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交流网 首页 名表图片鉴赏 积家 查看内容

新一代建筑师定位 更理性

2023-1-7 10:37| 发布者: fuwanbiao| 查看: 238| 评论: 0

摘要: “我参与过建屏风楼,这是读书时没有学过的。”37岁建筑师萧国健(Stanley Siu)曾在知名建筑师事务所打工10年,去年辞职,想起当初仍一脸戚然。建筑师萧国健指出,新一代建筑师比上一代更注重保育、环保及小区,冀 ...

“我参与过建屏风楼,这是读书时没有学过的。”37岁建筑师萧国健(Stanley Siu)曾在知名建筑师事务所打工10年,去年辞职,想起当初仍一脸戚然。

新一代建筑师定位 更理性


建筑师萧国健指出,新一代建筑师比上一代更注重保育、环保及小区,冀构成新一代的展开形态。(陈伟英摄)


过去一味追求商业展开的香港,并非新一代建筑师们的乐土;夺过香港青年建筑师奖冠军的萧国健,要找到纵情发挥的一片天也非易事,一场“雨伞运动”更令他思索打工的意义,决议自立门户,工作室设于深水埗。


他探求出属于新一代建筑师的定位:“我们比上一代更在意保育、环保和小区,更理性。” 寄望未来有更大空间发挥,构成属于新一代的建筑展开方式。

新一代建筑师定位 更理性


萧国健去年在深水埗鸭寮街自立门户,约请街头艺术家Invader在工作室外墙创作。(受访者提供图片)


在深水埗的一座唐楼,萧国健租下一个700多呎的单位,这里先有他和朋友4年前兴办的非牟利艺术空间“百呎公园”,为了方便遂将工作室兼并于此。他也是室内设计师、艺术家及策展人,并参与小区项目——这或是香港部分建筑师的写照,“要想措施生存”,他笑说。


求学艺术概念 工作不论用


他住港岛中区,每日上班要穿过鸭寮街,“见过南亚裔人士带着小朋友,连买张书桌都要站在街边磋商很久。而在中区,总有人掉靓家具出来,昨晚才见到一个白色组柜,很漂亮。”汇集基层的深水埗周边也正被大展开商逐步收购,他看在眼里。


萧国健自小移民新西兰,修读建筑毕业后回流香港,在知名建筑师事务所任职,曾取得香港建筑师学会2013年度青年建筑师奖冠军。

新一代建筑师定位 更理性


“拿奖后,有到美国进修一年的机遇,期间刚好发作雨伞运动,我日日上youtube关注,也开端思索打工是为了什么?”在新西兰修读建筑5年,他认识到什么是美学,也接触艺术,回港展开后,却发现很不顺应。


“楼要设计得‘很好卖’,和我在外国读建筑很艺术化的概念不同。我没有学过,起步比同批入职的同事慢,当时很失落。”他说。


“去打工就是做商业的东西。”萧国健口中的“商业”,指向受规例所限倒方式的香港建筑物,也指追求最大收益的伎俩。他坦言曾参与建屏风楼,“又如窗台、‘环保露台’,可不用计入地积比率,读书都没读过的。”


曾参与建屏风楼 商业挂帅


“过去的香港,永远是注重商业展开。展开就是推倒重来,铲了这棵树来展开,而不是盘绕这棵树来展开。”他调侃,“香港(的建筑工程)最怕挖到古迹。”


打工10年,去年他决议辞职。凭着放宽自己涉足的范畴,他坦言侥幸地工作室能维持收支均衡。


要挣开商业展开的桎梏,他更需“想措施求存”, 除了接下数个海外的独立屋改装设计元素,也参与各种竞赛,接策展项目等。去年他为香港建筑师学会谋划参与台北建筑展,带领30多位年轻建筑师,展示30年来的香港建筑容颜,“12月又竞投到今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香港馆的策展,准备了200页的计划书。”

新一代建筑师定位 更理性


作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香港馆总策展人,萧国健尝试展示新一代建筑师对“展开”的思索。 他称:“我们这一辈比上一代更在意保育、环保及小区,更为理性,这样会产生新的工作方式,而非一味只是展开。”


未来展开 倡思索小区规划


今年与他一同参展的十多位香港青年建筑师和艺术家,还有参与保育湾仔“蓝屋”的建筑师谢锦荣,及为劏房家庭改造空间的建筑师马洁怡等。他自己也参与过无障碍设备体验,试坐轮椅在尖沙咀游走,直言“很想骂脏话,因基本到不了地铁,要绕很远去左近商场才有电梯!”


