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梦炎:浙江人的羞耻! 留梦炎,浙江衢州人,南宋末期宰相。元成宗元贞元年即公元1295年在老家病逝,时年76岁。 他死后,上至庙堂,下至平民,无一不拍手称快,举国欢庆。 在《宋史》和《元史》中,找不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为什么?由于他不配! 而且,在其后的历朝历代中,针对留梦炎的家族后代,各朝都有严厉的条件限制。 在元朝,元政府明白规则:凡是留梦炎后人,不得在朝为官; 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更是规则:留梦炎的后人不得参与科举考试,并被明朝的历代帝王恪守。 而且,朱元璋还规则,凡是留梦炎的后人,一概被列为贱民,世代不得从商。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为了稳定政权,总算是网开了一面,凡是有留氏学子参与科举,首先必须接受考官的检查,确保祖上三代不是留梦炎的后人,假如没经过,当即取消考试资历,另外额外再赠送几个大板子。假如经过了,还要再写一份保障书,承诺自己所言不虚,愿承担一切结果。 据史书记载,在乾隆时期,就有留梦炎的后人浑水摸鱼考上了进士,结果殿试时被乾隆爷发现了,于是乎龙颜大怒,当即被取消了进士身份,打入大牢,连当时的主考官也没能逃脱干系,一并被追责。 如此一来,作为留梦炎的后人也彻底失望了,无论其怎样努力,一切上升通道被老祖宗给堵得死死的,铁板一块,子子孙孙永远被禁锢在社会底层,受人辱骂,为留梦炎的所作所为变相还债,于是乎,便呈现了后世子孙怒骂其“愧为人祖”的千古奇迹。 假如我们单独看留氏后人的遭遇,置信每个人都会觉得不公平,但当你真正了解了留梦炎的所作所为后,或许又会有另外想法了。 留梦炎是宋理宗淳佑四年,也就是公元1244年中的进士,尔后便正式踏入仕途,做过吏部右侍郎,参知政事,最后官拜宰相。 按理说,身处如此高位,于国于民,当赤子忠实,舍身取义,为黎民造福,为朝廷分忧。 但留梦炎却偏不! 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势不可当,一路南下,转眼便兵临杭州。 虽说弥留之际的大宋江山岌岌可危,但大汉子民的忠勇犹在,血性尚存,还不至于兵败如山倒,一泻千里。 就在前方将士浴血奋战,舍命保家之际,身为宰相的留梦炎却毫不顾忌颜面,且无半点大义时令,居然弃官而遁,仓皇逃到了老家衢州避难。 同时留梦炎还对外宣称,身患重疾,不能出门! 这下宋理宗尴尬了,放眼朝廷文武百官,大多死的死,伤的伤,曾经无人可用了,可偏偏节骨眼上,能够掌管大局还自顾逃窜了,宋理宗气得牙齿都快咬碎了。 可气归气,往常正是用人之际,宋理宗也不得不放下身段,两次下旨召留梦炎回来,还朝主事。但不曾想,留梦炎居然置之不理。 最后真实没有措施了,当朝太皇太后谢太后亲身驾临,苦苦相劝,留梦炎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出任左丞相再度出山。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破衢州,留梦炎以“南宋旧臣”的名义号召大批遗臣倒戈投诚,好些毫无骨气的墙头草纷繁投敌,为元朝效能。 但是,每当历史紧要关头,有人卖主求荣,也一定会有人舍身成仁。 此时,同朝为官的文天祥一刻也没闲着,他不甘同胞从此任人蹂躏,山河任人分割,在国度存亡之际,正组织义军与元军苦苦相搏。 文天祥,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义士抗元。后奉命与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主帅伯颜被拘留,在押送途中逃脱。 不久后文天祥在福州拥益王赵昰为帝,聚兵抗元。 “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终。金马胜游成旧雨,铜驼遗恨付西风。黑头尔自诩江总,冷齿人能说褚公。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 这首《为或人斌》便是文天祥听说了留梦炎的事迹之后,特地为他而作,正由于这首诗,让留梦炎心胸仇恨,为文天祥日后的不幸埋下了一颗雷。 不甘国度将覆的文天祥究竟势单力薄孤掌难鸣,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被押送至元大都。 “莫道书生无胆气,敢叫天地沉入海”。在被押送途中,文天祥绝食八天,后经张弘范亲身押送,才最终没有死去。 没错,就是那位逼着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崖山之后无中国”的宋人张弘范。 张弘范极力想劝服文天祥归顺大元,文天祥无力的摇头说:“我的国度遭受了灭顶之灾,而我作为臣子却无能为力,我是死有余辜,哪还敢有心机去投靠他国继续做官啊?” 一席话说得张弘范面红耳赤,羞愧难当。固然劝降失败,但也让张弘范暗自信服。 文天祥被押送到燕京后,原本是要被处死的,但他的旧同事,后来归降了忽必烈并当了高官的王积翁为了让他活下来,分离10个归降了大元的臣子联名央求忽必烈,不要杀文天祥:在南宋的一切臣子中,文天祥是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假如把他杀了,则今后会再无人归顺,只会对立更猛烈,假如不杀他,则让天下人看到了大元的仁义,宋人就不会和元朝作对了。 忽必烈一听,有道理。于是就让王积翁去劝降文天祥,并许愿:只需文天祥归顺,立马便可高官厚禄。 关于文天祥而言,只需能够活着,便有东山再起的机遇,于是便对王积翁讲了自己的想法:国度已亡,我本应以死殉国。但是我又不想死,不如这样,你们放了我,我从此归隐山林,做一个与世无争的道士。 忽必烈很敬佩文天祥的时令,另外为了想更好的稳定政权,本也不想致文天祥于死地,听文天祥这么一说,便犹疑了起来。 就在南宋遗臣纷繁祈求忽必烈放过文天祥时,不时对文天祥心胸仇恨的留梦炎站了出来,彻底把文天祥送上了断头台:“天祥出,复为号召江南义士抗元,吾辈将置于何地?” 此言一出,神仙也救不了文天祥了。 “辛劳遭遇起一经,干戈寥落周围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公元1283年1月,被关押了三年的文天祥冷静牺牲,终年47岁。就此,汉人的最后一根火种熄灭,异族大行其道。 纵观历史,汉奸走卒不在少数,在留梦炎之前,有长跪岳王墓前的秦桧,有逼天子跳海的张弘范等,大家关于他们的评价是“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宋人张弘范灭宋于此”,固然归于《倿臣传》之类,但最少还有个记载。 但像留梦炎这货,冲锋陷阵,卖国求荣,生死与共,公报私仇,甘为走卒,摇尾乞怜之流,连忽必烈都看不下去了,自文天祥死后,留梦炎再也没有得到重用,关于史书,更是没有他的只言片语。 致使于乾隆有这么个评价“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为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以降元。” 你看,连身为异族的他人,也对此深为不耻,国在,家才干常在,如若国亡,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自古惟英雄才相惜,谁会看得起这种背弃民族大义之人? 留梦炎咎由自取,只是苦了他的后人,害了浙江人的名声,直至今日,还有这么一句话“两浙有留梦炎,两浙之羞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