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交流网 首页 名表图片鉴赏 积家 查看内容

居延汉简:汉代边军的生活实录

2023-3-26 12:15|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215| 评论: 0

摘要: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林屋公子近日,“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在国度典籍博物馆集中展出。“古文献四大发现”包含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和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四种。其中,居延汉简虽名声不如其 ...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林屋公子


近日,“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在国度典籍博物馆集中展出。“古文献四大发现”包含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和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四种。其中,居延汉简虽名声不如其他三种文献,但其史料价值不遑多让,生动再现了汉代河西军民的生活。

居延汉简:汉代边军的生活实录


国度典籍博物馆“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北晚新视觉供图


志怪故事背地的历史


居延汉简的发现,还要从一个奇特的志怪故事说起。唐代牛僧孺《玄怪录》记载,北周静帝时,居延部落的首领勃都骨低有一日接见了几十个伶人,伶人们向他表演相互吞食又吐出的花样。一连半个月,勃都骨低有点不耐烦,这些伶人又把勃都骨低的亲属吞了,直到勃都骨低磕头求饶,他们才吐出来。勃都骨低很生气,派人暗中跟随他们。手下见到他们到一个宅院墙基就消逝了,勃都骨低就派人挖地几尺,见到一些瓦砾,瓦砾下面有个大木笼。木笼里面有数十个皮袋,木笼旁边有一些谷物。木笼中还有一份竹简,勃都骨低捧出来看,见文字基本都磨灭了,只是隐约见到有几个“陵”字。勃都骨低知道伶人就是皮袋成精,就说要烧了它们。这时分,皮袋们都大哭,说自己本是西汉骑都尉李陵的搬粮袋,屋子倒了被压在这里,靠着李陵留下的水银存活,又被居延山神收为伶人,希望勃都骨低能够饶恕。勃都骨低不听,把这些皮袋都烧了,烧的时分它们都发出哀痛冤枉的叫声。就在这一年,勃都骨低全家都相继病逝了。


这自然是个荒唐不经的故事,所以在古代长期未被遭到注重。但假如认真品读的话,会发现里面包含的历史信息:北朝时居延地域出土了西汉竹简。


“居延”一名来源于西汉,当是匈奴语的音译,一说即“祁连”。西汉在此置居延县,属张掖郡管辖,包含今天甘肃省金塔县鼎新镇至内蒙古额济纳旗这段区域。1930年至1931年,由中国和瑞典考古学家分离组成的西北科学调查团,在居延地域挖掘出了1.1万余支汉代简牍。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博物馆考古队又陆续在这里挖掘了2.1万余支简牍。居延汉简的发现地点,实践上超出了居延的范围,有学者也主张称为“张掖汉简”更为精确。


居延地域地处河西走廊、长城一线,属于汉帝国的边塞区域。汉朝初年,这一片地域本为匈奴控制。随着汉武帝时名将霍去病两次征匈奴,占领此地的匈奴浑邪王率部投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朝在这里设置张掖郡。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年至前105年),李陵率八百骑入匈奴,路过居延。可见,《玄怪录》说居延地域北朝出土李陵竹简,倒也并非完整无中生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朝又在张掖郡的北边设置居延县,将此处正式划归入汉王朝的幅员。


后来居延地域先后被王莽、刘盆子、窦融、隗嚣等政权统治,直到东汉树立,居延地域又重新被汉帝国控制。东汉中后期,由于河西羌人终年叛乱,中央政府逐步失去控制。所以居延汉简的年代也从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开端,不时持续到东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而更多集中在西汉宣帝至东汉光武帝这段时间内。由于居延地域处于边塞,所以居延汉简的主要出土地点,包含自上而下的都尉府、候官、部、燧及都尉府直辖的关等处。


这批简牍除了常见的简和牍,还有觚、检、缄、签、梼、符、削衣等各种方式。内容则包含书、官府公文、簿、籍、课、案、条、券刺、科品令、录、算、劾状、记、计、奏、符、过所、致、式、信札、古书籍、律令等,其中又以官府公文和簿、籍类最多。居延汉简既是汉代运营河西的主要证据,又是了解汉代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史料,汉代简牍形制、书法、古文字的关键资料。

居延汉简:汉代边军的生活实录


《相利善弊剑册》

居延汉简:汉代边军的生活实录


《戍卒名籍》


边塞军民的“经济账”


从战国时期开端,我国在北方建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入侵。古代没有电子技术,烽烟就是最先进的报警设备。不外,烽烟究竟是如何运用,古代文献中却不时语焉不详。而居延汉简中有一批烽烟条令,填补了这一空缺。依据这些内容,我们能够得知,居延都尉府所属有4候官、约15部、127燧和1关,各候官由北至南分管一段要塞,最南是关,烽烟线也由南向北连成一线。普通来说,白天举1至2烽,点燃1积薪;晚上1至2苣,点燃1积薪。


