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库克船队到访夏威夷之后,夏威夷社会的传统信仰体系和宗教生活开端遭到破坏。在卡梅哈梅哈一世统治时期,由于库克神化和欧洲观念的影响,夏威夷的传统多神信仰体系发作了一些变异,并构成主要宗教生活方式的改动。基督教在1819年之后的传入和扩张,更招致群岛在短短20余年中基本完成基督教化,其传统宗教信仰体系彻底解体。宗教生活的变更对夏威夷社会构成了却构性破坏,夏威夷从一个古式社会向具有近代特征的群岛国度过渡。 南京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778-1779年库克船队对夏威夷群岛(桑威奇群岛)的造访,突破了这个岛屿社会与西方世界之间的隔离状态,尔后,殖民权力大范围侵入群岛。强势异文化的冲击,让传统的夏威夷社会面临着全面变更:观念的嬗变、宗教的更新、宪政的引入、社会生活的变更、经济的转型和文化的变异。1778-1843年的半个多世纪里,夏威夷社会阅历了最初的近代化转型。本文试图经过对此时期群岛宗教生活变更的调查,提示西方文化的入侵对夏威夷社会结构带来的深化影响。 一、夏威夷的传统信仰体系与宗教生活 夏威夷的传统信仰体系是一种多神灵崇拜,属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夏威夷传统神灵数量众多,有羽神、木神、花神、飞翔神、节庆神等自然神,也有人神①;主要是男性神,也有一些女神。卡尼(Kane)是最早的神,它是一切男人的祖先,也是阳光、森林和淡水之神,位置一度十分重要②。到了近代,另外两个神上升到夏威夷宗教生活的中心位置:一为库神(Ku),一为罗诺神(Lono)。前者代表世俗权益,国王借这一神灵的力气赢得统治权,并成为库神的扞卫者和俗世代表;后者代表自然力,也是被流放的神,在世俗权益中代表被废黜的国王。③作为主神,库是战神及头人维护神,主管渔业、手工业和政治;罗诺是战争与农业之神,同时也是云神风神和海神,主管战争与丰产。④库和罗诺是对立的,代表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以库神和罗诺神为首,构成两大神族:权益神族(短神)和节庆神族(长神)。与此相顺应的是两大掌管宗教仪式的祭司团:库祭司团和罗诺祭司团。前者与国王寓居在一同,构成世俗集团力气中的一部分,后者则守卫着希基奥神庙。⑤这种对立表往常天文上,就是两个村庄的对立:国王、头人和库祭司团寓居在卡阿瓦罗亚,罗诺祭司团则寓居于凯阿拉凯夸,并控制着村庄周围的一大片土地。 夏威夷的宗教生活主要由一套带有浓厚宗教颜色的特定仪式和繁复的忌讳系统组成。无论是权益神族诸神还是节庆神族的神灵都没有具象,不被雕琢成木偶或石偶。对它们的崇拜只限定在神庙仪式和节庆仪式中,由祭司、国王和重要头人掌管,仪式期间立起长短不同、形制有别的木头作为意味,仪式终了后就收起或烧毁。平民不能够见神,所以在神庙仪式期间,平民都只能跪伏在神庙外,举手臂祈祷直到仪式终了。⑥节庆巡游仪式期间,关于巡游的神灵队伍,平民则须匍匐于地,直到队伍远去(这从库克造访时岛民匍匐于道路两侧,口呼“罗诺”的情状能够得到考证)。简直与一切原始宗教仪式一样,夏威夷人对诸神的祭奠中也包含了一整套繁复的献祭仪式,从献供牺牲、顶礼膜拜、祈祷,直至饮卡瓦酒、分食祭品等等一应俱全。对库神和对罗诺神的祭奠仪式在某些关键细节上有些差别:罗诺神的祭奠仪式总体是温和的,其中的飨食性献祭环节只需求贡献动物牺牲(猪、海龟等),库神的祭奠则更为血腥,在动物牺牲之外,还要献祭人牲。⑦ 玛卡希基新年仪式在夏威夷宗教生活中是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是对罗诺神中止留念和祭奠,并庆祝歉收,同时也是肉体和文化的更新时间。在夏威夷语中,玛卡希基普通指“年”,即新年的4个月,从10月末到来年2月初;同时,它也指作为公共庆典高潮在全岛举行罗诺神巡游仪式和庆祝活动的特定的23天。巡游队伍由罗诺的神庙祭司、代表罗诺的十字木架和护持武士组成,他们按顺时针方向周游整个夏威夷岛,途中会在各处的罗诺神庙中短暂停驻,接受信众祭拜。这种巡游包含着罗诺神占领土地的意味。最初并不包含贡品征收,只接受头人们在神庙中向罗诺献祭。罗诺巡游终了后是称作卡利伊的仪式,以表示权益从罗诺神向库神(国王)的转移。“国王从海上来。当他行将抵达神庙面朝大海的一侧时,他看到有很多人和(罗诺)神像在一同。许多持矛的人在神像前跑动,其中一个男人手持数支长矛……当持矛男子看到国王和随从们登陆后,就飞快地跑向他们并向国王的随从投出一支矛,随从用手上的武器挡开了这支矛,它向上弹射了进来。众人为他的技艺爆出一片喝彩。随后第二支长矛又射来,碰到国王的身体,国王身上的种种限制就被解除了。然后,一场大范围的模仿战役在众人世爆发。”⑧传统上,国王由避矛武士维护,自己只面对射向自己的第二支长矛并被它触碰,完成仪式性的死亡和重生。卡利伊标记着夏威夷历法中一年的转机点,在此之后,罗诺的仪式性显现被以库为中心的神庙仪式取代。这之后群岛就将终了玛卡希基节庆期,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忌讳系统(Kapu system)是规范夏威夷人宗教生活的特定伎俩,被视为一种“宗教法体系”,用于界定身份(区别崇高与普通、神明与凡人、男性与女性等等)、树立和维持次序⑨。主要由两大类组成,即身份忌讳和仪式忌讳。⑩身份忌讳不受时空限制,见于夏威夷社会生活之方方面面,规则社会等级和次序,主要包含等级身份忌讳和性别身份忌讳。等级身份忌讳主要规则头人与平民之间严厉的社会等级:头人生而具有忌讳,这种忌讳界定了他高于平民的社会位置和专属的权益,并使头人生来就具有了某些神明的特性。平民不得在崇高头人面前站立,更不许触碰他的衣衫。国王和高等头人还具有低等头人所不具有的身份忌讳,界定了他们之间的区别。(11)此外,神明与凡人之间具有不可混杂和逾越的身份忌讳。作为神明的仆人,祭司们也由于神明们而具有高于平民的身份忌讳。性别身份忌讳主要规则男女有别,男性位置高于女性。依照夏威夷的宗教观念,男性是神明的子孙,女性则是大地的后代。所以,男性生来具有女性所没有的神明的特质,这界定了他们自然的高等身份:他们与神明为伍,可与神明共享食物,以至成为神明的代表。由于具有大地后代身份的缘由,女性会对一切神明、男人和与神明相关的东西构成污染:神庙及与神明相关的物品,处于忌讳中或者由于位置而固有忌讳的男人,祭物诸如猪、海龟、香蕉和椰子等。即便是祭库神的人牲也只能用男子。(12)即便具有一定神性颜色的女头人也在位置上低于男性头人,遭到这一身份忌讳的约束:一方面,她们是头人,等级身份上高于平民;另一方面,她们依旧是污染者,位置上又低于男性头人,不可在忌讳中感染任何与神明有关的物或男人。 仪式忌讳普通实行于每年特定的节庆仪式和庙宇仪式中,主要包含饮食忌讳和行为忌讳两大类。饮食忌讳是忌讳系统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遏止国王和头人与位置卑下的人同桌进食、遏止女子与男子同桌进食、遏止特定的人群食用某些食物等等。