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论文大焖锅最初是我读论文的笔记,后来成为我锻炼学生写作后留下的记载。提升自己学生的写作才干是这个号最基本的目的,号自身就是一个副产品。无论世事故化,这个目的都不会偏离。不时以来,这个号为什么选择封锁、驻墙、免费及远离社会热点就都不难了解了,这也是这个号和大多数学术推送号的区别 加上图文,其实我们的自我定位是一个生活方式(life style)号... 但不论怎样,大焖锅俨然也成为快10W订阅者的大V啦。起高楼、会宾客及被拆迁,都是一忽儿的事情...趁着这号有生之年提携一下新的学术号儿,也就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以下文字受邀转自微信公众号“剑桥思客” 2017年10月9号,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因在行为经济学范畴的贡献取得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学院给塞勒的颁奖词是:“塞勒把心理上的合理假定与经济决策分离。经过探求人的有限理性、社会偏好和自制力的缺失等的作用,他向我们展示了这些人性特质是如何系统的影响个体决策及市场行为的。”瑞典皇家学院以为塞勒的主要贡献在于:“在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决策剖析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 ▲ 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 (依照大焖锅的惯例,首页图片需求注明来源) 看完上面那段文字,是不是又觉得和你没关系?一头雾水?我们往常就来用“人话”带你了解塞勒的理论到底是啥,以及树立起经济学帝国主义这座大厦的前辈们。 塞勒和他的“非理性人” 塞勒的贡献,浅显点说就是思索了人在中止各种消费决策的时分的一些“非理性”要素,譬如过火看重机遇成本、忽视漂浮成本、后悔和自制力缺失等等。我们都知道微观经济学里关于消费者决策的最基本模型,是基于消费者是“理性人”的假定,而塞勒基于此提出了新的模型,分离了认知心理学范畴的理论。心理学部分的理论,塞勒教授援用了同样是行为经济学范畴大牛的卡内曼和特沃斯基在1970年代提出的prospect theory (瞻望理论或者前景理论),而其中之一卡内曼,于2002年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两位教授的瞻望理论,主要的贡献是在于解释和描画人的心理中这些“非理性”的现象,却没有讨论它如何辅佐我们中止经济和日常行为决策。我们今年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塞勒教授的贡献就在于此——将瞻望理论中的价值模型与微观经济学里的消费者决策模型(替代了里面的功效函数)真正分离在了一同。 塞勒以为人在做各种决策时都不是以前主流经济学所以为的“严厉理性”的,譬如人们对“利”与“弊”的考量通常不均衡,而且人除了实践的那个资产账户之外还存在一个“心理账户”。这个心理账户,是指人们会把不同的取得划到不同的心理账户里,而客观上价值相等的收益,在人们心理账户里的“收益”是不一样的。譬如相同价值的礼物,人们会更喜欢收到一个用心准备的物品而不是现金,这点置信大家每个人都有体会。 更有趣的是,塞勒还在他的著作里提到,许多商家应用这种消费者心理,不时的翻开消费者内心的这个“理性”的限制。他举了喝啤酒的例子:好比你很爱喝啤酒,但是高级啤酒很贵,所以你普通只在重要场所好比华诞喝。可是商家们控制了你这种奇妙的心理,于是在广告词里不时的增加这种重要场所,突破你的心理下限:先是说“Weekends are made for XXX”(周末就是用来喝XXX的),在你心理账户里的“重要场所”里又参与了“周末”这个选项,于是你周末心里也开端痒痒——周末也很重要,应该喝点好啤酒!然后广告词又进化到“Put a little weekend in your week”(在周中参与一点周末吧),连我们的工作日也不放过了!将普通的工作日重要化成为一个和周末一样能够放松的场所,我们的内心防线再一次被突破,于是再来一杯好的啤酒吧...自制力是什么?能够吃吗?——这不也正印证了我们公众号前几天发的《“女权主义”:新风口和摇钱树?》的理论吗(戳蓝字题目可阅读)?在你心中把这个物品赋予一个崇高的定义,你就会把它的价值划入不同的“心理账户”。 ▲ Michelob Beer啤酒公司的广告“Put a little weekend in your week” 经济学越来越人性化了 以前在知乎上跟人争论经济学问题,总有吃瓜大众过来怼我说,经济学放在理想有什么用?它的假定是理性人,而理想中人基本不是理性的。其实经济学是理性人的假定早已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西西记得本科的课上,教员也会强调“理性也是痛苦的,要付出成本的”。 还记得去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取得者哈特教授,是由于不完整合约理论而获奖。他理论主要强调的中央就在于理想生活中的每一个合约,都不可能完整规则分明每一个细节和界线,总有一些中央是含糊的,说不清的。他由此推导出了公司的边疆(上一个讨论公司边疆的大牛,还是科斯和他的买卖成本理论)。 所以你从这几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能够看到,经济学的确是越来越接近真实的世界,也越来越人性化了。经济学思索了人类社会中许多不圆满的要素,譬如每个人的心理要素,以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不完整性。