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侵权的官司和嘴架理查德·普林斯这几年可没少打。艺术评论家帕蒂·约翰逊(Paddy Johnson)以至写了一篇名为《Richard Prince Sucks(理查德·普林斯很操蛋)》的文章,来表明她对这位擅长“挪用”他人作品的艺术家的立场。 2014年高古轩举行举行了理查德·普林斯的展览“新肖像"(New Portraits),这个展览展出了一系列来自于Instagram上不同用户的照片,普林斯将这些照片截屏放大。这些人包含名人、艺术家、博主和普通人。在获取图像之前,普林斯运用自己的Ins账号@richardprince4 对他人的图像中止评论,以此树立他和原著作者之间的关系,每次交流都以他自己的话结尾。 展览“新肖像"(New Portraits),2014 这些评论充溢着俚语,常常荒唐不经或由普林斯自己自创。它们充溢感情,表明他和账号主人不同水平的密切关系。他曾在知名艳星帕米拉·安德森湿身着T恤躺在海滩上的照片下评论说:“T恤泳衣!好棒。我们下星期见个面吃个午餐吧,笑容。R”。 “新肖像”这一展览也让他的“人气”疾速爆棚,同时堕入关于图像版权的新一轮争议之中。 展览“新肖像"(New Portraits),2014 2015年12月30日,知名摄影师唐纳德·格雷厄姆(Donald Graham)将高古轩画廊、画廊主拉里·高古轩(Larry Gagosian)以及艺术家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一同告上法庭。理由是艺术家和画廊在未经摄影师自己受权的状况下,在展览“新肖像"(New Portraits)中运用了他的著名作品《抽大麻的拉斯塔法里人》(Rastafarian Smoking a Joint)。 《抽大麻的拉斯塔法里人》(Rastafarian Smoking a Joint) 而这些来自Instagram的作品,让Instagram很自然的成为了被告与被告相互回击的战场。 格雷厄姆他在自己的Instagram上发表了一张高古轩的展览现场图,并加以注解:“盗用艺术作品的展览。你独一能够知道这个展览当中有一件我的作品的途径是……好吧,其实就是这样,你基本没措施知道。"并标注了话题标签:#PrinceofAppropriation(普林斯偷盗艺术)。 格雷厄姆在自己的Instagram(@donaldgrahamphotography)上发布的内容 而普林斯对此的回应是:你能够拿回你的照片。我不需求这个。你大能够拿走全世界的著作权。 2016年还是由于这个展览,职业摄影师埃里克·麦克奈特(Eric McNatt)又将普林斯告上法庭,缘由是普林斯运用了他拍摄的前Sonic Youth乐队贝斯手金·哥顿(Kim Gordon)的照片。 为了举证,歌手金·哥顿,还将手持普林斯签名版打印照片的合影发在了Instagram上并@了他:如此激动,谢谢@richardprince4。 为什么理查德·普林斯的作品如此富有争议呢?首先要聊一聊有关“挪用”的艺术。 云图创意媒体与路易威登北京Espace空间分离发起系列讲座,在摄影艺术家理查德·普林斯展览期间,从不同视角展开阅读。 金杜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张宇凌女士,从艺术史的角度全面梳理了“挪用”这一后现代的艺术伎俩。 讲座现场 在这个充溢着视觉图像的时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视觉生活。在当代艺术范畴中,人们谈及的也不再只是单独的艺术品或艺术家的问题了,而是整个视觉生活,视觉生活也反映着社会的多个方面,政治、经济等等。而“挪用”更是这样一种反映视觉生活的伎俩。 讲座现场 挪用艺术 一场情境游戏 后现代时期中的一个重要哲学理论是雅克.德里达(Jaque de ritache)提出的,他以为一切文学艺术都是符号的复杂建构,这些符号的意义是依据其情境(context) 而决议。没有情境便没有挪用艺术,这是一个关于情境的游戏。 艺术家把生活中的现废品带到自己的情境里。杜尚在一个小便池上签上他自己编造的名字,写上日期,取名喷泉,便拿到著名展览上。这就是当把日常生活用品改动情境放到美术馆里会发作什么,这是对艺术到底是什么的一个应战,杜尚的做法固然可能有些极端,但却很有意义。 龙虾有可能出往常渔网里,我们的餐桌上,但达利把龙虾从这些既有情境中拿出来,放在了一个电话把手上,这立刻让观者们有一种疏离感,这是超理想主义习用的手法。 安迪·沃霍尔强调多的力气,他的可乐瓶、汤罐头、玛丽莲梦露、毛的头像等等这些都是既有的形象,只是他把它们中止了复制。 从现代到当代,上述的这些艺术家们只是把挪用作为一种创作伎俩,但并没有构成一场运动或一个团体。而挪用作为一个运动是在1970到1980年代呈现的,而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图像一代”(The Pictures Generation)。