萧国健冀政府未来展开时多思索小区规划,及思索调整现行的建筑条例,并给青年建筑师多些机遇参与,“一条天桥,或一个巴士站,能否能够让我们试(设计)一下?”他说:“就像上一代改动了他们上一代的形态,我们也将构成新一代的展开形态。”


参展装置化身教堂 “告解忏悔”


今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于5月至11月举行,十多位参展的香港青年建筑师和艺术家,将透过各式建筑和艺术装置,反映社会各种应战和公众的迫切需求,如高楼价、挤迫户、市场垄断、无久远规划的城市改造和住屋政策、环保关注等,同时也展示个人困局。


参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担任香港馆总策展人的萧国健,就以“初告解”为主题创作艺术装置。“违犯良知(指建筑师任务和道德)的工作,十年来我做了不少,积聚了不少sin(罪)。”他以金属双层床制成装置,模仿密集的住宅大厦,布置成简化的大教堂,配有门廊、殿堂等,鼓舞建筑师向教堂上空告解、忏悔,释放出来。

新一代建筑师定位 更理性


萧国健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装置作品《初告解》。(受访者提供图片)

新一代建筑师定位 更理性


萧国健用回收的塑料瓶设计半月形装置,曾在维园展出。(受访者提供图片)


非牟利建筑设计工作室“多磨建社”为弱势小区工作,兴办人之一的建筑师马洁怡在展览中将工作室的财务记载和日常杂乱的生活逐一曝光,作为自我深思,讨论面对有艰难的社群,及身处缺乏可担负住宅选择的社会中,建筑师可如何改动这个困局。


设计师陈沛康透过记载祖屋的影像,从家族回想看香港历史变更,寻觅未来。年轻艺术家陈闪就将香港各区楼宇构成的“城市天空”轮廓,制成风筝外形,比作一些生活追求、希望,以“放风筝”的方式,深思城市展开、与国际间的沟通及对大自然的向往。


机遇如钓鱼 做好准备可“钩住”


如何在香港有限的展开空间中安身立命,是不少香港建筑师要面对的问题。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青年建筑师大多与萧国健一样,必须在各个范畴拓展业务空间。


“香港没有给我们的东西(理论建筑理想的空间),但能够做感兴味的、不同形态的事情,例如有建筑师研讨中式家俬融入室内设计,有些全职教书,有些去帮弱势群体,参与保育,走社会建筑的方向。”


“香港机遇不够 去外国做”


他也任教于珠海书院建筑系,有学生以为学校不像港大、中大建筑系有较久历史,有些泄气,他则以为,机遇要靠自己掌握。


“我不是读最好的学校,也不是住很有钱的区,幼时并非好学生,在新西兰读中学,经常打架。”直到有天教员请求“见家长”,他见到英文讲得不太好的妈妈很失落地走过,遭到触动,才深思应该好好读书,考进大学建筑系。


“毕业后经常参与竞赛,一开端一个人悄然准备,也有些做得很差。”他笑言,“但慢慢学会看规则阐明,做到贴题,学怎样能够拿高分,需求时间去develop。”


香港建筑师无发挥机遇?萧国健这样看:“香港机遇不够,就去外国做”,他指现时工作室6至7成的设计元素在香港以外,其2013年用回收的塑料瓶设计的半月形艺术装置,更获自得大利A'Design Awards白金奖等多个国际奖项,“拿奖也较多是在国外。”一些客户因在社交媒体见到作品,主动联络,促成协作。


“机遇就像钓鱼一样,你准备好了工具和技艺,鱼丝鱼网,不止是玩水,机遇来时,把它钩住。我见到很多机遇之间是有connection的。”


(转载自香港经济日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