在夏威夷乃至整个波利尼西亚,国王和头人们都被以为具有一种神秘的神灵力气,这培育了他们的崇高性,与下等人同桌进食不只会对国王和头人们构成污染,损伤他们的崇高性,而且酋长和国王身上的神秘力气还会对下等人构成无可挽回的庞大伤害。性别身份忌讳也影响到了饮食:由于男子们在仪式期间与神明一同进食(分食祭品、食用神明喜欢的猪、海龟、鲨鱼、香蕉和椰子等),所以女子就不得与男子同食,即便是女头人也被严禁与男性头人同桌进餐。神明喜欢的美食通常是遏止女子接触的,这也就意味着夏威夷的妇女们无缘品味猪肉、海龟、鲨鱼、椰子、香蕉或是大蕉,动物肉中她们只被允许食用狗肉和鱼,当然还有白人们引进的绵羊肉和山羊肉。(13)重要的行为忌讳包含禁出行和洁净幽闭(针对国王和酋长,有时也针对平民)、禁出海、禁捕鱼、禁贸易(针对普通岛民)等。夏威夷每年规则了多种传统仪式忌讳,如在罗诺神环岛巡游期间,国王要自我禁闭,不再出行出面。头人们遭受某种“污染”后,要实行洁净幽闭,即自我隔离以完成净化。1793年,当温哥华一行刚刚分开夏威夷,卡梅哈梅哈国王由于“同我们这些与女人同桌进食的人往来而冒犯了法规”,遭到污染,不得不中止仪式隔离,以期净化。(14)在玛卡希基节庆期间,有很长的一个间歇期被严禁下海。1-2月间有一个长达10天的东方狐鲣仪式期,除特许渔人外,普通渔人被遏止下海。(15)除玛卡希基节庆期之外,还有8个月每月布置四次忌讳,每次忌讳长两三天不等。禁出海和禁贸易的行为忌讳常常是为了保障头人和祭司所具有的一种崇高权益:用来保障为供奉神明提供充沛的食物供品。而这种忌讳所包含的权益十分容易被世俗化地改动成对头人财富权益的维护。(16) 除仪式忌讳主要在宗教活动期间起作用,性别忌讳和身份忌讳也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二、库克造访与夏威夷传统宗教生活的变异(1778-1819) 1778-1779年库克船队在夏威夷岛的遭遇和之后其他欧洲人对群岛的频繁造访,突破了夏威夷社会的独立展开状态,也使夏威夷的传统宗教生活发作变异。1790年,卡梅哈梅哈取得夏威夷岛的统治权,史称卡梅哈梅哈一世。在英国人的辅佐下,他最终在1796年统一了除考爱岛外的整个夏威夷群岛(17),夏威夷王国进入了历史展开的全盛时期。卡梅哈梅哈是一个尊重传统的国王,对夏威夷古老的神灵崇拜充溢忠实。他整序丰厚了传统的神系,为一切神灵修复或兴建神庙,夏威夷的传统多神信仰在这个时期完成了最后的繁荣,直到1819年卡梅哈梅哈逝世。固然如此,欧洲文化的入侵曾经开端,夏威夷社会文化的悄然变异曾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由于利益依附和遭受强迫的关系,即便是顽强固守传统文化的卡梅哈梅哈一世,也不能不部分地依从白人殖民者的意愿,在不触动夏威夷传统社会根基的基础上,半推半就地对夏威夷社会中止一些具有一定近代化特征的消极改造。夏威夷的传统宗教生活也因而发作了相当水平的改动。 首先是信仰体系的变异,集中体往常神系和祭奠团两方面。在卡梅哈梅哈一世统治时期,夏威夷的传统神系开端发作变异。罗诺从具有远古含糊意象的过去神展开成现代神,新的现代人神罗诺—库克更新以至取代了远古的传说,也就是萨林斯所谓的经过“转喻”完成了历史与理想的对接,为现存宗教的来源找到了能够了解的理想性考证。罗诺—库克的呈现,更将传统宗教中的笼统神信仰演化成具象神信仰,长期只存在于神话叙说中表往常十字架状意味物上的罗诺神,从此有了特定的人形化身和遗骸供神的灵附着,供信仰者膜拜。更为庞大的变更是传统双神体系在王权结构下的归并化:罗诺神曾经是与库神和国王对立的神,大约在1790年时,夏威夷呈现了卡梅哈梅哈为了替库克复仇而毒杀了国王卡拉尼奥普的传言,这为卡梅哈梅哈和库克—罗诺之间树立了沟通,卡梅成了遭到罗诺神包庇的头人。在卡梅成为国王之后,罗诺神进而被收纳进权益神族,成为长伴国王左右的维护神,其位置以至高过了包含库神在内的其他的神灵。(18) 作为库克—罗诺的扈从,库克船队的其他白人成员曾与库克一同被看作了来自卡希基的随从神,在库克造访期间,他们享用着作为神明的待遇,接受来自岛民的供品食物,享用夏威夷女人们赠与式的肉体贡献。(19)与库克神化构成的神系变异状况相随同,该情状一度丰厚也紊乱了夏威夷人的神灵观念。好在这一将普通欧洲人神明化的时间并没有维持很久。随着抵达夏威夷群岛的白人越来越多,夏威夷人曾经逐步从与英国人的第一次接触的盲目中苏醒,白人逐步从神灵的位置跌落,被世俗化。1794年,夏威夷人曾经将白人分辨为四类: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素构成了这种去神明化状况的发作:一是作为神明的欧洲人被“污染”;二是基于对等位置的贸易关系的众多。(20) 夏威夷女子们在库克造访时对英国船员表示出了超乎寻常的献身热情,由于她们以为这是一种“高攀”的方式,在向神明一族讨取“崇高的种子”。普通的夏威夷女子的社会位置是很低下的,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她们简直没有什么有效途径能够来改动自己的位置。但是夏威夷的传统宗教信仰中有这样一种观念:经过与高等级的头人以至是神明的交合,普通女子能够取得神明的血缘,借此其后代即可取得更高级别的身份和位置。与她们心目中所谓的神明(英国人)的交合无疑是她们头脑中这一观念的理论。但是,夏威夷宗教中的神明是要遭到忌讳规范约束的,神明的崇高性和纯真性要经过严厉的忌讳系统来保障,神明只能与献祭的人或物接触,而绝对不得与低等级的凡人接触、进餐以至分离,否则就会遭到污染,降低其神性以至招致神性丧失。英国船员与夏威夷女子的共餐和滥交,招致了他们的被污染,也就构成了他们被世俗化。白人与夏威夷人之间频繁发作的贸易性质的物物交流,也去除了欧洲人身上的神性。贸易存在于对等的关系之间,至少是要发作在世俗人之间。世俗人与神明之间只存在献祭关系,不存在物品的回馈,更不能呈现交流。所以当夏威夷人一次次同欧洲人完成物品贸易时,欧洲人的神明身份也就丧失了,双方在身份上逐步趋同。白人逐步成为夏威夷的货物供给者。独一的例外依旧是库克,他从未参与过任何贸易交流,也未接近过任何夏威夷女子,所以,他一直保存了他作为神明的特性,充实进并停留在了夏威夷的神系当中。 夏威夷的祭司团格局也在卡梅哈梅哈统治的近30年中发作了猛烈变更。与罗诺—库克被权益神族收纳相顺应,罗诺祭奠团也逐步势衰,其权益被库祭奠团分割,其土地被库神祭奠团和酋长侵占。19世纪初的时分,夏威夷社会中曾经感受不到祭奠团的团结,祭奠群体曾经成为卡梅哈梅哈王权统治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王权效劳。1793年,当温哥华带领英国船队再次到访夏威夷时,就再也没有呈现1779年时罗诺祭奠团祭司们迎接安置提供食物的状况,卡梅哈梅哈对英国人封锁了一切的庙宇和宗教圣地,国王直接对温哥华提出请求,英国船队的“一切人,无论任何缘由,均不得擅自进入其献祭圣地,亦不得冒犯其崇高权益”。