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瓷集韵·掌玩心悦”专场是四季瓷器长期推出的特征夜场部分,其中“百瓷集韵”部分甄选明清佳瓷百件,分别组成“意韵——画意瓷器”、“色韵——单色釉瓷器”、“气韵——清代早中期御窑瓷器”、“余韵——清代晚期御窑瓷器”、“明韵——明式瓷器”、五个专题中止展开。今日择其色韵、气韵、余韵三个专题中的部分重点拍品,以飨藏友。 色韵——单色釉瓷器 Lot 3455 清雍正 仿哥釉铺首尊 高 H 24.5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来源: 伦敦古董商Bluett&Sons旧藏(标签) 纽约2012年9月13日拍卖会第1542号 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陶成纪事碑记》中将仿哥釉归入五十七种重要供御瓷器品类之前列。如“仿铁骨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种,俱仿内旧器色泽。”足见雍正皇帝对此类仿古器之注重,本品从釉色判别,当为唐英所记仿米色铁骨哥釉之属。 此式铺首尊创烧自雍正,后成官窑传统器型,以青花缠枝花卉最为常见,单色釉作品相对较少,故颇为珍稀。此外,从本品外型不难看出,其当由秦汉青铜礼器化裁而来。检索清人梁诗正等所著纂《钦定西清古鉴·卷二一》,见录有“汉兽环壶九”图样,其外型、纹饰亦与本品相类,可资比较。本品器型仿烧自青铜铺首壶,外型古朴典雅,矮壮沉稳,配之深沉凝厚的仿古釉色,相得益彰。周身弦纹装饰不只起到了均衡谐和的作用,实得文人俗气漠然旨趣,。故宫博物院及香港竹月堂藏有同期炉钧釉及仿官釉作品,可资比较。此外,本品又承伦敦著名古董商Bluett&Sons旧藏,可谓来源明晰,传承有序,颇值关注。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盛世瓷选粹》,冯先铭、耿宝昌主编,紫禁城出版社,1994年,第234页,图81 Lot 3468 清乾隆 青釉葫芦瓶 高 H 32.3 “大清乾隆年制”款 乾隆皇帝对葫芦瓶喜欢有加,据《乾隆三年(1738年)外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江西》载“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冬青有盖葫芦罐一件……,交与烧造磁器处唐英,俱照样烧造送来。烧造完时再将交出原磁器缴回,仍交磁器库。此磁器内有大器皿应画样带去,其小磁器皿俱各带。钦此。”此处所言“冬青有盖葫芦罐一件”,应是对此一种类之记载。乾隆一朝瓷艺精进,除装饰繁缛的各色青花及彩瓷外,恬淡,素雅的单色釉亦能表示此一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本品即为其中佳例。 乾隆时期此类葫芦瓶形制上有大中小三种,大型器中腰有箍形装饰,种类有青花、粉彩及窑变器;中型者种类有冬青釉、蓝釉描金器等;小型者有仿汝、仿官、天蓝、粉青、茶叶末及五彩描金器等。本件为中型作品,外型清新漂亮,釉色幽穆纯真,不失为一件颇具代表性的乾隆御窑单色釉佳作,颇值珍爱。此外,同类型器物还见于南京博物院、上海文物商店、暂得楼胡惠春先生之旧藏等,可资对比研讨。 参阅:《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等,2005年,第118-119页,图42 Lot 3454 清乾隆 青釉日月盖罐一对 高 H 18.7 “大清乾隆年制”款 月牙罐之名取自其腹部两侧模印之月牙形耳,又因其配有上凸形圆盖,意味“日”,故而又名“日月罐”。月牙罐创烧于清代康熙时期,并延烧至道光朝,成为清代官窑中最为典型的器物之一,道光以后逐步基本停烧。其中又以雍乾时期的作质量量最佳。青釉是清代官窑的传统种类,依其釉色不同,可分为三类:其中豆青釉色最深,冬青次之,粉青最浅,本品当为冬青之属,亦为乾隆冬青釉瓷器之佼佼者。 参阅:《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338页 另外,此类作品在《清档》中被称之为“冬青釉鱼耳盖罐”,是清代大运瓷器中的传统种类之一。如《清宫瓷器档案》中“奏折文稿”所记“嘉庆十年(1805年),拟留交造办处……冬青釉葫芦瓶、冬青釉鱼耳盖罐三件……”。此处所记即为此类作品。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载“日月罐,有一种圆罐高可及尺,肩之左右各有凸雕半圈形名曰日月罐,康熙积红者颇为足珍,若冬青暗花者底怀有朝代款也。”此类罐为宫廷适用器,因而传世品状态多有瑕疵,器盖尤易损坏,本品整体品相完好,特别是器盖依然保存完好,且成对传播至今,历劫不损,殊为不易,颇值珍爱。 Lot 3453 清乾隆 仿官釉三联葫芦瓶 高 H 20.5 “大清乾隆年制”款 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总结御窑厂仿古和新增釉色种类中,“仿宋铁骨大观釉”就在其列。碑文记载“仿铁骨大官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乾隆皇帝尤尚慕古,御窑厂在雍窑基础上,关于仿宋器的烧制可谓绝后绝后。