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名气普通,在日本却极被推崇的中国书法家,您知道几位(上)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它构成于我们特有的文字、书写姿势、书写习气与工具。放眼整个世界,能观赏得来书法之美的国度屈指可数,它们大多处于中华文化圈,亦或是华人移民占多数,这些国度中对书法的了解最深化并能融入本国因子的,只需日本。 张即之《大德名帖东福寺匾额》 日本的书法昌盛水平与历史长久的我国自然无法相比,但“书道”的产生也能阐明岛国书法曾经成熟。最近有一则新闻:由东京国立博物馆和中国台湾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分离谋划的“王羲之与兰亭序”将在2023年1月31日对外展出,呈现王羲之书法与“兰亭修禊”相关的书画、文房精品。 张即之《大德名帖东福寺匾额》 直至今日,日自己依旧酷爱书法。该国本土的书法家,从空海、嵯峨、橘逸势到藤原行成、小野道风无一不遭到中国书法书法家的影响,不夸大地说,日本“书道”是在中国书法“滋养”下构成的。受岛国美学习尚的影响,很多在本国名气没有那么大的书法家,在日本却声名极盛。我们以张即之、姜立纲、王铎、张瑞图、林散之五人为例,作一论述。 张即之《大德名帖东福寺匾额》 张即之,字温夫,号樗寮,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出生于安徽历阳,是南宋书坛的“殿军”,享有“榜书巨擘”佳誉。他擅长大字楷书、行书、草书,其《汪氏报本庵记》极富盛名。日本的护国禅院和京都东福寺的匾额“方丈”“首座”“知客”等皆是用的张即之大字楷书,如《宋史》评价“大字古雅遒劲,细书尤俊健特殊。” 张即之《张樗寮华严经真迹》 张即之传世作品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还不到50件,往常仅有十余件在国内,日本却二十几件,其小楷精品《张樗寮华严经真迹》至今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行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藏于日本京都智积院中拒绝出借。南宋艺坛有“四绝”即杨瓒的琴、赵镃的棋、赵孟坚的画,而他的书规律位列“四绝”之首。 张即之《张樗寮华严经真迹》 姜立纲在国内名气更小,但他同样在日本“掀起波澜”。姜立纲,字廷宪,生于浙江瑞安,听说他7岁时便能写书法,被朝廷征选为“翰林院秀才”,史籍记载:“英宗时,始选奇童及善书法,充本院秀才。天顺中有姜立纲,字廷宪,居梅头里,七岁以能书,命为翰林院秀才”。当时凡制诰、宫殿碑额大多出自其手。其楷书处处流露“颜筋柳骨”,中正圆浑,结体宽博,左右开张。 姜立纲《四体千字文》 14世纪上半叶,京都重修国门时,请求悬挂匾额以显严肃,但匾额用谁的字适合呢?他们遍观众人,无有适合之选,远在大明的姜立纲成了深思熟虑后的不二人选。匾额落成后大家都很称心:“立纲为之书,其国人每自诩曰:此中国惠我之至宝也”。如何乔遴《名山藏》中所记:日本国门高十三丈,为求匾额,曾遣使来我国,请姜立纲书写。 姜立纲《四体千字文》 除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楷书东铭册》,姜立纲的孤本真迹《四体千字文》现存于日本早稻田大学。 姜立纲《楷书东铭册》 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引见在日本影响力更大的王铎、张瑞图、林散之三人,其中有一位以至被日自己称誉超越王羲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