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业的沧桑变更:《摩根财团》读书笔记

2023-3-25 09:47|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236| 评论: 0

摘要: 导读《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1838~1990)》一书,讲述了从摩根降生的1838年到1990年150多年间,老摩根财团以及从它分出的摩根担保公司(J.P.摩根公司)、摩根士丹利、摩根建富展开的历 ...

导读


《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1838~1990)》一书,讲述了从摩根降生的1838年到1990年150多年间,老摩根财团以及从它分出的摩根担保公司(J.P.摩根公司)、摩根士丹利、摩根建富展开的历史,包含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摩根财团史,简直是半部美国金融史。历史的复杂和精彩经常超越小说,读之兴味盎然。


本文作者身为银行从业人员,分享了读本书的感受,如第一部分的“悲催”感:1、银行的展开史就是银行位置日薄西山的历史;2、银行在盈利压力下不得不进入更高风险的业务范畴。


来源:邮银研讨作者:周琼


罗恩·彻诺著,金立群校译的《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1838~1990)》(美国1990年出版,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是一部令人唏嘘、给人启示的史书!此书荣获1990年美国国度图书奖。2016年我在美国书店里看到此书仍在架上销售,已成为经典。

美国银行业的沧桑变更:《摩根财团》读书笔记

美国银行业的沧桑变更:《摩根财团》读书笔记


此书正文部分就厚达近800页,讲述了从摩根降生的1838年到1990年150多年间,老摩根财团以及从它分出的摩根担保公司(J.P.摩根公司)、摩根士丹利、摩根建富展开的历史,包含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在此期间,美国的市场经济从半文化、半蛮荒时期一步步走向成熟,经济金融运转和监管的很多规则、惯例逐步构成,公司管理、商业伦理、银行监管、政府权益边疆,从混沌中逐步探求、成形。摩根财团史,简直是半部美国金融史。历史的复杂和精彩经常超越小说,读之兴味盎然。

美国银行业的沧桑变更:《摩根财团》读书笔记


摩根财团变更


来源:王翔 杨颿 “摩根家族:曾经解救美国,而今只余传奇”,《新财富》2015年2月


|一、银行沧桑变更


身为银行从业人员读之有两条悲催的感受:


1.银行的展开史就是银行位置日薄西山的历史。


作者将摩根的历史划分为领主时期(1838-1913)、外交时期(1913-1948)、赌场时期(1948-1990)。领主(Baron,我觉得其实译成霸主或巨头更好一点)时期的银行巨头们“不做广告,不挂牌子,不拉顾客,不设分支机构”,享有崇高的位置,选择有资历接受其效劳的客户,客户未经其允许不能转到另一家银行。外交时期,即两次世界大战时,银行巨头在各国间纵横捭阖,与各国央行相提并论,是国王、总统和教皇的挚友。赌场时期,银行家们面临全球市场猛烈的竞争,对客户失去了控制。跨国公司压倒了银行家。大公司在兼并收购中的角色位置变更快,和大银行之间传统“忠实”关系的纽带被逐步突破。


中国银行业跑步阅历着美国同行的过往。社会公众从责备银行垄断、暴利,羡慕银行员工的“金饭碗”,2015年讪笑银行是“弱势群体”的说法,到这两年就变成更多讨论银行员工的离职潮以至银行能否会消亡。除了宏观经济变更的背景外,和美国相似之外是融资渠道越来越多,不再那么依赖于银行,同时技术也加速展开,共同使得银行效劳对象从金字塔尖延伸到塔底,金融越来越普惠。“钱失去了神秘性,而银行业也失去了一点魔术滋味。”


2.银行在盈利压力下不得不进入更高风险的业务范畴。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更,银行不时调整着自己的战略重点,但经常在盈利压力下不得不进入更高风险的业务范畴,固然有些业务看起来比过去利润更为丰厚,但多数是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的。“20世纪50年代,以欧洲为中心的摩根把对外贷款大多限于英国和法国。但是,随着它的中心贷款业务在赌场时期遭到削弱,它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忽然作为‘MBA’(墨西哥、巴西、阿根廷)银行呈现而声名鹊起。华尔街最激进的银行把最大的国外成本押在巴西,正表明了它为了利润而日甚一日地依赖风险更大的贷款。”对拉美的贷款利率更高,而拉美债务危机最终招致了银行巨额的损失。自营买卖、收购兼并业务,是华尔街新的盈利救星,把银行“从贷款和承销这些中心业务的基天性危机中解救出来。”


|二、两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1.银行家的道德水准降落了吗?


