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岗考试中,个体身心展开规律这个学问点考点,以单选、判别、简答、论述等题目来调查,接下来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以防混杂。 个体身心展开规律主要有次第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别性。 一、次第性 次第性是指人的展开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质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次第性强调由什么到什么,例如婴儿普通要先学会走路,然后再学习跑步,强调由低级到高级,次第性是不可超也是不可逆的。次第性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拔苗滋长,不能陵节而施,与循序渐进相关的俗语有“不积跬步无致使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学不躐等”等。 二、阶段性 阶段性指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矛盾和抵触,我国心理学家将人的终身分为八个阶段,其中有一个阶段是少年期(11、12-14、15岁),被称为是风险期,也叫心理断乳期。生活中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经常在幼儿园的时分让自己的孩子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学完了,或者在小学没读完的时分就学习初中的课程,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或者小学教育中学化都是违犯阶段性,因而给予我们的教学启示是不能“一刀切”,一刀切也叫做一锅煮,是指教员要用不同的措施教育不同阶段的学生。 三、不均衡性 不均衡性细致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同一方面不同速,强调同一个方面展开速度有快有慢。例如:长个子只需在婴儿期和青春期长的最快剩下的时期长的都比较迟缓就是这个意义。第二,不同方面不同步,强调不同的方面展开步伐是不分歧的。例如:王阳明五岁的时分还不会启齿说话,但是曾经能够大量阅读外祖父的书籍了,阐明一个孩子的言语系统展开迟缓但是思想展开的快。因而,给我们提出的教学启示是要抓住关键期。这里的关键期是由奥天时的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来的,在中止“印刻效应”的时分提出来的,关键期也叫最佳期,是指环境对人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印度狼孩的悲剧就是由于错过了关键期。 四、互补性 互补性细致也有两种表示。1.生理机能与生理机能的互补。例如:盲人耳聪。2.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的互补。例如:身体有残疾的人常常意志力比较刚强。因而给予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扬长避短,扬长避短也能够了解为“长善救失”。 五、个别差别性 个别差别性细致也有两种状况。一种是个体与个体的差别,好比我和你就有不同。另外一种是群体与群体的差别,好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就有不同。因而给予我们的教学启示是因材施教。个别差别性和前四个规律都不同,常常表示的是不同的人。所以“聪明早慧,大器晚成”就和个别差别性有关。与因材施教有关的俗语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夫子施教,各因其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等。 六、小试牛刀 1.在70年代初,美国一位叫吉妮的女孩出生20个月后,被其父亲囚禁在小屋中长达12年之久,这期间,她既听不到声音,也看不到电视,而且只需她发出任何声音,便遭到父亲的毒打,她的母亲由于惧怕丈夫,很少与吉妮交谈。吉妮直到13岁时才被人发现,这时她完整不会说话,后来言语专家对其中止了长达7年之久的认真细致的言语锻炼,但是她的言语表白才干远比同龄儿童差。她不会运用冠词,代名词等,说出的句子仍是语法错误的句子,这表示了个体身心展开要( )。 A.避免“一刀切” B.抓住关键期 C.避免差别性 D.均衡性 1.【答案】B。解析:此题调查人的身心展开特性及启示。个体身心展开的特性主要包含次第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别性。题干中描画吉妮在出生20个月之后就被囚禁在屋内,与这个世界隔离,而十二年之后,再对其中止教育,吉妮的展开也是落后于同龄儿童,表示的是错过了“关键期”。因而本题答案为B。 2.小孩从出生到一岁的过程,需求先躺着,其次再学会坐着,继而站立和走路,这主要表示了个体身心展开的( )。 A.互补性 B.次第性 C.差别性 D.不均衡性 2.【答案】B。解析:本题调查的是个体身心展开规律。个体身心展开规律主要包含次第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别性。题干中小孩子自出生到一岁的过程,需求先躺着,其次才学会坐着,继而站立和走路,这就是一个人身心展开次第性的表示。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应该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拔苗滋长”,“陵节而施”,应该遵照学生身心展开的次第性。故该题选择B选项。 3.少年期相当于学龄中期,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 A.6-11岁 B.7-12岁 C.11、12-14、15岁 D.12、13-15、16岁 3.【答案】C。解析:本题调查个体身心展开规律的阶段性。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展开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题干中描画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11、12-14、15岁。故本题答案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