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交流网 首页 名表图片鉴赏 伯爵 查看内容

《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

2023-3-2 08:54| 发布者: 挖安琥| 查看: 286| 评论: 0

摘要: 鲁迅先生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可《竹书纪年》呈现出的历史,足以让《尚书》、《春秋》,特别是《史记》变成一文不值的伪史。究其缘由,《竹书纪年》记载的历史比理想还残酷,比号外 ...

鲁迅先生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可《竹书纪年》呈现出的历史,足以让《尚书》、《春秋》,特别是《史记》变成一文不值的伪史。


究其缘由,《竹书纪年》记载的历史比理想还残酷,比号外新闻更劲爆,孔子、孟子、荀子形象大打折扣,都在说谎,原来不只“洪洞县(衙)里无大好人”,就连尧舜禹汤也没有一个大好人!就是这本《竹书纪年》也历经坎坷,在战乱中散佚!

《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


盗墓贼倒运的盗墓,伤了书,救了命。


咸宁六年(280年)三月,晋国发兵南下,水陆并发,灭掉吴国。晋武帝司马炎十分开心,于四月改元太康留念这一盛事,寓意进入了太康时期!


太康说的是社会太保险宁,可没多久,就发作了一同严重的盗墓事情,正是该事情才发现了包含《竹书纪年》在内的十五部可贵的原版文献。


一个汲郡(河南省新乡市人)人不准(音,否准或者规范)拿出之前踩点写好的“盗墓笔记”在今天的新乡市卫辉市孙杏村乡娘娘庙村南挖掘了一个金字号坟墓。这一处,共有七处坟墓,分别以天、地、五行(金木水火土)排序,他想金字号的应该多金,就挖了。


他在发掘中发现一战国魏国国王(魏襄王或者魏安釐【僖】王)的陵墓,十分开心。可令他失望的是这里并没有太多的法宝,却有很多木简。他的火把用完了,就点着竹简寻宝,熄灭了很多竹简后,还是没找到更多更好的法宝。他一怒之下,除了盗取法宝之外,就背了一篓竹简,然后狠狠地抛到地上泄愤!

《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


村民们发现这些刻有奇特字符的竹简,就报了官。官府一看,十分震惊,这就是法宝啊!赶紧上报,最后报到晋武帝司马炎那里!司马炎十分注重,一方面下令中书监荀勗、中书令和峤组织人员破译竹简,一方面请求捕获盗墓贼,要抓活的!盗墓贼无意发现的这些竹简才是真正的法宝,比起金银玉帛可贵多了。


经过整理破译发现共有《易经》、《国语》、《穆天子传》、《周书》、《琐语》以及这卷《竹书纪年》。


其实,这部历史文献并不叫《竹书纪年》,之所以叫它《竹书纪年》是由于它是竹简(竹书),又是编年体(纪年)的史书。在我看来,应该叫《魏纪》,由于这倾注了魏国官方史学家的心血。为了留念这次巨大的发现,《竹书纪年》也被称为《汲冢书》,也就是汲郡坟冢的史书。

《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


盗墓贼也由于发现了这部巨大的史书,而被晋武帝司马炎饶恕不死。倘若不是他盗墓发现的,这本书说不定不叫《汲冢书》而叫《不准书》哈!《汲冢书》所提示的真相,让人震惊!原来骗我们的不只有孔子还有司马迁呢!


劲爆的《竹书纪年》


尧逼父废哥,有点像李世民


尧舜禹汤中的尧得位不正。尧是高辛帝喾的次子,帝喾暮年老了就呈现了“高辛氏衰,天下归之”。也就是说,唐尧在他父亲老年时,就曾经为权倾天下了。不外,依照继位次第,轮不上尧,于是尧的哥哥当时才二十岁的挚继位。


挚也就29岁就退休了——“帝子挚立,九年而废。”然后就是尧继位!为什么被废,谁废的,一想就知道是”天下归心“的尧。这种情形,是不是和唐朝的李世民有点像呢!

《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


舜逼尧逐丹朱,有点像屈出律、朱元璋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说,尧暮年有点老懵懂了,舜就在平阳把尧给扣了,抢了他的皇位还不完,又斩草除根,又把尧的儿子丹朱给关了紧闭,避免他们俩里应外合!


