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仰视与被遗忘的》 [美] 盖伊·特立斯著,范晓彬、姜伊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新新闻主义之父盖伊·特立斯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全书由《纽约:一位猎奇者的足迹》《大桥》和《走向深处》三部分组成,包含特立斯最著名的文章《弗兰克·辛纳屈感冒了》《一位英雄的暮年》等。他以尖锐的眼光,精准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纽约风貌。 《东方之旅:1579—1724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 [美]柏理安著,毛瑞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对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明清时期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活动状况及影响中止深化剖析阐释。作者将明末清初时西学东渐的历史逐一展开,对耶稣会士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予以肯定。 《东风:法国学问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 [美]理查德·沃林(Richard Wolin),董树宝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法国最出色的智识精英受“毛主义”鼓舞,极大地拓展了政治与文化想象。学生、左翼群体、智识精英一同推进了“五月风暴”,对当时的局势与日常生活政治展开批判,企图经过具有普遍大众基础的社会运动来复兴法国的市民和文化生活。经过回想当时的法国文化与政治生活,本书力图提示“毛主义”是如何出其不意地影响了法国的民主政治进程。 《孤灯下的记忆》 赵絪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赵絪是历史学家赵俪生的女儿,她在书中鲜活地记载了一批父辈学者的共同风采和多舛命运。如赵俪生与王瑶终身既是对手又是老友,不时较劲又彼此珍惜;赵俪生与挚友童书业,两人之间一场无言的泣别竟成永诀。作者还记载了自己家庭中几经锤炼,但每个成员皆能坦然应对的往事。 《基督教神学导论》 [英] 阿利斯特·麦格拉斯著,赵诚艺、石衡潭译,北京分离出版公司 本书是作者在牛津大学教授基督教神学几十余年的心得之作,简约而明晰地论述了有关基督教神学的基本学问。书中概述了历代以来基督教巨大传统中的中心主题,向读者展示出基督教神学的丰厚思想及其历史渊源。 《阶序人:卡斯特体系及其衍生现象》 [法]路易·杜蒙著,王志明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这是人类学研讨史上关于印度种姓制度中止研讨的最为重要的一本书。作为人类学经典名著,杜蒙在这本书中综合了前人对印度研讨的成果,提出了“阶序”的理念,一方面提示了印度这个古老文化的基本理念,一方面则暗指西方近代“对等”理念的局限。 《街头的狂欢》 [美]芭芭拉·艾伦瑞克著,胡訢諄译,北京分离出版公司 《街头的狂欢》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的新作,揭开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热望——凑繁华!在这个拥堵的星球,我们需求更多无意义的活动,去体会我们存在当下的奇迹,并且好好庆祝一番。 《蒙古帝国中亚降服史》 [印度]G. D.古拉提(G. D. Gulati) 著,刘瑾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的研讨重点是察合台汗国(1227—1580)在中亚三百五十多年的统治及与周边政权印度、中原(当时元、明朝)的关系。作者细致地回溯了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们统治下的崛起与昌盛,初次提示出中亚在这段统治期内的政治、经济、商业活动,特别是军事和商业的展开给中亚及整个世界带来的影响。 《慕尼黑的清真寺》 [美]伊恩·约翰逊,岳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慕尼黑清真寺与恐惧活动有着令人不安的联络。1970年代和1980年代,美国曾试图争取穆斯林在阿富汗对立苏联,著名的基地组织就是在那时降生的。但慕尼黑清真寺还要往前推三十年,那是冷战之初。在这里,德国,穆斯林卷入的是一场心理战,一场观念之争。最著名的伊斯兰激进主义组织就是穆斯林兄弟会,正是穆兄会,把清真寺变成了一个完成党派目的的基层政治组织。而穆兄会在西方的简直一切活动,都来源于运作慕尼黑清真寺的那一小群人。普利策奖得主、《华尔街日报》前德国分社社长伊恩·约翰逊,用文字追踪欧洲伊斯兰激进运动70年。 