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判·特稿 | 刘复生2022年度私人阅读

2023-1-18 12:59|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200| 评论: 0

摘要: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文艺批判文艺批判元旦特稿(点击阅读): 2022年总目录 2022年度文学作品书单 韩少功2022年度私人阅读 祝东力2022年度私人阅读 罗岗2022年度私人阅读 贺桂梅2022年度私人阅读 刘复生刘复生2022年度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文艺批判


文艺批判元旦特稿(点击阅读): 2022年总目录


2022年度文学作品书单


韩少功2022年度私人阅读


祝东力2022年度私人阅读


罗岗2022年度私人阅读


贺桂梅2022年度私人阅读

文艺批判·特稿 | 刘复生2022年度私人阅读


刘复生


刘复生2022年度私人阅读


疫情缘由,今年阅读时间多了一些,特别是封控和静默状态中,效率更有保障。当然是旧书居多,不外有些杂多,不易取舍,为了限制数目,就只列几部近年出版的新书。先声明,不是引荐,只是极端个人化的一份阅读随感,关于疫情时期的阅读记载而已。不含功利性阅读的书目,不论书自身多好,只需和写论文开研讨会或讲课做讲座有关,都偏离了自由阅读的性质,不再列入。


今年阅读,有三个主题值得说几句:招认、马尔库塞、第三帝国。


一、招认


招认,招认的政治,是后现代主义兴起以来多元政治的一面旗帜。在九十年代以来的中文语境中,见到招认马上会联想起泰勒。但是,霍耐特讨论的招认与此无关,他对认同或身份政治那一套也颇为不屑。在《招认》中,他另拉了一条关于招认的思想史脉络。


更精确地说,是拉了三条线索。第一条,法国的线索,卢梭、萨特,包含拉康和阿尔都塞。第二条,英国的线索,休谟、亚当斯密、约翰密尔。第三条,康德、费希特、黑格尔。

文艺批判·特稿 | 刘复生2022年度私人阅读


《招认:一部欧洲观念史》


[德]阿克塞尔·霍耐特 著,刘心舟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3


当然,霍耐特对三条线中止了整合,归结到黑格尔,精确地说是早期黑格尔或耶拿的黑格尔,他试图从中挖掘思想资源,为新的政治计划提供启示。这层意义,在他的另一部著作《为招认而斗争》中就全面展开了。不外,在更新的著作《我们中的我:招认理论研讨》中,霍耐特又修正了这一观念,明白招认自己错了,改口说,黑格尔后期并没有悖离早期的主体间主义,从《肉表示象学》到《法哲学原理》,他都在深化早期的招认理论,并展开出了一套完好的社会正义准绳。


这个计划是不是好,权且不论,霍耐特对现代欧洲思想的阐释,挺有启示。我以为,这本书好就好在,展示了西方现代思想或资产阶级肉体的理想性的一面。我们总在批判现代性,但似乎已丧失了重新进入这条思想脉络内部,中止同情之了解的才干。

文艺批判·特稿 | 刘复生2022年度私人阅读


《为招认而斗争:论社会抵触的道德语法》


[德]阿克塞尔·霍耐特 著


胡继华 译 / 曹卫东 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3

文艺批判·特稿 | 刘复生2022年度私人阅读


《我们中的我:招认理论研讨》


[德] 阿克塞尔·霍耐特 著,张曦等 译


译林出版社2021-8


作为哈贝玛斯的徒弟,霍耐特强调的这种“未完成的现代性”,是值得注重的。按他的意义,现代传统,一言以蔽之,就是招认。马克思对苏格兰道德哲学的批判性继承,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法权哲学的发明性转化,同样是对人类社会基本问题的回答。其中就包含,个人和他人应该构成什么样的关系,社会的构成准绳是什么,如何结成既保障自由又相互成全的分离体?


至少在客观上,上升期的资产阶级也是试图处置这些问题的,但细致展开的历史理论却越来越偏离了初衷。思想蜕化为赤祼裸的权益。于是,招认成为近代以来最重要的主题,在斯密的道德情操论里的“同情”,康德和黑格尔市民哲学里的“尊重”,谁也离不开谁的主体间性,逐步变成了地道以金钱为中介的权益关系,借助枪炮、钢铁和人类学中止自我确认的哲学激动,以及构筑新型主奴关系、殖民结构的强力意志。


资产阶级在上升期还是要讲个道德情操,即便办坏事也要找个理论依据,先过自己良知这一关,至少糊弄一下,这和后来不一样。就如我们的八十年代,学者也爱钱,但总要装装样子。哪像往常,为了利益,无所不为,以至参与完某个无耻到极点的严重项目论证会,还悍然满世界宣传,毫无心理担负。这就没措施了。


