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事情脑补封神史》第282期:四贤八俊 文/王事情 第68回,姜子牙点将,中有周之四贤、八俊: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共十二人。 他们并非武王时期姜子牙封的大将,而是在文王当政之时就曾经存在。文中屡有提到,如纣王决意对四大伯侯下手,姬昌进京前饯别之文武就有这十二人。金台拜将后,十二俊贤又随军前行,屡立战功。 无妨推测一下他们的真实身份,四贤中既然有周公和召公,剩下两人无论是真实人物还是作者编造,都能够肯定他们都是武发姬发的弟弟;八俊的名字开头是“伯、仲、叔、季”四字,这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以此类推。文王的长子、武王的哥哥,叫伯邑考,这个伯字就表明了他是长子。因而八俊绝非文王的儿子。又由于伯、仲、叔、季都有两个人,这阐明他们应该出自两家。因而能够推断,八俊多半是功臣或王族之后。 那么,在伐纣之战中,他们的表示究竟如何呢? 1、辨析 四贤八俊细致是哪些人,是有争议的,以原著看来,第一处说的是:上大夫散宜生,大将军南宫适,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毕公、荣公、辛甲、辛免、太颠、闳夭;第二第三处是:辛甲、辛免、太颠、闳夭、祁公、尹积。 这个说法应该是错误的。缘由有三: 第一、四贤八俊该是十二人,上述三处人数明显不够,即便综合一下,把祁公尹积也算上,也是十三位,多出了一位。 第二、散宜生南宫适两人,不外是西岐臣子,毛公至荣公五位乃是王室成员,他们怎敢喧宾夺主,排在王室之上? 第三、四贤八俊都是武将,曾参与伐崇及伐纣之战,沙场厮杀、浴血奋战,而南宫适仅是文官而已。 所以,最终名单自以姜子牙点将薄上为是。 2、实力 姜子牙下山之前,道门修士曾有个大范围下山的小高潮。朝中有闻太师,中央上魔家四将、张桂芳等也爬上了高位,此外北伯侯阵营有崇黑虎,冀州侯阵营也有郑伦。这些人基本都出身于截教,却无一投入西伯侯麾下,这证明从一开端,截教跟西岐就错误付。 西岐既无修士效能,武力值其实曾经有了明显的上限,那就是再牛也是在凡人的范畴里,不会呈现动辄移山倒海的猛士。在这个范畴之内,姜子牙保周之前,西岐武力值的巅峰也不外就是南宫适而已,余子皆居其下。 一代天骄闻太师曾评价南宫适“勇贯三军”,言下之意很是信服。南宫氏不负其名,冲营陷阵莫不争先,面对强敌从不言退,曾败黄元济、晁雷等,虽败于太鸾、魏贲之手,但都因轻敌之故。又曾跨境地大战,与风林、魔礼青等交手,封神中的修士,武艺大半平平,南宫适都能战而胜之。 四贤八俊没有耀眼的战绩,在西岐的武将序列中又低于南宫氏,已能证明他们的实力,也就是二流而已。至于帝级、仙级,对他们就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神话,截教厌恶西岐,若没有姜子牙这根纽带,他们岂但终身见不到神仙,而且要想反商伐纣,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所以:阐教大范围下山前,西岐最强战力是谁? 以个人论,南宫适舍我其谁;以团体论,四贤八俊当之无愧。 3、影响 在民间有个十二生肖的传说是这样的: 四贤即姜子牙、燃灯、黄飞虎、李靖;八俊即杨戬、雷震子、韦驮、邓秀、土行孙、邓婵玉、金奴、银奴。姜子牙四贤八俊齐归周,扫平成汤,开启周朝八百年天下。 武王建周后,以其次第排定了十二生肖:姜子牙为鼠,以子名之;燃灯为牛,以丑名之;以此类推,至银奴,为猪,以亥名之。由于鼠在亥子之际中止活动寻食,承转阴阳,抑暗拯明,而太师姜尚居功至伟,因而排位十二属之首。 封神成书后对民间神话体系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十二生肖的传说很多,这只是其中之一。能够肯定,它出往常封神成书之后,人们不知四贤八俊是何人,又不敢笼络元始、老子这些站在信仰巅峰上的人物,把燃灯这些人拉来作为四贤,把杨戬、雷震子这些人气角色拉来作为八俊,是很正常的事。至于哪吒为何没呈现,那是由于他跑去作三坛海会大神了。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