由于竞争的加剧,华尔街的银行在失去过去绅士、贵族的尊贵位置和气度的同时,似乎也失去了绅士风度,那种注重荣誉、忠实于客户的肉体,更在乎当期的利益。20世纪80年代,“随着买卖和兼并替代了承销,摩根士丹利一改其俗气的风度,变得耐烦起来,这是安定的公司文化所很难忍耐的。由于排他性的客户关系的弱化,它必须去承揽生意,鼓舞猛烈竞争。”摩根建富也一样“极力扩展其业务权限,每一笔买卖总比上一笔更有挑逗性、更厚颜一些、更少一些绅士滋味”。“在里根时期,关系银行业寿终正寝。随之消亡的是华尔街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的气质。华尔街比以前任何时分都更冷漠、吝啬、精明、强硬。”


但或许对“过去的美好时期”(good old days),是时间给他们镀了一层怀旧的金光。作者说到对老摩根财团,社会也不时有不同的见地,“关于敬佩者来说,这两位J.P.摩根代表了正统的旧式银行家,他们以言为约,以握手为印;关于诽谤者来说,他们是伪君子,欺压其他公司,里通外国,诱使美国参与战争,大发不义之财。”2016年12月美国法律教授乔恩·迈克尔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网站上撰文写道“商业世界发作了变更。商界的首领们远不如他们的前辈那样热心公益。过去的几代企业家中,像摩根大通的企业首领盼望成为公共政治家。让我们不要掩饰过去,他们并不是天使,但是他们的确努力于促进公众福利,即便这些努力会让他们所处的企业堕入不利的境地。今天的商界首领们与他们的前辈们不是同一类人。”(见“美国学者CNN刊文:把政府当企业来运营会带来什么?”)很难说这是一个公道的判别还是对过去的美化。


同一时期,以至同一个家族的兄弟,有的展示出完整不同的道德操守,关键还是个人的选择。曾担任纽约证交所主席的理查德·惠特尼,1938年因个人赌博、挪用公款而入狱的,在《巨大的博弈》和《华尔街的变更》一书中都读过,但看了此书才知道他的结局。“他成了辛辛监狱第94835号囚犯,在此服刑的第一个证券买卖所主席。”1941年8月,理查德有资历得到假释,他的弟弟,乔治·惠特尼(曾任J.P.摩根公司首席执行官)开车到监狱门口去接他。理查德被遏止从事金融活动,尔后就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奶牛场当担任人,他干过一些零杂活,包含贩卖佛罗里达的桔子。“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进入金融世界或是公共生活。”乔治·惠特尼深为其兄的贪污丑闻所搅扰,他发誓要代其出借每一分钱,也的确这样做了,固然这样做大大减少了他自己及其继承人的财富。乔治·惠特尼还是很有老一代银行家注重荣誉的贵族风范。银行业不时变更,银行的商业伦理也有变更,但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最少的道德操守不变,也是银行人立身之本。


2.银行有罪还是被当作替罪羊?


