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凡丁 来源:中国美术报 摘要:很多喜欢珍藏的人来到欧洲,总会置办一些版画作品或小幅的油画作品。这些作品常常“年岁”不小,创作于18—19世纪,以至是文艺复兴终了之后的一段时间,但由于创作者的名声不甚响亮,身份证明的难度很高,在面对这些作品的时分,珍藏者们常常出手谨慎。但值得大家留意的是,欧洲古典油画市场依旧存在大量未挖掘的矿藏。 很多喜欢珍藏的人来到欧洲,总会置办一些版画作品或小幅的油画作品。这些作品常常“年岁”不小,创作于18—19世纪,以至是文艺复兴终了之后的一段时间,但由于创作者的名声不甚响亮,身份证明的难度很高,在面对这些作品的时分,珍藏者们常常出手谨慎。但值得大家留意的是,欧洲古典油画市场依旧存在大量未挖掘的矿藏。 7月5日的伦敦苏富比“古典巨匠与英国纸上作品”专场当中,荷兰艺术家乔基姆·乌提耶沃尔(Joachim Anthonisz Wtewael)的素描作品《鱼市》(A Fish Market)以110万英镑成交,远远超出拍前设定的4万~6万英镑的估价。 乔基姆·乌提耶沃尔鱼市(部分)成交价110万英镑 “这是一件最新被发现的、市场上少见的艺术家的作品手稿,主题有趣、作品的品相良好。”苏富比古典巨匠及早期英国手绘高级总监鲁宾施坦因说,“多种要素的偶尔融合,促成了这次拍卖的胜利。” 与此同时,伦敦苏富比的古典巨匠油画专场里,一件16世纪的肖像画也引发了猛烈竞价。这件曾经被视为昆丁·马苏斯(Quinten Massys,荷兰习俗画的先驱)或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画家)作品的油画《伊丽莎白肖像》(Portrait of Elisabet),此次被肯定出自弗拉芒画家凡·霍姆森(Jan Sanders van Hemessen)之手,该作也最终以280万美圆的高价成交。 凡·霍姆森伊丽莎白肖像(部分) “我觉得古典巨匠油画市场十分疲软,”经纪人理查德·费根说,“大家往常都关注于当代艺术。”而据拍卖行透露,人们对这些作品的成交价钱之高感到诧异,究竟“不温不火”才是欧洲古典艺术市场的常态。但中国买家的参与,让这一板块有了沸腾的迹象。 纽约的艺术品经纪人亚当·威廉姆斯为中国藏家提出了这样的倡议:在珍藏的起步阶段,买家应该更多地与艺术研讨者打交道,寻求中肯的意见;不要刻意追逐艺术家名气,要学会寻觅高质量的作品;为了投资保险起见,最好从置办低价的手稿中积聚阅历;延聘一位修复师,古典绘画在被清算之后,常常会显现出与刚被发现时完整不同的状态;不要抱着侥幸的心态,试图捡漏。 除了珍藏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圈套外,关于中国藏家来说,目前昂扬的艺术品进口关税税率(33%),也是一个必须思索在内的要素。 本文章来自中国美术报APP 中国美术报网址:http://www.zgmsbwe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