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国外蓝光版封套 迈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1931-2014)执导的处女作《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的电影预告片中这样通知观众:“我们诚挚地约请你到乔治(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饰演)和玛莎(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饰演)家里来玩一场有趣的游戏之夜,不外讽刺的是,恩斯特·莱赫曼Ernest Lehman(1915-2005)苛刻的剧本中洋溢着一种不真实的感受,它改编自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1928-2016)的舞台剧。” 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中的场景,一切的戏份全部都在这个空间展开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直译是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一位国外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但是本片的Virginia Woolf指的是“大灰狼”(在英语中,Woolf与wolf的发音一样)。 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wolf? 则是著名的国外童话《三只小猪》里的对白,而实践上本片与这个国外童话故事没有关系。在英语世界中,三只小猪的童话也是童谣,其中大灰狼的台词因押韵有趣而相当著名。 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拍摄期间,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特地去探望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 和本片有关系的是,片中的女主角仅仅在电影开端的时分唱了那么一句“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wolf?”,电影的名字与剧情的联络只需那么一点点。 由于爱德华·阿尔比常常经过千奇百怪的方式与手法去探求人物和他们所处世界的黑暗、复杂的心理与社会缘由,被人们冠以荒唐派剧作家称号。 爱德华·阿尔比招认是指“谁惧怕大灰狼”,在这里狼是指没有虚假幻想的生活,以及玛莎和乔治的生活,玛莎是一所新英格兰大学校长的女儿,乔治则是这所大学里历史系的副教授,他两代表了真实和谎言。 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组建班底后的第一次围炉,第一排从左至右:乔治·席格George Segal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桑迪·丹尼斯Sandy Dennis;第二排从左至右:导演迈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摄影哈斯克尔·韦克斯勒Haskell Wexler 其实剧中乔治和玛莎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名字,是国外第一任总统和他富有的妻子的名字——为了方便而婚姻。但观众依旧无法分辨电影中他两那种紊乱的、情感上的相互伤害的恶作剧似的关系来自哪里。 1965年,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买下了戏剧《灵欲春宵》的改编权并拍摄成电影,此举令许多业内人士诧异不已,一时谈论纷繁。这部描写因爱猖獗、相互伤害的电影充溢着讥讽谩说和性暗示,由于粗话太多,在改编的时分做了很多的处置,但依旧是好莱坞电影史上第一部运用“Bugger”的影片,影片粗话之多在当时电影检查时改掉不少。 杰克·华纳Jack Warner(左)和迪娜·梅瑞尔Dina Merrill在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首映式上 该片触及当时社会道德底线,被以为是对《电影制造守则》(俗称海斯法典)的严重应战。 但当杰克·华纳Jack Warner(1895-1981)公开请求放映该片的剧院贴上“仅供成人观赏”的告示并以此限售电影票时,国外电影协会只得退让了,宣布这部电影因其艺术水准之高故成为惯例,于是本片成为国外电影协会标识“18岁以下观众需求父母陪同观看”的第一部电影。 这件事也招致之后其他电影工作者更为猛烈地应战《电影制造守则》的权威。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在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中的形象 《灵欲春宵》所惹起的波澜是庞大的。当20个世纪60年代这部精彩的话剧被搬上荧幕时,惹起了庞大的争议。 