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 今天和大家聊一个在民间传说里独一能和乾隆帝媲美的历史人物——明初大臣刘基刘伯温。 前些年,著名小说家马伯庸先生的“乾隆美食地图”彻底让高傲宗乾隆帝“火出了圈”,大家这才知道原来乾隆皇帝不只仅是琼瑶阿姨的“最爱”,还是全国无数小吃店最大的ip。 假如想从华夏几千年历史人物里找出一个在“传说度”上能够和乾隆帝媲美的人物,我想了一想,可能只需明初的刘伯温能够一战了。 贵州梵净山 01、和乾隆帝主要是全国各地“品味各种小吃”不同,刘伯温的民间传说在多样性上就比乾隆帝丰厚得多,刘伯温不只仅是在全国各地品味小吃,还在全国各地断龙脉,以至就连他暮年隐居的中央都横跨四省。 首先来说刘伯温暮年隐居地,关于这个全国至少有三个省的景点宣称刘伯温暮年就是在他们那儿定居的。 贵州梵净山景色区的亚木沟有一座明代院落,景区就宣传这是刘伯温暮年定居的中央;为什么一个浙江人暮年会到贵州铜仁定居呢?梵净山景区宣传手册上说是由于刘伯温为了朱元璋的江山社稷破坏了太多龙脉,刘伯温的教员诸葛亮给他托梦,让他到深山隐居。第二天被吓醒的刘伯温沿着长江一路向西,最后选择在贵州铜仁梵净山亚木沟定居: 他夜宿亚木沟,观这里群山环抱,青山秀水,乃是人世仙境。于是就决议于在此拓荒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起了闲适的隐居生活。 河北兴隆的雾灵山景区也号称是刘伯温暮年隐居地,而刘伯温之所以跑到明朝边疆外的兴隆雾灵山隐居,依据当地景区的说法是由于朱元璋暮年屠戮功臣,刘伯温为了求生,假死避难,然后一路向北,越过了明朝边疆,选择隐居于紧挨着明朝北部边疆,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雾灵山。 河北兴隆雾灵山 更有意义的是江西武宁太阳山景区以及湖北通县太阳山景区,这两个太阳山景区都号称刘伯温暮年曾隐居于此。 而说法都和雾灵山相似,都是刘伯温假死避祸,云游四海的时分选择了太阳山(江西/湖北)定居。 而且最逗的是两个太阳山景区拿出刘伯温暮年定居的证据都是明代残片,上写“安平古刹,刘基故址。” 哈哈,也不知道这两个太阳山景区究竟是谁剽窃谁的文稿。 江西武宁太阳山 梵净山提到刘伯温曾多次为朱元璋断龙脉这件事,其他景区还真有这个说法。 目前笔者找到的就两个:甘肃和湖南。 传说,刘伯温能掐会算,他曾经辅佐朱元璋打下江山,并帮他斩了很多龙脉。听说一共有一百条龙脉,其中九十九条都是被刘伯温斩断的。 在兰州,刘伯温就斩过一条龙脉。刘伯温挥剑向皋兰山下斩去,相连的山脉便被斩出缺口,这就成了后来的大豁岘,皋兰山尾部成了龙尾山,龙血流下的中央就成了红山根。他还在龙尾处修建了四个墩子,即为四墩坪,也称为伏龙坪,坪上还建了一座伏龙亭。 甘肃皋兰山 相似的传说在甘肃省陇南市也有,只不外这一次没有兰州皋兰山那么具有神话颜色,而是刘伯温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断龙头地脉,摧毁地穴,通路改水。 而湖南湘西凤凰也传播着刘伯温斩断龙脉一说,说是刘伯温走到湘西凤凰,看到南华山气势特殊,十分契合龙脉的特性,就调兵五万,开端在龙脉的龙颈处开挖,说来也怪,白天挖了晚上又恢复了,这样挖了七七四十九天,仍是这样。后来刘伯温下令日夜开挖,被挖断的龙颈处就变成了往常的沱江。 笔者置信在其他省也一定有刘伯温斩断龙脉的传说,究竟天下龙脉“九十九条”嘛。 最后就到了美食环节了,刘伯温不只和乾隆帝一样也是个“吃货”,还是一个美食发明家。 前面说他挖断了湘西凤凰南华山的龙脉,招致凤凰沱江年年受水患;刘伯温以为是挖断龙脉,破坏了风水,于是就让人用糯米加鸭血与鸭肉合炒,在严重节日祭奠,后来凤凰风调雨顺,结果就演化成湘西名菜:凤凰血粑鸭。 