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文化基因注入城市血脉 道德树立积厚成势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月19日讯 (记者 郝亚松)1月19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特征道德树立品牌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引见济宁市特征道德树立品牌总体状况。记者从发布会中得知,济宁市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道德品牌树立的基础,制定《新时期济宁市公民道德树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紧紧盘绕举旗帜、聚民意、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任务任务,着眼培育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期新人,坚持目的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持续强化教育引导、理论养成、制度保障,为加快推进济宁高质量延展提供刚强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 济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多年来,济宁市一直突出文化担当,厚植道德土壤,深化探求将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人们思想认识、道德观念、行为养成的有效途径,培育构成了“彬彬有礼道德城市”曲阜、运河之都·仁义任城、“爱满泉乡”泗水、端信兖州、孝贤鱼台、德润微山、“德耀古中都·上善新汶上”、诚信金乡、“厚道齐鲁地 忠义梁山人”等一批思想内涵深沉、具有济宁地域特征的道德树立品牌,使得市民大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盲目性不时提升,思想醒悟、道德水准、文化素养不时进步,道德范畴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坚持把培育时期新人作为道德树立最重要的目的,推进理论武装不时走深走心走实。近年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盘绕“发扬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树立新时期文化强市”等重点内容,组织集体学习研讨60余次、专题讲演会40余场、读书班10余期,经验做法在全国推行。积极构建分众化、对象化、差别化的宣传宣讲方式,发挥“习语润儒乡”品牌引领作用,以“五讲六进·庶民宣讲”意愿效劳、“中国梦”系列庶民宣讲等为载体,发起全市770余支宣讲队伍、1万余名宣讲员,深化一线展开宣讲活动29万余场、受众875万余人次,不时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庶民家”,转化为干部大众的思想认同和行动盲目。深化党史、新中国史、变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延展史学习教育,普遍展开体验式、感悟式学习,机关大讲堂、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红动济宁·我心向党”讲党史故事等活动在党员干部中掀起了学习热潮;校园宣讲、师生同上思政课、党团红色主题活动让五四精神不时激起青少年奋进的力气;创新实施“民意5来听”行动,2.2万名机关干部到社区、乡村,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暖民意,搭建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让红色基因不时在孔孟之乡发扬光大。 坚持知行合一,推进以盲目主动的道德理论涵养高尚情操、发扬主流价值。在城区树立中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公园、广场、街巷、小区260余个,景观式公益广告小品1.4万余个,打造“情怀济宁、文化济宁、大爱济宁”公益宣传品牌,使中心价值观不时融入生活情形和社会氛围。持续推进文化城市创建,济宁市以全国第5名、全省第1名的优秀成果入选“第六届全国文化城市”,曲阜胜利创建县级全国文化城市。稳定推进新时期文化理论中心与党群效劳中心、综合性文化效劳中心等阵地融合延展,济宁市文化理论中心(所、站)完成全掩盖,培育“小板凳红色宣讲队”“蒲公英夜堂”“乡土讲师团”等品牌活动87个,“幸福食堂”曾经建成运转277家、惠及8320余位老年人,新时期文化理论中心已然成为大众想来、愿来、常来的“庶民之家”。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时厚植道德土壤,传承文化基因。鼎力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和尼山片区规划树立,连续胜利举行了8届尼山世界文化论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提高工程,全市建成“尼山书院”13处、儒学讲堂3740处,“儒学原乡·文化圣地”公共文化效劳品牌不时做大做强,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道德准绳持续融入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真切诠氏缢“人人彬彬有礼、户户和和美美、处处干洁净净”的儒韵民风。健全完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典型选树机制,四德榜在全市乡村、社区、机关、学校完成全掩盖,推出了岗位学雷锋标兵、孔孟之乡最美教员、新时期济宁最美青年、济宁大好人、道德模范等各类先进典型,各个行业、各类群体都能学有模范、行有示范,往常在济宁,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先进成为习尚。 公民道德树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求各方参与、协同推进、久久为功。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统战、政法、网信、经济、外交、教育、科技、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民政、文化和旅游、民族宗教、农业乡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党政部门,紧密分离工作职能,积极实行公民道德树立义务。推进诚信缺失突出问题管理,胜利承办了中国网络诚信大会,不时引领社会敬规崇德、向上向善。培育提升干部为政之德,打造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构建起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相分离的培训体系,承接各类培训班次1664期、培训学员9.2万人,以党员干部的良好操守引领全社会的道德习尚。推进德治与法治有机融入基层社会管理,在全市乡镇街道全部树立调解团队,成立了交通事故、医患纠葛、婚姻家庭等专业性、行业性“和为贵”调解组织,年均调解案件1.3万件,调解胜利率达98%以上,探求出了基层社会管理新方式,打造出具有儒家文化特征的“和为贵”社会管理品牌。 “仁者爱人、以德立人”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体系的中心命题之一。济宁市坚持以自身文化底蕴优势为依托,以文化滋养道德,以道德促进社会调和,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延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下一步,济宁市将以公民道德树立为重点,坚持目的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不时壮大特征道德树立品牌影响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引导全市人民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济宁道德树立积厚成势,推进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化水平抵达一个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