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种孤独》 作者: (美)理查德·耶茨/ 豆瓣评分:8.1 内容简介 “我基本不敢肯定这间房子有没有窗户……上帝知道,伯尼,上帝知道这儿当然在哪儿会有窗户的,一扇我们大家的窗户。” 《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写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保险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有着出色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却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行将结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员、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退役军人等。耶茨笔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孤独、失落与失望,他自己曾说:“假如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需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作者简介 “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Richards Yates,1926—1992),“焦虑时期的巨大作家”,作品有《反动之路》、《十一种孤独》、《复生节游行》、《恋爱中的骗子》、《好学校》、《年轻的心在哭泣》、《冷泉港》等。 耶茨作为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主流生活的忠实记载者,批判家们将他与契诃夫、菲茨杰拉德、约翰·契弗相提并论。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反动之路》甫一推出即获胜利,取得美国国度图书奖提名。1962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出版,更被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耶茨的作品曾获《纽约时报书评》、《君子》、《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好评,有四本小说入选“每月一书俱乐部”。此外他还具有一大批作家拥趸,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如库尔特·冯古内特、安德烈·杜波依斯,他的作品也影响了许多作家,如雷蒙德·卡佛,他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名著语录摘抄 1、他看着窗外寻求辅佐,可是窗子成了一面黑镜子,返回的只是灯光,明亮的床单和病房里的病服。他套上病服和拖鞋,走过去,站在那里,双手捧着额头贴在冰冷的玻璃上。往常他看得清远处高速公路上的一线灯光,白雪和天空之间,天边那黑色的树,就在水平线上,右边,来自布鲁克林和纽约的灯光给天空浸染上一丝淡粉,可有些被最前面一大块黑色给挡住了。黑色的是截瘫大楼的一个盲角,悠远的又一个世界。 2、那里的人们成为朋友更多是出于习气,而非彼此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