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燃”系音乐剧《摇滚学校》开端在上海演出了。今年一月,我们曾赴墨尔本观看了此次巡演版的演出,精彩的编排和孩子们出色的演绎令我们耐久地谈论它。好戏的嘉毅依据自己校园时期的记忆真情实感地写下《你一定不敢带自己的娃去看这部音乐剧》(点击题目进入阅读,下同),剧场摩天轮的小乱则喊出《这群孩子,比你更懂摇滚》,我也追想起自己的过往,带着对原作电影的爱写了《 里,住着我们永远的青春期》 。 由于我们都真的、真的、真的喜欢这部音乐剧。 《摇滚学校》剧照,下同 2月21日,《摇滚学校》上海首演,我们又追星般赶赴现场,正如此前在墨尔本采访小演员时我对他们说:“I will play the role of a huge fan of your guys in China.” 撰文 | 孔德罡 《摇滚学校》改编自2003年理查德·林克莱特导演的经典电影,而它对音乐剧迷来说,还有一个愈加耀眼的光环:安德鲁·洛伊德·韦伯作品。 韦爵爷在音乐剧范畴不可撼动的宗师位置早已毋需赘述:七十年代《耶稣基督万世巨星》《艾薇塔》,八十年代《猫》《剧院魅影》,九十年代《日落大道》,有这些流芳百世的巨匠经典排在创作年表里,哪怕爵爷从此中止音乐创作,他也是这个时期能够被称作是“音乐剧”的同义词,无可争议的一代宗师—— 说这些的意义其实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韦爵爷,除了2010年毁誉参半,至今出路未卜的魅影续集《真爱不死》和担任制造人而非作曲的几部大卖作品如《孟买之梦》《绿野仙踪》外,似乎曾经很久没有再原创一部叫好叫座、可称传世的音乐剧了。固然这关于韦伯自己毫无损失,但却一直是当代简直没有人不是被韦伯的作品启蒙的音乐剧迷们的一大遗憾。 韦爵爷 《真爱不死》 幸而,宗师的才气和野心并未消磨:2016年,百老汇迎来了他的《摇滚学校》。 这部爆红的摇滚大作不只宣布了韦爵爷的华美归来,也惊喜地让剧迷们发现:那个曾经在《耶稣基督万世巨星》中推翻一切,张狂恣肆的摇滚青年,依旧在年逾七十的韦爵爷身上“never dies”。 此情此景,对任何一个音乐剧迷来说,都是最好的音讯。 《摇滚学校》原本的故事,严肃请求起来,像个不理想的童话。 在摇滚乐队混迹数年毫无成就的杜威,在用推翻性的摇滚音乐和教学措施,不可思议地迎战精英阶级的激进价值教育体系并取得胜利的同时,也达成了个人价值异常主流的,异常不“摇滚”的“美国梦”式自我完成。 以至有苛刻的评论家以为,《摇滚学校》的故事简直是对“坚持反对,坚持愤恨”的摇滚肉体的收编和消费,意味着对价值和解的痴心空想,更过火的,是对商业机器对人的异化作用的彻底投诚。 电影版《摇滚校园》 面对这些必定会呈现的质疑,音乐剧制造团队并没有听之任之,或者以一个“何必这么严肃”的托词去掩盖、逃避自身故事的童话性。 在《摇滚学校》的舞台上,你会鲜明地看到一种共存而非和解,多元而非压服,坚持而非改动,一种“反童话”的童话肉体—— 这个热血的、“中二”的故事此次的舞台复述,对我来说最大的感受是:同样是一场乌托邦之梦,这场梦却不专注于大家原本预想到的“摇滚解救世界”,不那么醉心于改动、批判、压服,而更多的有关沟通、了解和求同存异。 你知道它是梦,但它是那么坚实,它是那么有压服力。 我们得以看到摇滚音乐人的自我反省:依然有对盛行歌手的激烈不屑,对“真正巨大的摇滚明星是得不到奖”的自豪,但却能够直面要摇滚乐当代“空有美观皮囊”,被商业化所圈养的现状,直面摇滚乐被夸奖“酷”却又同时被边沿化的社会位置,直面摇滚乐手的“幻想”都不能养活自己以至在伤害同样酷爱摇滚的人。 这个故事能够被挖掘出的新一面是:不只是摇滚解救了这群孩子,而同时也是这群孩子在刺激、解救一个陈腐的“摇滚”。 