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看者网 采访、翻译/李泽西 编辑/张广凯】 1月12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现,美国年通胀率已回落至6.5%,美国各方都“松了口吻”。不外,这仍高于该国1980年代后、2020年代前任何时期的通胀率。与此同时,欧盟的通胀率仍在双位数百分比,而日本的通胀率已达“泡沫经济”后的最高位。全球的这一波通胀,尚未终了。 当前全球性的通胀,源自何处?银行是如何发明货币的?被以为辅佐终结2008年金融危机的量化宽松,为何当时未惹起通胀,往常却惹起了新的危机?《货币从哪里来?》的作者之一、“量化宽松”一词的提出者温切斯特大学银行与经济学教授理查德·沃纳(Richard Werner)近日接受察看者网专访,解读了通货收缩的来龙去脉和银行业的奇妙。该采访分为上下两部分,本文为上半部分。 以下为采访实录: 察看者网:《货币从哪里来》一书深思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为商业银行是主要的货币发明者,央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范围失控是主要缘由。能简单地解释一下这个观念吗? 理查德·沃纳:我以为当前的通胀与2008年金融危机反响出了同样的结构性问题,背地都是银行监管。提到“银行监管”,有些人想到的是存款准备率、资本充足协议(亦称“巴塞尔协议”)等技术问题。我所指的银行监管涵盖更普遍的概念。监管机构的确据此监管银行,但我不时以为这不是正确的方式。 许多人以为,假如我们请求银行保存一定资金比率——这一比率在2008年危机后稍微进步了一点——那相似2008年的银行业危机就不会重现了。事实并非如此。 1988年推出的第一次巴塞尔协议目的是避免银行业危机。很快,日本发作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当时,日本央行行长就采用了巴塞尔框架,证明它没有起作用。推出了第二次巴塞尔协议后,我们就阅历了2008年的危机。往常推行的是第三次巴塞尔协议。我以为这不是正确的监管方式。 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 巴塞尔机制管理资本充足率的方式,基于对银行工作原理的特定了解;假如要监管好一个行业的话,政府显然需求对其有所了解。监管银行的有效性,显然取决于哪个理论是正确的,以及监管机构能否采用了正确的监管方式。 目前有三种理论。第一种理论“金融中介论”以为银行只不外是金融行业的中介,搜集存款再将其借贷进来;这种解读方式是目前最盛行的,呈现于大多数金融教科书,银行书籍和经济学书籍中,也被监管机构运用。(译注:即信誉媒介论)这在外行看来似乎是合理的,银行的确接受存款,并且贷款。该理论也因而以为银行并不特殊,由于还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样接受资金在将其借出。自1980年代以来,我刚才提到的巴塞尔协议假定这一理论是正确的。 稍微往前倒一下,从1930年代到1960年代,当时人们以为另一理论是正确的,所谓的“部分准备金理论”。这一理论也以为每个银行都是金融中介,搜集存款、放贷,但银行业整体是特殊的,由于他们在银行间市场互动过程中发明货币,从而对经济整体产生严重影响。这一理论以为银行的确有货币发明的功用,但我们不再注重该理论,从而也忽视了银行的货币发明功用。 更古老的是第三个理论,在“部分准备金理论”呈现之前不时占主导位置,从18世纪盛行至1920年代,即“信誉发明理论”。这个理论以为实践上,经济学家是错误的,银行既不需求接受现金存款,也不需求借呈现金,不是金融中介,而具有特权的货币发明者。“部分准备金理论”以为银行集体能够经过多次经手同一笔贷款发明货币;“信誉发明理论”则以为单个银行能够单独发明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庞大。(译注:信誉发明理论以为,信誉就是货币。银行不需求先实践借入现金,也不受存款准备金率的限制,仰仗自己的信誉就能够发明信贷,而信贷只需在流通和支付中被招认,就同等于货币。也就是说,银行具有无限发明货币的才干。)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们不时在争辩这三个关于银行业的理论,但没有人经过理论检验谬误,我就决议填补这个空白。我是第一个实证测试这三个理论的人。我在2014年写的《银行能从零开端单独发明货币吗?》和2016年写的《经济学失去的世纪》均刊登于《国际金融剖析评论》,经过理论研讨证明最古老的银行“信贷发明理论”才是正确的,另外两个理论是错误的。 监管者长期以来忽视了这一点,这是为什么他们的措施没有奏效,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可能面临新的一场银行危机。 2020年初,美联储将利息基准率降至接近为零 察看者网:当前欧美国度正堕入严重的通货收缩,它们2020年以来的货币政策,能否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理查德·沃纳:当前的通胀的确与此有关。在2020年,各国的央行采取谐和分歧的行动,请求商业银行增加消费信贷发放,以及置办非银行业的资产。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就发明了新的货币,这就是往常的通货收缩的缘由。 原本,应该是中央银行去置办非银行业资产。那样的话,那些资产的卖方能够把取得的钱存入银行,银行得以改善资产负债表,增加准备金。 但是,各国的做法招致商业银行发明了新的货币,注入经济。各国政府的政策还招致新的货币主要流向消费,而同时消费品供给却因疫情而受限。当更大的需求、更多的钱追逐更少的消费品时,价钱必定上涨。这是中央银行政策构成的结果。 因而,我们需求增强讨论货币发明的过程,以及资本流向的问题,是利于增长并创培育业机遇的消费及商业投资,还是堕入金融资产、房地产买卖之中,产生泡沫经济、通货收缩? 察看者网:2008年危机之后,伯南克主导的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遭到称誉,他也因而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2020年之后的量化宽松,却引发了严重问题。