银行被见怪的历史源远流长。普通人大约只记得美国金融危机后的“占领华尔街”。其实,美英社会对银行的责备历史长久,大约只需有股票大跌、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大家就会怪银行。“(1873年9月18日黑色星期四,北安定洋铁路股票大跌的)惨败之后,大家普遍以为这(华尔街)是一条罪恶之街,是它腐蚀了一个质朴的拓荒民族的道义和礼节。美国大众在后来不止一次地像往常这样充溢着义愤,感到自己的心灵遭到创伤,群起反对华尔街。”“1912年夏天,权益收缩的华尔街成为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抢手话题。”“(1929年开端的)经济大萧条终于使公众发泄出对银行家的愤恨,且持续多年而不减。”“佩科拉听证会提供了一部股票市场解体的秘史,并使一代银行家因而名声扫地。从那时起,银行家们就被称为‘银行强盗’。佩科拉的发现掀起了‘反对华尔街’的怒潮。”“摩根一家自以为积善有余,而在理想生活中却成为众矢之的,这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使他们感到愤恨和困惑不解。”摩根的合伙人莱芬韦尔说:“(大萧条时)有着这么多饥饿和贫穷,人们很自然要责怪银行家们,并迁怒于美国银行业中最巨大的名字。”1986年《新政治家》称伦敦金融城“是一个没有爱国之心的赌场,由于在英国工业的坟墓上跳舞而付给自己逆悖常理的高薪”。和今天一样,银行都觉得自己做了很多贡献,但总是被社会各界各种批判。银行由于控制着信贷这一最有力的金融杠杆,对社会经济运转影响庞大。“杠杆”,那可是给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的东西,成也杠杆,败也杠杆,加杠杆有多欢乐,显得多么多赢共赢、皆大欢欣,去杠杆就有多痛苦,似乎难有赢家。银行在逐利动机下的运营行为,有时能促进社会利益,有时也可能带来不良结果。特别是银行积极放贷、适度“加杠杆”能促进繁荣,过度则呈现“合成错误”,招致产能过剩以至经济危机。但银行“去杠杆”又可能受责备,好比被讽刺“晴天送伞,雨天收伞”,容易被当成企业运营艰难等一切经济问题的替罪羊。


|三、摩根财团的特性和胜利之道


1.坚持自己的理念。


摩根财团有一些共同的理念,有些是指导者个人肯定的准绳、表示的态度,构成了一种企业文化、气质。包含对风险的审慎态度,不喜欢投机(19世纪70年代的铁路破产刺激了老摩根,他决议以后的买卖要限制在精英公司上。他成了那种厌恶风险,只求稳扎稳打的企业巨头。这就是后来简约的摩根战略——只和实力最雄厚的公司打交道,避开投机公司);对客户担任、信守承诺等,使得在很长的时间内,“摩根这个名字不时是诚实和信任的同义词”(固然后来有一些丑闻和事情使“偶像被突破”)。当然随着时期和市场的变更,摩根的运营理念和作风也在转变。


2.将勇于担责和商业利益相分离。


摩根具有“华尔街的政治家风度”,在没有强有力的央行的时期,数次金融危机中总是摩根站出来力挽狂澜,成就历史的传奇。其实摩根从经济实力上,也一定是最强的。这种勇于担当的认识,放眼全局的战略眼光和运筹帷幄的高明伎俩,的确是摩根的过人之处。摩根勇于牵头担责,很多时分和精明的商业算计联络在一同,从中自己也捞到益处。如1907年危机中老摩根趁机为美国钢铁公司以低价取得田纳西煤铁公司;大萧条时摩根牵头买债券托市,作者说“仰仗其共同的全面的视野,摩根认识到这次危机是一个展示其政治才干并赢得实践利润的大好机遇。”“这又正是摩根的拿手好戏——从公众效劳中牟利”,但有时也意味着风险以至一定的损失,但对其久远的信誉还是有益处的。从在商言商的角度看,这也是摩根财团精明的商业头脑的表示,擅长掌握机遇。


3.既重关系,又任人唯亲。


固然摩根“从不反对裙带关系”,很擅长树立高层关系、走高层道路,但在合伙人时期,其他许多公司在选择协作人时常常更多注重其能否能够带来资金和客户,摩根坚持精英管理准绳,向有才气而没有家庭背景的精英也敞开大门。“摩根财团源源不时的力气完整来自于其优秀的人才”。


|四、商业伦理和监管规则的演化


1.银行的自律和监管。


在1912年老摩根参与的普约听证会和1933年小摩根参与的佩科拉听证会上,他们都强调了自己所信奉的商业准绳,老摩根(皮尔庞特)称商业信贷的基础首要一点是人格,金钱和其他任何东西都在其次。小摩根(杰克)称私人银行家的职业道德和习俗准绳永远也不能为任何法律所完整阐明,但远比任何法律都强大,假如私人银行家忽视这一准绳,就会丧失信誉这一最可贵的财富、多年正直和诚实买卖的结果。老摩根的回答被商界肯定,而小摩根的回答,当时的大众曾经觉得分歧时宜、像从狄更斯笔下复生过来的。那时也没有政府监管机构对私人银行(private bank,在这书里指私人合伙公司的意义,往常私人银行普通指效劳对象是高端客户的银行业务)的监管,私人银行的财务信息并不请求被披露,连资本状况都是秘密,的确只能靠银行家的自律。佩科拉听证会前,纽约州有条法律豁免私人银行遭到州政府的检查,摩根征引此条,不愿接受调查,佩科拉则促使参议院经过了一项决议,受权委员会调查私人银行(尔后政府请求私人银行发布其财务报表,并提交政府检查)。