这也是一部带有里程碑性质的电影,正是由于这部电影以及之后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2007)所带来的《放大Blow-Up》(1966)这部电影,才有了现今国外的电影分级制度。 事实上,即便有了这个限制,电影的内容还是进一步被更改曾经过检查。在原版剧本中Martha的台词SCREW YOU!!被更改为GOD DAMN YOU!! 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剧照,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 当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1932-2011)和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1925-1984)夫妇最先拿到剧本的时分,伊丽莎白·泰勒翻了几页就先睡了。理查德·伯顿则把剧本通读了一遍后,很是兴奋,立马摇醒伊丽莎白·泰勒对她说:“你必须接下这个角色,她绝对能让你成为女版的哈姆雷特,就像哈姆雷特之于我一样。” 伊丽莎白·泰勒这次听了理查德·伯顿的倡议,马上找到杰克·华纳签下一纸合约。果不出所料,玛莎这个角色成为伊丽莎白·泰勒的演员生活中最好的角色。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在试镜的时分,在彩色的镜头下,即便借助化装都显得不够老,所以决议拍成黑白片 在电影中她看上去体态痴肥,并且满嘴粗话,这对一向注重形象的伊丽莎白·泰勒来说是一次突破性的表演,她在这部影片里完整自毁形象,为了证明胜利并非只靠诱人的脸蛋,伊丽莎白·泰勒增重10公斤、并将头发染成灰白色,玉女形象荡然无存,可见她对这部影片的注重和投入,同时这个角色也为她赢得了第二座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 在取得荣誉的同时,伊丽莎白·泰勒也得到了110万(外加影片10%的分红)的片酬,而理查德·伯顿则拿到75万。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在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中彻底得放飞自我 戏剧改编的电影的确是产生巨大表演的温床,致使于这类电影归于演员而不是导演的作品,费雯·丽Vivien Leigh(1913-1967)的《愿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51)、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07-2003)的《长夜漫漫路迢迢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1962)、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的《八月:奥色治郡August: Osage County》(2013),和这部伊丽莎白·泰勒的《灵欲春宵》都是如此。而其他戏剧改编电影,之所以又不如这几部这么胜利,似乎正是由于短少了巨大演员的巨大表演。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在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中的形象 但《灵欲春宵》却是当时制造成本最高的黑白电影,花了750万美圆。除了支付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的片酬外,另外的大头是付给了爱德华·阿尔比的50万(版税+编剧费)。 爱德华·阿尔比在2005年接受采访时说,当时制片人兼编剧恩斯特·莱赫曼花25万美圆请自己来改编剧本,但完成之后,导演迈克·尼科尔斯和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夫妇十分厌恶那个剧本,经过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夫妇的修正,简直百分之百都被推翻重来了,最后只保存了原剧本的两句话。爱德华·阿尔比说这两句话就值25万美圆曾经十分划算了。 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中的场景,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 《灵欲春宵》讲的故事固然简单,提示的内涵却相当深化,影片深化地讨论了婚姻、社会以及恋情问题,今天看依旧深受触动。这不是一部轻松愉悦的片子,高潮迭起的感情碰撞,让观众和剧中人一样体会到心力交瘁。 影片在一个深夜,一对学术夫妻经过新英格兰大学往家里赶,伊丽莎白·泰勒醉醺醺的笑声尖利地印证了“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走进家里,翻开灯,伊丽莎白·泰勒不满地环顾着客厅,对着客厅模仿蓓蒂·戴维斯Bette Davis(1908-1989)在电影《越过森林/难测毒妇心Beyond the Forest》(1949)中的举止喊道:“真是个渣滓场!”这幕戏就此正式开端。 