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7年,英格兰当时的金雀花王朝军队越过英吉利海峡,入侵法国,法兰西当时的瓦卢瓦王朝的军民奋起对立,尔后双方你来我往,战争持续了一百多年,史称英法百年战争。 这场旷日耐久的战争构成了无数人的死伤,差点消灭了西欧,可谓世纪灾难。那么原本就亲如一家的英国和法国,为什么会打起来,又为什么会打成百年战争呢?本文老羊就为大家来讲讲这段历史背地的故事。 同宗同源,亲如一家的英国和法国 为啥说英法亲如一家呢?由于英国人和法人其实就是一波人。他们都是耳曼人南下灭西罗马之后的产物,但由于一海之隔而各自有了不同的阅历。 在欧洲大陆,西罗马消亡以后,西欧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法兰克人,树立了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后来出了个狠人查理曼,他率兵横扫欧洲树立了查理曼帝国。他死后,这个帝国被一分为三。东边的部分相当于往常的德国和奥天时,中间的部分相当于往常的意大利,西边的部分就是往常的法国。 查理曼帝国被一分为三 英国小岛,早年住着一邦凯尔特人,后来被罗马人给占了。为了对付罗马人,凯尔特人就把日耳曼蛮族的一个分支——盎格鲁-撒克逊人请到岛上。可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帮凯尔特人赶走罗马人后却不想走了,也在岛上过起了日子。再后来,一群维京海盗杀了过来,盎格鲁-撒克逊人又打跑了海盗,于是反客为主成了小岛主人。 所以你看,法人就是日耳曼人分支法兰克人的后嗣,而英国人是日耳曼人分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嗣,那么说英国人和法国人是同宗同源没错吧。 假如再看英法百年战争爆发前的两家王室,那关系就更密切了,属于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真实亲戚。 1308年,法王菲利普四世的独生女伊莎贝拉嫁给英格兰王室,成为英王爱德华二世的妻子。后来,菲利普四世的三儿子查理四世继承了法王的王位,于是法国国王就成了英国国王的大舅子。后来,爱德华二世的儿子继位为英王,法王查理四世就成了英王爱德华三世的亲舅舅,你说这关系亲不亲? 菲利普四世 那为啥英法两国这么接近的关系还会打起来呢? 法国王室的“香火危机” 在公元6世纪的时分,法兰克王国克洛维发布了一个《萨利克法典》,这是一部有关法兰克民族的习气法,法典中有一条是:“土地遗产无论如何不得传给妇女”。 这原本只是一部民间关于土地遗产继承的法典,可是却被法国贵族们应用了。他们将其上升到王位继承法的法理高度,并修正为:“任何一个女子都不享有对王国的继承权”,然后又进一步引申为“任何女子都不得具有王权的任何一部分”,岂但隔绝了王室女性的王位继承权,也剥夺了女性后嗣的男性子孙享有的王位继承权。这也是法国历史上没有呈现女王的基本缘由。 但是,正是当时法国贵族们这个看似无比正确的做法,却为日后法国王室的传承埋下了祸根。 1316年,法王路易十世忽然驾崩,由于独一的儿子早年夭折,膝下只需一名六岁的幼女安娜,于是路易十世的弟弟菲利普代为摄政,很快又由摄政改为正式登基,成为菲利普五世。可仅仅在位了五年,菲利普五世也死了。而他的直系继承人里同样没有男性,于是菲利普五世的弟弟查理继位,加冕为查理四世。但是祸不单行,查理四世仅仅在位六年也死了,年仅34岁。而这一次,同样的故事再次演出,查理四世只需一个躺在摇篮里的女儿。 法国王室的“香火”不旺,给法王王位传承带了危机。固然经过三位兄弟接力,法国王室撑过了短暂的14年,但这一次的王位继承局面更为严峻:查理四世之后再无王弟,直系的男嗣已绝,支系的王位竞争者只剩下有两位: 一位是菲利普四世的侄子,也就查理四世的旁系堂弟,瓦卢瓦伯爵的儿子菲利普·德·瓦卢瓦。另一位就是菲利普四世的外孙子,查理四世的亲外甥,英王爱德华三世。 从血缘关系上来讲,爱德华三世其实比菲利普·德·瓦卢瓦更近。但是自豪的法国人并不愿意接受一个英国的国王来做他们的法国国王。