(21)神权益量对世俗的约制逐步淡化,世俗王权经过对神权格局的改造和对神权益量的控制,有效地集中和强化了中央集权,宗教神权统治淡化和世俗王权强化,这也是此类部族社会走向近代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其次是宗教生活方式的变异。玛卡希基节庆仪式悄然变更,传统忌讳系统逐步走向解体。库克被罗诺神化的事情,在很大水平上打乱了夏威夷人的宇宙时间,改动了玛卡希基节庆仪式的内涵。传统的玛卡希基环岛巡游仪式中,作为巡游主神的罗诺只是一个方式上的存在,它被表示为两根木棍绑就的十字架一样的东西,横木下悬垂了一块树皮布,一半白一半黑,横木棍的两端挂了一串串晒干了的棕榈叶,像是流苏。(22)由罗诺神的大祭司陪同,走在巡游队伍的最前面。在库克死后,他被作为曾真实来临过的神明被夏威夷人记忆:罗诺神从笼统的宗教记忆变成了一个细致的人形形象的神,对它的印记里有了历史的生动映像。而且,被杀死和遭献祭的库克的一部分遗骸被保存了下来,这些肋骨和胸骨“作为罗诺的一部分,被珍藏在岛屿另一侧属于罗诺的一座神庙中”,“与卡拉尼奥普的遗骨在一同,面对着前面那场抵触发作的地点”,“在那里,这些骸骨被赋予宗教性的尊崇”(23)。在尔后直到19世纪最初20年,这些骸骨还在每年的玛卡希基节庆仪式中被带上参与环岛巡游:“这些骨骸每年都要在巡游中被带到其他几个(罗诺)神庙中,或者由祭司们奉着周游整个岛屿,去搜集人们为支持祭拜罗诺神所贡献的物品。遗骨装在一个藤条编的小篮子里,上面紧密地用红色羽毛掩盖。那些日子里,它是土著人最可贵的一切物。”(24) 卡梅哈梅哈还对玛卡希基仪式作了一些政治性和经济性的创新。他在罗诺的玛卡希基巡游队伍中充入了相当数量的新神:他把人神卡霍阿利伊封为“玛卡希基的巡游神”,另外两个真实的人,罗诺伊卡玛卡希基和奇哈瓦希尼,也成了新神。此外参与了毒神卡拉伊帕霍亚和“司供品之神”卡帕阿拉伊阿。(25)卡梅哈梅哈改动的绝不只仅是增加玛卡希基神明的数量,他带来的更大变更是让仪式具有了激烈的物化颜色。萨缪尔·M·卡玛调查看到,卡梅哈梅哈一世时期,“玛卡希基的众神有一次环岛去请求和攫取人民的财富。这是新的活动,并且是古人所未见的。”(26)在传统的玛卡希基仪式中,关于神的食物和物品的贡献在罗诺环岛巡游之前完成,之后再由各地汇集到国王手中,然后国王实行再分配,将大部分分发给头人和战士们。环岛巡游过程中不搜集财物,更没有贡品征集之说。卡梅哈梅哈统一群岛之后,可能是由于欧洲人的影响,其权益观念和财富观念大增,开端应用玛卡希基巡游仪式中止集权式供品征收,并且取消了这些贡品的再分配,贡品被堆积到国王的仓库里,不再向头人和武士分发。这样,被征集来的贡品就有了现代的“税”的涵义。约翰·帕帕·伊伊就这样了解:这些物品“被作为玛卡希基税上交给头人,而这些税是在每12个月一次的神明环岛巡游中敬献给神的”(27)。“卡梅哈梅哈将自己的神灵体系和纳贡引入到罗诺的巡游,把这一场所转变为一种集权式的征税”(28),使传统的玛卡希基宗教仪式具有了一些现代权益政治和物质经济的特性。玛卡希基仪式的物化颜色还不止于此,卡梅哈梅哈还在一切的神庙外树立起木雕神像,小神庙至少会环立40个木像,大神庙外的神像以至会抵达400个左右。(29)卡梅哈梅哈还对卡利伊仪式中止了部分调整,或许是为了显现国王的绝对力气,他撤掉了传统卡利伊仪式中担任挡开射向国王的第一支长矛的避矛武士(30),自己避挡一切投向他的长矛。考尼在1813-1818年的航海阅历中曾在夏威夷岛亲眼目睹这一场景。(31)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库神献祭仪式中血腥的人牲制度也在卡梅哈梅哈统治的末期被改动,在与各国白人不时接触的过程中,“当听说在一切来访者的国度中都严厉禁绝人牲之后,卡梅哈梅哈很快就废弃了这一习俗。”(32)1819年利霍利霍废止忌讳系统之后,玛卡希基节庆仪式也就此终止。 夏威夷传统忌讳系统的解体过程,从库克的时期就曾经开端了。1778-1779年库克在夏威夷造访期间,夏威夷平民就不时对传统忌讳系统制造破坏。这一年的玛卡希基仪式期间,作为神灵的移动神殿的英国船被施了不能被女子污染的忌讳,但夏威夷平民女子们进入了神殿(船)、与具有崇高属性的水手睡觉、与他们同桌共餐并吃了遏止触碰的忌讳食物。(33)所以这些女子们至少违犯了四个忌讳:出海忌讳、食物忌讳(给神灵保存的食物)、与男子(水手“丈夫”)共食忌讳、与头人及神灵共食忌讳。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夏威夷女子们的这些破坏忌讳的行为在其后欧洲人的连续造访中不时不时地呈现(1788、1793、1798、1809-1810),直到1819年忌讳系统被解除。夏威夷的平民男子们也冒犯玛卡希基仪式期间的出海忌讳和贸易忌讳,在库克周游夏威夷岛的整个过程中都出海与英国人贸易。1779年1月25日,一些男子驾独木舟载了猪和蔬菜等东西前去与英国人做生意,中间遭到一个头人的干预和驱赶,英国人开枪赶走了那个头人,随后贸易就顺利完成了。(34)库克之后的年月里,关于同样事情也留下了丰厚的记载,如温哥华就在他1801年的航海日记中记载说,有夏威夷岛民冒着死亡的风险冒犯东方狐鲣的忌讳出海。(35) 国王和头人们也在不时对传统忌讳系统作出改动与破坏。随着与欧洲人贸易行为的经常化,国王和头人们会依据贸易的实践需求,随意中止、冒犯传统忌讳,以至会对传统忌讳时间做出改动,并且逐步细致化出一些新的经济忌讳。传统忌讳中关于物品的控制除了包含有献祭的崇高性目的外,还包含有对财富的维护意味,这也是一种对国王和头人们权益和位置的维护方式。随着铁制工具和武器的逐步流入,国王和头人们认识到平民对这些物品的具有会危及到他们的权益和位置,因而调整忌讳权益,发布新的忌讳规则以维护头人们的特权,忌讳不再是维护社会正常生活次序的保障,而是变成了国王和头人们用以维护私利的工具。他们独占或垄断与欧洲人的贸易,首先对欧洲人以为最值钱和需求量最大的物品施以忌讳。卡梅哈梅哈就制定了新的贸易忌讳,他规则猪只能用来交流头人需求的那些货物,如枪支弹药、轮船的装置以及其他相似的东西,铁器这些平民需求的东西由于头人们曾经需求饱和而被扫除出了贸易的范畴。1795年之后,卡梅哈梅哈经常对欧洲船队的商贸活动时间和方式发布禁令,以确保先行获利。他还在1812年后规则夏威夷岛不得中止贸易,一切与欧洲人的贸易由国王的代理人担任在瓦胡岛或毛伊岛中止。(36)1804-1828年檀香木贸易最盛的时期,以忌讳方式对檀香木贸易的垄断更成为国王和头人们的特权。为了更有效地坚持特权,国王和头人们还会突破传统的忌讳规则。如当某个仪式忌讳恰恰与重要买卖利益相抵触时,头人们会抛却准绳,中止或冒犯传统忌讳。1794年玛卡希基节庆仪式期间,卡梅哈梅哈冒犯仪式忌讳,登上英国船只陪同他们一同前往凯阿拉凯夸,固然其行为是在遭到温哥华的胁迫下做出,但其自身对贸易利益的思索还是最重要的,由于温哥华的胁迫伎俩是跟国王的头号对手毛伊岛的大头人卡赫基利中止贸易。(37) 其他方式的冒犯忌讳行为也在王室和头人身上经常发作。1793年,卡梅哈梅哈国王和由于与夏威夷平民女人共食而遭到污染的英国人交往,冒犯忌讳,不得不在其后中止仪式隔离,以求净化。