《女性的力气:肉体剖析取向》 [美]阿琳·克莱默·理查兹著,[美]南希·古德曼整理,刘文婷、王晓彦、童俊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本书展示了一个有关女性展开、发明力的深层肉体世界,并带领读者从当下动身去找到女性的力气。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女孩如何长大为一个女人的完好意理过程,看到女性从她们个体性和社会性的体验动身,产生出的如此多样的生活,并能看到女性展开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拼实业:美国是怎样赢得二战的》 [美]阿瑟·赫尔曼著,李永学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盘绕美国实业界两位无足轻重的人物——威廉·克努森与亨利·凯泽,讲述了私营企业在战时爆发庞大的消费力,疾速将美国军队配备成世界最强大的武装力气。正是那些被战争发起起来的民用工业,以及在军工消费中得到锻炼的普通男女,让美国在战争中唱响了凯歌,并为战后长达30年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类的误测:智商歧视的科学史》 [美] 斯蒂芬·杰伊·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著,重庆大学出版社“智商测试”包装着科学的外衣,致使普罗大众对它鲜有置疑,甚而招致智商歧视带来的社会不公,它其实并非我们通常以为的那个样子。本书是古尔德尖锐阐释和展示智商丈量范畴各种学说和代表人物的科学史读物,提示了智商测试的源起背景、展开和应用进程等,有助于人们废弃关于智商测试的迷信,对生命及人类对等心存敬畏。 《人伦的“解体”: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 吴飞著,三联书店 一向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人伦,在20世纪中国遭遇了猛烈批判;但常被疏忽的是,此时西方学界也呈现了对人伦的反省,发明了三个“学术神话”:母系社会、乱伦忌讳、弑父弑君,其中第一个还深深影响了现代中国思想。本书调查了这三个命题在西方古今形质论哲学传统中的本源,尝试探求在中国握厥论传统中深思人伦问题的可能。 《神话的聪慧》 [法]吕克·费希著,曹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法国大众哲学家吕克·费希将西方神话的一切原典贯串起来,理顺了从宇宙混沌初开到奥德赛归家的前因结果,触及世界的降生、恋情与战争、公平正义与惩罚的意义等。透过解读“潘多拉的盒子”、“阿基里斯的脚踵”等希腊神话,阐明历久弥新的经典所包含的哲学意蕴,以及所要传送给后世的人生聪慧。 《弦诵复骊歌:教会大学学人往事》 岱峻著,商务印书馆 该书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教会大学的几度折转阅历,特别是一代学人的肉体情质与人世遭际。这其中既包含齐鲁大学国学所的顾颉刚、钱穆等著名学者的迂回阅历,也包含许多或显赫一时或学术影响深远却因种种缘由被历史湮没少为人知的学者(如人类学家李安宅、哲学家罗忠恕等)。全景式地恢复了抗战时期教会大学群贤毕至、艰苦办学的盛况,再现民国时期的场景与景物。 《艺术社会学三论》 [德]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著,王涌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本雅明关于艺术研讨的三部经典名篇,包含《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期的艺术作品》和《爱德华·福克斯——珍藏家和历史学家》。本雅明依据当时社会生活的变更去阐释和解读肉体生活中曾经和将要呈现的嬗变。 《制度与政治——政治制度与西汉后期之政局变更》 廖伯源著,中华书局 本书分离政治史与政治制度史之研讨,应用大量《史记》、《汉书》之文字与史例为证据,论证汉武帝后期至西汉末之史事。质疑昭帝继承之合法性,证明废昌邑王刘贺(后封为海昏侯)之缘由乃是权臣霍光与刘贺之权益斗争。考论霍光以臣下执掌皇帝之权益,因而改动制度,使西汉后期诸将军领尚书事辅政及皇帝之心腹宫官即“中朝官”取代丞相九卿,成为皇帝决策之主要辅佐。此政治格局方便外戚与宦官之专擅与弄权,构成西汉后期的“中朝现象”,为君主专制政治下的官制留下了耐久而深化的烙印。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美] 谭凯(Nicolas Tackett)著,胡耀飞、谢宇荣译,孙英刚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一部关于中古中国社会变更的经典之作,作者谭凯仰仗对海量墓志数据的统计和研讨,重新勾勒出大唐帝国消灭的另一种容颜: 唐朝并非亡于安史之乱,而是因黄巢叛乱构成的政治精英(肉体和肉体)的彻底消亡而无法复辟。来源人文社科分离书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