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钢琴信息交流平台)获取更多资讯加管理员入群:star-model 2017年初次举行时即被誉为“翻开中国交响乐崭新的一页”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行将在2020年1月迎来第四届的举行。这项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承办的国际青年文化艺术项目,由于有马友友、余隆等众多国际名家巨匠的加持,从起点和规格上看,不只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绝无仅有,在亚太地域也是数一数二的。 从首届起就广受关注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令每年1月的广州都成为吸收世界眼光的聚焦点。当今最权威古典音乐刊物之一的英国《留声机》杂志委派资深编辑、撰稿人安德鲁·梅洛,曾在今年1月到访举行中的2019(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他经过亲身感受及深化访谈,以《望穿东方》为题在今年《留声机》四月刊发表了深度采编文章,对中国当下及未来对全球古典音乐幅员的影响做出了深化剖析和引见。 明年1月10日至18日,作为艺术总监及首席导师的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将再度来到2019(第四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以下简称“音乐周”)。他将和由他亲身约请的十余位在各自范畴都取得极高成就的导师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位青年音乐家们一同在广州探求多元文化交汇碰撞的音乐“丝绸之路”。 马友友 “音乐之父”巴赫与广州的音乐“约会” 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不只是享誉全球的音乐家,也是逾越东西文化藩篱、贯串古今音乐传统的文化使者。他以为巴赫是一位具有同理心的“科学音乐家”,他的作品一直提示着我们关于人性永世的谬误。因而,在马友友和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的提议下,本届音乐周将聚焦“音乐之父”巴赫,盘绕他的作品展开。 多次荣获格莱美奖的世界级小号巨匠温顿马沙利斯将巴赫称作“第一位爵士音乐家”,这称号充沛表示了巴赫擅长即兴作曲并顺应不同乐器以及音乐方式的特性。这些技艺关于当代音乐家极端重要,也是入选2020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乐团的数十位青年音乐家们将被重点培育的技艺。他们不只需演奏巴赫原汁原味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号管弦组曲》及《赋格的艺术》选段,还会分别组成五到六人一组的“丝路乐队”,参与“丝路音乐工坊”的即兴创作。各类讲座、巨匠课以及音乐沙龙也将盘绕“巴赫”这个中心展开。最后,各组“丝路乐队”、室内乐组合和音乐周交响乐团,将在2020年1月18日的“巴赫马拉松”上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请大家拭目以待。这场马拉松音乐会将在星海音乐厅举行,演出时间将会从下午持续到晚上。 广州是一座具有超越22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塔耀新城”(广州塔)、“珠水流光”、“古祠流芳”(陈家祠)、“荔湾胜景”等有形或无形的城市地标,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广州同样是中国的古典音乐重镇,国际影响力日积月累。西方古典音乐源头之一的“巴赫”如何在21世纪的广州焕发出新意,并能与时俱进、融入当下、启示未来,这是留给参与音乐周的青年音乐家们思索和探求的课题。但能够肯定的是,广州市民将有机遇在我们的城市中“偶遇”马友友巨匠和他的朋友们,以及来自全球各地参与音乐周乐团的青年音乐家们化整为零后的各个小组,古老的“巴赫”在更古老但同时高度现代化的广州城中“快闪”的身影,大家能否等候呢? YMCG音乐总监迈克尔·斯特恩 名家巨匠齐聚音乐周 本届音乐周除了艺术总监马友友及音乐总监迈克尔·斯特恩两位首席导师之外,弦乐导师包含任教于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丝路乐团灵魂人物麦克·布洛克(大提琴),美国“布鲁克林骑士”弦乐四重奏成员、曾与纽约爱乐乐团合奏的科林·雅各布森(小提琴)、出版过巴赫奏鸣曲的约翰尼·甘道斯曼(小提琴)、丝路乐团分离艺术总监尼古拉斯·科茨(中提琴)与曾任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大提琴分离首席迈克尔·尼古拉斯(大提琴)。