1809-1810年,一个名叫阿奇巴尔德·坎贝尔的航海者还亲眼看到卡梅哈梅哈的王后卡阿胡马努在一次庙宇仪式期间破坏饮食忌讳,吃了遏止女子食用的猪肉和鲨鱼肉。(38) 夏威夷人对传统忌讳系统的破坏到1819年展开到了高峰,这一年5月15日(卡梅哈梅哈一世逝世第七天)的下午,岛上现存独一高级忌讳女头人卡奥普奥拉尼,在征得一切头人同意的状况下,吃了女性禁食的椰子并与男性头人同桌共餐,并且在整个哀悼仪式期间一直如此。(39)11月的第一个星期,玛卡希基节庆忌讳期间,利霍利霍国王在一场宴席上宣布废弃饮食忌讳,公开与女头人同桌进食。宴席终了时他又下令说应该要毁弃一切的神庙和偶像。尔后利霍利霍又剥夺了祭司宣布忌讳和提供牺牲的权益。(40)当时主政的亲白人的卡阿胡马努这样宣布:“就我和我的人而言,我们想从忌讳中解放。我们以为,丈夫与妻子必须在一个炉灶中烹煮食物,在同一个食具里吃饭。我们也要吃猪肉、香蕉和椰子,要像白人那样生活。”(41)以此为标记,夏威夷传统宗教信仰体系初步解体,“整个忌讳系统解体的同时传统宗教也垮掉了”(42)。四年后,皈依了基督教的卡阿胡马努又进一步烧毁神庙偶像,在夏威夷禁绝祭司主义(43)。夏威夷的传统宗教忌讳系统彻底瓦解。 有趣的是,传统忌讳系统的瓦解并不意味着忌讳观念从夏威夷人头脑中消弭,即便是最早促成了废弃忌讳系统的卡阿胡马努,也在1824年重新恢复了忌讳的统治位置,只不外忌讳的内容和方式曾经是加尔文主义的金科玉律。1831年平定了保王党第二次武装叛乱后,卡阿胡马努还模仿传统的玛卡希基巡游仪式,按顺时针方向作了一次环岛巡游,宣布基督教的忌讳,一边巡游,一边修建新的基督教堂。(44)这也一定水平上能够阐明,关于全新的异文化内容的接受与理论,常常需求在与本文化逻辑的结构对接中完成,也可说是一种旧瓶装新酒。 三、基督教化与传统宗教信仰的废弃(1819-1843) 假如说卡梅哈梅哈时期宗教生活的变异还只是意味着传统在悄然走向衰落的话,那传统宗教信仰体系的彻底废弃则是群岛基督教化的直接结果。其实就在卡梅哈梅哈一世统治的最后几年,其传统神灵崇拜和忌讳系统的可信性曾经遭遇一部分夏威夷人的狐疑。1816年“崇高战争”终了后,塔希提(即夏威夷宗教中神之故乡卡希基,其宗教信仰体系与夏威夷和泛波利尼西亚绝大多数岛国相似)废弃了当地的忌讳系统。音讯传到夏威夷,愈加重了人们对本地神灵的疑虑。(45)1819年夏威夷传统忌讳体系的废弃,突破了传统的桎梏,也使具有激烈宗教情怀的夏威夷人呈现了信仰的空白,急需新的信仰体系来填补,为开启一场新的宗教反动提供了难得的良机。欧美基督教传教团恰在此时来到夏威夷中止传教(46),不能不说是一种因缘际会的巧合。 最先踏上夏威夷领土的传教士是来自法国的天主教神甫。1819年下半年,一位天主教神甫乘坐法国船Uranie号来到卡瓦伊哈伊,遭到监国卡拉尼奥库和白人顾问约翰·扬的接待。这位可敬的牧师在粗略听说了卡拉尼奥库的身份和禀性之后,不由分说就为监国施洗,接受他人天主教。不幸的卡拉尼奥库直到圣水喷洒到了身上并看分明十字架的时分,才大约认识到发作了什么。这样的传教方式其结果不可思议,直到1827年之前,夏威夷皈依天主教的岛民屈指可数。(47) 传教局面的翻开应当归功于美国的新教传教团。(48)1820年3月31日,来自美国的第一批新教(加尔文教)传教团来到夏威夷岛。时值利霍利霍(卡梅哈梅哈二世)统治之初,年岁尚轻,正由其母卡阿胡马努协同理政,大权实践控制在卡阿胡马努手中。传教团面临两个方面的艰难:赢得夏威夷人的信任和突破法国天主教权力的阻挠。侥幸的是,传教团得到了几个人的辅佐,从而抑止了艰难,顺利翻开了传教局面。 第一个人是约翰·扬,他是较早来到夏威夷定居的英国人,卡梅哈梅哈一世统治时期扬就已成为国王的顾问,最为卡梅注重和喜欢,参与政治并在一定水平上影响着国王。此时扬依然是利霍利霍国王的顾问。1820年4月4日,当传教团觐见了利霍利霍国王和大酋长们,央求在卡伊卢阿和火奴鲁鲁传教时,国王和酋长们之间发作了猛烈的争持。利霍利霍由于听信了在夏威夷的法国人约翰·里夫斯所说的“法国的宗教才是真正的宗教”,对美国传教团深狐疑虑。这时,扬站出来压服国王和头人们:“这些卡胡纳(kahunas)崇拜的神与我们国度的神是一个,也就是温哥华曾对卡梅哈梅哈说过的那个神。‘等我回到大不列颠,我会让乔治国王给你们派几个卡胡纳来’,就同意他们在夏威夷待上一年吧,假如届时你们发现他们做了什么错事,就送他们走。”(49) 第二个人是传教团成员之一的乔治·P·考穆阿利利。他是考爱岛大酋长的儿子,幼年时被送往美国接受教育,曾在美国海军退役,参与过1812年战争并英勇负伤。在组建传教团的时分,他和另外三个在美国接受教育的夏威夷人一同被编了进来。果真,考穆阿利利在传教团在夏威夷特别是考爱岛的传教活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在他的引领下,传教团在考爱岛遭到了大酋长的热情接待,并在考爱岛的瓦伊米树立了他们在夏威夷的第一个传教站。(50) 第三个人是卡梅哈梅哈一世之妻、利霍利霍之母卡奥普奥拉尼,正是她率先废弃了忌讳。固然新教传教得到了国王的允许,但传教士们在当地还是暂时遭到了岛民特别是法国人的不礼貌看待。于是传教团成员又去访问了卡奥普奥拉尼,老王后热情接待了传教士们,并对他们的传教行为表示了支持,自此翻开了新教在岛上传教的局面。卡奥普奥拉尼也因而成为夏威夷基督教之母。(51)从此,从夏威夷岛到考爱岛的大多数中央,传教士们都被视为朋友,遭到友好接待。1821年8月,第一处基督教礼拜堂在火奴鲁鲁树立起来。(52)1822年4月11日,伦敦传教会牧师威廉·埃利斯带了几个塔希提基督徒从塔希提岛来到夏威夷的瓦胡岛,做了卡奥普奥拉尼的教员。(53)1823年9月16日,卡奥普奥拉尼逝世,她在死前一个小时接受了施洗从而正式成为基督新教徒。“最高忌讳女酋长成为了夏威夷第一个皈依者”(54),她的丧葬礼也依照基督教仪式中止:如取消人牲殉葬、不可痛哭等。在卡奥普奥拉尼首先皈依之后,更多的酋长参与了基督教会。到这个时间,许多夏威夷平民都曾经皈依了基督教,以至很多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开端阅读圣经。(55) 基督新教能够得以在夏威夷疾速传播,有两位女性贡献最大,她们都是卡梅哈梅哈一世的妻子,同时也是掌有实权的大头人:卡奥普奥拉尼最早推进了新教的传教事业;伊丽莎白·卡阿胡马努则继而使得传教事业在夏威夷繁荣,将基督教信仰与王国统治相分离。卡阿胡马努于1825年入教,12月20日,她向民众发表演说,推行基督教,4年后又成为瓦胡岛上卡瓦伊阿奥教堂的第一个皈依者,尔后一心为广布福音而努力,用她的影响力和示范性带动了更多的头人人教。她喜欢虔敬者,置信只需经过《圣经》教习才能够保障其王国统治的耐久,故从1830年起卡阿胡马努开端用统治权益强迫推行基督教。后来,她又发布禁令,膜拜别的假神和神偶、咒人死亡、取人灵魂、唱巫术歌曲及跳各种舞蹈均要遭严惩,以至处死。卡阿胡马努还促成了夏威夷传统宗教信仰体系的彻底解体:她下令烧毁一切旧神像,并禁绝了祭司主义,为基督教在夏威夷的传播彻底扫清了道路。(56)1832年6月5日,卡阿胡马努逝世,此时,群岛上的新教信徒已达577人。