摩根在有些事情上可能比其他银行自律更严(好比没有象国民投资银行那样应用信息优势将坏贷款重新包装成债券引荐给投资者),但有些事情上做法也存在很大争议(当时并无明白遏止性的规则,后来被法律所遏止)。好比牵头组织货币托拉斯,给各主要银行分配债券承销额度,避免低价竞争;1933年被佩科拉调查揭显露来的“优惠名单”丑闻,给商界和政界精英在公开发行前提供股票(他们可在发行后卖出,通常能取得很高的溢价,实践上也可看作一种商业贿赂,编织自己的关系网)。


1977年奥林克拉夫特公司事情(风险套利部门应用取得的内部信息针对兼并目的中止投机业务)和1981年的安东纽案件(内部人员应用内部的兼并买卖信息从提早置办公司股票买卖中获利,参与的三人被刑事起诉)表明,在华尔街公司不时展开和运停业务多样化的过程中,承销、买卖、兼并收购业务,自营和代客、咨询角色中存在诸多利益抵触,在利益抵触部门之间设立“中国墙”,开头是银行的自律,出问题后,监管部门亡羊补牢,作了严厉的规则。


2.分业运营的争论。


关于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缘由,此书讲到佩科拉听证会发现,国民城市银行内部已有对拉丁美洲国度问题的讲演,其证券分支机构的采购员还将大量风险很大的拉丁美洲债券采购给大众。银行应用它同时展开多项业务的信息优势损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格拉斯-斯蒂尔法案的经过既是对银行业的惩罚,突破华尔街集中的权益,也是试图经过火别证券业务来确保存款商业银行不受风险。但随着银行失去了中心的公司贷款业务并试图坚持利润,它们遇到了一大堆不时增加的灾难——运输业、房地产投资信托业务、能源贷款、农业贷款和拉丁美洲贷款等等。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把商业银行“约束在日薄西山的业务中去,剥夺了原本可使它们坚持明智和健康的利润”。80年代期间,商业银行长期处于不稳定之中,1984年,商业银行倒闭抵达了大萧条之后的最高峰。而证券公司则得到了创记载的利润。“拉丁美洲的债务危机表明贷款的风险远远高于买卖风险。这对格拉斯-斯蒂格尔来说正好是适得其反。”(有人以为正是1999年废止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招致2008年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后有人呼吁恢复这一法案,伯南克在《行动的勇气》中写道:“在危机期间,该法案以及相似的规则基本上发挥不了什么积极作用,事实上反而会障碍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以及障碍美国银行收购美林。这两家堕入风险的投行都是因而而恢复了稳定。更重要的是,即便该法案没有被废弃,那些在这次危机中具有标记性的大公司依然难逃困局。一方面,美联银行和华盛顿互惠银行等商业银行之所以堕入困局,其缘由与之前几十年、上百年内银行堕入困局的缘由别无二致,都是由不良贷款招致的。另一方面,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都是历史长久的华尔街投行,其涉足的商业银行业务能够说是微乎其微。即便《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之前不时生效,这几家金融机构的业务方式依然不会发作实质性的改动。”所以除了“沃尔克规则”对自营买卖的限制有与格-斯法案的相通之处,美国在危机后并没有真的去恢复这一法案。)


3.兼并狂潮的利害。


对80年代美国的兼并狂潮,作者以为,一方面,“很多买卖的确是因需求改造所促成的。在一个技术进步的时期,成熟的企业需求把钱从正在衰落的行业转向兴隆的行业。来自国外的竞争和放松管制刺激了迄今为止受维护行业中的猛烈变更。”但另一方面,“太多的买卖看起来都只是投资银行和公司蓄谋控股者为了自己发财而谋划出来的。”1978年,摩根士丹利的鲍勃格林希尔普经说过:“收购公司不只是寻觅低价货和堕入困境的公司。典型的是,他们对那些管理良好的公司最感兴味。”“除了城镇和工人们遭受折腾、颠沛流离的痛苦之外,兼并的一个结果就是这场收购风惩罚了资产负债表良好、现金富余、简直没有债务的公司。要想继续坚持独立,它们只能增加债务从而遭到掣肘。”