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剧照 伊丽莎白·泰勒与理查德·伯顿用酒精与仇恨制造的一个黯淡之夜,伊丽莎白·泰勒请来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这对小伉俪男士尼克(乔治·席格George Segal饰演)才貌双全,女士哈尼(桑迪·丹尼斯Sandy Dennis饰演)娇俏心爱。两对夫妇的状态看上去真是天差地别。 伊丽莎白·泰勒的目的也算狠毒,就是要让那年轻丈夫尼克的优秀来刺激日渐衰老疲惫的理查德·伯顿,理查德·伯顿当然明白伊丽莎白·泰勒的企图,自然不甘示弱。于是伊丽莎白·泰勒与理查德·伯顿便在醉薰薰的疯言狂语中展开竞赛,完整是你杀我一刀、我砍你十斧的凶险。 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剧照 经过午夜四人两对夫妇之间的说话,描画了十分多的矛盾。其一,理查德·伯顿在事业上的不进取,让伊丽莎白·泰勒很失望;其二,理查德·伯顿的童年生活不被人了解,被自己的老婆讪笑;其三,理查德·伯顿写作的书不被自己的岳父赏识,更使他没有成就感;其四,这对夫妻间不能生育所构成的生活空虚,以及伊丽莎白·泰勒的心理不正常;其五,年轻的尼克一方面是被骗结婚,一方面是为了老婆哈尼家里的钱,促使这对年轻夫妇之间没有真实的恋情,也是构成尼克的不忠贞的缘由;其六,伊丽莎白·泰勒纵容的生活,这是她对自己麻木生活的一种逃避。 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片场内,站者从左至右:导演迈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 从本片能够看进来外中产阶级名义宁静的生活下,暗伏着多少潜流,多少矛盾。感遭到当时国外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社会理想,利己主义、单亲家庭、谋杀自己的家人、假结婚、人工终止妊娠等等。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黎明到来之后,大家还会愿意回到自己虚伪的生活中,无论他们之间有多么大的矛盾。 他们宁愿过着光鲜、虚假的生活,也不愿意给自己带来真正的解脱。从这些反映出,剧中人物曾经对生活变得彻底麻木,这样的家庭也是那个时期的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剧照 此外,电影里描写的那些矛盾,不只存在于影片中的20世纪60年代,在我们生活的21世纪依然存在,可见我们往常的社会除了科技在进步以外,其他的并没有什么进步! 四位主人公生活在各自幻想世界里,这使得他们无法与周围人沟通和交流。当异化积聚到水平上,他们会争持以至仇恨对方。当他们走出各自幻想中世界,他们才干与人沟通和交流,才干感遭到爱,才干去爱彼此。 这是一部以对话为主的电影,主要角色只需四个人,全部依托演员的对白、表情及肢体言语来推进剧情,很像一出舞台剧。 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剧照,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 既然是依托对白和演员的表演来表示剧情,所以本片演员的表演是本片胜利的关键。这一方面,本片能够可谓圆满。四位演员的表演完整撑起了131分钟的电影。 男主角理查德·伯顿的戏份最吃重,除了与伊丽莎白·泰勒的戏份之外,还要分别与乔治·席格、他的老婆桑迪·丹尼斯(1937-1992)两个人独处的场景。 在这些场景中,大段大段的对话,特别多的特写镜头,十分考验演员的演技。但是这样有难度的表演,理查德·伯顿做到了,而且做得十分圆满。他将老男人犹疑不决、愤恨、孤独的性格与心情表示得十分到位,他在电影中呈献给观众一场场圆满的表演。 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片场,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帮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切华诞蛋糕,他们中间是她的女儿莉莎 理查德·伯顿和乔治一样巨大;他是一位年迈、失败的大学教授,最初的温柔让位于他自己的狂暴折磨。他与伊丽莎白·泰勒的口角之争,就像两头牛在斗牛场上无休止的血腥斗殴,这些画面曾经成为经典。每一句话都带有歹意和蔑视,每句话都是为了让对方留下最深的伤口。 在拍摄《灵欲春宵》期间,理查德·伯顿和伊丽莎白·泰勒在镜头前经常是火力全开,有的时分让剧组的一切工作人员都不搞不分明到底他两是在演戏还是在生活。 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剧照,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 在片场的时分,伊丽莎白·泰勒还帮理查德·伯顿过华诞当着一切人的面送礼物给他;有的时分,理查德·伯顿由于伊丽莎白·泰勒经常在剧组的镜头之外当众打说他而心情濒临解体,每天都处在悲伤失望之中,并多次试图逃离《灵欲春宵》剧组去借酒浇愁,以至为此苦苦哀求导演迈克·尼科尔斯。 但是理查德·伯顿最终还是被强留下来,拍摄了电影中那场经典的哭戏。 