所谓的烽,是烽烟台最常见的信物。依据唐人的说法,大致是在烽烟台上树起高杆,杆头装置横木、滑轮,将装有可燃物的篮筐系在滑轮,使其方便升降,点燃表示警备。积薪则是堆起来的柴草垛子。苣是柴草或芦苇扎成的草靶子。有的塞还运用表和烟,表即旗帜,烟即狼烟。其中积薪是最重要的信号,代表敌人的数量和态势。普通为1积薪,假如敌人为千骑以上全面进攻,则为2积薪,最多不超越4积薪。整个居延地域烽烟相互呼应,不能中止。


居延地域固然是边塞军区,但也有不少民众寓居,且处于河西走廊,所以居延汉简中也有不少市场买卖、商品买卖的内容,我们能够了解汉代商品及物价,其中买卖的食物类有谷、粟、梁粟、黍粟、大麦、麴、黍米、豉、大油、大肉、葱、毋青、韭菜、薯种、芥种等,衣物类有裘(皮衣)、复袍(棉袍)、皂练复袍(高级棉袍)、皂复袍(中档棉袍)、练长袍、官袍(单袍)、绔、皂绔及丝、絮、帛、八稯、郭缕布、白素、缣、缥、练、皂练等。

居延汉简:汉代边军的生活实录


《流沙坠简》

居延汉简:汉代边军的生活实录


《甲渠候君书》


除此之外,还有轺车(高级小车)、牛车(大牛车)、马、胡马(外种马)、服(运输)牛、(耕种)牛、狗(警犬)、田、宅、小奴、小婢、庸等。在这些商品里,又以粮食和土地最为低价,如1石谷35钱、1斤油17钱、1斤肉3钱、1束葱4钱、1亩田100钱,而1领(件)复袍就要400钱、两(条)绔也要700钱,而1辆轺车要1万钱。这表示粮食和土地在这里最不缺,而其它产品多自外地输入,所以价钱较高。


当地官兵的工资如何呢?最高的是军区长官——居延都尉,他是比二千石官员,月俸禄是12000钱;他的副手都尉丞是六百石官员,月薪6000钱;而居延县令同是六百石官员,月薪却只需1200钱,同级别行政官员收入不如军事官员;还有甲渠候,比六百石,月薪1200钱;斗食吏,三百石,月薪900钱;燧长,600钱;令史和啬夫,三百石,720钱。至于戍卒,连钱都没有,只需每个月的三石三斗三升口粮。


总体来看,当地官兵收入比较低。作为掌管烽燧的基层军官燧长,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起两条裤子。这样一来,也就呈现了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好比有燧长拿了他人的东西不给钱,有候史欠他人钱不还的;还有候长在工作时间,私自派兵渠市场卖羊赚钱;又有甲渠候以权经商,赚了钱却想认账,还反咬一口雇工的。当然,这些不法分子都被告了。不外,基本的粮油肉菜的必须品还不算贵,所以仅仅维持温饱还是不难的。


居延都尉府的士兵主要有五类:包含田卒、戍卒、骑士、省卒和各机关之卒。其中田卒主要工作是种田,戍卒主要工作是巡视,骑士是骑兵,各机关之卒在各机关从事事务工作,府卒、仓卒、库卒、亭鄣卒、邮卒等。兵员最小20岁,最大50岁,身高有7.1尺、7.3尺、7.5尺三种,平均身高7.3尺,约1.7米左右。在这些士兵中,除了骑士主要是本地人组成外,其他兵员中也有不少外地人;而基层官吏则基本都在本地士兵当选拔。


古代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里”,是乡下一级单位,大约相当于往常的村居。里始设于先秦,秦汉大一统时期,里在全国开端盛行。但由于乡里的级别太低,所以像《汉书·天文志》《后汉书·郡国志》这种正史方志,却普通不触及乡里的建置。而居延汉简则有不少这方面的资料。除了居延本地外,由于有不少兵员来自外地,所以居延汉简也触及他们的籍贯。据统计,居延汉简中共记载了全国46郡172县的571里,能够弥补基层天文资料的缺乏。


居延县见于简牍有80个里,大约为4个乡管辖。张掖郡有10县24352户,算下来,每个里大约有30户居民。至于每家的人口,也能够经过户籍资料得出,普通小家庭2至3人,中家庭4至5人,大家庭6至7人,而富有的家庭可能抵达9至10人以上,当然也有独身者。有富有者,家里的地步、车辆、奴婢、牛马等财富就有15万钱之多;也有贫穷者,为人承担雇工。家庭的土地都属于私有,能够在家族内中止继承或者买卖。


除了这些反映当地人社会生活的资料,居延汉简中还发现一批十分可贵的古本图书,如《论语》《仓颉篇》《急就篇》《九九术》等,均为重要的文献学史料。居延汉简的价值,还值得我们继续探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