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0分钟听一本书 每天进步一点点 30天看看自己有什么改动 RECOMMEND 今日文章 来源:十点读书 ID:duhaoshu 作者:郁莉 《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一个章节,写到徐霞客的终身,作者当年明月写道: “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通知你,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名垂青史,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都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 用你喜欢的方式渡过终身。” “用喜欢的方式渡过终身”,对大多数人来说也答应望而不可及,它需求努力,更需求天赋。 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是这样的少数人之一。 很小的时分,他就知道自己对研讨自然定律最感兴味,而他的终身,也就是跟随这份兴味。 小到玩具车的惯性、收音机里线路的秘密,大到原子弹的研讨、量子电动力学,无一不是“兴之所至,兴尽而归”。 费曼评价自己:“事实上,这能够作为我终身中的写照:我永远会一脚踏进某件事情中,看看到底能做到什么地步。” 01 费曼十一二岁的时分,在家里搞了个实验室。 他应用旧木头的包装箱、隔板、加热器、灯泡,做出了漂亮的灯光带,有串联、有并联、有保险丝、有配电盘。 他喜欢玩儿收音机,这让他成了同伴里最耀眼的一个。 当时弟弟妹妹们都在收音机里听一个叫“伊诺立功俱乐部”的节目,在费曼的实验室里,他能比他人提早一个小时听到这个节目。 所以每当弟弟妹妹们听收音机的时分,费曼总能猜中剧情。 过了很久,大家才发现他神预言的秘密。 费曼对收音机的研讨越来越深,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修理工。 那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他们拿不出钱修理坏掉的收音机,听说有个小孩儿钱少也愿意干,就陆陆续续有人找到他修东西。 一次,一个住在穷人区的男人找上门,他明显对这个孩子的才干心存狐疑,但又没钱找真正的修理工。 他轻描淡写地说: “我开了它,它就出噪声,过了一阵子,那噪声就停了,一切正常了,但是我不喜欢开端时的那个动静。” 听起来是小缺陷,但是费曼翻开收音机的时分,那噪音大得不得了。 他开端来回踱步、想主见。 一旁的男人看得着急,问他:“你磨蹭什么啊,你是来修收音机的,可你光在这里走来走去的!” “我在想辙啊!”费曼答道。 之后,他把电子管拿出来,颠倒了电子管的次序,再翻开收音机,它宁静极了,噪声完整消逝。 这让男人对费曼刮目相看,岂但给他找了更多修理的活儿,还逢人就说费曼是多么了不起的天才。 02 费曼有一种特质,无论是什么事,都要发掘出当中的价值,享用其中的乐趣。 高中的时分,费曼到姨妈运营的旅馆打工,每天的工作不是在柜台值班,就是端茶送水,十分琐碎。 可是每一项人们视而不见的工作,费曼都在思索有没有更方便的做法。 旅馆里有个规则,分开房间时要随手关灯,费曼总是遗忘。 他从达芬奇的书里得到灵感,设计了一套由绳子和重物组成的小机关,重物是装满了水的可口可乐罐。 一推开房门,拉绳触动开关,灯就会点亮;一关门,灯也就熄掉。 在厨房切菜,他觉得普通的切菜方式太慢,还容易切到手,就把一只大碗放在膝盖上,将一把尖利的菜刀插在桌面上,刀刃朝下,与桌面成45度角。 一手拿一根豆荚,左右开弓,快速挥向刀锋,一段段的四季豆就滑到大碗里。 不外实验也有失败的时分,清算餐盘的时分需求先把旧托盘拿走,再换上新的托盘,能不能一步到位呢? 费曼实验失败,托盘一滑,一切东西都掉到地上。 1942年,正在写博士论文的费曼被征召参与著名的“曼哈顿计划”,也就是美国制造原子弹的计划。 这里集聚了全美科学界的顶尖人才,而当时的费曼只需24岁,连博士学位都还没拿到。 住在荒无人烟的军事基地,费曼只能写信和妻子联络。 基地有一个不明文规则,守卫会拆开一切进出的信件,确保军事秘密没有外泄。 而费曼和妻子厌恶被偷看信件的内容,他们自己研讨了一套只需自己明白的密码,密码信常常过不了保险审核,他们只是喜欢以这种方式向守卫发起应战。 后来守卫破译了密码,发现内容也不外是日常购物的清单。 03 发现了核磁共振的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曾说,“物理学家是人类中的小飞侠,他们从不长大,永保赤子之心”。 费曼就是这样一位小飞侠,固然是诺贝尔奖得主,却并不看重荣誉,他像个孩子一样,享用研讨的乐趣,以为能够发现自然定律,才是最大的荣誉。 在他取得诺贝尔奖之后,一个学生写信祝贺他,并说自己的研讨是“低微”的,费曼立刻纠正说: “那些你能处置、能辅佐处置、能够出力的问题,就是值得花时间研讨的问题。 假如我们能够做些东西,这问题就不小、不琐碎。 你说你名不见经传?对你的妻儿来说,没有这回事。” 这份通透,和他美满的家庭关系不无关系。 费曼被猎奇心、被兴味所推进的生活方式,就来源于父亲的教育。 小时分,他玩玩具车,他在玩具货车上放了一个球,然后他发现当他把玩具车向前拉时,球会向后滚。 他跑去问父亲,父亲对他说: “其实球并没有向后滚,你试试水平看着玩具货车,就会发现这只是错觉。” 费曼照做,果真发现球其实是向前滚的。 他再问父亲“为什么”,父亲的答案影响他终身的态度: “普遍的原理是,运动中的东西会继续运动,静止的东西会继续静止。 科学家们叫这做惯性,但事实上,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有惯性,这只是一个称谓。” “知道东西的名字”和“知道东西”是两回事,费曼的父亲固然不是科学家,却给了他看待科学的态度: “知其然”并不是真的知道,“知其所以然”,才是学习的意义。 费曼曾说:“我一向以为一个人要有’你干嘛在乎他人怎样想’的态度,我们要听取他人的意见,加以思索,但假如我们觉得他们的见地是错的,那就没什么好顾前怕后的。” 生命一定要走向终结,我们能做的最有价值的事,就是找到自己的人生定律,活出自己。 作者简介:作者:郁莉,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 每天给阅读留出10分钟 「30天 每天听一本书 」 参与小读听书计划 给自己充电加油 扫描下方二维码 让小读陪你开启阅读之旅 想关注我们 千万别走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