导演迈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在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片场,这是他的处女作,首战成名,而且还有两位世界级的明星加持,可谓侥幸 和绝大多数胜利的舞台剧影像化改编一样,本片极端出色的摄影与剪辑给人留下了深化的印象。在国外影史上,本片发明了许多的第一次——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最后一次”:最后一部取得奥斯卡最佳黑白摄影奖的电影。 当然,和往常的不少优秀的黑白电影一样,本片也是用彩色摄影机完成拍摄后后期再处置成黑白颜色。哈斯克尔·韦克斯勒Haskell Wexler(1922-2015)的摄影为影片勾勒出一副荒唐、神秘鬼魅的氛围,每一次镜头的快速运动常常都随同着心情的猛烈转换。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在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中的表演每一帧都很精确 《灵欲春宵》不是一部容易上映的电影,它提供了一部令人不安的理想主义剖析,剖析了人类情感的脆弱性,以及这种不保险感招致我们不只对我们身边最接近的人,而且对整个世界中止猛烈抨击的失控方式。这绝对是一部鼓舞观众去重复观看的电影,由于在初次观看之后,你会从中取得并不完好的感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1967年的第39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上,这是自1931年的《壮志千秋Cimarron》(1931)以来,《灵欲春宵》是奥斯卡历史上唯逐一部提名了当时一切能提名的奖项的电影(共13项),可见其圆满性(固然在诸多重要奖项上都败给了弗雷德·金尼曼Fred Zinnemann(1907-1997)的《日月精忠A Man for All Seasons》)。随着奥斯卡奖项的增加,这一纪录恐将永远坚持。 桑迪·丹尼斯Sandy Dennis为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拍摄的宣传照,她因而片在片场流产,却夺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在伊丽莎白·泰勒一共取得的5次奥斯卡女主角提名中,这是她最后一次取得的第二座小金人奖,也绝对是实至名归的一次演技爆发(究竟她第一次因《青楼艳妓/巴特菲尔德八号BUtterfield 8》取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得到了很多的同情票),同时也是她人生最高光的时辰——伊丽莎白·泰勒饰演的玛莎绝对是电影史上最巨大的表演之一。 伊丽莎白·泰勒潜移默化地从优待狂转向温柔,从欺凌屈尊到精疲力竭的脆弱性,是塑造人物性格的巨匠级人物。玛莎是一个真正可怕的角色,但是伊丽莎白·泰勒却能给她以同情,让你瞥见她本能够是一个暖和心爱的女人。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仰仗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拿到第二座奥斯卡小金人时,和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一同列席记者见面会 该片也让桑迪·丹尼斯唯逐一次取得提名就夺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理查德·伯顿和乔治·席格分别取得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提名。关于理查德·伯顿来说,这是他7次提名中的第4次(6次取得最佳男主角提名,1次取得最佳男配角提名),而这是乔治·席格迄今为止独一的一次提名。此外,这是艾琳·沙拉夫Irene Sharaff(1910-1993)第5次取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也是最后一次。 作为对迈克·尼科尔斯失败的弥补,他来年仰仗《毕业生The Graduate》(1967)打败诺曼·杰威森Norman Jewison的《酷热的夜晚In the Heat of the Night》(1967)拿下1968年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电影《灵欲春宵/谁惧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国外DVD版封套 《朱门巧妇》淡化保罗·纽曼的恋爱身份 泰勒把弯男胜利掰直 《禁房情变》马龙·白兰度在情欲中挣扎 最天性的出演双性恋角色 《夏日惊魂》触及同性、邪恶等青春题材 凯瑟琳·赫本忍耐导演刁难 《郎心似铁》降生银幕最美的金童玉女 伊莉莎白·泰勒开启巨星生活 伊丽莎白·泰勒和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在《战国佳人》拍摄时密切无间 那些和伊丽莎白·泰勒一同合影过的大明星们,和玛丽莲·梦露同框 「明星夫妻」伊丽莎白·泰勒与理查德·伯顿:欢欣冤家的相爱相杀 《伟人》伊丽莎白泰勒和洛克赫德森打赌:看谁先把詹姆斯迪恩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