《山海经 海内西经》中的记载比《竹书纪年》还残酷,“帝丹朱葬于苍梧山之阴。”也就是说,尧的帝位曾经让给了丹朱了,可还是被舜给抢了。


舜之所以能崛起,完整靠的是尧的赏识,并且尧还把自己的两个千金大小姐嫁个了这个平民庶民的舜。

《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


舜趁机控制了权力,学着屈出律就把岳父皇帝给废了,从而取而代之。朱元璋同样是娶了郭子兴的义女后崛起,在郭子兴死后,又娶了郭子兴的女儿,并把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害死,从而大权在握,后来还树立了大明王朝。


禹逼舜驱商均,有点像刘秀、多尔衮。


舜一上台,既对付尧和他的儿子,也对付鲧和他的儿子禹。鲧治水失败,尧倒没什么。或许尧跟鲧是族系比较近“三十年,(颛顼)帝产伯鲧,居天穆之阳。”。


舜上台后直接把鲧列为四凶之一,给杀了。


四凶分别是穷奇为共工,浑敦为驩兜,饕餮为三苗,檮杌为鲧,这四人里三人是由于作乱被杀,而鲧则是渎职被杀。

《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


看鲧这个名字,和鱼有关,就知道他不只擅长建城(一级建筑师),更擅长渔猎、治水。


正由于如此,他一个崇伯的首领才被推举为“水利部部长”的。可这治水的活不好干呀!舜让鲧治水,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关键死他,完不成基本无法完成的任务,赶鸭子上树,鸭子摔不死也得杀死。

《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


鲧被杀后,禹十分痛苦,可舜并没有放过舜,让他继续干明知不可为的治水大业。


夏禹这时很像当时被杀大哥的刘秀,被杀亲妈的多尔衮,愤恨又无法,敢怒不敢言。只能好好工作,改进计划,发明奇迹,为了治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不是不想家,而是不敢回家。舜随意能找个理由就能把他给杀了。大禹一边用心治水,一边展开权力,治水胜利后,威望高过舜,于是舜就倒运了,成为了第二个尧,就被取而代之了。


韩非子对此说的很明白,什么禅让,不外就是权臣弑君上位而已!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韩非子·说疑》


三、《史记》PK《竹书纪年》哪个更可信


我以为《竹书纪年》更可信,缘由有五。


其一、《竹书纪年》在古代典籍乃至甲骨文里有佐证。


好比前边的《山海经》和《竹书纪年》互为考证,《韩非子》和《竹书纪年》互为考证。甲骨文"中宗祖乙"与《竹书纪年》相同,而与《史记》不同。


司马迁的《史记》别的不说,单单是在记载上,同一个人物就会有矛盾。好比汉文帝与吕王妃的儿子司马迁一会儿说三个,一会儿说四个,更重要的是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不少与古代文献矛盾,最典型的就是与《战国策》什么的有矛盾。

《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


其二、《竹书纪年》更官方,成书更早。


官方的益处就是严谨而且参考资料多,而且成书早的话,历史资料、历史遗物还有相关人员更好去调查去记载,很大水平确保了真实性。


更重要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官义务心很强,宁可丢官、丧命也要真实记载,这是十分难得的。文天祥在其《正气歌》里明白提到“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讲得就是春秋战国史官的节操!

《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


齐庄公好色,看见美女就走不动,他勾引了齐国大夫崔杼的夫人东郭姜。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势不两立,崔杼纯爷们,给他的君主玩了一把美人计,把齐庄公及其护卫给杀了,自任相邦。齐国太史听闻后,直接上了一句“崔杼(zhu)弑其君”!大权在握的老崔,拿着大刀片子逼着他改,这个太史真有种,命可丢,字不能改。老崔砍了齐国太史之后,让他弟弟写,他弟弟还是不写,又被杀了。


接着是老三担任太史,老崔直接说恁俩哥都是由于不听话被杀,你要好自为之,不能不讲文德。这老三也直接怼,直接写,老崔服了,就饶了他了。这老三写好刚出门,就遇到南史公,南史公对着老崔和老三说,他也是来记载崔杼(zhu)弑其君的!


