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变革三年行动典型案例 | 中车株洲所:一核两翼三化树立“双百”标杆 编者按 随同着国企变革步入“深水区”,应战更多、难度更大。在2021年6月4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变革三年行动推进会上强调,要多推典型、多出阅历,认真学习自创国内外各类优秀企业优点,总结推行“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对标一流管理提升标杆企业”变革阅历,鼓舞支持基层大胆变革创新,以点带面把变革向纵深推进。 国企变革三年行动以来,从中央到中央,从重点任务到专项行动,产生了一批叫得响、可自创的成果和阅历。在2022年8月的“国企变革三年行动专刊”中,我们从8个任务范畴选取了12个典型案例,为大家展示央企国企是如何充沛发挥典型引领的示范作用,推进变革工作走深走实,并不时取得新的成就。 今天,为您分享第九篇案例 《中车株洲所:一核两翼三化树立“双百”标杆》—— 中车株洲所:一核两翼三化树立“双百”标杆 文 · 本刊记者 吴笑妍 《国资讲演》杂志2022年第8期 2018年8月,国企变革“双百行动”正式启动。不同于以往的专项试点,“双百行动”是一个综合性的变革行动,是要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基层国有企业,全面落实国企变革“1+N”政策体系,全面应用前期各专项试点取得的阅历成果,打通变革推进的“最后一公里”。 2018年以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讨一切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深化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企变革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中国中车的重要指示肉体,秉承“想改、敢改、真改”的态度,扎实推进“双百行动”,实施“一核两翼三化”综合变革,即一直坚持党的指导,据守风险防控底线,以“人与鼓舞”为中心、“产业分类变革、科技体系创新”为两翼、“管理现代化、运营市场化、管理协异化”为支撑。实施“双百变革”以来,停业收入从2018年295亿元增长至2021年362亿元,资产总额从513亿元增长至750亿元,累计发明利税200亿元,完成可持续高质量展开。 中车株洲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坦言:“我们公司的展开进程,就是一部变革展开、自主创新、超越等候的斗争史。” 一个中心举贤使能 中车株洲所以“人与鼓舞”为中心,构建运营管理、专业管理、工程技术、营销贸易、能工巧匠5个通道、6个层级、19个等级的职业展开体系,促进员工事其所好、精其所专、成其所想、得其所值,职业生活从单一“挤官道”向“多通道”展开转变。 同时,注重科技人才、青年人才和中心人才培育展开,畅通“心无旁骛做科研”提升机制,将研发人员的层级上限设为最高,基于才干变更的梯度,设计青年人才“小步快跑”提升机制和中心员工“稳步迈进”培优机制。 为了有效吸收和留住中心人才,中车株洲所以岗位、才干、绩效为“3”要素,严重科研项目预定、设计学问积分、质量攻关、创渎提案、青年科技人才长大鼓舞等为“X”,将科技人员个人年度总收入与其创新贡献强挂钩,并对中心科技人才实施工资总额单列,薪酬水平为其他同等级岗位1.5倍以上,近三年青年科技人才流失率从7.4%降落至3%。 一次性引才近千人,中车株洲所2022年人才引进创十年历史新高 除了构建多元化的职业展开跑道、多层次的职业展开等级和实施“3+X”薪酬分配方式,中车株洲所在此基础上,动真碰硬,探求性地推出中长期鼓舞举措,打造展开利益共同体。 “假如不动存量,就很难推进真正的变革。”中车株洲所人力资源部担任人引见说。2020年,中车株洲所主动合同到期、主动解约的人员约40名。这部分以往不会碰的“硬骨头”,他们主动拿起来了。 中车株洲所坚持“存量重点用分红、增量重点用股权、现金与股权鼓舞相分离”,多元化、精准化实施岗位分红、超额利润分享、科技型企业股权鼓舞、混改企业员工持股、科技人员跟投、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奖励和上市公司员工战略配售等鼓舞举措,超越1600名中心主干员工成为与企业同展开、共长大的事业“合伙人”。 两翼发力保驾护航 企业是产业展开的主体,产业是企业立足的基本。而唯有创新,才干把竞争和展开的主动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中车株洲所以产业分类变革和科技体系创新为两翼,真实增强企业展开内生动力。 2018年以来,依照国务院国资委的统一部署,中车株洲所盘绕其战略定位,着重思索股权结构、投资者类型和变革目的之间的关系,将子企业分红支柱型、长大型、培育型和退出型四大类,分层分类实施产业差别化变革。 中车株洲所坚持“分层分类、混资引战、转制提效、依法合规”准绳,支柱型产业着力提升引领优势,经过上市“广积粮、高筑墙”,2021年时期电气登陆A股科创板,完成“A+H”双通道资本规划;长大型产业着力中心业务瓶颈突破,经过战略并购“借梯登高”和员工持股“共享共担”,在国内率先建成掩盖IGBT“芯片—器件—模块—系统”的自主创新和范围制造才干;培育型产业着力引入战略投资者,促进业务孵化破局,并树立培育期风险分摊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2018年以来,经过混改累计引入非国有资本76.2亿元;坚决退出非中心非优势业务,2016年以来共压减了28户“两非”企业。 混合一切制变革是国有企业变革的重要突破口。