书中还讲到,“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公司进入了各自由接纳业中的位置。摩根士丹利代表着那些永不满足、正值展开高峰、一心想在不同范畴开辟的公司,因而,它所采取的是进攻的战略。与高盛公司坚持联络的多是那些可能被吞并的中等范围的批发公司,所以,它采取了防御战略。慢慢地,华尔街就被分红了两大阵营——进攻方(摩根士丹利、第一波士顿、美林等)和防御方(高盛、所罗门兄弟等)。”


《高盛帝国》中高盛指导人怀特黑德招认,“我们决议不参与歹意收购业务,这部分是出于业务道德思索,但是主要还是基于商业判别”,由于他看到“大部分歹意收购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收购行为常常带来严重的伤害。”怀特黑德自豪地说“多年以来,作为一个企业,我们赢得了能够被信任、不会被人收购、更注重道德和判别力等名誉。所以很多公司逐步来找我们,向我们寻求咨询和辅佐。很多公司还延聘高盛提供如何避免或者至少是极大削弱歹意收购企业的各种咨询效劳。总的来说,状况的确很好:高盛商业上很胜利,而且我们作为一个好的商业同伴声名远播。”


兼并收购是股份制、资本市场展开后资本必定的请求,其商业伦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争斗,触及大、小股东、管理层等各方利益纠葛,能否进步了公司运营绩效和股东回报,正背面都有很多案例,实证研讨也有不尽分歧的结论。


|五、银行史的写作


作者有史有论,有时赞扬、了解和同情摩根家族和合伙人的行为、行动,有时在叙说中透显露批判,或者开门见山地批判,例如对摩根指导人拉蒙特和墨索里尼等法西斯国度首脑的协作,作者说拉蒙特“他的良知已腐朽蜕变,逐步丧失殆尽”。就小摩根对罗斯福新政的态度,作者以为“对新政者来说,杰克·摩根典型地代表了美国有钱人自我消灭的志自得满的心态,这些人无法顺应不时变更着的时期”。既看到对客户忠实是一个好的品行,能稳定关系,作者也指出“对客户的过火忠实历来是摩根公司的一大缺陷。有时它因陷得太深而难以自拔”。书中的一些形容绝妙、生动、恰到益处,好比30年代政府增强监管,请求摩根这样的私人银行披露报表,作者写道“金融家们头晕眼花地出往常尚未顺应的阳光下”;对80年代杠杆收购等新的潮流招致投资银行面临的利益抵触,作者写道“华尔街往常曾经深深地陷在道德的灌木丛里,牵扯不清了”。


作者援用了大量摩根财团的内部历史文献,包含摩根家族和高管层历史通讯等。其中有银行家的远见和操守的表示,也有一些当时肯定是不能公之于众的内部决策,看的时分我颇感诧异,国外的银行这么开放?结尾的致谢部分,讲到了作者的因缘际会,“侥幸的是,新的档案和我的重点恰恰吻合。哈利·摩根经过多年的犹疑以后,终于在1982年他逝世以前,把他珍藏的家族和运营活动的丰厚资料捐献给了皮尔庞特·摩根图书馆。”“我衷心肠感激约翰·摩根二世和摩根家族允许我大量引证这些资料,固然他们关于我运用某些有争议的资料有所顾忌。”“我做的研讨使我深信金融史是历史专业中最为可悲的弃儿。”“由于摩根银行家们宁可吞服砒霜也不愿意公开客户,这决不是易事。他们深受激进秘密的教育,养成了缄默不语的习气,不会公开谈论他们的业务。这使我特别感激接受我采访的人。”金融原本就是个考验人性的行当。大家都想看他人的秘密,又想激进自己的秘密。本书深挖摩根秘史,给读者的启示则不止于猎奇,而是对复杂厚重的历史悠长的回味与思索。


声明:本篇文章由【不良资产管理圈】(微信号:DisAMClub)原创内容,若要有转载请联络后台!否则视为侵权!


不良资产管理圈社群


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研讨与效劳智库


提供及时和权威的行业新闻、数据和研讨讲演


添加不良资产管理圈管理员为好友


发送名片申请参与社群


经过审核的约请参与社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