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我在耶鲁教汉语——苏炜《听大雪落满耶鲁》新书分享会 活动时间:1月14日晚20:00 主讲嘉宾:苏炜 直播方式:微信群 观看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中山·阅埕成人读书会 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傅高义说:“在 1980 年夏天,我有机遇认识了中山大学的学生苏炜,他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他很有文学才情,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他不时保有一个年轻男孩子的生机和猎奇心。他的眼睛总是睁得大大的,总是带着盼望学习的光辉。到耶鲁大学教授中文后,苏炜还在继续写他的小说和散文。我和太太都为他的长篇小说被翻译成英文并正式出版感到异常兴奋,同时我们也为他中文精选文集将要出版,感到由衷的兴奋和自豪。” 耶鲁大学东亚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孙康宜说:“多年来我不时很信服苏炜,特别他最近又荣获耶鲁大学的理查德·布鲁海德最佳教学奖,所以打从心底我为他感到自豪。我衷心盼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也能以充溢‘坦白、热情’和‘富有洞察力’的心胸读出苏炜的‘生命’体验。” 许多耶鲁学生都说,他们由于选了“苏教员”的中文课而“爱上了中文”,以至改动了他们的学业选择和生命情调。他的一位美国学生就曾在信中写道:“我们学生们大约不知道我们有多么侥幸。” 听大雪落满耶鲁:苏炜自选集 作者: 苏炜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地道Pura 出版时间: 2022-09 旅美作家、耶鲁大学东亚言语文学系高级讲师、耶鲁大学 理查德·布鲁海德最佳教学奖取得者 苏炜说:“ 耶鲁,二十年了。国内的同龄人早已享用离退的闲适,自己却没有丝毫‘老’‘退’的欲念。真的,我最近也时时在问自己:耶鲁这个讲台,究竟有什么样的魅惑景色,让你如此‘反常’,如此‘奇葩’,如此沉浸不已呢? ” 到底是什么让苏炜教员如此留恋耶鲁的讲台呢?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地道Pura 出版的苏炜 《听大雪落满耶鲁:苏炜自选集》汇集 集了不少苏炜教员自己在耶鲁大学教学的各种心得和乐趣,或答应以让我们了解个中缘由。 1月14日晚20:00(周六,美国东部时间14日早7:00),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地道读书会(第159期),特邀《听大雪落满耶鲁:苏炜自选集》作者——旅美作家、耶鲁大学东亚言语文学系高级讲师苏炜,聊一聊他在耶鲁教汉语的故事…… 直播福利:本次活动,被抽中提问的侥幸读者,将获赠 《听大雪落满耶鲁:苏炜自选集》,敬请积极参与。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参与提问。截止时间:1月13日20:00。 苏炜荣获耶鲁大学理查德·布鲁海德最佳教学奖后和孙康宜教授 我所认识的苏炜 文/孙康宜 苏炜是1997年春季开端到我们系里(耶鲁大学东亚言语文学系)教书的。多年来我不时很信服苏炜,特别他最近又荣获耶鲁大学的理查德·布鲁海德最佳教学奖(Richard H. Brodhead Prize for Teaching Excellence),所以打从心底我为他感到自豪。正巧几天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多马先生来信,约请我为苏炜的新书写序,因而我希望借此机遇谈谈我所认识的苏炜。 首先,我信服苏炜,由于他岂但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已出版过许多优秀的作品),同时也是个少有的模范教员。我之所以称他为“模范教员”,并非仅指他在教学上所付出的那种不寻常的肉体,更重要的是,他是以爱心来教育学生的。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苏炜曾把自己作为教员的心情比成“秋心”:“秋天,是一种教员的心情,也是一种父亲的心情。学生来了,去了,聚了,散了;树叶绿了,红了,开花了,坚固了,我们,也就慢快步上人生的秋季了……但是,秋收冬藏的日子,同时也是昭示来年的日子……也能够看作是一个文化生命在另一个生命里的持续吧。” 《听大雪落满耶鲁:苏炜自选集》书籍展示 苏炜对教学所持的这种“秋心”能够说是由种种师德凝聚成的一颗热心,其中既有教学的耐烦和义务心,也有他对与他交往的很多人都常有的关怀和爱心。凡跟他选过课的学生,大多能感遭到苏炜这种爱教书、更爱交结学生的特殊情怀。许多耶鲁学生都说,他们由于选了“苏教员”的中文课而“爱上了中文”,以至改动了他们的学业选择和生命情调。此外,苏炜还自动给学生们开课外书法课,并且来者不拒,令学生们感激万分。有一位名叫屈光平的美国学生就曾在信中写道:“我们学生们大约不知道我们有多么侥幸。” 所以这次苏炜得到教学奖,大家都不感到诧异。5月初,当苏炜得奖的音讯刚传下来,全体师生分歧感到由衷的喜乐。