而对这群才气横溢的孩子们来说,“摇滚”也不再一定需求附带那么多的压力和社会的悲吟,“摇滚”的更大意义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说”的方式。 激起他们在舞台上闪烁光辉的也不是杜威在“摇滚文化课”上讲述的复杂社会历史故事,而仅仅是对作业的厌烦,对与家长无法沟通的悲伤,对自我独立的盼望,对朋友、对集体荣誉和自我价值的渴求……杜威树立了一个“乐队”,一个“团队”,“摇滚”在此时承担的也不再仅仅是时期青年们的迷茫眼光,而更多走向了人与人的沟通、感知和共情——某种意义上,这意味着摇滚乐文化终于和传统音乐文化中止了一次不忘初衷的对等对谈。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被绑架的,无论是被常春藤院校所代表的传统中产阶级价值,还是被摇滚乐带来的推翻、草根、叛逆的价值。一切人都寻觅到了自己想要的:在长达10分钟令人百感交集的“摇滚学校”乐队天外飞仙般的LIVE演出后,其实作为一个摇滚喜好者的我,并没有单单喊出“摇滚不死”,没有特别感遭到那些我耳熟能详的有关摇滚文化“伤花怒放”般的动人,我感知到的动人,是超出任何一种单个价值的:这种动人叫作“美美与共”,叫作“各得所愿”。 杜威终于证明了自己置信的摇滚乐文化能够解救世界;奈德和帕蒂认识到人生不只仅能够只活成一种样子;No Vacancy乐队或许能认识到自己的音乐还有很多缺乏;孩子都在乐队里找到了自己擅长的事情,找到了学习的目的和动力,找到了友谊、集体和独立自我;家长和教员们也找到了能与孩子们完成心灵沟通、教育和共同长大的全新方式。 韦爵爷在节目册扉页说道,“音乐不只仅能够给我们带来欢乐,音乐还能够让我们更优秀”。 他自己在《摇滚学校》里的表示也可谓优秀:除了继续贡献超出言语能够形容的流利而灵气的美好旋律,爵爷在编曲上也尝试了各种摇滚乐的写作技巧——经典的披头士老情歌摇滚、朋克摇滚、华美摇滚以至古典乐跨界摇滚……而不只仅是废品的冷傲,经过剧情他还展示了一支乐队各种配器如何组合的构成过程、以及一首歌从创作者嘴里的零散句子最终被捏合成型的流程,韦爵爷不只在音乐上再增造诣,他愈加贴合剧作的作风化创作,更是《摇滚学校》能够嗨翻全场的黄金保障。 其实我们知道,假如这个故事是真的,第二天杜威或许依然是个被其他乐队开除的失败者,孩子们依然要做数学题要拿金色星星,家长们依旧要忙于生活和工作,小学依旧道貌岸然地教授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但至少他们有了希望—— 希望存在的理由是,这种美美与共,多元共存,各取所需的奇迹般的“天下大同”,曾经完成过,而且愈加容易完成,愈加值得去完成。 特别在《摇滚学校》演出的每一个夜晚,都能够完成。 我们亲眼见证了这一切,我们必将忠于乐队,stick it to the man! 演出几天来,音乐剧《摇滚学校》可谓“0差评”,很多上海的朋友都表示“燃”系音乐剧实至名归。总之就是一定要看! 接下来的巡演场次贴给大家: 音乐剧《摇滚学校》中国巡演 --上海站-- 时间:2019年2月22日 - 3月17日 地点:上海大剧院 --北京站-- 时间:2019年3月22日 - 4月14日 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广州站-- 时间:2019年4月19日 - 4月28日 地点:广州大剧院 --厦门站-- 时间:2019年5月3日 - 5月6日 地点:厦门闽南大戏院 --深圳站-- 时间:2019年5月10日 - 5月12日 地点:深圳保利剧院 --苏州站-- 时间:2019年5月28日 - 6月2日 地点: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 北京站购票请戳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