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独占发财难耐久,分享致富越千秋。 利益,是每个人都追求的。假如有了利益,只愿一个人独享独占,无疑是引火烧身,使自己变成众矢之的。所以,面对利益,切不可利令智昏,一定要懂得取舍之道。 生意场有句话,叫:“有钱大家赚”。还有句话,叫:“独食难肥”。一方面强调协作共赢,另方面反对单打独干。特别在当前经济下行,生意难做的状况下,更要注重大家的团结协作,有生意大家捧场,不要相互拆台;有利益共同分享,不要一人独占。更不要干那些下三烂的事,你挖我的墙脚,我割你的脚筋,搞得一个个灰头土脸,谁也不开心。经商之道,即为人之道,人都做不好,是发不了大财的。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只知道追逐利益,是常人的行为;而更懂得分享利益,是贤人的作为。有利益能想到分享给別人,就能得到更多的真爱,更好的人缘。 独占是小人心机,分享是君子胸怀。做人的最高境地是有利分享,精明的最高境地亦是有利分享。 二、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的父亲请求他,读书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他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蠢笨”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育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肉体。 积苦力学的阅历给了曾国藩共同的启示,他发现蠢笨有蠢笨的益处。蠢笨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而比他人更虚心。蠢笨的人从小接受波折教育,因而抗击打才干特别强。蠢笨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而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所以,“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由于这是扎扎实实的胜利,不留遗弊。 固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又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窗,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他总结自身阅历,多次说这得益于自己基础打得好,所以“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 三、学问之道无量,而总以有恒为主。 曾国藩的这句话:“胜利之路无量,而总以有恒为主。”通知我们学无止境,艺无止境,一切事业的成就亦无止境,即便我们获取了一项事业小小的胜利,我们仍不能停下行进的脚步,应该积小胜为大胜,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次胜利走向另一次胜利。所以,胜利之路,永远都在施工之中。 任何事业的胜利,只需中止时,没有中止时。就像修路,永远都在施工之中,这条路修好了,又有新的路要修。小小的休整能够,停滞不前不行。胜利只需起点,沒有终点。不积跬步无致使千里,走完千里仍要积跬步。胜利是终生走不完的路,应该终生努力,终生斗争,终生行进。 青年是日出之阳,壮年是日中之光,暮年是秉烛之明,虽光亮削弱了,比全不发光还是要好。有志者,为事业胜利的努力,应至死方休。 四、培育实力、保存实力,展开有实力的“忍” 我们普通人生活中都遇到过不顺心的事,以至是憋屈的事儿。但大多数时分,我们的忍,常常只是普通意义上的忍气吞声,等忍多了,忍习气了,最后就成了逆来顺受。这种忍,既是窝囊的忍,也是没价值的忍。 曾国藩所强调的忍,是要能使它成为一个人、以至一个团队、一个国度奋发图强的契机,这种忍才是有价值的忍,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忍,才是杜牧说的“包羞忍耻是男儿”的忍。关于这种有价值的忍,曾国藩还以为要能忍得彻底,忍得够狠。 关于生活中的波折和逆境,大多数人也能忍一时之痛,但常犯的一个错误是等忍过了那一阵,等心理麻木了,也就“好了伤疤忘了痛”。 不只曾国藩,古往今来的英雄俊杰,凡是能成就番事业,在忍字上,都有特殊的功夫。从韩信胯下受辱,到曾国藩长沙被逐,你越是英雄,越要有肯低头忍辱的勇气。 五、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这是曾国藩批判一些心量狭窄的人说的话。那些说他人缺陷,夸自己优点的人,一方面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陷,另方面是嫉妒他人的优点,目的就在于贬损他人,抬高自己。 人无完人,尺有长短。任何人都有其优长,也有其缺乏,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对自已,扬己之长,补己之短;对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少说別人的短处,多学他人的优点;少夸自己的优点,多亮自已的短处。优点重在自己发扬,不用人前显摆;短处务必补上,不要惧怕亮丑。优点不夸跑不了,短处掩盖改不了。 评论他人短长,不如认识自己。自卑的人,常常更多的是看到自己的短处,丧失行进的自信心,这固然不好。骄狂的人,常常更多的看到自已的优点,夸大自己的优点,目空一切,裹脚不前,这更不好。认识自己,就是要用客观的态度,平常的心理,审视自已的优点缺陷,优点短处,化短为长,扬长增长,向着愈加圆满的人生行进,成就自己的德业与事业。 莫说人短,多夸人长;莫掩己短,多扬己长。能够止弊,能够进德,促己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