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包洪波,山东临沂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3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研讨生毕业。中央文史研讨馆书画院研讨员,中央国度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艺术顾问,民革中央画院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展山水画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讨院培训中心导师。 笔墨灵象 语境新邃 文/邵大箴 艺术源于生命内部的情感释放。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与升华,她是超越物象自身的,带有艺术家个性和丰厚审美内涵的。 当代著名山水画画家包洪波先生,是一位追求心灵和自然共话、喜将自己融入自然去探求山水画肉体本源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在构图上突破了传统绘画的范式约束,把画面主题物象和留白同时归入画面整体构成的统筹思索之中,使形的轮廓关系和画面的边角发作着有机的内在关联,从而使面画的各种外型要素构成了调和、完好、丰厚的有机整体。 洪波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常常于静寂观照中,求返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节拍和万物生命节拍。他以时期展开为创作背景,经过画面中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真假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等言语方式,营造亦真亦幻的空间氛围,从而构成共同的艺术言语和标新立异的意象表示。 从整体看来,包洪波的山水作品结构严谨不乏空灵,气韵古雅不乏清新,他所作构图以“满”、“密”为主,直追古雅之韵的艺术取向。他的笔墨,极重笔势,以笔势去构筑重山叠水整体气势,活化和深化了丰满的神心意蕴,质朴直率、飘渺空灵的画风让人感遭到一种高层次的客观肉体状态,观之令人服气,细品意境无量。 或许,这就是心灵化艺术原本的样子,也是画家终身所追崇的山水本源。 古亭寒石幽人往,奇树老屋斜云飞 ——赏评包洪波山水画 陈胜临 小引 鸟倦飞而独还,树浓生而长立。时在初夏,为人写序,所序何人?当今画坛彦俊,包君洪波也。闻其名,是山水中人;见其画,亦山水中人也。以其画释其名,是谓绝妙;以其名助其画,是谓天成。可谓:“画因人显,人因画名。” 概论 往常山水,多元并存。余分三派:一曰写生,一曰古典,一曰现代。写生者,流于形,拘于物,只能悦目,不可细品;古典之属,因循甚多,亦步亦趋,多出画奴,令人生厌;现代之类,尚在探求,多不成熟,拾人牙慧,贻笑大方(非现代派不行,实力举大纛者稀)或曰:“包君之作,将归何类?”余乃言:“亦古亦新,又古又新,合古能新,变古出新。境乃古典,笔墨主流。图像一变,成自家容颜,且作风独立者也。”又曰:“画人能达此境,则可观、可赏、可品、亦可论也。乃为诗:‘笔随心境走,云傍奇峰飞。桃源千里外,幽人自来回。’”读其作,余将细而论之。 古亭 亭者,停也,停停行行也。画中有亭,如美人开目,顾盼神飞。包君为亭,或破笔干擦如帽,或简笔行楷似叶,不作正局,左右俯仰,与山川相答,与天地互视。亭空则默待人至,人会则轻语江河。远水遥岑,兴在斜阳之外。 老屋 屋有严谨之格,屋亦有东倒西歪之状,屋更有残破不堪者。斯人之屋,化静为动,舍法取趣,好像行书,追山而走,默默无语,只共幽人往来,独对青山无语。 奇树 松树贤,柏树寿,槐树刚,柳树柔,桃花乱点,黄叶风皱。洪波之树,变古之繁格为今之简奇。随心而为,随意生置,是破笔落荒率,是符号增幽情。远而望之,古拙生朴;近而察之,苍润并举。 怪石 石,天地间灵物也。石有方圆,自有阴阳。古人常分三面,今人不拘此理而加以变更,乃成个性。石,置之路为基石,设于画为怪石,位不同而调相异也。一石生,二石头随,三石成众,然后石石相叠,积石成山。包君之石,乃为幽石;包君之山,乃为峭山,山有奇气,是因心造境之山也。统而言之,为方中有圆,横斜有致,是平淡冷静山,幽怪欲行之壁。 闲人 当世之人,多为忙人。山水中人,皆是闲人。理想苦闷,故寄予于山水,高情生,逸致起,直与画中人争上下。简笔趣化,有形无形,是对语空山山欲醉,是侧杖溪桥云烟深。看画画闲,看人人闲。乃叹:“人生能有几分闲?”对曰:“是静里聪慧久,闲中岁月长。” 斜云 山堵则以云开,画塞则以云通,画中之云是增山水之势,媚山之骨者也。洪波为云,或勾或擦,或染或涂,缓缓行于山间,悠悠穿于云际。一变古法,率性而为,与山水共鸣,与烟云而合奏。 飞瀑 长瀑飞落,素练千尺,此画中最具生意者也。作者为图,平面飞落,帘卷霭飞,如影汝幻,声在千里之外,意归梦魂之中。 天趣 画人有闲意,画树有古气,画瀑有风致,画石有奇句。云淡云行,桥飞峻崖,水摇无觅。合而统之,竟存天趣。得天趣,有化机,人心见,品德立。 意境 意者,人也。境者,物也。人生高情逸致,境自心间流出。山静肃立而不知年岁,舟缓缓行忘却凡尘。是天人调和物我两忘之境,是云水互会平淡冷静之图。 总论 山川皆作符号,云水化成诗句。不为理想境,居然梦境图。此梦何为?余乃曰:“山川闲谈几许,墨痕几道轮回,山外山,雨里景,雾中人。山中霞色,烟中粉花,水镜闲云。朦胧夜色痴情路,余光淡淡含糊痕。” 先见画,又见人,闻其论,余乃为词《鹧鸪天》词曰: 老树幽花古寺情,寒江明月对钟声。竹林自锁春秋雨,木磬还敲黄卷灯。忆旧事,看今生,愁烦宠辱尽磨平。迎霜踏雪孤心客,流水闲云寂寞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