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钟情于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只因基于真人真事的电影作品往往更具震撼力。《我不是药神》是这样,《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也是如此。 01 一个关于英雄蒙冤的故事 《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这部电影改编自1997年发表的同名报告文学《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说的是保安员理查德·朱维尔遭受污蔑后沉冤得雪的故事。 理查德·朱维尔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一名安保人员,因为之前有担任过警察要职的背景,他具备一般安保人员所没有的敏感意识。当时在亚特兰大市中心的城市广场中,敏锐的理查德·朱维尔发现了一枚巨型炸弹,这个炸弹被恐怖分子装在一个书包里面,一旦引爆将会造成数百人的伤亡,而理查德·朱维尔这一举动无疑拯救了几百人的性命。 事情曝光后,理查德·朱维尔从一个普通的安保人员一下子成为了国家英雄,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和故事。这本来应该是一件挺光荣的事情,可谁想到在短短几天内故事就发生了翻转,有一个自称凯西的女记者为了制造舆论吸引眼球,报道理查德·朱维尔是FBI的头号嫌疑人。紧接着其他各地的媒体为了流量和点击率,纷纷转载这篇报道,一夜之间理查德·朱维尔从一个英雄变成了一个恐怖分子。 而整部电影,记录的就是理查德·朱维尔从蒙冤到解除嫌疑的心酸故事,片子的结局是美好的,理查德·朱维尔最终得到了正名,但是整个故事却看得我十分难过。 02 成也媒体,败也媒体 电影里理查德·朱维尔发现炸弹后,是媒体的报道让他成为了英雄。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同样是媒体的女记者凯西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公然造谣理查德·朱维尔是重大嫌疑犯,为的仅仅是那虚假的点击率。 让人心寒的是,在凯西的报道被其他同行广泛转载之后,她的报社同事不仅没有半点质疑,反而为她的成绩感到欢欣鼓舞,一副取得了重大成就的样子。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有些媒体人似乎早已经忘记了初心。他们报道的出发点不再是探寻真相,不再是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而是一切唯“流量”是重。只要能够吸引到读者的注意,这些人不惜哗众取宠,甚至费尽心思地歪曲事实来报道。 因而在平时的报道中,我们总能看到各种新闻的反转。比如去年的“冷冻货柜车案”,一些居心叵测的国外媒体在没有经过证实的情况下,大肆报道冷柜中的是中国人,以此来达到他们别有用心的目的。幸好最后的鉴定结果出来后,还了我们一个清白。 像凯西这样的媒体人,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03 莫让英雄寒了心 生活中的理查德·朱维尔,无论从哪方面似乎都满足了一个嫌疑犯的特征。 做安保工作的理查德·朱维尔收入非常一般,他平时就和父母住在一起,人到中年还没结婚,整个人发福油腻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最重要的是,理查德·朱维尔还曾经被警队开除过。因为记者凯西的推波助澜,加上这些个人的原因,FBI就盯上他了。 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FBI靠着各种审罪犯的手段,试图诱导理查德·朱维尔承认自己是凶手,在他们看来,理查德·朱维尔就应该为这次的炸弹事件背锅。 幸好,在律师朋友的帮助下,理查德·朱维尔历经险阻最终还是洗脱嫌疑,获得了清白,但是这次的打击对于他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我们常说“哀莫大于心死”,对于理查德·朱维尔来说,他挺身而出不仅没有获得表扬和鼓励,反而接连遭遇一连串匪夷所思的诽谤和诬陷,可以想象事后的理查德·朱维尔会有多绝望! 在电影的结尾,理查德·朱维尔获释后对FBI雇员说了一句话:如果像我这样的人蒙受冤屈被捕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还会有人挺身而出吗? 如果这个社会英雄寒了心,那就只剩下小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