他们担忧的是,英王爱德华三世戴上了法国的王冠,可能会趁机吞并法国。 而且依据《萨利克法典》的规则,伊莎贝拉是法国王室的女性成员,包含她和他的后代都不能继承王位。于是在法国贵族的蜂拥下,菲利普·德·瓦卢瓦登基,成为菲利普六世。由此,终结了长达300多年的卡佩王朝,开启了法国历史上的瓦卢瓦王朝。 但是,得知这个音讯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却不干了,他宣布菲利普六世是篡位的,我才是法国的国王。经过了几轮口水战之后,爱德华三世决议拿回自己的王位,于是向法国宣战,拉开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 英国国王的“野心” 英法之间的战争从1337年不时打到1453年终了,前后持续了116年。但是这场战争能够持续百年之久,绝不只仅是由于王位继承的个人恩怨,而是英国起了吞并法国的“野心”。 当年横渡英吉利海峡降服了英格兰的威廉本就是法国了臣子,被法王封为诺曼底公爵,而他在诺曼底的领地也是法王封给他的。所以,当1066年威廉在英格兰称王后,就呈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 英王在英国是高高在上的国王,而在法王面前英王就是臣子。不外当时英格兰的实力还很弱小,为保住法国的领地,英王就忍气吞声,不时向法王宣誓效忠。 但是,随着英格兰实力不时壮大,统治的土空中积一度抵达了法国的两倍,英王开端摩拳擦掌,想要解脱自己封臣身份,以至觊觎起了法国的封地。而法国王室这边的“香火危机”,让英王忽然得到了一个合法继承法国王位的机遇,好像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爱德华三世岂会随意错过。 另一方面,从12世纪开端,法国趁着威廉后代不给力,逐步夺回了一部分英王在法国的领地。但直到14世纪初,英王仍占领着法国南部的一些土地。看着羽翼渐丰的英格兰,法王感到忧心忡忡,于是他试图把英王手里的领地都收回来,统一法国。 但是吃进嘴里的肥肉岂有随意吐出来的道理。所以在这段时间,英法两国的领土纠葛愈演愈烈,最后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一个中央——佛兰德。 佛兰德在今天比利时的南部,是欧洲大陆离不列颠岛最近的一个中央。固然面积很小,但经济十分兴隆,是当时欧洲的羊毛纺织中心。在政治上,佛兰德是属于法国的领土,但是在经济上却比较倾向于英国,由于当时英国的羊毛是佛兰德的主要原资料供给地,而销往欧洲的羊毛纺织品也是英国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英法两国都想要将这块地域重新全部归属于自己。 菲利普六世继位后首先采取了行动,他以镇压当时农民起义为由收兵佛兰德,企图完整控制这里。英国当然不能坐视不论,爱德华三世遂下令遏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尔为了保障原料供给,被迫招认爱德华三世才是佛兰德尔的合法统治者。 随后,爱德华三世借口夺回继王位承权,于1337年11月向菲利普六世下了战书,大举向法国收兵。尔后,两边越打仇恨越大,几代人过去了还在打。打到最后,他们以至都曾经忘了老祖宗为啥要发起这场战争了。 以上就是英法百年战争的缘由。 这场战争对英法来说都是一个转机。法国最终获胜,完成了领土和政治上的统一,成为了欧洲大陆上的一霸。而原本属于法国封臣的英王最终被赶回了不列颠岛,从此彻底和法国分开,成为了两个互不相干的国度。原本同宗同源、亲如一家的英法关系,由此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也为第二次英法百年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小编立刻删除)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 享年96岁# #英国王室# #英法百年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