(57) 还有一个人必须求提到,那就是卡拉尼莫库。这位监国大酋长没有被最初到来的天主教神甫感化,却很快成了新教的信徒。正是在他的激烈央求下,传教团的鲁美思先生被派往夏威夷岛的卡瓦伊黑,特地向他和他的家人传播福音。他还不遗余力地在夏威夷推行基督教,1825年12月10日,卡拉尼莫库向夏威夷人发表演说,要包含头人、平民在内的一切人都皈依基督教,崇信耶和华。(58)基督新教在夏威夷疾速而顺利的传播,无疑也与他的努力密不可分。 从1823年到1832年,美国又先后向夏威夷派来了四批传教团(1823年4月27日、1828年3月30日、1831年6月7日、1832年5月17日)。这些传教士与英国伦敦传教会的传教士们一同,将新教传教事业展开得如火如荼。与此同时,曾在1819年遭遇最初波折的法国天主教传教团,终于在1827年找到了复兴的良机,这当然首先要归功于新教在群岛传教的胜利,岛民对耶和华的逐步认同给天主教也带来了信仰的市场。在约翰·里夫斯的推进下,1827年7月9日,第二批3位法国天主教教士乘坐法国船抵达。传教力气的增强,使得天主教的传教取得了一定突破,仅在第一年就有了124个信徒。两年下来,信徒抵达了数百人。(59) 但是在接下来的10年间,天主教传教在夏威夷群岛遭遇重创:卡阿胡马努在1829年禁绝天主教,宣布信天主教为叛国。卡阿胡马努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她一直置信应该统一夏威夷的宗教,在她看来,天主教太像夏威夷传统宗教了,对它的信仰还会招致叛乱。因而,她请求天主教徒改宗新教,拒绝者将被拘捕入狱或者强迫劳役。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也被迫逃离夏威夷。卡阿胡马努逝世后,受优待的天主教徒一度被释放。但从1833年底开端,卡梅哈梅哈一世之女、大酋长伊丽莎白·基纳乌成为首席顾问和瓦胡岛的统治者后,继承了卡阿胡马努的政策,又对天主教中止优待,并持续了六七年,直到1839年。1836年9月,英国天主教神甫阿瑟纽斯·R·沃尔什来到夏威夷,他违犯禁令在岛上传教,并与新教中止争辩。由此招致了1837年5月20日发作了对天主教传教士的驱赶和烧毁英国国旗事情,事情中基纳乌英勇地与英法舰艇船长和天主教徒的要挟对立,并最终取得胜利。(60)1839年3月4日,基纳乌逝世,形势又一次发作了改观。 1839年7月9日,一艘法国军舰从塔希提来到火奴鲁鲁,以法王的名义请求夏威夷统治者中止优待天主教徒。法国人以发起战争相要挟,提出了四个条件:开放天主教传教并给予天主教与新教同等位置;拨土地给法国人树立天主教堂;即刻释放狱中一切天主教徒;向法国舰长托付两万美圆作为履约保障。夏威夷统治者允许了这些请求,并依据法国人提出的条件与之签署了协议,一切被关押的天主教徒得到释放,天主教传教之门终于被彻底翻开了。1840年5月13日,鲁寇泽主教带领一批神职人员来到夏威夷传教。随后的7个月中,有2 523人皈依天主教。但这时新教曾经在群岛确立了其绝对的统治位置,新教信徒曾经占领夏威夷基督信徒的大部分。(61) 固然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宗教纷争暂时得以停息,群岛也确立了信仰自由,但两大教派之间的抵触并没有真正中止。宗教信仰争端引发了学校与教堂中的争持,并进入夏威夷家庭,以至呈现了破坏天主教教堂和学校的行为。 随同着传教活动,基督教传教士也把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观念同时带给了夏威夷人,改造着这个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 首先,传教士将西方式的教育引入了夏威夷。他们勤奋地学习研讨当地言语,将只需口语的夏威夷言语变成可书写的文字,再把它们教授给夏威夷人。(62)他们同时在夏威夷各处组建学校,亲任教员,或者从其母国引入教员并培育当地教员,推行英语,教授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问,并组织翻译圣经。(63)1822年,第一所教授可读写的夏威夷语的学校兴办。(64) 其次,传教士们将基督教世界的一夫一妻观念和家庭生活观念传播给夏威夷人,改造了夏威夷人的婚姻、家庭观念,招致了一场婚姻生活的改造。1830年,卡阿胡马努发布法律,推行基督教信仰的同时宣布全岛实行一夫一妻制。当地婚俗也很快发作改动,1822年8月11日,群岛上的第一场基督教式婚礼举行,尔后那些皈依了基督教的酋长也纷繁举行基督教式的婚礼。(65) 再次,传教士们开端干政和参政。白人从卡梅哈梅哈一世时期就开端参与夏威夷的政治,英国人约翰·扬和法国人约翰·里夫斯是典型的代表。随着传教士在夏威夷的活动日益深化,他们与国王和头人们的密切关系给他们参与夏威夷政治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条件。卡梅哈梅哈三世开端起用传教士参与政务,先是延聘他们做咨议,后来就痛快直接任命某些人出任政府官员。1838年7月3日,来自美国的威廉·理查德斯牧师受邀出任夏威夷政府官员,他做过卡梅哈梅哈三世的导师,为他提供政治经济和政府管理的倡议;做过使节代表夏威夷出使列强,力保群岛的独立;最后又出任教育大臣和土地授予委员会主席,直至弃世。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应该要算是他对卡梅哈梅哈三世的政治启蒙。 最后,新教传教士引入了西方的政治法律观念。理查德斯以西方的宪政理论为底本,向国王传授治国之道,传达宪政思想,对国王和头人们中止了一场近代政治启蒙。在他和其他一些白人的推进下,1840年,夏威夷正式推行宪政。威廉·理查德斯起草了第一部宪法,仿照英国在夏威夷树立起了君主立宪制。(66) 从1837年到1843年,夏威夷阅历了其基督教传播史上的所谓“大醒悟”时期,仅这6年中,就有约2.7万名夏威夷人皈依基督教,而当时群岛总人口不外只需13万人。(67)到1843年时,夏威夷群岛曾经基本基督教化。分别以1819年利霍利霍初步废弃忌讳和卡阿胡马努烧毁神庙偶像、禁绝祭司主义并在1830年以法律伎俩推行基督教信仰为标记,夏威夷的传统多神信仰体系和宗教生活方式曾经被彻底丢弃,基督教成为群岛的新信仰,当地的宗教生活也继而转为基督教式。 四、宗教生活变更对夏威夷社会的结构性破坏 在1778-1843年短短60余年的时间里,夏威夷的宗教生活就基本完成了从传统信仰体系向基督教信仰的转变,这当然是在外部强力的压榨下完成的。宗教生活的短时间整体变异,关于夏威夷这样一个具有古式社会颜色的群岛国度来说,一定会对其社会结构产生致命的破坏。 在夏威夷社会中,人权与物权合一,宗教、政治、经济、文化没有明晰的分界,其传统宗教信仰在社会结构中具有中心价值作用,在事实上规范着该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对传统宗教生活的背弃直接招致了整个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能够说,在外来基督教文化的迅猛攻势下,夏威夷人在宗教范畴最先完成了对其传统社会的解构,推进夏威夷全面进入近代化转型。