霍耐特所肯定的基于“同情”和“尊重”的招认并没有推行进来,它最多只局限在欧洲共同体内部。而新大陆的“发现”,反倒反向消费出了作为整体的欧洲自我。没有外部,就没有内部。没有他者,就没有自我。没有猖獗,就没有理性。没有野蛮,就没有文化。只是为了自我,才一厢甘愿地消费出了关于他者的想象,主体之间曾经没有对等和尊重了,他者其实曾经成了非人或异形了。大英帝国上流社会的舞会,以至乡间霸道总裁达西的恋爱,都以万里之外的印度贫民窟为前提;罗切斯特的庄园生活,他的家族财富的历史秘密,恰恰在于阁楼上的疯女人,而梅森关联着南洋的地缘政治。同样,简爱表兄对呆板婚姻美德的向往,联通着海外传教的崇高热情。于是,他者固然是内在于自我的构成要素,却又丧失了作为主体的意义,成为不再可见的黑暗之心,这最终使自我的根基不再稳靠,马克思意义上(或者说西方的良性主体哲学脉络中)的真正的人,也必将旁落。


霍耐特当然是想重新动身,正本清源,重新想象一种新的世界性政治计划。能够说,他对欧洲思想的这种读法暗含了批判性的视野。或许,正因如此,他对当代的身份政治就不怎样感冒,由于,它在根子上并没有跳呈现代历史的黑暗思想。的确,理想中,我们看到,这种招认政治,很容易就蜕化为原教旨化的激进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也常常会被利益集团应用,引向群体撕裂,成为瓦解政治分离,摧毁社会行动才干的伎俩。

文艺批判·特稿 | 刘复生2022年度私人阅读


《身份政治:对威严与认同的渴求》


[美] 弗朗西斯·福山 著,刘芳 译


中译出版社 2021-10


认同政治的这种激进主义转向所引发的危机,正是福山新著的起点。应该说,福山所讨论的问题,以至讨论问题的措施,都是老的身份政治那一套,霍耐特看了,估量会不以为然吧。不外,必须招认,福山抓问题还是能够的,固然答案不一定对,或者说,普通错误。但是,脚踏实地地讲,福山绝不像有些人以为地那样不靠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之人》批的人多,真看过的人很少。其实,福山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深得西方思想特别是黑格尔和尼采的精髓,微言大义,所谓历史的终结,也并不全是为资本主义唱赞歌,末人,哈哈。错得精彩就行了。谁能保障对?精彩的错误比空泛的正确更接近真问题,也更接近谬误。在抓问题上,福山和他教员廷顿有些像,眼光虽不如教员狠毒,但学问上还是高出不少。


二、马尔库塞


这套“马尔库塞文集” 是从马尔库塞未出版的各类文稿当选编的,除了论文、研讨讲演和书评,还包含书信、演讲稿和访谈录,道格拉斯凯尔纳编的,这是我特别喜欢的学者和批判家,他为每卷写的长引言特别好。共六卷,只列我最感兴味的两卷。


马尔库塞是我刚接触西方现代文化理论时最喜欢的理论家,那还是九十年代初呢。往常看,那时的了解太肤浅了,这倒不全是个人的错,我们的八十年代塑造了一个浪漫化的呆板印象。这套文集展示了一个全面而丰厚的马尔库塞,更重要的是关于了解六十年代特别有价值,一方面这些文章自身具有史料性,另一方面,由于马尔库塞文化理论的激烈介入性和庞大影响,事实上,我们基本无法绕开他的理论去实证主义地掌握六十年代历史。


《马尔库塞文集第三卷:新左派与20世纪60年代》


[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 著,陶锋等 译


人民出版社2019-11


马尔库塞就是六十年代。终其终身,他都是一个怀着乌托邦幻想,永不接受压制次序的应战者,不论那是俄式的集体主义还是物质、技术压榨灵性的后工业社会。而且,他永远坚持超越任何民族和国度单位的世界性的道义立场,也难能可贵。


和其他的文化批判理论家不同的是,他历来没有放弃寻觅批判理论落地的可能性。他不时在寻觅物质力气,对立性的社会基础,或新的政治主体。固然他的斗争计划显得过于乌托邦化,带有更多无政府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颜色。历史证明,他找到的替代无产阶级的反动主体,左派学问分子和青年学生,是成不了事儿的。而在灵魂深处闹反动,在本能中对资产阶级文化中止内爆,也不可能胜利。新理性和审美之维,假如不能和物质消费,和宽广人民大众的真实诉求相分离,一定只能是行为艺术。以至最后变成了历史的狡计完成的必要环节。结果,反文化被整合进了补强的全球资本主义次序,成了资产阶级文化升级的补丁。对各种弱势、边沿群体的关怀,也一不当心就蜕化为白左的虚伪表演,成了中产阶级子弟申请名校的意愿履历。


《马尔库塞文集第六卷:马克思主义、反动与乌托邦》


[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 著,高海清等 译


人民出版社2019-11


不外,这不能全由马尔库塞担任,它们也不是承认六十年代的理由,相反,这些末流的呈现可能恰是马尔库塞肉体丧失的结果。不可承认,马尔库塞自己不时是很严肃的,六十年代文化反动也的确有理想的难处,是没措施的措施。要允许失败。


