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明朝六公爵,为什么没有勋绩卓著的刘伯温?播报文章 深更读史 2023-02-12 18:34 河南 运营,历史范畴创作者 已关注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道理很简单,刘伯温功劳不够。 朱元璋树立大明朝后开端了大封功臣,要没有这些人,朱元璋这辈子恐怕是没有什么机遇当皇帝的。所以在洪武三年(1370),大明大诰武成,论功行赏,公爵者以徐达为首共二十五人,侯爵者有唐胜宗、陆仲亨等共七十九人,伯爵者有刘伯温、汪广洋等十二人。 最凶猛的就数明朝开国立下大功的六位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这六位能够说是关于朱元璋有着庞大的辅佐和功劳。可是,让人奇特的是这里居然没有刘伯温,他也只是混了一个小小的诚意伯,,着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刘伯温也就是刘基,能够说他被吹得神乎其技。说他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传播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子房,也就是张良,张良关于刘邦的辅佐是显而易见的,仰仗出色的智谋,辅佐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树立大汉王朝,他的功劳也很大。因而,他也是汉初三杰之一。 既然朱元璋把刘伯温比方为张良,那么也就是说刘伯温的功劳很大了,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刘伯温原本是元朝的官,后来看不上官场的黑暗,自己也比较正直,所以辞官隐退了。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谋臣。要知道这个时分朱元璋早已崛起了,距离建国也就几年时间了。固然还有战争,但能够说刘伯温投靠朱元璋的时间太晚了。在刘伯温之前,就曾经呈现了很多有着庞大功劳的人,不论是擅长打仗的徐达,还是擅长搞后勤的李善长,刘伯温显然是不可能与他们去比较的。 但刘伯温有没有功劳呢?答案是有的。刘伯温依据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用。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权力。并倡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权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徕天下义师的民意。 建国后,刘伯温上奏制定军卫法。影响大明一朝的卫所制度,就出自他手。 能够说刘伯温的功劳还是有的,但是在论功行赏的时分,刘伯温是不可能与那些老人比的,一方面他跟随朱元璋的时间太短,另一方面他也不属于朱元璋的近臣,不是淮西出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