凤凰血粑鸭 刘伯温当然不只仅发明了凤凰血粑鸭,他还由于创作《烧饼歌》而发明了“伯温烧饼”、由于酷爱吃鱼头发明了“刘基鱼头”、由于随朱元璋征战天下,想念家乡美食,于是发明了“伯温贡兔”、在老家读书,发明了“糯米山药”,就连广东名菜“白斩鸡”也是刘伯温发明的。 而刘伯温对中华美食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糖人。 据传说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再次(我什么要说“再”?)假死避祸,浪迹天涯,这一次估量是没带够钱,被一个挑着糖担子的老人救下,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着糖担子走街串巷,在卖糖的过程当中,刘伯温发明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造出各种糖人,十分心爱,小孩子争相置办,许多人便向他讨教,刘伯温逐一教给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不时传播下来。 02、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民间传说。 依据《明史》记载,刘伯温辞官后就回到青田老家闭门读书,绝口不提政务,最终是在老家逝世的: 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为资善大夫、上护军,封为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胡言乱语,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而从真实历史上看,刘伯温关于朱元璋攫取天下也没有发挥那么大的作用,真正功劳最大的文臣是李善长、胡惟庸,以至就连“毫不起眼”的汪广洋的爵位都在刘伯温之上。 那么,为什么刘伯温能在民间有如此大的名气呢? 这是由于朱元璋固然没有真正重用刘伯温,但是迷信的朱元璋是真的让刘伯温帮自己算命。 《明太祖实录》就有多处记载了朱元璋在做出严重决议之前让刘伯温辅佐占卜吉凶: 庚寅,上亲帅舟师伐陈友谅。……徐达进曰:师直为壮,今我直而彼曲,焉有不克?刘基亦言于上曰:昨观天象,金星在前,火星在后,此师胜之兆。愿主公顺天应人,早行吊伐,上曰:吾亦夜观天象,正如尔言。 从这段记载看,朱元璋就是把刘伯温当做了一个算命先生。 而平定天下后,朱元璋也更多把刘伯温当做一个担任修建宫殿和看风水的专业人士: 庚戌,朔拓建康城。初,建康旧城,西北控大江,东进白下门,外距钟山,既阔远,而旧内在城中。因元南台为宫,稍庳隘。上乃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在旧城东白下门之外,二里许。故增筑新城,东北尽钟山之趾,延亘周回凡五十余里,规制雄壮尽,据山川之胜焉。 换言之,刘伯温固然在正史里并没有那么凶猛,但是他知晓天文的特性被朱元璋拿来算命、堪舆,从民间老庶民看来,刘伯温就是一个能掐会算的“神人”。 其实刘伯温在进入明朝后最高职务不外是国度天文台台长。 而朱元璋在给刘伯温封爵的诏书里也提到了为什么刘伯温能封伯爵的四大缘由: 挺身来归,委质事朕,累察乾象,多效谋猷。 这四大理由里算命看风水是排在出谋划策前面的,可见刘伯温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形象。 而刘伯温“锦囊妙计”的第二个重要缘由是刘伯温死后,他的子孙为了规避朱元璋屠戮,特地找人给刘伯温“立传”,只不外这次“立传”是把刘伯温往神话人物中靠,说他从小被神人传授了天书,特地来辅佐“真龙”朱元璋的。 这就是有名的《诚意伯刘公行状》,依据现有史料我们能够得知《诚意伯刘公行状》的儿子和孙子特地找同乡黄伯生写的。 而《诚意伯刘公行状》也成了刘伯温一切传说的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