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语丝集【23.01】 今天是 “ 知笑集 ” 陪伴你的第 2949 天 我们不是为他人的父母子女而哭,而是透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亲人;我们要祝福的,也不是不相干的陌生人,而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知心朋友。 ---所谓同情,就是“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的感情” 上学的第一天就在为高考做准备,谈恋爱的第一天就在为结婚做准备,工作的第一天就在为买房做准备。假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结论就是“这么多年的书白读了”,“白白在一个人身上糜费青春”,“工作了这么多年有什么用” ---功利主义导向的思索方式常常使我们忘却了生命的实质是一场进程 高境地的处世艺术是不妥协,却能顺应理想,而不幸的个人素质是,固然不时地妥协,却总是达不到顺应理想的请求。 ---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 同情是一种不稳定的感情。它需求被转化为行动,否则就会干涸。 ---苏珊·桑塔格 外人看来是悲剧,可当事人只拿它当一段人生。 ---余华 他注视着生命,恰如生命之注视自身。 ---约翰·伯格 要是我有心给自己定做一个戒指,我就会选这样一句话刻在我的戒指上:“任何事情都不会过去。” 我置信任何事情都不会不留痕迹地过去,我们所走的最小的一步都会影响往常的、未来的生活。 ---语出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时分,“任何事情都不会过去”反而比“一切都会过去”更能让人警醒和少走弯路 时间也在扩张,而重生成时间的前沿就是我们所阅历的“往常”。 ---物理学教授理查德·A穆勒如是说 电子榨菜料理包,一年四季一人食。 ---年轻人用视频佐餐,并没有放大孤独,而是一个人能够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重组社会 那些仅属于人类的思想、想象和聪慧,以及构成人之实质的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可能是技术永远无法触及的。 ---《人民日报》如是评论人工智能作画 我这个人就是“躺”的时分想“卷”,“卷”的时分想“躺”,永远年轻,永远左右尴尬,一切都是最不好的布置。 ---脱口秀演员鸟鸟的自嘲,也是当下一部分人生活状态的写照 谈论书籍是无坏处的,阅读书籍也没有危害,但是伪装膜拜书籍是愚笨的。 ---英国散文家奥古斯丁。比勒尔以为,读书时要有强壮的明智和细腻的觉得,以及经过学习和对比取得学问的才干,从而分辨好书与坏书 一是英勇从零开端,二是坦然于未完成的。 ---周国平谈“人应该具备的两个醒悟” 一切艺术都是共通的,一切艺术家的内核都是相似的。一切艺术都是基于对交流的盼望、对美的酷爱以及从无序中发明有序的需求。 ---美国作家帕特里夏·海史密斯谈艺术 温蒂的房间 柳【卷首文-23.01】 傅菲 用一种植物,去形容江南,我会选柳。江南的女子婀娜,风情万种;江南的山水旖旎,细腻温和。 用一种植物,去描画人的终身,我也会选柳。柳初生蓬勃,开枝散叶,遇水即安;终了时,枝叶枯萎,孑然腐朽。 我们青春繁茂,在柳下缠绵细语呢喃,明月皎皎。欧阳修这么古板的人,也难免动情地说:“月上柳梢头,人约傍晚后。” 当我们暮年沉沉,柳絮随风翻飞,像零落的羽毛怎能不让人感念? 唐代诗人薛涛说“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战乱中流离的陆游,回到沈园,偶遇唐婉,泪湿衣襟,在墙上题写:“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在柳絮飘飞时,遇见故人,相当于在柜子里忽然找到多年前的信,一个人在烛光下一遍一遍地读,而窗外大雪纷飞,身旁的炉火正慢慢熄灭。 折柳赠君,是告别的意境。栽柳等候,是人生的至苦。君别时难见更难,在门前池塘边,栽一棵柳树柳丝垂荡,一年又一年,柳树衰老如白云,等候的人还没回来。柳树慢慢成了离去之人的替身,风流倜傥,清雅恬淡。等到替身老去的那一日,等候的人已青丝苍苍。 柳,在春天的语境里,和田野一样无边:杂花幽暗的堤岸,木桥上远眺的归乡之人,春燕斜斜地低飞过稻田,近处的山峦抹上一层黛色溪水慢慢弯过一个峡口。柳丝浮起浅绿,被风抚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