李东林表示:“经过混改,力图在产业协同补短、体制机制创新、资本价值回报三个方面完成新突破,助力产业高质量展开。” 中车株洲所坚持“业务放权、监视到位、共性共享”准绳,“一企一策”实施动态授放权:支柱型产业在分公司设立、组织调整、产品线准入、固定资产投资、投融资计划、人事任免、薪酬分配等方面应放尽放;长大型、培育型产业在组织调整、人事任免、薪酬分配等方面宜放则放。发布“26+16”条红黄线,划定运营和管理行为“禁区”,实施指导干部合规履职积分制度,确保受权与监视、放活与管好相统一。 作为一家由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的科技型企业,中车株洲所牢记“创新”二字,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深化科研体制机制变革,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树立“开放、协同、一体化、国际规划”的创渎体系,推进中心科技自主可控。 中车株洲所每年科技投入占比8%,其中20%以上用于基础前沿和共性技术开发。为了让科技创新转化为实真实在的消费力、竞争力,中车株洲所树立变流技术国度工程研讨中心、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国度重点实验室等共5个基础前沿研讨平台,成立电气技术与资料工程研讨院、双碳中心及26个专家工作室等共性平台技术研发平台,依托产业树立12个行业应用中心,坚持“贮藏一代、预研一代、研发一代、配备一代”,打造自主化中心技术体系。 2021年12月26日,中车株洲所时期电气发布国内首款基于自主碳化硅(SiC)大功率电驱产品C-Power 220s 2021年12月26日,中车时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国内首款基于自主碳化硅(SiC)大功率电驱产品C-Power 220s,所搭载的硅化器件、电传播感器,均为时期电气自主研发。 在这样的分层协同研发体系下,中车株洲所先后荣获国度科学技术奖15项、省部级科技奖228项、中国专利奖20项,受权有效专利5910项,主导国际、国度和行业规范362项,85%以上的科技成果完成了产业化。 中车株洲所瞄准前沿范畴,从自己最拿手的、市场最抢手的方面入手,依托“器件、资料、算法”三大根技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交通和能源配备“动力之芯”,让我国高铁装上自主化的牵引与控制系统;鼎力推进IGBT等“五基”问题处置,加速突破芯片、SiC器件、高性能复合资料等“卡脖子”技术;攻克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新一代永磁牵引系统等前沿中心技术…… “三化”支撑提质增效 增强管理是企业展开的永世主题,是企业完成基业长青的重要保障。中车株洲所着力管理现代化、运营市场化、管理协异化,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 管理机制是提升企业生机和效率的重要基础,不少“双百企业”着力完善法人管理结构,明晰各管理主体权责边疆,持续将中国特征现代企业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效能,中车株洲所是其中之一。 中车株洲所不时完善中国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特别突出政治引领,以党建进章程、党委前置研讨、党委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规范“三会一层”权责体系为基础,把党的指导充沛融入公司管理各环节。同时,完成外部董事占多数,完善董事会对经理层受权制度,全面落实董事会中长期展开决策权、运营层选聘考核权、薪酬决议分配权等6个方面15项细致权责。 中车株洲所全球首创的城市新型轨道交通制式智轨电车,兼具有轨电车与公交车优势 扭住人事制度变革这一“牛鼻子”,中车株洲所经过末位淘汰、竞聘上岗、刚性考核等一系列“杀手锏”,打掉利益固化藩篱。 首先,对指导人员分群体强迫排序考核,后5%列入绩效处分和末位淘汰范围。对员工实施职业展开等级持续认证,设定层级认证有效期,到期重新认证。近三年,9人排在“末位”退出指导岗位,75位指导人员年度考核“分歧格”被降级、调岗,近百名专业岗位员工认证不达标降级。 其次,积极推进经理层公开竞聘和“总经理组阁制”。经过“发帖揭榜”选聘总经理,经理层副职则由总经理提名,完成“选一人、一人选、共进退”。近三年,15家产业单元总经理“揭榜挂帅”并完成组阁,有10名经理层成员竞聘失败转入普通岗位,另有4家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 再次,董事会成员、党委指导人员、经理层成员、职能部室担任人实施“两制一契”管理,构建了“基本+绩效+任期+中长期”目的考核和薪酬兑现体系,浮动薪酬平均占比超越80%,且与契约化目的考核结果刚性挂钩。 此外,中车株洲所突出资源共性共享,经过专业职能整合和专业才干提升,努力打造“五强”价值型本部,即强战略协同,以战略驱动业务结构优化,包含新业务拓展、既有业务升级以及业务重组、退出等方向选择;强研发协同,以研讨院为支撑推行集成产品开发;强市场协同,实施“运营城市”战略;强迫造协同,完成资源柔性配置和区域基地共建共享;强管理协同,经过资源共享中心、行业协同平台、产业帮扶等机制,显著提升组织效能。 借助“双百行动”的契机,中车株洲所显著提升了企业生机、效率和中心竞争力,并于近日在中央企业所属“双百企业”2021年度专项考核结果中成为39户“标杆企业”之一。变革只需中止时,没有完成时。“身处新的时期方位,标注新的变革起点,要完成新的变革目的,就必须实施新的变革硬招。”李东林说。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