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南明永历帝被俘,次年李定国病死,部将有的牺牲,有的降清,终了了以大西军为主体的西南抗清斗争。南明终了了吗?显然还没有,由于除了台湾的郑氏和张煌言部驻于浙江沿海岛屿外,在中国大地上继续坚持以南明为旗帜、武装抗清并有较大影响力还有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以大顺军余部为主的所谓“夔东十三家”,应该说南明终了的标记应以“夔东十三家”被灭为主(由于“夔东十三家”是奉明抗清的,而且影响力大),固然尔后还有其他各种抗清权力,但一则影响小,二则更多的是转入公开——好像天地会等。夔东(大致相当于往常的长江三峡地域)地势险要,是易守难攻的中央,而且从天文上看切断了四川同湖北的通道,进能够出击两湖、豫西、陕南和四川,退能够据险自守。可惜的是之前的孙可望时期没有很好应用这支颇有战役力、且地处要势的大顺军余部;后来的李定国最后决议撤出昆明也不是入四川向这边靠拢,而是错误的向着西南撤离;郑胜利后来长江战役似乎也没有请这些大顺军余部沿江东下辅佐。不时到南明小朝廷消灭之前,满清用兵的主方向是西南地域,不可能调集重兵围攻夔东抗清基地。因而,“夔东十三家”的代表人物李来亨等人还有可能进军襄阳一带,既打击了清朝的统治,也取得了部分人力、物力的弥补。西南抗清斗争的失败后(以南明永历被俘为标记),使清廷能够腾出手来集中兵力镇压夔东抗清武装。 1662年底,川、楚、陕三路清军进迫夔东抗清基地,一场旷日耐久的猛烈战役从此开端了,此战不只留下了大顺军余部奋勇杀敌百感交集的事迹,也成就了抗清英雄李来亨的军事战绩。李来亨少年时因灾荒父母双亡,被李自成的侄儿李锦收为义子,参与李自成农民军。1645年(永昌二年)5月17日,李自成在通城九宫山遇害后,其妻高夫人召集农民军20余万人,并在李锦、高一功等决策下,完成战略大转变,与南明政权协作,共同反清,1650(永历四年),李锦病逝,李来亨与党守素击败孙可望,屯兵竹山、房县。1651(永历五年),入巴、归之间,屯兵巫山、施州,建帅府于湖北省兴山县的茅麓山,实行屯田自给、与民休息的政策,关怀山中庶民疾苦,深得民意,都称他"小闯王"。1653(永历七年),率部收复夷陵。1654(永历八年),高一功卒,众人推举李来亨为帅,所部精锐三万人。 1,满清的进攻 1663年满清四川总督李国英带领重夔镇总兵程廷俊、抚剿署总兵梁加琦两部官兵从夔州(奉节县)动身,击败驻守大昌县(今大昌镇)的明军袁宗第部,并占领该县。李国英随后分兵两路夹攻撤离到茶园坪的袁宗第部,同时派出部分军队堵截郝摇旗、刘体纯来援之兵。袁宗第然据险拼杀,但因寡不敌众,将士阵亡和跳崖跌死的多达二千五六百人,被俘三百余名,袁宗第带着残兵败卒乘夜跳崖逃脱。同时,满清提督董学礼带领湖广清军下攻占了香溪口(李来亨部据守的兴山县进入长江的重要通道),满清陕西提督王一正带领陕西、河南兵也由白土关进入湖北击败郝摇旗,郝摇旗不得不带领部下士卒和家口放弃阵地而撤离。 2,南明军的回击 在形势逐步恶化的状况下,郝摇旗、刘体纯商议采取分离以兴山县为基地的李来亨部对清军实行回击,借以变被动为主动,突破清政府的围歼计划。李来亨积极赞同,7月,李来亨、刘体纯、郝摇旗三部分离对湖广清军大举回击。明军英勇作战,满清董学礼指挥的三万官兵被杀得溜之大吉(“带伤、死者甚多”),湖广清军不时逃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取得东线胜利以后,李来亨、刘体纯、郝摇旗又分离袁宗第、党守素等部约5万明军(这些明军都是原大顺军)乘胜西上,准备一举击破四川清军。当时,清四川总督李国英的兵力除提督郑蛟麟和重夔、遵义、永宁等镇陆师以外,还有不久前投诚谭诣、谭弘(此二人熟习三峡形势)部水师,兵力并不比明军少。8月25日,刘体纯,李来亨率部进抵巫山城(易守难攻,但一旦攻克,守敌逃窜的可能性很小)与满清军队开端激战。李国英算是为大清十分效忠了,不只向清廷告急请速派援兵以外,还积极鼓舞满清军的士气,严厉督率部下官兵困兽犹斗,后来还发现明军运粮通道,派士兵伪装成明军出击,截杀明军运粮队,使攻城明军陷于饥疲交困之中。9月初7,李国英在黎明时分忽然开城出战已成强弩之末的明军,击败明军,此战明军阵亡将士多达7000人。刘体纯、李来亨等被迫于次日撤离。 