这两次量化宽松存在哪些区别? 理查德·沃纳:这正是每个人都应该问的问题。我们能够从实践政策和结果中看到有区别。 2008年的时分,当时发作了一场银行危机,银行的信贷发明正在解体,因而货币供给量正在萎缩,经济开端停滞。就在那时,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想起了我1995年在日本提出的倡议。那时我是香港怡富证券(Jardine Fleming)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了我的倡议。 当时我以为,日本需求一个新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相似的状况——银行信贷正在解体,经济衰退——处置计划是量化宽松,即扩展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发明。 量化宽松的关键是让银行信贷继续下去。政府能够采用两种计划: 第一,假如银行自身濒临破产,中央银行能够介入,以账面价值从银行置办不良资产,将它们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转移到中央银行,问题就处置了。这一过程没有挪用税收,由于中央银行没有资金成本,对社会也不产生成本。 2008年,很多人都在正告这个过程会产生通胀,但实践上通胀是不可能因而发作的。这是由于,只需当银行业将发明的货币注入非银行业,增加实体经济或金融行业流通的资金,才会发作通胀。而依照我的倡议做,就没有发明货币,由于这只是银行系统内部的资产重组,从银行转移到中央银行,资金没有直接注入经济。这是银行恢复健康的关键步骤。 第二,如何增加银行信贷,增加货币量?这也应该由央行来操作。中央银行能够从非银行业置办资产,然后银行向卖家提供新资金。这就是重启银行信贷的方式。 伯南克也参与了1990年代日本就量化宽松的争辩,他还在日本发表过文章,十分关注日本经济。到2008年,他成为了美联储委员会主席,似乎记得我的提议,由于他将此落实了下去。 此前,日本央行也从2001年开端采用量化宽松政策,但只是套用了“量化宽松”之名,实行传统货币主义之实,即高强度的货币扩张,给银行发更多的钱,让银行积聚了更多准备金,但银行依旧不愿意放贷,所以没有起作用。这是显而易见的,我当时就这么说了。 日本央行已维持接近零利率、乃至负利率数十年,但并未刺激日本经济恢复增长 而伯南克在2008年落实的“量化宽松”才是真正的量化宽松。2009年1月,伯南克在伦敦经济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其实应该称之为信贷宽松,量化信贷宽松,由于目的是扩展银行信贷。我同意。 2008年,美联储以十分实惠的价钱,以账面价值或略低的价钱从银行置办了不良资产,将它转移到美联储,强化了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果,美国成了首个走出金融危机的国度,美国经济很快复苏,期间没有通货收缩。 我们前面讲到,量化宽松有两种计划。第一个计划是不会不发明货币的。第二个计划会产生货币,但假如是实体经济取得信贷的话,产生的是增长而非通胀。 其他国度的央行没有这么做,而是实行了“假的”量化宽松,只是增加了银行的准备金,而没有确保银行系统中的不良资产会得到清算。结果是金融市场的确取得了资金,但这并没有真正辅佐银行向实体经济提供贷款,构成了十分迟缓的经济复苏。这是欧洲所阅历的,金融危机由美国转移到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希腊,以及英国和日本。 我从90年代就劝诫他们,需求增加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范围。事实是,在1990年代和2010年代,信贷范围在不时萎缩。我以为这种状况下经济不可能恢复。到2013年,他们开端采取更多辅佐银行信贷的措施,但效果不是很好,他们本应该采取我说的真正量化宽松政策。 2020年有什么不同?假如你当时咨询我的意见,我会说不应该采取量化宽松,由于当时没有危机:银行信贷才干十分强劲,在美国、英国、欧元区和日本都在增长,货币也在不时地被发明。 但是,各国的央行,采取了我说的第二种量化宽松,即当银行信贷萎缩、需求扩展银行信贷时,央行从非银行业置办资产,这些资产的卖家会把钱注入银行账户,因而银行发明了新的存款,取得更多准备金。银行从而能够把这些准备金注入经济,发明信贷。这就是各国央行所作的事,它们在强迫银行发明货币。 这是本应在2008年才需求的措施,但央行在没有必要的时分将其落实。他们选择了最激进的方式,立刻扩展银行信贷,部分国度信贷由原本的6%至7%增速上升至10%以上,有些国度以至抵达20%。这是爆炸性的货币发明。 美国M2广义货币量,2020年暴增 察看者网:西方有些人宣称,地缘政治慌张才是通胀失控的最大缘由,而非货币增长。 理查德·沃纳:当我们讨论货币发明时,货币的流向也是十分重要的。假如新注入的钱用于消费性商业投资,就不会有通货收缩;假如用于消费,就会有消费者价钱的通胀;假如用于置办资产、房地产,就会有资产价钱的通胀。 理想是,这些钱大多注入消费行业,部分注入资产,产生了持续的资产价钱通胀,以及与过去不同的消费品价钱上涨。 与此同时,政府对经济社会实施了严厉的限制;封控措施所构成的供给限制,加上“印钞”所增加的消费需求,价钱显然会被推高。 我曾于2020年5月公开正告,各国央行的措施18个月后估量会招致严重的通货收缩。他们2020年采取我说的第二种量化宽松措施令我感到震惊;在2008年需求这么做时,他们没有这样做,整个90年代,日本央行都在跟我争论,说我的提议行不通,不能强迫银行发明信贷。结果你猜怎样着,2020年3月,他们忽然想通了,并采取了统一谐和的举措,共同制造了通胀。 因而,通胀不是欧洲军事抵触或能源问题产生的。当我在2020年做出预测时,我并没有预测到欧洲会发作战争,我只是依据各国央行推行的银行信贷发明政策推断。 《货币从哪里来?》,作者:理查德·沃纳 等,译者:朱太辉 等,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来 源 |底线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