首先,传统多神信仰体系的解体,剥离了国王和酋长权益与自然神力气之间的联络,使国王和酋长身上的神性颜色消逝,削弱了世俗统治权,并进而招致传统王国统治结构的危机。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西方的宪政体系才得以引入。其次,加尔文教派经济观念的引入,冲垮了夏威夷社会传统的消费观念与财富观念。私有观念产生,对金钱和物质的贪欲被激起出来,资本主义的物质观念和经济观念开端渗透进来,进而影响到了群岛土地的私有化进程,消费也向商业种植、木材贸易等方向转化。国度开端负债。群岛经济逐步被归入到资本主义的殖民经济体系当中。再次,夏威夷原有的社会分层结梅发作改动。原有的在传统信仰体系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社会等级对立逐步向以贫富分化为主要内容的对立方式转变,身份的上下标识更多呈往常物化的基础上。此外,在原有国王与酋长战争民的社会分层基础上,又参与了一个更高级的分层:外国人。而从社会习尚来说,忌讳系统的瓦解最大限度地放宽了人的行为法度。原有的男女位置的严重错误等在饮食忌讳解除后得到了很大纠正,给予女性更多的尊重慢慢成为一种习尚。社会礼仪也在传教士们的教导下逐步向现代转化。但是同时,朴素、滥饮、嫉妒、谋杀等负面的行为电疾速蔓延开来,败坏了原本纯朴战争的社会习尚。人与自然的调和关系也被破坏。最后,夏威夷的传统文化也在基督教生活之下发作变异。教会教育的推行不只改动了夏威夷人的文字、纪年和命名方式,也改动了夏威夷的文化史叙事,其传统的文化肉体随着多神信仰体系的解体而逐步衰退。对西方先进文化的盲目崇拜愈加速了夏威夷人与传统文化割裂的步伐,盲目地接受文化的殖民化。 在夏威夷传统社会结构被逐步破坏之后,新的社会结构却不能很快确立起来。具有近代意义的社会新结构还需求在对新的宗教信仰、政治架构、经济体系和文化观念的逐步了解与接受的过程中,经过对其艰难的顺应和整合完成再造,这个过程漫长而痛苦。一方面,传统在被破坏的同时依然还要支撑过渡期的社会价值存在,黏合各种改造或变异,同时构成阻力,中心价值观念的更替历来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另一方面,外力推进下的改造历来不是全方位的,其对社会结构的整体改组只能由表及里,从一个或几个范畴逐步向更大的范围扩展,这都增加了过程的漫长性和艰难性。在夏威夷这样一个相对封锁的岛屿世界中,其自我的社会展开更新进程是极为迟缓的,只需依托于外力的强迫,其近代化转型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作和完成。这是夏威夷宗教生活变更中的理想,也是其整体层面的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历史必定。在整个的波利尼西亚世界乃至一切的部族社会的近代化转型过程中,这一特征具有深化的普遍意义。与近代化在欧洲的自但是循序渐进的发作不同,资本向外部市场扩张的主动性和强迫性,带给非欧世界以急功近利的近代化,既构成了部族社会的病态展开,又催生了殖民主义,使这些地域在自卑和盲目中迷失自我。这或许就是我们研讨夏威夷社会这个个案的普遍性意义所在。 注释: ①Marshall Sahlins,How "Natives" Think:About Captain Cook,For Example,Chicago & London,1995,pp.215-216. ②Paul D' Arcy(ed.),The Pacific World:Lands,Peoples and History of the Pacific,1500 to 1900,Vol.3,Peoples of the Pacific,the History of Oceania to 1870,Hampshire & Burlington,2008,p.169; Ralph S.Kuykendall and A.Grove Day,Hawaii:A History,from Polynesian Kingdom to American State,Englewood Cliffs,1961,p.11. ③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Honolulu:Kamehameha Schools Press,1992,pp.179-181,201. ④Hough Cobbe (ed.),Cook's Voyages and Peoples of the Pacific,London,I979,p.110. ⑤Marshall Sahlins,How "Natives" Think:About Captain Cook,For Example,pp.180-188. ⑥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p.201-203. ⑦John Robson,The Captain Cook Encyclopdia,London,2004,p.138; TrevorLummis.Pacific Paradises:the Discovery of Tahiti and Hawaii,Thrupp,Stroud & Gloucestershire,2005,p.104. ⑧A.Fornander,Fornander Collection of Hawaiian Antiquities and Folklore.Honolulu.1920.Vol.6.part 1.pp.42-45. ⑨Ralph S.Kuykendall and A.Grove Day,Hawaii:A History,from Polynesian Kingdom to American State,p.11. ⑩弗雷泽把忌讳分为四大类:行为忌讳、人忌讳、物忌讳和名字忌讳(J·G·弗雷泽:《金枝》上册,徐育新等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第220页)。拉尔夫·库肯道尔则将夏威夷的忌讳类型分为永世性忌讳和短期忌讳两类(Ralph S.Kuykendall,The Hawaiian Kingdom,Vol.1,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68,pp.8-9)。本文并没有采用这种分类,而是依据夏威夷宗教生活的实践状况,以宗教生活中的人为中心,归结为身份忌讳和仪式忌讳两大类。 (11)Ralph S.Kuykendall and A.Grove Day,Hawaii:A History,from Polynesian Kingdom to American State,p.11. (12)马歇尔·萨林斯:《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理想》,马歇尔·萨林斯:《历史之岛》,刘永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96页。 (13)TrevorLummis,Pacific Paradises:the Discovery of Tahiti and Hawaii,pp.108-109. (14)G.Vancouver,A Voyage of Discovery in the North Pacific Ocean,Vol.3,London:Stockdale,1801,p.275. (15)马歇尔·萨林斯:《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理想》,《历史之岛》,第295页。 (16)马歇尔·萨林斯:《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理想》,《历史之岛》,第294页。 (17)考爱岛在1810年畏于卡梅哈梅哈的强大而主动归附,卡梅哈梅哈最终完成群岛统一。 (18)马歇尔·萨林斯:《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理想》,《历史之岛》,第263-265页。该传言还给卡梅哈梅哈带来了实践的利益:他得到了英国人的鼎力支持,从而保障了数十年统治的稳定。卡梅哈梅哈取消库神献祭仪式中的人牲制度时,库神的位置曾经大不如前,尔后就更趋衰落。 (19)关于此问题的更细致论述可参见王华:《逾越文化的边疆:对赠礼交流的双向度了解——以库克船长为例》,《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20)马歇尔·萨林斯:《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理想》,《历史之岛》,第305、307-308页。 (21)G.Vancouver,A Voyage of Discovery in the North Pacific Ocean,Vol.3,p.222. (22)Marshall Sahlins,How "Natives" Think:About Captain Cook,For Example,pp.89-90. (23)Marshall Sahlins,How "Natives" Think:About Captain Cook,For Example,pp.109,96. (24)William Ellis,Polynesian Researches,New York,1833,Vol.4,pp.104-105. (25)Samuel M.Kamakau,Ka Po'e Kahiko :The People of Old,Translated by Mary Kawena Pukui,Honolulu,1964,pp.19-20. (26)Samuel M.Kamakau,Ka Po'e Kahiko:The People of Old,p.19. (27)Patrick V.Kirch and Marshall Sahlins,Anahulu:The Anthropology of History in the Kingdom of Hawaii,Chicago,1992,Vol.1,pp.50-51. (28)Marshall Sahlins,How "Natives" Think:About Captain Cook,For Example,p.219. (29)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203. (30)Marshall Sahlins,How“Natives”Think:About Captain Cook,For Example,p.207;马歇尔·萨林斯:《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理想》,《历史之岛》,第275页。 (31)P.Corney,Voyages in the Northern Pacific:Narrative of Several Trading Voyages from 1813 to 1818,Honolulu,1896,pp.101-102;J·G·弗雷泽:《金枝》,上册,第273页。 (32)Trevor Lummis,Pacific Paradises:the Discovery of Tahiti and Hawaii,p.104. (33)J.C.Beaglehole(ed.),The Journals of Captain James Cook on His Voyages of Discovery,Vol.3,The Voyage of the Resolution and Discovery,1776-1780,Sydney,1967,pp.1171,1181;马歇尔·萨林斯:《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理想》,《历史之岛》,第297-298页。 (34)马歇尔·萨林斯:《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理想》,《历史之岛》,第297-300页。 (35)G.Vancouver,A Voyage of Discovery in the North Pacific Ocean,Vol.3,pp.183-184. (36)Marshall Sahlins,Islands of History,Chicago & London,1985,p.183;马歇尔·萨林斯:《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理想》,《历史之岛》,第292-293页。 (37)G.Vancouver,A Voyage of Discovery in the North Pacific Ocean,Vol.5,pp.7-12. (38)Trevor Lummis,Pacific Paradises:the Discovery of Tahiti and Hawaii,p.109. (39)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224. (40)Ralph S.Kuykendall and A.Grove Day,Hawaii:A History,from Polynesian Kingdom to American State,p.41; 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225. (41)马歇尔·萨林斯:《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理想》,《历史之岛》,第318页。 (42)William R.Castle.Jr.,Hawaii:Past and Present.New York.1917.p.38. (43)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322. (44)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p.321-322. (45)William R.Castle.Jr.,Hawaii:Past and Present.p.38; Ralph S.Kuykendall and A.Grove Day,Hawaii:A History,from Polynesian Kingdom to American State.p.41 (46)欧洲人向夏威夷引见基督教的努力从1793年温哥华来访时开端,当时温哥华向卡梅哈梅哈一世引荐基督教信仰,但由于卡梅哈梅哈对传统宗教的忠实而未胜利。 (47)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p.325-326. (48)Alfons L.Korn.The Victorian Visitors.Honolulu.1958.p.28. (49)Juri Mykkanen,Inventing Politics,A New Political Anthropology of the Hawaiian Kingdom,Honolulu,2003,p.41; 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p.246-247. (50)Ralph S.Kuykendall and A.Grove Day,Hawaii:A History,from Polynesian Kingdom to American State,pp.44-45. (51)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p.247-248. (52)Ralph S.Kuykendall and A.Grove Day,Hawaii:A History,from Polynesian Kingdom to American State,p.45. (53)Juri Mykkanen,Inventing Politics,A New Political Anthropology of the Hawaiian Kingdom,p.42; 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p.261-262. (54)Juri Mykkanen,Inventing Politics,A New Political Anthropology of the Hawaiian Kingdom,p.47. (55)Ralph S.Kuykendall and A.Grove Day,Hawaii:A History,from Polynesian Kingdom to American State,p.46; 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p.249-251. (56)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p.298-299,321-322,307-308. (57)Belle Marvel Brain,The Transformation of Hawaii:How American Missionaries Gave A Christian Nation to the World,New York,Chicaco,Toronto:Fleming H.Revell Company,1898,p.89, (58)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p.321-322. (59)Trevor Lummis,Pacific Paradises:the Discovery of Tahiti and Hawaii,p.172; 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p.327-328. (60)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p.328-330. (61)Tremor Lummis,Pacific Paradises:the Discovery of Tahiti and Hawaii,p.172; 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p.331-332. (62)Ralph S.Kuykendall and A.Grove Day,Hawaii:A History,front Polynesian Kingdom to American State,p.45. (63)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p.248-249. (64)Belle Marvel Brain,The Transformation of Hawaii:How American Missionaries Gave A Christian Nation to the World,p.84. (65)Ralph S.Kuykendall and A.Grove Day,Hawaii:A History,from Polynesian Kingdom to American State,p.46; 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p.298-299,340. (66)Sylvester K.Stevens,American Expansion in Hawaii,1842-1898,Harrisburg,1945,p.5; Stuart Banner,Possessing the Pacific,Cambridge & London,2007,pp.138-139; Ralph S.Kuykendall and A.Grove Day,Hawaii:A History,from Polynesian Kingdom to American State,p.53; Samuel M.Kamakau,Ruling Chiefs of Hawaii,pp.343-345. (67)Belle Marvel Brain,The Transformation of Hawaii:How American Missionaries Gave A Christian Nation to the World,p.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