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9月7日,一款名为“虾乡稻”的生态大米登上武汉天河机场航班,至此,每一位乘坐东方航空的旅客,将品味到来自江汉平原的美味。 位于潜江的湖北虾乡食品公司是这款大米的供给商。 今年7月,虾乡食品公司与东方航空公司达成采购意向,依照每天一吨的供给量,保障其空中餐饮效劳。 “据守了10年,潜江虾稻终于被大家认识。”该公司董事长刘军慨叹地说。 10年前,由于潜江小龙虾市场火爆,与之相伴而生的水稻被“忽视”,这种近乎自然的虾稻常常被当作普通稻谷卖给粮库,市场价值和生态价值明显被低估。 看好“虾稻”展开前景,刘军于2012年兴办虾乡食品公司,经过多年努力,昔日被“贱卖”的虾稻已成为大米“新贵”,最高售价每公斤抵达27.2元。今年上半年,虾乡食品公司销售额达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 ■ 好米藏在闺中无人识 走在虾乡食品公司水稻基地,田间竖着“长期不打药”的牌子,这也是刘军不时据守的底线。 刘军通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虾稻”最具竞争力的,正是它自然无公害的质量。 10年前,刘军从事的是化肥农药生意,天天在田间地头,与农户打交道。 2006年6月,稻飞虱呈现全国性大爆发,潜江也未能幸免。 为了把虫害压制下来,农民每天频繁喷洒农药。在积玉口镇宝湾村一次走访中,刘军发现,这里的农户将田块分红两部分,一块喷施农药,一块则采取直接灌上水,将水稻淹没,待虫害过去再补种。 同样的田块,为何区别看待? 细细讯问,原来,喷施农药的田种出来的稻子是对外销售的;而另一块田是自种自吃。 农户的举措,让刘军触动不小:农民尚且都有无公害的认识,未来生态食品的前景宽广,而农资生意可能会越做越窄。 刘军动了“转行”的心机,可不时苦于找不到好的项目。 2012年,虾稻共作方式在潜江逐步兴起,虾稻共作田里种出的生态大米,抵达自然无公害规范。但是,在潜江,虾稻的生态价值并没有被人认识,大多数被当作普通稻谷卖给粮库或小型加工厂。那时,潜江从事大米加工的企业不少,但特地展开“虾稻”加工的屈指可数。 刘军以为机遇来了:加工潜江虾稻米,创生态大米品牌。 当年,湖北虾乡食品公司正式成立,创建“虾乡稻”品牌。 ■ 高价订单鼓舞农民改进种类 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组织收割机在虾稻共作基地收割虾稻。 (资料照片) 原本以为,只需是生态的产品,一定会卖得很火。 没料,两年下来,运营并不顺利。 有人通知刘军:虾稻加工出来的米,生态是生态,就是口感差。 虾乡食品公司与周边农户签署订单,种类采用的是常规杂交籼稻“丰优22”。 要想让市场接受,必须从改进种类开端。2013年,刘军想方设法从省农科院引进了一个新种类,米质口感细腻,香气怡人,经过市场测试,反响良好。 没想到,新种类在推行过程中,却遭到了阻力。 “生长周期较以前的种类多了20天,影响投放虾苗的时间。”有些农民埋怨。 随着小龙虾价钱持续走高,一亩田的收益八成来自小龙虾。在比较效益驱动下,农民普遍存在“重虾轻稻”的想法。不少农民直言不讳:看中的就是小龙虾的丰厚效益,稻子只不外是“隶属品”。 无法之下,刘军决议用高出市场近一半的收购价鼓舞农民种植。逐云协作社与虾乡食品公司协作,种苗、技术由公司免费提供,在国度粮食维护价基础上加价收购。协作社担任人龙云表示,普通市场价一块多,公司两块多收购,农户积极性较高。 为了让更多农民愿意种植,刘军派出技术团队,进村入户,跟农户解说技术,阐明道理。 固然如此,潜江本地的收储依旧有限,刘军将订单拓展到公安、监利、枝江等地。 目前,虾乡食品公司推出3种订单种植方式,订单种植面积疾速增至12万亩以上,其中潜江市外约5万亩,链接协作社、农户逾6000家。 ■ 一个月完成全年的“商超额度” 农民走在歉收的田埂上。 (本栏图片均由视界网 吴燕军 摄) 随着虾稻共作方式不时成熟,2018年前后,潜江市政府提出,虾与稻,两大特征双轮驱动展开,并出台一系列细致措施和扶持政策。 乘着政策的东风,虾乡食品公司迎来了展开高峰期。 刘军引见,潜江市共建共享“潜江虾稻”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宣传登上了央视。 2019年,武商集团向全省征集优质农产品,“虾乡稻”作为潜江虾稻的代表入围。 依照武商集团的规则,入场的大米产品每年保底销售额为120万元,每公斤售价不低于8元,否则“末位淘汰”。 消费者到底认不认可“虾稻米”?起初,刘军心里很忐忑。一个月后,业绩出其不意:销售额抵达180万元,超越全年目的。 此举大大增强企业自信心。2020年,“虾稻米”胜利挺进广东、广西,进入多家连锁超市。紧接着,“虾乡稻”系列品牌大米又进入广州、上海等地超市,每公斤批发价最高27.6元,均价15.6元,比普通稻米价高出数倍。 今年,“虾乡稻”入选航空特供食品,凡是从武汉天河机场起飞的东方航空航班,飞机餐用的都是“虾乡稻”大米,为潜江虾稻走向世界开辟了新的营销之路。 来到潜江大型餐馆就餐,菜品上完,效劳员会端一个煮饭锅,一瓶矿泉水,还有一袋一斤装的“虾乡稻”大米。现场展示,十几分钟后,香气洋溢整个房间。 广告“卖”入餐馆,还“卖”入家庭。一款“月光宝”米桶,专为年轻家庭设计,米桶里装了30袋半斤装大米,一家三口食用刚刚好。此款“月光宝”一上市,订单就达5000个。 从藏在深闺到被人熟知,“虾乡稻”走过10年,正朝着品牌之路迈进。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只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颖的热点资讯、适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征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