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科学报》音讯,近日,由于在二维碳资料石墨炔研讨范畴的出色成就——国际上初次合成石墨炔,开辟碳资料研讨的新范畴,并不时引领该范畴的研讨与展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讨所研讨员李玉良和他的团队取得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出色科技成就奖,国纳科技酱以为其背地意义深远! 碳资料家族庞大短少中国科学家的影子 我们知道,碳资料具有庞大的家族成员,包含金刚石、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等等,由于其优秀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价值,不时以来吸收了世界上为数众多化学家和资料学家的关注,但似乎总有些缺憾,由于此前简直一切盛行全球的碳资料,都是由国外学者开创和引领,中国科学家更多时分是作为跟随者。 1893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经过无数次探求,在实验室制备出人造金刚石。 1985年,英国化学家哈罗德·沃特尔·克罗托博士和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斯莫利在莱斯大学制备出了第一种富勒烯,即“C60分子”,也被称为巴克球。 1991年,日本科学家饭岛发现了一种针状的管形碳单质——碳纳米管。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胜利地从石墨中分别出石墨烯,从而证明它能够单独存在。 固然我们在一些应用范畴,特别是石墨烯资料的应用范畴有着较为突出的展开,国纳科技酱之前就报道过魔都一家高科技企业近期研发出了一种有助于防疫抗疫的新资料——石墨烯抗病毒资料( 石墨烯抗病毒资料问世,备受空净涂料纺织等行业关注,意义严重 ),但是这些碳资料的开辟者无一例外全是国外顶尖科学家,庞大的碳资料家族短少一些中国基因。 中国科学家世界初次合成石墨炔开创全新范畴 不外随着我们国度越来越注重基础科学研讨,上述状况正逐步得到改善。 大家都知道,柔软的铅笔芯和坚硬的金刚石其实是同一种物质——碳,我们称为碳的“同素异形体”,这是由于原子与原子之间经过不同的“杂化”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微观结构,不同的微观结构宏观上会呈现出完整不同的物化性质。其中,碳原子就有sp3、sp2和sp三种杂化方式,金刚石就是由sp3杂化构成,石墨、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则是由sp2杂化构成的,唯独sp杂化的碳资料在2010年前仍停留在理论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玉良深感由于中国原创性成果较少,中国学者在国际上学术位置较低,于是他和他的研讨团队决计要做具有中国“标签”的碳资料,不外早期他们也很迷茫,究竟当时实验和检测设备都十分有限,不外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初心。 经过重复实验他们首先取得了具有sp杂化碳的聚丁二炔纳米线阵列,再分离化学反响和可控纳米结构生长等阅历,李院士带领团队提出了固液两相铜名义催化偶联新措施,并于2010年世界上初次经过化学法合成出一种新的碳同素异形体——石墨炔。这种全新资料具有sp、sp2杂化,碳资料家族从此降生了一个新成员,这开辟了碳资料研讨的新范畴。 目前,石墨炔曾经被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20研讨前沿》列为化学与资料科学Top10前沿科技之一。 院士团队获中科院大奖意义严重 国纳科技酱以为,此次李院士和他的团队取得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出色科技成就奖,意义严重: 中国科学家开创了碳资料新的研讨范畴,十多年来不时引领该范畴的科学研讨,让我们见识了中国科学家们的真实力,表明我们的科学家群体也是有才干做出原创、开创性工作,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科技强国的自信心。 这显然也代表一种态度,表明日后基础、冷门科学研讨将会越来越遭到注重,这关于我们日后突破一众卡脖子范畴不可谓不重要。 大家对此怎样看呢?欢送留言。 #科技头条# #科技快讯# #我来科普# 我是 @国纳科技酱 ,技术背景资深运营,百家匠心计划签约创作者,百家榜及优选计划上榜创作者,扎根空净/新资料/节能环保范畴二十年,用冷静、专业视角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科学认知。 重要声明:此处所发表的文章是作者国纳科技酱原创作品,版权归国纳科技酱所具有,图片来自互联网。转载请表明原创作者及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