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会觉得皇帝是万人之上的天子,什么东西都会用最好的,是整个国度最富有最朴素的一个人,不外有些皇帝即便身处高位,但依旧不忘俭省。好比清朝的道光帝,可能很少人知道他的俭省。那么,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皇帝比较俭省吗?本文清点了史上十大最俭省的皇帝,一同去了解下吧! 10、周武帝:宇文邕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祢罗突,鲜卑族,祖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生于同州武乡(今陕西大荔)。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位。宇文邕在位期间,解脱鲜卑旧俗。整理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庶民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怀民间疾苦。在位18年,励精图治,克勤克俭,一改北魏以来豪门贵族朴素糜烂之风。下诏向臣民阐释“政在节财,礼为宁俭”的道理,纠正民间嫁娶奢靡的不良习俗。他灭掉北齐后,下令撤除东山、南园、三台等多处廷苑,以及露寝、含仁、云和等处宫殿,把拆下来的建筑资料尽赐贫民。宫中嫔妃缺乏十人,他自己穿布衣,盖布被,宫室不作任何雕饰,也不用金银玉器。史家评论他说:“善心焦思,克己励精,劳役为士卒之先,居处同匹夫之俭。” 9、陈武帝:陈霸先 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557年—559年在位)。陈霸先出身低微,受萧暎赏识,随任为广州府中直兵从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经过平定“侯景之乱”,陈霸先慢慢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安定二年(557年)废梁敬帝,自立为帝,树立大陈,改元永定。在位3年,为人宽庞大度,善用人才,不咎既往,颇有汉高祖刘邦之风。平常崇尚节俭朴素,反对朴素贪婪。由于战功卓著,所得恩赐甚多,但他均分给将士,自己毫无所取。《资治通鉴·陈纪》评价他说:“临敌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外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衣不重彩,后宫嫔妃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正由于如此,其“隆功茂德光于天下焉”! 8、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9.16—1850.2.25),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旻宁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理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自己力行俭省,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病根深蒂固,清王朝在旻宁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据史料记载,道光还未登基时,有次跟随父皇回沈阳祭祖,看到祖父俭朴的生活环境,回到北京就把自己房间除了床桌意外的家具全部搬走。以示俭省。登基后,这样的生活作风更是得到了发扬。道光不只请求自己俭省,还推而广之。向大臣阐明朴素糜费之风的危害,倡导节俭节约的做法。果真,在他的请求下,臣子们群呼相应,连肉都少吃了。 7、汉明帝:刘庄 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初名刘阳。东汉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建武中元二年(57年),即皇帝位。刘庄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帝制度。刘庄倡导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备。同时,他也努力消弭北匈奴的要挟。在位18年,克勤克俭,兢兢业业。为帝期间,齐家治国,颇有成果。他留意整肃吏治,严惩不法官员,减轻庶民赋税,不搞穷兵黩武。对外戚请求尤为严厉,明令遏止:“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他平常生活俭省,反对奢华。衣着朴素,饮食简单。还亲身耕田,广招流民,展开消费。因之在其在位时期,被史家赞誉为“天下安平,庶民殷富”,号称“永平之治”。他临终时,下诏叮嘱子女和大臣们:“丧事从简,不准奢费。” 6、明思宗:朱由检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祯(1628年—1644年),后世称为崇祯帝。崇祯帝继位后鼎力根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俭省,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生活方面崇祯皇帝还是一个苦行僧般的皇帝,衣服、裤子、袜子只需是破了,就去找人打补丁,而打补丁的这个人不是他人,就是崇祯皇帝自己的老婆周皇后。崇祯皇帝平常走路不是很快,不是由于他的身体有病还是其他的,只是由于他里面的衣服都是破的,一旦走路快了,破衣服就会显露来。堂堂大明朝的天子,过的如此俭省,也是令人唏嘘。 5、后周太祖:郭威 郭威(904年-954年),即后周太祖(951年—954年在位),字文仲,别号郭雀儿。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树立者(951年—954年在位)。郭威曾为后汉的邺都留守,后汉隐帝刘承祐“厌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邺都去谋杀郭威,从而激起了郭威叛变。乾祐三年(950年)冬郭威发兵南向,攻入开封,推翻后汉。广顺元年(951年)2月13日,郭威即位建元,国号周,史称后周。他生性俭省、虚心纳谏、变革弊政,使北方地域的经济、政治形势慢慢趋向好转。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因病驾崩,年五十一。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嵩陵。郭威历来崇尚俭省,登基当月就对宰相王峻说:“朕起于寒微,备尝艰苦,遭时丧乱,一旦为帝王,岂敢厚自赡养以病下民乎!”下诏遏止各地进奉美食珍宝,并让人把宫中珍玩宝器及奢华用具当众打碎,说:“积于有司之中,甚为无用之物。凡为帝王,安用此!”历史上有过很多以节俭著称的皇帝,但不乏作秀之人,能直接下诏遏止各地进贡珍宝的曾经十分少见,而死后“纸衣瓦棺,青砖黄土”的薄葬仪式更是绝无仅有了。 4、隋文帝:杨坚 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即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汉族,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胜利地统一了严重团结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展开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广大,人口抵达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化的辉煌时期。在位24年,固然出身贵族,几代公卿,但史书则说他“务存俭省,令行遏止,上下化之”。他从不接受朴素华贵的礼品,衣服破了,补后再穿。进餐也只需一个荤菜,绝不重肉。有司尝以布袋贮干姜,以毡袋进香料,他斥为朴素。因而《隋书·本纪》中说:文帝“躬俭省,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天下无事,区宇之内宴如也。” 3、明太祖:朱元璋 2、汉文帝:刘恒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弃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在位23年,治国崇尚俭省。他从不增益宫室苑囿,一次拟建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百金,乃中等人家十户之产,数目并不大,但汉文帝却以过奢而作罢。他终身只穿粗质料衣服,为了省料,嫔妃衣服不准拖地,蚊帐严禁绣花。秦始皇修奢华陵墓调集72万民工,而文帝则下诏,建墓只能用“瓦器,不以金银铜锡为饰”。其后景帝继文帝轻徭薄赋、待己俭省之风,培育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景之治”的盛世,为后人所称誉。 1、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努力于统一全国,先后消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在位17年。他创业精勤,崇尚俭省,服用俭朴。女儿魏国公主喜欢装扮,常常衣着贴绣铺翠的华美衣服出入宫禁。赵匡胤痛斥她说:“从今日起赶快把衣服交给我,以后不许再穿这类衣服,由于它奢华耀眼,会引来很多人仿效!”一天赵匡胤与皇后闲谈,皇后劝他说:“你身为皇帝,为何不用黄金装饰轿子?”他答道:“我富有四海,不要说轿子,就是宫殿也可饰以黄金。我是为天下守财,岂可枉用!古人说:以一人治天下,不能够天下奉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