真正可悲的是,一切人都认了,不再以为还可能会有另外的不一样的世界。往常基本就这样了。我特别怀念马尔库塞这样的人,更怀念那个还愿意置信马尔库塞的时期。


资料是丰厚的,也不乏一些八卦内容,让我们窥探到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人事矛盾,马尔库塞那些细小的生计的考量,他决议为中情局工作的种种情由。真正的思想家不是没有这些系统,但是,关于马尔库塞来说,在不牺牲准绳的前提下,保障基本的生活条件就够了,生活只是为了更好地做正派事。物质生活历来不是目的。


三、第三帝国


英国历史学家埃文斯的“第三帝国三部曲”中,我对中间这一部特别感兴味。


总体而言,三部曲的理论性不是太强,观念谈不上多新颖、深化,作者自述,就是要个全面和细致。这的确是其优点。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应有尽有,宽银幕和长镜头相得益彰,但究竟是资深历史学家,史料扎实,不乱讲故事(也讲),立场比较抑止,不乱带节拍(悄然带)。这和记者写的《第三帝国的兴亡》等盛行著作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缺陷就是比较学究气,直接上硬菜,阅读体验上比较差。

文艺批判·特稿 | 刘复生2022年度私人阅读


《当权的第三帝国:第三帝国三部曲02》


[英] 理查德·J. 埃文斯 著,哲理庐 译


九州出版社2020-2


由于全和细,书就比较厚。当然,不用全看,这部书的另一个优点就是时间线和主题比较明晰,大家能够挑感兴味的部分读。我最感兴味的是,从魏玛到帝国时期,德国各阶级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心态如何,以及纳粹的文宣工作是怎样做的。看看这部书在这些问题上提供了哪些说法或新的资料和描画。


由于写得细,自然容易把读者带入情境,让人设身处地想问题:假如我们置身德国的三十年代,又会如何?估量也是一样。想法都一样,行为也一样。由于,内外交困,老庶民需求一个巨大的元首,假如没有,他们甘愿把对救世主的光环投射到一个艺考生身上去(想起一个笑话,美术生落榜怎样办?二战!)。自由主义者随意放弃了自由,法条主义者玩火自焚,左派也充溢了各种幻想,认不清形势。德共完整不讲战略,不会搞统一阵线,苏联式的教条主义激进作风又引发了中间等级的普遍恐惧。而纳粹则左右逢源,始乱终弃,取得了中间等级和下层民众的普遍反对,既争取了激进主义的支持,又胜利挖了工人政党的墙脚;岂但保住了新教的基本盘,又让部分天主教转了粉。真应了那句话,渣男最懂怎样提供心情价值,知道各群体想要什么,差别化效劳,看对象下药,发现上当就晚了;手法灵活,能应用议会就讲民主,但从不迷信程序,冲锋队街头暴力历来不含糊,盖世太保深夜破门杀人连个理由都懒得给。


激进老迈的兴登堡不行,政治天真的工人阶级也不行。局面乱轰轰,众望所归啊。哲学家们也希望元首承担起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的巨大的决断。脆弱的魏玛官僚只知守着一纸宪法手足无措,那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另找狠人,即便明知道元首不外是个小丑,也要维持他作为主权者的克里斯玛,好靠拢起德意志民族的原力。埃文斯批判了那种文化主义的解释,它把纳粹的崛起了解为某种民族性格或文化传统的产物。事实上,这主要是由社会政治形势决议的。哪个民族都一样。


关于中间等级(书里译作中产阶级,其实涵盖很普遍)和工人阶级的部分,有些资料值得看看。


在最终的崩盘到来之前,没人知道元首不行,知道也会伪装不置信。齐泽克说,什么叫认识形态?那就是,一切人都不置信,但都会照着做。


第三帝国的一切人,都不知道未来的结局和最终的答案,身在局中,无法做出明智的判别。这是这部书有意义的中央,盛行的第三帝国史论都是从战后的角度回想历史的,或者说,清算历史的,所以自然带上了正义必胜的浓厚的道德训诫气息。但其实,历史充溢不肯定性,并不是一定的,按当下盛行的说法,历史是量子力学的,不是牛顿力学的,纳粹上台,完整当权,走向全面战争,都是有机遇避免的。通常的纳粹史,都讲得充溢宿命感,不论是文化主义的讲法还是唯物主义的讲法,似乎一切都已一定,大约这样说就减轻了每一个人的道德义务。埃文斯并不这么以为,历史之所以呈现这样的轨迹和结局,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或,大家都不够努力的结果。偶尔性不时存在,机遇不时存在,都被糜费了。


原本,“理想国”的书,我并不怎样愿意看。但关于纳粹史,借新书重温一下,也是应该的。


END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判·特稿 | 韩少功2022年度私人阅读


文艺批判·特稿 | 祝东力2022年度私人阅读


文艺批判·特稿 | 2022年度文学作品书单


文艺批判|2022年总目录


文艺批判 | 刘复生:为什么非得是《伤痕》?


大时期召唤真的批判家


转载文章请阐明来源,运用编者按也请阐明状况


编辑 | 文艺批判编辑部


图源 | 网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