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梅比《心向田野》:讲述“自然治愈”之道

2023-1-23 09:49|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121| 评论: 0

摘要: 熟习鸟类和植物的英国博物学家、自然文学作家理查德·梅比,长期努力于讨论自然和文化的关系,并因撰写《免费食物》《描画自然》《不列颠植物志》《吉尔伯特·怀特传》《杂草的故事》等著述,被誉为自然写作的旗手之 ...

熟习鸟类和植物的英国博物学家、自然文学作家理查德·梅比,长期努力于讨论自然和文化的关系,并因撰写《免费食物》《描画自然》《不列颠植物志》《吉尔伯特·怀特传》《杂草的故事》等著述,被誉为自然写作的旗手之一。但是,正是这位浸润于自然之美的作家,依旧在工作压力和原生家庭问题面前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通常以为,自然是能予人宁静、安慰创伤的,“自然写作旗手”的健康状况便不只仅是一个人的事,在某种水平也上影响了读者对自然及自然文学价值的判定。

理查德·梅比《心向田野》:讲述“自然治愈”之道


众所周知,抑郁症是典型的都市时期病。动物不会患此病,农耕文化时期也极罕有这病症。究其缘由,无外乎现代文化做到了让人免于饥饿,却没有让人放松神经,是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不谐和的结果。理查德·梅比寻觅治愈的方式,是再入大自然,与大自然重新对话。他卖掉了都市的房子,辞去了工作,只带上一些写作需求的东西,两台打字机和一抽屉的办公用品,搬到了荒野一座有着110年历史的老宅,开启了新的生活。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把自己重新“变成一张白纸”,任由自然去书写。


简言之,作者住在橡木小屋中,与猫咪为伴,他远足、观鸟、探寻奇特的动植物。年过半百的他结识了人生伴侣波莉,在爱人的鼓舞下,他重新开端写作,万物在他眼中又鲜活起来,他解脱了抑郁的搅扰,重新投入自然的怀抱。他仔细察看,尊重和敬畏每一个生命,思索着文化与自然的边疆、人类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这期间所写的书稿,便是这部新译介为中文出版的《心向田野》。


与作者以往的自然书写更多着眼点于树林、杂草背地的植物文化和自然历史的写作作风不同,《心向田野》坦陈了作者人生遭遇的困厄。但是这本书里也不只仅是个人自传式的书写,在与抑郁症苦苦的缠斗中,他也努力走向自然,重新开启自己的察看和写作。也正是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深化探求和了解、对那些野性而富有诗意生灵的关切,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荒野的价值和意义等问题的持续思索过程,给他带来了启迪和支撑,抵御了焦虑,也重塑了他的重生活。


《心向田野》所涉人物和故事众多。这其中要特别指出诗人约翰·克莱尔,作者理查德·梅比的作品重复提及他。克莱尔是十分特别的一种博物学家类型,其诗作基于细致察看描写一个更大共同体(天人系统)中的许多成员(如人、鸟、植物),把它们作为有机的生态整体来看待。克莱尔与梅比都是英国人,都写作,都生了病,还住进了同一家肉体医院。这些可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用行动体证了“我与中央”的关系。其中,“我”指有生有死的有限个体,“中央”不是指地道空间,而是指细致的、理性的、物质的、杂多的、万物交联的处所。人生在世,必须了解自己的周围,熟习“中央”。但是,现代社会鼓舞人们走出闭塞丑陋的“中央”,奔向全球化四通八达的“他乡”,使自己漂浮在人工世界的不肯定“空间”中,由此构成了许多时期病症。


那么,人与自然世界,应当是怎样的关系呢?作者在书中提示:人固然是两脚直立的、有智识的理性动物,也不能不时理性,人也要习气做好自己的动物身份。所谓的“动物身份”,便是重返大自然,回归自然。


作者最终病愈的结果印证了一句话:个体经过更多地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但是解放自己。不时地走向自然,安置内心,是辅佐现代人走呈现代病症的一种可能。而这,或许正是梭罗所说的“荒野蕴藏着这个世界的救赎”这句话里包含的丰厚而深化的意义。


(《理查德·梅比<心向田野>:讲述“自然治愈”之道》源自《贵阳日报》)


编辑:舒 锐


编审:肖 燕


签发:田 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