这两战是原大顺军改编成的明军在夔东地域为了突破清军围歼而展开的两次范围较大的战役。固然打击了清军的猖狂气焰,自己却并没有解脱战略上的被动局面。尔后清军兵力的不时增强,夔东基地逐步减少。 3,郝摇旗、刘体纯等原大顺军将领相继牺牲 清廷接到湖广清军被击败、以及李国英的求援信后;满清决议再次派出自从李定国衡阳大捷以后较少运用的满八旗兵,命西安将军傅喀禅、副都统杜敏带领驻防西安满八旗兵由陕入川,从水路抵巫山;调京师八旗禁旅一万名,以都统穆里玛为靖西将军、都统图海为定西将军带领前往湖广,增强东路清军实力。傅喀禅、杜敏带领的西安满八旗兵抵达巫山,作为官阶更高的满清总督李国英居然奴颜卑膝公开令把自己所统四川绿营兵的马匹让给满八旗兵骑乘,让汉兵荷戈步走,此举招致了绿营兵的极端不满。1663年12月,穆里玛、图海带领的八旗兵也进至房县。由于满清重兵压进,与满清兵接近的郝摇旗、袁宗第部的很多部将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投诚满清,而郝摇旗、袁宗第不得不带着为数未几的士卒前往巴东投靠刘体纯。但此时,从四川方面推进的满清八旗、绿营兵已近大举进攻刘体纯部。刘体纯被击败,部下锁彦龙、吴之奇等先后降清,刘体纯见大势已去,同家眷一道自缢而死。刘体纯壮烈牺牲后,当地庶民都为之伤心落泪(由于刘体纯“御众严明”,“颇知爱民”)。李国英为收购民意,不得不下令以礼埋葬。随后郝摇旗、袁宗第和永历帝所委派的部院洪育鳌等被俘,被押送到巫山县城,后奉清廷旨意于1664年10月12日在该地杀害。 4,李来亨最后的抗争——茅麓山战役 进入1664年后,满清大军步步压进,大顺军余部改编的明军死的死、投诚的投诚。最后原来的夔东十三家只剩下李来亨(永历朝廷封临国公)部依旧坚持于湖北兴山县境内的茅麓山区,以大无畏的气概抗击着三省清军和增援的满八旗兵共10万以上强敌。满清靖西将军穆里玛统兵抵达茅麓山下后,自以为兵精将勇,下令向山寨发起进攻。李来亨指挥部众仰仗山险予以迎头痛击,八旗兵伤亡繁重,镶红旗副都统贺布索、一等阿达哈哈番桑图、穆里玛的第三个儿子苏尔马都被击毙。穆里玛追悔莫及,马上拿出满清八旗兵最凶猛也是经常采用的一招——改由汉族军队打前阵,满洲兵督战,实行长期围困。 随后,李国英同穆里玛、图海等察看了地势,看到当地山岚峻峭,粮食等物资不能自给,因而他们决议采取长期围困的战术。为了抵达困死明军的目的,清军构筑木城,挑挖堑沟,树立排桩,切断明军同外界的一切联络,给李来亨部明军的行动和军需供给构成了极大的艰难。 双方对峙了几个月,李来亨部贮积的粮草耗费得差未几了,被迫拼死突围。6月15日深夜,李来亨亲身带领总兵五名、精兵数千名进攻清军防线,另派三名总兵带领士卒旁攻,牵制他部清军赴援。由于清军防御紧密,突围未能胜利。闰6月初9夜晚,李来亨再次带领数千名士卒向清军阵地发起猛攻,因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明军再次被清军击退。两次突围的失败,使李来亨深知曾经无法突破清军的包抄,他依旧大义凛然地决计与阵地共存亡,把清方派来招降的叛徒李有实处斩。在这种状况下,清军依然不敢进攻力气曾经十分单薄的李来亨部,而是进一步挑深濠堑,加固工事,以求不战而胜。8月初4,寨内粮食全部吃完了,李来亨知道曾经到了最后关头,他先把妻子杀死,放火烧毁房屋,然后自缢而死。 满清为摧毁茅麓山这一弹丸之地,付出庞大代价。投入的兵力达10万以上——四川清军和驻防西安八旗兵由南面和西面,湖广清军由东面,陕西清军由北面,把茅麓山区一百五十余里的中央团团围住。力气极端单薄的李来亨部与实力远远超越其的满清军对峙在半年以上。左近各省为满清运送军粮、物资、服其他劳役而征发的民夫更是数不胜数,庶民们接受了难以忍耐的担负。满八旗兵在茅麓山区吃尽了苦头,多名将领战死,多人死伤,不时到凯旋回京以后依旧心有余悸。 茅麓山之战的终了也意味着南明的消亡,南明从1644到1664合计20年,在这20年中,假如以一个家族论,抗清最彻底的当属李自成了,李自成一门四代抗清(李自成、李过、李来亨,李来亨的儿子——鄂尔泰主编的《八旗通志》《穆理玛传》记载茅麓山战役时说“来亨子率四千余贼筑城垛,排列枪炮挨牌拒敌”),以至到了后来吴三桂反清时期,还有人自称李来亨后人带着一部分残留的大顺军余部宣布响应吴三桂,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