茱利亚音乐学院与柯蒂斯音乐学院的中提琴教授黄心芸也再度回归。 本届音乐周的管乐导师阵容可谓奢华,曾任费城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超越40个乐季的理查德·伍德汉斯,连同费城交响乐聚会号首席珍妮弗·蒙多内、洛杉矶爱乐乐团小号首席托马斯·胡滕以及堪萨斯城交响乐团长笛首席迈克·戈登,他们将仰仗长期在国际一流乐团工作的阅历,辅佐和引导青年音乐家们探寻艺术的谬误。 丝路乐团开创成员、打击乐演奏家约瑟夫·格拉姆利与哈佛大学教育学者蒂娜·布莱思都将第四次参与音乐周。 青年文化交流互信播撒友谊种子 从2017年举行第一届音乐周起,第一至第三届音乐周共计有来自12个国度、27个城市的203位青年音乐家参与。其中既有已在知名乐团任职的青年音乐家,也有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乐队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台北艺术大学、香港演艺学院、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茱莉亚乐学院、耶鲁大学音乐学院、辛辛那提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德国柏林音乐学院、新加坡杨秀桃音乐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音乐学府的青年音乐家,还有来自包含美国哈佛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香港浸会大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等综合大学在内的具有专业水准的非音乐专业学子。 参与过首届音乐周、来自耶鲁大学的青年小提琴家王佳稚目前已在中央音乐学院任职,她说在音乐周收获很大:“特别难忘每天晚上的讲座,讨论的都是我们青年音乐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来自中国台湾的卢愿觉得音乐周很特别:“紧凑充实的布置与常规乐团集训很不一样,导师和我们距离更近。每个人旺盛的猎奇和热切的等候,让我们更深化地参与其中,真正聚在一同‘玩音乐’。”来自上海乐队学院、目前已考入上海交响乐团的香港青年打击乐演奏家王纲以为,参与音乐周的阅历让他看到了自己能够从普通音乐家逾越到艺术家的可能性。还有一位来自台北艺术大学的青年音乐家表示,来参与音乐周后愈加坚决了她用音乐效劳社会的心。 海内外媒体共同关注重生文化品牌 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于2017年1月横空出世后,立刻遭到国内外各界普遍关注。截止到2019年2月,境内外媒体发稿报道过往三届音乐周的稿件近1000篇次,各类现场短视频累计吸收3500万人次点击,现场参与的市民和观众近20000人。国内外古典音乐专业媒体包含Musical America(《美国音乐年鉴》)、Gramophone(《留声机》杂志)、The Strad(《斯特拉》杂志)、 String(《弦乐》杂志)、香港电台第四频道、香港《南华早报》、北京《音乐周报》等专业媒体、报刊及电台均派遣记者亲临音乐周现场调查并作专题报道。经过全球网络直播,2019年的开闭幕音乐会共吸收线上观众近900,000人,从古典音乐从业者到市民大众,均普遍关注这个立足广东、放眼世界的国际文化项目。 《留声机》杂志撰稿人安德鲁·梅洛以为,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旨在为卓有成就的青年音乐家翻开国际视野。从更宽广的层面而言,以至能够说是差遣中国音乐家找到并培育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我们种下种子,未来会收获到思想、概念和关系,”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接受其采访时说道:“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代人会比我们做得更好。人们要学会相互倾听,就像演奏室内乐。中国是个泱泱大国,有时北方人都不能了解南方人。一国之内尚且如此,更遑论世界其他中央。但当下我们有那么多年轻人愿意学习音乐这门世界性的言语,这样他们能够相互交流。” 据悉,2020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乐团从即日起到10月25日接受报名。希望与以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队共同为音乐“收获”的18至35岁青年音乐家,可阅读音乐周官方网站www.ymcgchina.com了解相关信息。关注音乐周及希望观看音乐周相关音乐会及参与活动的市民朋友们,敬请关注音乐周最新音讯发布。 (世界音乐网)获取更多资讯加管理员入群:star-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