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乐善好施自古有之。古人有钱人积功德,有首倡三善的说法,哪三善呢?一为铺路,二为修桥,三为建学校。 但为什么不是先救济穷人呢? 老张我先讲一个故事。我有一个忘年交的朋友曹教员,他的祖上有个五百年前的名人叫曹完粮。曹完粮在正史上是没有记载的,方志里也很难寻觅,但为啥在舞钢却是个名人呢? 曹完粮被称作布衣慈悲家。明朝正德嘉靖前后,舞阳闹饥馑,红山脚下有个曹姓农民,倾其全部家产救济饥饿的老庶民。由于他的善举,红山方圆几十里的农民得以存活。这还不算完,曹姓农民还替代全舞阳农民交了三年皇粮税银。 后来朝廷知道了这个事情,嘉奖其造化功德:封曹公完粮官,专修曹完粮官道,建曹家桥,赐曹公执法棒,曹完粮的善举在舞阳舞钢被世代后人口碑相传。 你看,曹完粮救济父老乡亲,他又被朝廷嘉奖,铺路修桥就差建学校,首倡三善就要占全了。 从古到今都有一个说法叫“救急不救穷”,老张以为是有道理的。就像曹完粮,假如他的家底不厚,在那个时期想救济方圆几十里的农民是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普通人是做不到的,而且还不容易落下好名声。老张我不是随意乱讲,“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从古至今多了去了。 但铺路修桥建学校这三种功德,普通不会被人诟病,而且还能传承下去几十上百年的历史,让后世更多的人受益,所谓“前人栽树后人纳凉”。你救济人呢,一次两次还行,一人两人尚可,次数多了人数多了抵挡不住,能把自己也给救济穷了。所以古人发现还是做铺路修桥建学校的功德好,称为首倡三善。老张我也以为,我有钱了也先选这三种功德来做。 但河仁慈悲曹先生说:“慈悲不分大小,力所能及地辅佐需求辅佐的人,以至一份笑容和鼓舞,也是慈悲,一切人都能够参与其中”,说得真好,老张我也是这么以为的。从和家人不时势必躬亲地做好事做善事,力图“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和“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昨天接到市慈悲总会电话,说我儿参与的“慈悲之光”征文活动获奖。去年的事情今年得以反响很是意外,老张去领奖了领回一张荣誉证书,一个保温杯,还有300块现金,很是开心,也算是意外之喜了,拿回来跟儿子拍照合影留念。 征文是发扬慈悲文化,讴歌慈行善举,发扬社会正能量,我儿子写的是《我做慈悲的故事》。是依据我领着儿子和闺女去村里探望老人的事迹,总结得也很到位,很用心的在写了,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取得三等奖,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也算眉飞色舞了一回,现金也归儿子了,我们一分不取让他自由支配。 那篇获奖征文还没有公开发表过,老张我就附在后面给他发表了呗。 我做慈悲的故事,希望这份爱心能够传送下去 作者:张鸿图 舞钢市第一初级中学八5班 大家好!我叫张鸿图,是一名初中学生。说起做慈悲,我以为是一件距离我很悠远的事情,究竟我不是富翁,捐不起很多的钱给有需求的人呀。我问我的爸爸:“怎样才算在做慈悲呢?”我爸爸轻声对我说:“孩子,你曾经在做慈悲了,而且不止一次做的呢!” 我问我的爸爸:“爸爸,我什么时分做过慈悲啊?我怎样都不记得了呢?” 我的爸爸笑容着看着我说:“孩子你遗忘了吗?舞钢市铁山乡找子营徐松合徐爷爷的家?你去过好多次呢!” 我想了想,对我的爸爸点点头说:“是的,我记起来了爸爸!我们去过徐爷爷的家里好多次了,每次去都会给徐爷爷和那位老奶奶带去一些水果,爸爸你走的时分还会给徐爷爷100或者200块钱。” 我的爸爸点点头说:“嗯,是的。从2020年我们知道徐爷爷家里的状况后,我就带着你和你的姐姐不止一次地去探望徐爷爷。一是让你们感受中华民族的敬老爱幼的孝道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二是让你们从小不忘做慈悲事业,固然事情很小,但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举,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不求回报,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多做善举,人就充溢爱心,不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偏。” 听完我的爸爸的话,我又想起了舞钢市铁山乡找子营的徐爷爷和老奶奶。今年由于疫情的缘由,还没有再去过他们的家,不知道他们过得好吗?身体还健康吗?徐爷爷家门口的那棵大桐树,树叶曾经伸展开来,愿遮阳的树荫能给他们院里带来丝丝的凉快。我爸爸让我放心,说徐爷爷是村子里的五保户,村里会照顾好他们的,有机遇了我带你再去看看徐爷爷和老奶奶。 我的爸爸对我说,别看徐爷爷是五保户,却是舞钢市远近出名的大孝子呢。他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自己的老母亲,历来没有厌弃过老奶奶,给的梳头洗脸、穿衣装扮,还推着坐着轮椅的老奶奶在舞钢旅游看景致呢。 我不由地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和慈悲有关的故事,一个能够让爱心传送下去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我就不复述了,故事里面的一句话我抄录下来:“这不需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他人有艰难的时分,你也要尽力关怀他人。”我置信很多和我一样的学生,都看过这个故事,爱心是能够复制,是能够传送的,就像能够燎原的星星之火,传送爱心的善举多了,就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慈悲事业。 以上就是我做慈悲的故事,我的爸爸说过,做慈悲无大小,小慈悲也是大爱心,我希望这份爱心能够继续传送下去。 以上是作文的全部内容,一个初中同窗固然文笔稚嫩,但写得也不错了简直没有水分,都是我们一同做的。虽说做好事不求回报和留名,但行好事静待花开,但总文笔或者影像记载下来也是好事情。究竟,几十几百年后,有人能从历史资料中看到曾经的自己,也是一种逾越时空的缘分。 以上,致敬曹公完粮济民善举。祝福张鸿图学业有成。 #冬日生活打卡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