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芯语”已陪伴您1414天 自11月1日起,台积电工程师搭包机飞往美国亚利桑那州厂Fab 21 ,表定每2周1班、共6班包机陆续前往亚利桑那州厂区,以每班飞机300人(含家眷)、平均1家3口估量,1班飞机至少载走上百名工程师。台湾媒体人陈凤馨于节目示警,台湾人才正在被掏空。 陈凤馨表示,台积电第2架包机也在近日飞往亚利桑那州,第1座工厂的移机仪式将于12月进行,之后就会进行试产和量产。台积电兴办人张忠谋表示,第2个厂是3纳米,应该是谈得差未几了,《商业周刊》更拍到第2个厂区的地基已树立终了。陈凤馨表示,亚利桑那州的第2个厂区,树立时间将比第1厂区愈加快速完成,第2个厂会不会需求更多的台积电员工,这是个问号。 陈凤馨指出,台积电至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设厂,已是近2、3年最大的新闻,之所以《商周》的照片会惹起轩然大波,是由于台湾人发现,美国要的不是台积电去投资、砸钱,也不是5纳米、3纳米这些最先进的技术,美国要的还包含了台积电的人才,「要钱、要技术,也要人才。」 台湾人才正在被掏空 陈凤馨表示,或许1000人关于共有10几万工程师的台积电来说,似乎并不是这么多,只是这一批人是最顶尖的工程师,且未来将持续有包机将台湾的顶尖人才送往美国,关于台湾民众来说,感受就会特别激烈。 积电为什么要这么做?陈凤馨剖析,之前不论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或张忠谋,在接受美国媒体访问都提到,晶圆代工在美国生产十分不划算,不只成本会拉得很高,更最重要的是没有足够的人才。第1,没有足够熟练的高阶工程师,由于美国原本理工人才就未几,愿意投入到半导体的人也十分有限,固然亚利桑那州为了吸收台积电投资,在左近的几所社区学院开设了半导体课程,但锻炼的是第1线技术人员,而不是现场能够处置问题的工程人员,究竟还是有差距,所以美国很难发掘到这么多足够的工程师,这原本就是台积电当初担忧的事。 陈凤馨指出第2点,美国的工程师不愿意轮班。但晶圆一旦上线后,必须求24小时运作,且那不只是轮班问题,还需求随call随到。随call随到在新竹的科技公司其实很常见,客户暂时有需求,或者运作上忽然出状况,必须求在多少时间之内立刻赶回公司或工厂,一定会有一些轮着接电话的人。要有现场的轮班人员,也要有随时接电话的人员,这些事情对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无法接受的事情。短期之内也无法改动美国的文化,所以台积电痛快直接在台湾搬人才过去,可能速度还比较快一点。 台湾是不是正在国际竞争中快速流失人才? 陈凤馨解释,人才库没有那么多、熟练的人才更少,基于以上2点,台积电必须这样子把人才一批批搬过去,且未来假如还会有第2个厂区,第3个厂区需求人才的时分,台积电都只能从台湾搬,这原本就是可预料的划面。 陈凤馨指出,基于地缘政治的慌张,各国来台湾挖角人才的状况似乎越来越严重,早在1960、70年代,台湾就很分明知道,「台湾没有任何优势,只需人。」由于台湾没有生产石油、自然气,没有生产铁矿砂或煤矿,也没有宽广市场,2300万人口就曾经紧绷了,放在区域竞争角度来看,市场十分小,所以台湾独一有的就是人力跟人才。 陈凤馨提到,早期台湾是用勤劳的人力,有很多加工出口区,当时的加工出口区对台湾的经济长大辅佐十分大,也的确构成了1种方式,一切延展中国度开端藉由加工出口区或者轻工业区,慢慢延展出累积资本、技术的才干,当时台湾长大的方式,给了全世界延展中国度一个重要启示。第2个就是人才,到了1980年,早年从顶尖大学去美国留学的这批人,在科技延展的导向之下,以及美国当时延展「水平分工」的趋向之下,过去是「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在1980年代之后,变成「来来来,回台湾」风潮,人才回来台湾,汇集出新的产业方式,将「技术密集」在台湾落地生根。 台湾工程师一批批去美国,台湾会「慢性失血」 陈凤馨指出,未来可能会有台美工程师相互比较的问题,台湾工程师除了技术上十分熟练、处置问题的才干很强之外,肯吃苦、肯轮班是相当重要的缘由。但当台湾工程师发现美国工程师不愿意轮班,也不需求随call随到,这件事情的不均衡,随时会爆发出来。随着台湾一批批人才去美国,会构成「慢性失血」的状况。 陈凤馨表示,全世界都希望能够分散半导体产业,让全球不要那么依赖台湾,台湾面对各国的蚕食无力阻挠。往常,台湾要试着将各国蚕食所构成伤害降到最低,而不是逃避,想着「全世界离不开台湾,大家放心」。这些话,今年、明年或许有效,但5年后呢?10年后呢?假如此刻不去面对,5年后就会无法因应。 陈凤馨提示,让人才汇集在台湾最重要,除了面对蚕食,要找出1条出路,让人才愿意在新产业的需求之下汇集在台湾。往常全世界都在抢人才,一切的已开发国度老年化都十分明显。台湾面对的压力比一切其他地域都更严峻。 转自:芯通社 参与“中国IC独角兽联盟”,请点击进入 ----------------------- END----------------------- 美国籍人才大批离职?人才回流加速! 半导体到底怎样了? 美国芯片封锁:缘由、影响、及应对 传国内两大手机芯片公司兼并 芯片战争:国运背地的终极竞赛 拿什么竞赛?美国在打一场“根”的战争 一个亿的融资在一家芯片初创公司能够烧多久? 国产芯片人才还能火多久? 俄罗斯芯片什么不怕卡脖子? 工程师姓什么很重要!别再叫我“X工”!!! “再见,平头哥”,“再见,阿里巴巴” 惨!低薪芯片公司已沦为免费人才培育基地 警惕国内半导体资本寒冬 半导体:苦日子准备开端! 半导体跑步进入大过剩时期 芯片公司要开端警惕C轮死了 是说芯语转载,欢送关注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