。


今天,咱要跟大家聊的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凶兽”,或者叫怪兽也能够。要说这种凶兽呢,得益于近些年各种仙侠、奇幻的影视、文学、游戏作品的推行,它可能是我们神话传说中,最具知名度的一种凶兽了,它的名字就叫做:“饕餮”[tāotiè]。好比在著名的《轩辕剑》系列游戏中,饕餮的形象就被设计成了这个样子:

他们本是东方好战部落,被灭后却被后人刻在鼎上,化作人祭 ...


还有在张艺谋的电影《长城》中,饕餮的形象是这样的:

他们本是东方好战部落,被灭后却被后人刻在鼎上,化作人祭 ...


刚才我们也说了,这些神话中的形象,人也好兽也罢,通常在历史上都有真实的所指。那么,作为往常文化类产品中的“明星”怪兽,饕餮的形象有什么来历呢?更进一步的,它的形象在后世有着怎样的演化呢?今天咱就跟大家聊一聊。


一、“名门”的不肖子


我们都知道,咱中国古代传说时期的很多神也好兽也好,其实都是对当时存在的某个部落的代指,炎帝黄帝如此,饕餮也是如此。《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所以饕餮这个部落呢,应该是从缙云氏里面分出来的。而这个缙云氏呢,据《史记·五帝本纪》的《集解》中解释:“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也就是炎帝的后嗣。所以从家世上来说,这个饕餮能够算是正宗的“名门之后”了。


不外这名门的儿子,那也是良莠不齐的。有的很有出息,好比《左传》曾记载高阳氏和高辛氏各有才子八人,即所谓“八恺”和“八元”,合称“十六族”,实践上就是比较优秀的十六个部族。而有的当然就不出息,好比《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叙:帝鸿氏之不才子“浑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之不才子“梼杌”[táowù],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这四个呢被称作“四凶”。这“四凶”后来就演绎成了“四凶兽”,成了后世神话传说和今天文艺作品里的常见背面角色。

他们本是东方好战部落,被灭后却被后人刻在鼎上,化作人祭 ...


至于这饕餮部族如何凶法,前面《左传》引文中也说的很分明了:“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大约就是十分的贪婪、掠取、仗势欺人等等。后世饕餮被演绎出贪财贪吃的特性,著名的吃货被人称作“老饕”,大约就是从这里来的。


二、多行不义必自毙


饕餮部族“残贼天下”,招致“世济其凶”又“增其恶名”,最后当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了。终于到了尧舜时期,据《左传》记载:“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大致的意义就是说,舜带了一群人,把这四个臭名昭著的部落消灭了,把他们的遗民发配到了当时边疆地域去戍边,这也成了舜后来胜利接班尧的重要功劳之一。饕餮这个部族存在于炎黄时期,和尧舜时期隔得很久,所以这个说法在时间上是对不上的。不外这种状况在传说时期的记载中很常见,不用深究。从结果来说,饕餮最终被灭掉了,应该是可信的。

他们本是东方好战部落,被灭后却被后人刻在鼎上,化作人祭 ...


此外呢,咱在查资料的时分,还看到一种挺有意义的观念,咱觉得也很有道理。就是说这饕餮的名字,包含其他三凶,很可能不是自己部落原本的名字。由于这个部族凶名太盛,所以当时很多其他部落都十分憎恶他们。然后,可能最早是在今天的湖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域的一些部落(当时的三苗),就给他们描画了一个善良贪婪兽类的形象,然后称之为饕餮。后来这个名字随着饕餮的恶行越传越广(增其恶名),也就成了人们对这个残暴部族的蔑称。而这个兽类的形象,实践上就是后世饕餮纹的最早形态了。

他们本是东方好战部落,被灭后却被后人刻在鼎上,化作人祭 ...


三、刻于铜鼎,化作人祭符号


饕餮部族被舜消灭了,但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终了。前面说到,三苗地域的先民发明了饕餮的兽形图案,可能是作为当地某种宗教活动的道具。而这个图案在这之后又存在了大约7000年的时间,不时到周朝中期才逐步被云纹等纹饰取代。其中在商代和周代早期,这种图案不时是作为祭奠用礼器的主要纹饰构件。后世宋代的金石学家将之命名为“饕餮纹”。我们去博物馆参观商代青铜器的时分,经常能够见到这种纹饰:

他们本是东方好战部落,被灭后却被后人刻在鼎上,化作人祭 ...


《吕氏春秋》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正面一张大脸,没有身子,透着择人而噬的凶厉神色,这就是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了。当然,从传说时期到商周时期,饕餮纹的方式有了很大变更,这个我们未几讲。但不论是哪个时期,刻有饕餮纹的器物通常都是当时最好的祭奠用的礼器,包含高庙的白陶,良渚的玉器以及三代的青铜器,莫不如此。那么,刻在最重要的礼器的最主体的位置上的饕餮纹,到底是个什么含义呢?


咱都知道,普通来说一个祭奠活动,它通常得有这么几个要素:主祭,祭品和祭器,然后是神灵。饕餮是一个曾经被灭掉的部落,那肯定不能代表主祭;同时,由于前面说过,饕餮的形象很不好,残暴贪婪,那也不会有大范围把它当神来拜的状况。这么算下来,它就只能是代表祭品了。好比下面这幅图:

他们本是东方好战部落,被灭后却被后人刻在鼎上,化作人祭 ...


这是在高庙遗址出土的一个祭奠用白陶罐上的雕琢。据高庙遗址当地湖南所的贺刚教员研讨:“饕餮的头像居中,其下似垫有柴薪,头两侧的翼状物可能寓含将牲灵升腾贡献给受祀的神明之意。祭牲两侧各有一人工构设的阙楼,圜梯回旋而上,疑为祭师作法的高台或神明上下的天梯。”


那么,饕餮作为祭品,所代表的细致又是什么呢?答案很可能是——人!在周代以前,人牲人祭是很常见的事情,特别是越严重的祭奠活动,需求用的人就越多。甲骨文中曾经留下过商代一次祭奠运用1000人的记载。有学者统计过,能够从甲骨文、金文中统计出来的商代人祭运用的人数就超越15000人,没有记载的当然就更多了。同时,考古学家在发现刻有饕餮纹的礼器的左近,常常都能发现较多的人骨,这也是饕餮纹与人祭关系的另一层证据。


好了,关于饕餮的故事,今天就为大家引见到这里。当年四处逞凶的部族,被人诛灭之后还被制成符号,又在礼器上被烧了好几千年。这还真是应了《吕氏春秋》里那句话:“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都是报应啊!


参考文献:


1、贺刚:《论中国古代的饕餮与人牲》,《东南文化》2002年第7期。


2、湖南省文物考古研讨所:《湖南洪江市高庙新石器时期遗址》,《考古》2006年第7期。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鸣博士)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络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