太史简写的是事实,董狐就有点冤枉赵盾了。晋灵公作死鼎力士杀相邦赵盾,杀手看着赵盾容颜堂堂,举止特殊,他不忍杀忠臣就自杀了。


晋灵公又给赵盾摆下鸿门宴,赵盾的保镖很给力,赵盾毫发无损。这事被赵盾的堂弟也就是晋灵公的姐夫知道了,就找弟弟论理,谁知道晋灵公把赵穿骂的狗血喷头,赵穿一怒之下把他给杀了。


这事赵盾基本不知道,可董狐就写下赵盾弑君,赵盾找他理论说,地球人都知道不是我干的,为什么冤枉我?董狐直接怼,你在国内,又不惩治你堂弟,不是你是谁!赵盾尴尬地拿《诗经》“我之怀矣,自诒伊阻”给自己台阶下。


而司马迁跟他们相比,真没有那么大胆了。前边说了汉文帝和吕王妃有几个儿子,我们往常都得靠猜,更不要说直接记载汉文帝杀妻灭子的事了。


还有司马迁写的历史不是官方的,只是他应用职务之便而写的,直到他逝世多年以后才被后人献出来。偷写都写得欲言又止,又怎样能和《竹书纪年》相比呢!

《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


四、《史记》的优势与《竹书纪年》的缺乏。


《史记》最大的优势,保存完好,还有多家注释,并且完整能够保障是司马迁一家之言!《竹书纪年》的缺乏也很明显,最大的缺乏就是没有保存下来。


《竹书纪年》记载固然博眼球很吸睛,但它的记载完整不契合儒家所打造的圣君名相的人设,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只在私人中盛行,加上战乱频仍,到了元朝《竹书纪年》完整找不到了。以至在清朝,有学者钱大昕以为这是伪书,学者姚振宗更考证出是明朝副都御史、著名藏书家范钦的伪作,其实并非如此。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竹书纪年》阅历太坎坷了。晋武帝派人翻译的《竹书纪年》,后来私人又不时注释、考证,而宋朝丧失的版本正是这个版本。

《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


到了明朝,又呈现了《竹书纪年》可与初释本、考正本不一样,被称为《今本竹书纪年》。


到了清朝嘉庆时,朱右曾想到一个措施恢复,那就是从各种典籍援用的《竹书纪年》汇编成一书,这种措施很不错。


王国维、范祥雍把朱右曾的措施用到了极致,特别是范祥雍的《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可谓集大成。


今本的代表作是范钦珍藏,古本的代表作是范祥雍辑录,两人都姓范,不知道有关系没有?


司马炎窜改了《竹书纪年》了吗?


《竹书纪年》的缺乏还表往常,晋武帝司马炎组织文臣翻译者水平不一,这里所谓的翻译不只是意义翻译,而主要是字体翻译,也就是把战国时期魏国的文字,变成晋朝的文字。这难免会出错,还有就是竹简被烧坏的部分,以及司马炎干这活时,有没私心好比窜改呢?


我以为,司马炎或许有私心,但他绝不会窜改。自汉武帝以来,孔子在我国文化界、思想界的位置那是高高在上的!这本书,直接打面孔子,撕下贤相的外衣,更撕下禅让制的面具,如此这般,统治者怎样能受得了!

《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


司马炎自身就是靠着禅让上位,他的父亲、伯父、爷爷靠着贤相外衣上位,这不是连他自己的脸都打了吗?


不只如此,《竹书纪年》记载历史上的伊尹就是霍光、王莽


伊尹继承了他父亲的技术,都是有莘(shen)国君主的私人厨师。伊尹做饭做得好,在治国学习上也有一套,无怪乎有一句话是“治大国如烹小鲜”。


伊尹厨艺惊人,学识也惊人,终于惊扰了商汤,商汤三顾茅庐高薪延聘,他才辅佐商汤灭夏。辅佐了成汤、外丙、仲壬、太甲四位君主,是个名不虚传的四朝元老,商朝时期的司马懿!


而《竹书纪年》里的伊尹则是撵跑太甲,取而代之。太甲东山再起,死灰复燃,杀掉伊尹,重回帝位。这不是影射司马家族,并预示他们没好下场嘛!


还有《竹书纪年》里的“共和执政”不是《史记》召穆公、周定公共治天下,而是伯爵共国和国君代理天子执政,也就是“共和伯执政”,简称“共和执政”。


一切这些真相,足以让乱臣贼子惧。但是,司马炎这点比秦始皇大度多了,抢救了《竹书纪年》!这种觉得就像曹操看陈琳骂他的檄文,武则天看骆宾王骂她的檄文一样吧。


综上所述,《竹书纪年》的真实性要高于《史记》。当然《竹书纪年》还有一点缺乏,那就是和《史记》一样,三皇五帝们都太短命,这显然不契合客观事实。那时的生活条件,能活到四五十就是老寿星了,怎样可能一百岁左右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受权不得转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