经济学早已走下那个冷漠的神坛,变成了我们身边的“暖男”。 经济学帝国主义 经济学越来越人性化的趋向,也意味着经济学不再是仅仅是辅佐政府和企业解释宏观经济规律、企业经济行为,而是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以前总以为经济学是研讨关于“钱”的,是冷漠的、自私自利的,和我们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但是西西不时以为经济学和社会学没有实质的界线,其实质是研讨“人在社会中的活动”。经济学里的许多基本思想十分具有哲学意味,譬如经济活动中的物品都是“稀缺”的、经济学行为的实质是做出选择、每一个选择收益的背地都有成本(机遇成本)等等。 再回头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殿堂里,许多前辈的贡献都在于将经济学变得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1910-2013)-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大家应该不陌生了,“买卖成本”和公司理论的开山祖师,也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在这之前,没有人讨论买卖自身产生的成本,而科斯不只描画了买卖成本,更从这个角度界定了公司的边疆问题。 盖里·贝克(Gary Becker, 1930-2014)-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又一位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教授(他的导师是大名鼎鼎的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取得者)。贝克算是真正奠定经济学帝国主义的人,由于他将经济学理论用于讨论一系列普遍的社会问题,包含种族歧视、立功、婚姻等等。他的观念粗浅易懂而又深化:歧视也要付出成本。看完总让人有种豁然开朗加“我怎样没想到”的觉得。听说当年他在生活中察看到“出租车司机假如由于歧视而拒绝载我,那么他也会因而而遭受相应的损失”,从而提出“歧视的那一方也有成本”的观念时,连弗里德曼也赞不绝口。 ▲ 盖里贝克和他的经济学帝国主义 阿门·阿尔奇安(Armen Alchian, 1914-2013),这位固然不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派的了,却和以上两位一样属于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之一。阿尔奇安的主要贡献集中在产权理论。权且先不谈产权的部分,西西觉得有意义的是阿尔奇安对歧视行为的论述和贝克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以为在一个私人产权被更好的维护和界定、竞争更完备的市场中,“歧视”会变得更贵,就是说歧视的成本更高,人们更不愿意去歧视。阿尔奇安固然没有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他对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贡献是庞大的。 其实以上这些巨匠的许多理论,都是基于生活中最基本的推理,而非复杂的离我们很悠远的数学模型。所以西西以为经济学帝国主义是好事儿,它让经济学变成研讨人的科学,让我们每个人变得比以前更睿智——留意这里并不是说更精明——我们还是“非理性”人,但我们愈加分明自己是如何不理性的,如何为自己的“不理性”买单。 Reference: Alchian, A. A., & Demsetz, H. (1973). The property right paradigm.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33(1), 16-27. Becker, G. S. (2010). The 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oase, R. H.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4(16), 386-405. Kahneman, D., & Tversky, A. (1979).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263-291. Thaler, R. (1985). 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 Marketing science, 4(3), 199-214. Thaler, R. (1980). Toward a positive theory of consumer choice.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1(1), 39-60. — END — 关于2017诺贝尔奖你有什么见地?你还想到哪些有趣的和日常生活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欢送转发我们的文章到朋友圈,也欢送后台给我们留言,一同讨论!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剑桥思客”,更多来自剑桥的思索和分享、剑桥思客们的人生故事以及管理学小学问等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