据《清宫瓷器档》记载,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奏折中有“琢器内选出一千一百六十件,大观釉三口葫芦瓶十五件”以及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奏折载“交崇文门仿哥窑三口葫芦瓶一件”,其中“大观釉三口葫芦瓶”当指本品。 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品研讨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周丽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03页,图3-67 Lot 3465 清道光 仿哥釉八卦琮式瓶 高 H 28.3 “大清道光年制”款 琮式瓶是南宋官窑、龙泉窑烧造的一种瓶式,因其形从玉琮变更而来,故称琮式瓶,又因腹部有凸起八卦纹,又有“八卦瓶”之称,是清代官窑的传统种类。宋瓷一色纯真不事雕琢之美,乃是陶瓷史上一段永不闭幕的传奇,深为后世敬慕跟随,其中又以清代摹仿最胜。此仿哥釉琮式瓶外型规整,胎釉质量俱佳,可称道光同类器扛鼎之作,其质量直追乾隆御窑作品,且整器品相圆满,毫无瑕疵,设于堂前,颇添古韵。 Lot 3463 清道光 窑变釉贯耳瓶 高 H 29.5 “大清道光年制”款 此类扁方体贯耳瓶是自乾隆朝开端盛行的一种瓶式,仿宋官窑贯耳瓶变更而来,自乾隆时期烧造以来,不时盛行至晚清,是官窑大运瓷器中的传统种类。前不久于中国嘉德刚刚闭幕的《慎修思永—清代道光御窑瓷器展》中,即展出有与本品同类的窑变釉贯耳瓶,《清档》中称之为“钧釉四方杏元双管瓶”,从道光元年(1821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不时作为大运瓷器在烧制。此瓶外型古朴淳厚,工艺嫺熟,釉色绚丽,釉质晶莹流淌自然,产生了一种共同的艺术效果。 Lot 3459 清道光 黄釉罐 高 H 23.3 “大清道光年制”款、带座 明清两朝对黄釉瓷的运用有明白规则,据《大明会典》载,明嘉靖九年起定“方丘黄色”,即黄釉器为祭祠地神之物。另据《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一》记载,全黄釉只限于皇太后及皇后运用。本品篆书款的结篆方式尤为特殊,仅呈现于一类器物之上,即道光时期所定制的宫廷祭奠礼器,清代同治、光绪时期仍有所烧制,款识则为常见者。同类款识作品还见于道光青花缠枝莲纹盖罐,如北京瀚海2012年春拍所释出一件青花作品,青花书款方式与本品相似。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样 参阅:《官样御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样与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第302页,图94 参阅:《瀚海二十周年精品录》,何小平、姚作岩等编,文物出版社,2014年 瀚海第810号款识 本品款识 Lot 3464 清雍正 茄皮紫釉暗刻八宝纹小盘一对 直径 D 11.5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来源:中国嘉德2008年4月27日春季拍卖会第1916号 此种将茄皮紫与八不祥纹饰相分离的装饰手法,为雍正时期所新创,据雍正十三年(1735)唐英所撰《陶成纪事碑记》载,“仿浇紫器皿,有素地、锥花二种”,此即其中之锥花种类。同类作品还见于釉下暗刻折枝花果纹者,如南京博物院所藏一列。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竹月堂、瑞士藏家鲍尔均珍藏有同类作品,可资比较。 参阅:《清代单色釉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编,1981年,第99页,图45 Lot 3471 清雍正 天蓝釉碗 直径 D 12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来源:香港2002年10月30日拍卖会第307号 天蓝釉是一种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的高温釉,属于蓝釉的一种,因其钴含量低于1%,所以釉色浅淡,呈现天空之色,故名天蓝釉。天蓝釉的创烧时期目前尚有争议,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虽出土有宣德款天蓝釉器物残片,但其釉色不纯,且从未见实物传世,故或为烧制霁蓝釉所产生的次品。目前所见技术较为成熟的天蓝釉器物呈现于清代康熙时期,烧造时间主要集中于康雍乾三朝,其后渐趋隔绝,且其数量极少,相比其他颜色釉可称凤毛麟角。康熙天蓝釉器物釉色浅蓝,莹润素雅,多见梅瓶、水洗等小件陈设或文房器,是为熙朝瓷作之无上珍品。雍正时期天蓝釉在前朝基础上技术更为熟练,其颜色更趋淡雅,釉质匀净平整,代表了有清一代制瓷业的最高水准,其质量为后世难以企及。本品即为雍正朝同类器之佼佼者,其外型釉色及款识均时期特征明显,历近三百年传播而完好无损,实乃一大幸事。 