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民政局发布公告:从2018年8月10日至2018年9月10日,高邮市民政局向社会公开征集第二批历史地名维护名录,在扬州率先中止第二批征集。盂城驿、龙虬庄文化遗址、界首、临泽、清水潭、大淖河、护国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留念馆及胜利广场等70个最久远、最著名的地名都上了第一批历史地名维护名录。 据该市地名办工作人员引见,由于去年发布的第一批历史地名数量较少、不够全面,为了抢救发掘维护老地名,高邮市紧接着又在扬州率先展开了第二批征集。历史地名维护名录征集规范是把具有高邮天文特征、言语特征、物产特征、行政区划特征的;史志典章中有记载、表述的;能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展开、历史文化变更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民间广为传播、喜闻乐见,且年代比较久远(普通在50年以上)的地名列入维护名录。征集范围限定在自然天文实体地名、行政区域地名、道路街巷地名、留念地和旅游地地名等四大类。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市政府批准,名录中历史地名仍在运用的,普通不得更名;撤除或迁移的,有关部门应当事前会同民政部门制定地名维护计划,以保障历史地名的维护与传承。 与此同时,高邮市还展开不规范道路称号清算整治专项行动,保障现存地名合法化、规范化、规范化。 在高邮市第一批历史地名维护名录中,有一个地名叫“三垛”,其实高邮地名多“垛”字,反映自然村落集聚过程。 在《高邮州志·隆庆志》上明白提出了“垛”的含义:“凡有基址隆起者即以垛名,其上遂成聚落,垛之大者,居民有千家,小者,亦不下二三十家……”并罗列了大量带“垛”字的地名。如向家垛、虎垛、桑子垛、荻垛、遗珠垛、柘垛、花垛…… 高邮地处里下河地域,地势低洼,湖荡成网。水患频仍,高邮历史上就有“十年九涝”之说。人类需求择水而居,而寓居环境又要防水患。人们在砌房造屋前先要积土筑基,抬高空中。如《高邮州志·隆庆志》所说,一个中央,先有一两家筑高墩,然后展开到三四家四五家,以至很多家,一家家筑基建房,构成村落。房屋坐落在地基隆起的中央,这个自然村落就被称为某某垛。 带“垛”字的地名早曾经进入了史册,它们一个个都老了,古了,秦家垛的地名老了,明代就有了,三垛更老了,南宋起人们就这么叫了…… 带“垛”字的地名不会消逝,它让人记住乡愁。 来源:扬州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