其中系里的另一位出色高级讲师周雨(William Zhou)先生(他曾在十二年前荣获理查德·布鲁海德最佳教学奖)也在给我的来信中称誉苏炜: 有关苏炜荣获教学奖的事,我不时要通知您:我很为他感到快乐,而且这个奖赏完整是他所应得的。他是我平生所见最有献身肉体的教员。他对学生总是无私地贡献肉体和时间,难怪学生们都爱他。(I meant towrite to you about Su Wei’s winning of the teaching prize. I am so happy for him and he very well deserves it. He is the most dedicated teacher I have ever met in my career. He is so selfless when it comes to giving his energy and time to his students. No wonder his students love him.) 耶鲁大学理查德·布鲁海德最佳教学奖获奖证书(Richard H. Brodhead 68 Prize for teaching 此外,系里另一位高级讲师康正果先生(已荣休),也同时赋诗祝贺: 耶鲁同事苏炜获优秀教学奖日,有蝴蝶飞止,久留不去,拍照出示微信朋友圈。赋诗祝贺: 蝶来人正喜,春去树常青。 非做庄周梦,光天化日灵。 阿苍热泪眼,动辄欲盈眶。 岁月熬磨久,甘泉回味长。 康正果诗中所述“阿苍热泪眼,动辄欲盈眶”正好说中了苏炜一向的赤子之心。就我所知,苏炜曾“捧着一颗心”阅读一位中国作家的文章;他曾被郑振铎冒着生命风险去保存民族典籍的热情感动得“泪水湿润了”眼眶;他也为另一位中国作家的回想文章“动容落泪”。又,苏炜平生最喜欢晚清诗人龚自珍,特别观赏他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境,但却没有龚自珍那种“空山徙倚倦游身”的落寞之感。 就由于苏炜具有一颗赤子之心,所以他充溢了猎奇心,而他的日常生活也就有了无量无尽的乐趣。他每天都在努力深化了解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传统。他以至努力向他的耶鲁学生们学习,他一边耐烦地修正他们那些心爱的病句——例如“我很病”,“我一定要见面她”,“我对他不同意”,“我要使宁静他人的痛苦”等,一边被他们的精彩故事感动得“泪光滢滢”。总之,苏炜从他的美国学生身上读到了西方人的单纯、质朴和诚实。 《听大雪落满耶鲁:苏炜自选集》外封展示 值得欣喜的是,多年来苏炜花在学生方面的肉体并没有空费。他的许多学生都已“开花了,坚固了。”其中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他的学生温侯廷(Austin Woerner)。温侯廷的中文水平好得令人诧异,而且他原来就有英文写作“天才”之誉。温侯廷目前执教于杜克—昆山大学(Duke Kunshan University),而年岁悄然的他,早已成了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去年他刚发表了翻译苏炜《迷谷》一书的英译本(书名是:The Invisible Valley),最近又完成了诗人欧阳江河的诗集英译。此外,温侯廷的作品早已发表在《纽约时报杂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诗歌》(Poetry)、《亚裔文学评论》(The Asian American Literary Review)、《Kenyon 评论》(the Kenyon Review)等著名杂志上,其出路未可限量。不用说,苏炜对他学生的特殊成就感到十分欣喜。 必须提到的是,本书搜集了不少苏炜自己在耶鲁教学的各种心得和乐趣。其中文章之生动、言语之富吸收力,令我想起美国作家彼得·赫斯乐(Peter Hessler)于2001年出版的一本名著《河城》(River Town)。彼得·赫斯乐在该书中描写了他到四川教中国学生学习英文的种种阅历,书刚一出版就得到《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文学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等报的好评。著名作家哈金也极力赞扬该书,说彼得·赫斯乐的书“坦白、热情、极富洞察力”(“suffused with candor, compassion, insights”)。苏炜的文章,虽篇幅较短,但也同样写得“坦白、热情”和富有“洞察力”。更让人感到鼓舞的是,苏炜和彼得·赫斯乐都同样透过他们的语身教学改动了学生们的“生命”。我特别观赏苏炜的这句话:“进入一个言语,就是进入另一条生命的河流。”这正好是对苏炜自己教学及生命体验的最佳阐释。 我衷心盼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也能以充溢“坦白、热情”和富有“洞察力”的心胸读出苏炜的“生命”体验。 (2019年5月27日写于美国耶鲁大学 ) 《 听大雪落满耶鲁:苏炜自选集》内页 书城停业时间 周一至周四 9:30-21:30 周五至周日 9:30-22:00 中山·阅埕持续为单位或个人提供 咨询热线 厦门市思明区中山路151号-165号 成人读书会|新华书店中山 ·阅埕 备注“阅埕”即可参与我们 亲子活动群|新华书店中山 ·阅埕 备注“阅埕”即可参与我们 ▇ ▇ 视频号 阅一本书读这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