参阅:《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册,康蕊君著,伦敦,1994-2010年,第191页,图839 气韵——清代早中期御窑瓷器 Lot 3485 清康熙 五彩龙凤纹碗 直径D15.2 “大清康熙年制”款 Lot 3487 清乾隆 五彩龙凤纹碗 直径 D14.8 “大清乾隆年制”款、带座 Lot 3488 清道光 五彩龙凤纹小碗 直径 D13.2 “大清道光年制”款 Lot 3489 清道光 五彩龙凤纹碗 直径 D15.2 “大清道光年制”款 Lot 3485 清康熙 五彩龙凤纹碗 直径 D 15.2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旧藏 此式五彩龙凤纹碗创烧于嘉靖御窑,但烧造数量较少,至清康熙御窑厂复立,此式逐步成为固定种类不时持续烧造至清朝末年,为清代官窑最为经典的种类之一。值得关注的是,此式碗自创烧以来外型纹样大类,作风变换不甚明显,康熙时期一显著特征为凤凰脖颈单用矾红线条绘制,而乾隆之后则可见凤凰脖颈绘以五彩羽毛,牙齿和龙爪亦有饰白彩者。本场中lot3487和lot3488为乾隆和道光作品,三者可作纵向比较,来感受纹饰细节的变更。本品制造精巧,吉庆考究,施彩浓厚,青花逸丽,堪为康熙官窑模范之作。 Lot 3497 清乾隆 胭脂红地洋彩缠枝莲纹七珍供器座 高 H 33(连佛)、座高 H 17.9 “乾隆年制”款、带铜胎珐琅佛 来源: 美国珍藏家乔治·沃尔特·文森特·史密斯(George Walter Vincent Smith,1832-1923) 旧藏,入藏于1910 年前 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博物馆(Springfield Museum) 旧藏, 馆藏编号:63.23.282b 参阅:《清代瓷器赏鉴》,钱振宗编,上海科技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1994年,第178页,图233 斯普林菲尔德博物馆(Springfield Museum)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博物馆成立于1857 年,馆藏有二十五万余件艺术品。历史上博物馆几度迁址扩建,至今博物馆已成立五个偏重点不同的副馆,其中乔治·沃特·文森特·史密斯艺术博物馆重点珍藏亚洲艺术,艺术博物馆建于1896 年,早期藏品来自进出口商人乔治·沃特·文森特·史密斯(1832-1923),馆藏精品包含日本漆器、甲胄、瓷器和铜器,以及中国瓷器、玉器,中东地毯等。最令人赞扬的是馆藏中一批范围庞大的中国珐琅器,范围庞大,颇负盛名。 Lot 3495 清咸丰 内粉彩艾叶灵符花卉纹外胭脂红地洋彩缠枝西番莲纹盘 直径 D 16.2 “大清咸丰年制”款 Lot 3484 清雍正 斗彩竹石图大盘一对 直径 D 20.7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来源:纽约2006年9月19日拍卖会第348号 Lot 3478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碗 直径 D 25.8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来源:北京2012年10月23日拍卖会第365号 传世所见同类型雍正作品,见有黄地凸花缠枝花卉和青花缠枝花卉两个种类,均为雍正时期所创新式作品。其将西洋绘画题材和装饰技法与中国传统瓷器相融合,颇具新意。又为后世同类瓷器的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品胎釉精良,温润似玉,青花淡雅清逸,颇为贴合雍正皇帝追求简约淡雅的审美品位。同时,所绘缠枝花伸展自如,笔触细腻,远非普通工匠所能为之,彰显了雍正御窑不俗的装饰技艺,颇值关注。 参阅:《苏州博物馆藏瓷器》,苏州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142页 Lot 3482 清雍正 青花并蒂同心莲纹盘 直径 D 15.7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来源:广州市文物总店旧藏 本品纹饰特殊,以并蒂扁菊为同生花心,外生西番莲及贯套如意纹,花卉以白描并略加渲染而成,描画精密,线条一丝不苟。构图疏朗,画工清雅,所绘纹饰融中西美学于一体,新颖别致,在同期青花盘类作品中颇为少见,实为雍正御窑青花精品之作。另外,其又承国有文物商店旧藏,来源明晰牢靠,颇值关注。 余韵——晚清御窑瓷器 Lot 3519 清光绪 藕荷地粉彩球梅花鸟纹缸 直径 D 29.2 “大雅斋”款、钤印“天地一家春”、“永庆长春”款 大雅斋瓷器为晚清时期继“慎德堂”之后最为显赫的堂名款瓷器,其纹饰告外传统官窑常见的龙凤、缠枝花卉题材,代之为各式灵禽花卉,气息隽雅,意境清新,绘画施彩之精,独步一时,为同光御瓷所不能比。 希望对藏友有所辅佐或者惹起你的一些小兴味。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忌,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脚踏实地,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买卖会)藏品征集(yelin10723 叶教员)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 (犀角,象牙,青铜器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