而“图像一代”这个称号也是挪用来的,它来自1977年艺术史家和批判家Douglas Crimp在纽约艺术家空间画廊举行的另一次展览。 “图像一代”在2009年展览“The Pictures Generation (1974-84)”展出时的合照 “图像一代”中的这些艺术家有着共同的特性:对再现理想的图像感兴味,经过“应用,摘录,标记, 设计和重演”的过程中探求大众媒体。他们在“挪用”当中基本运用的都是平面图像。 Sherrie Levine说:“艺术家都在无认识的在用他人的作风工作,或借用艺术史上的各种参照,但我就想让它变得特别明显。” Louise Lawler特地拍摄其他艺术家已有的著名的作品在不同的场景里的图像。呈现不同的艺术作品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内,在不同的人群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有人会问,这样一种记载方式和记者有什么不一样呢? 平常很少能看到布展时艺术品是怎样被看待的,也很少能够看到藏家的家里,当艺术品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分离起来后是什么样的,而Louise Lawler的这些作品一定水平上满足了人们的窥探欲。 Cindy Sherman的创作特性是以cosplay的方式来呈现摄影作品,cosplay生活中的各种女性形象或历史上的女性形象,又或者是图片上的女性形象,然后把这些形象拍摄下来。但她呈现的这些女性形象都是与她自己实践年龄相近的形象,并没有去特意展示更年轻化的容貌。 这些“图像一代”的艺术家们,都遭到了瓦特.本雅明的一个哲学思想的很大启示,本雅明在他的《机械复制时期的艺术》一书中讲到:在这个机械复制的时期,很多摄影作品都能够有无量的版本,艺术的原创性和共同性还在不在呢?还有没有意义呢?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刺激了后面的艺术家去思索这种原创性和共同性还能否意义。 路易威登北京Espace空间中艺术家理查德·普林斯展览现场 理查德·普林斯的作品就很好的反映了这个问题。理查德·普林斯是画家,也是摄影师,画和摄影是他最多的两种作品方式。1977年之后他开端挪用其他摄影师的作品,在《时期》杂志担任图片选择的工作阅历,让他对图片十分敏感,对广告也是同样。 理查德·普林斯经过广告图片来重新创作作品。去重新定义谁是做这件作品的人,到底是理查德·普林斯的还是这个摄影者的,又好比他这件1989年创作名为《无题(牛仔》)的作品,也是路易威登北京Espace空间的当前展览内容。谁是这件作品的具有者呢,是万宝路这个品牌,还是摄影师,还是理查德又或是画廊具有这个作品呢? 牛仔是美国西部开发的意味,也是一段美国历史和英雄史的意味。关于外人和美国人自己来说简直是一个国度符号。万宝路,美国最盛行的香烟品牌之一,也是十分有代表性的美国男性标记。理查德的作品摘除了万宝路的广告言语,让观者直接面对牛仔的陌生化形象;之后在让人们进一步感受,这并不是真实的牛仔,而是商业化的摆拍,即便后期万宝路拍摄了真实牛仔,也依旧是靠商业摄影师导演的,这也进而使人思索“广告视觉言语”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 理查德大量运用来自广告,大众媒体,文娱业的现有视觉资料,经过将图片从广告情境中别分开来,消弭情境(Decontextualisation),去放到他的作品里中止重建情境(Recontextualisation)。这就重新定义了“创作者“,”具有者“和”艺术家光圈”(本雅明以为机械复制让无独有偶的概念不再存在,同时也让艺术家的光环消逝了)。 批判家Nancy Spector 却很支持理查德·普林斯的作品,他以为普林斯的作品 “stolen but original, ironic but sincere, illusory but real(是偷来的,但同时具有原创性,是反讽的,但很真诚,是幻想的,但依旧真实)” 。而这能够被以为是“肉体美国(spiritual America)”的意味 。 “肉体美国”这个词能够说是一语双关。由于这个词还代表着理查德·普林斯的一件作品。 这是波姬小丝10岁时,她的母亲为了赚取更多钱财,让一个摄影师为波姬小丝拍了一张能够说是儿童色情图片的照片,之后波姬小丝的母亲以400美圆的价钱,将照片卖给了这个摄影师,而这个摄影师具有无限版权。但多年之后,随着波姬小丝的成名等各种缘由,她的母亲希望用这张照片能够挣得更多金钱,于是把当年的那位摄影师告上了法庭。 新闻报道 这场官司取得了很多人的关注,理查德·普林斯也一样被这有着激烈视觉冲击的作品所吸收。终于他在一天性情杂志上又发现了这张照片,于是普林斯将这张照片翻拍下来,又把艺术家Alfred Stieglitz在1923所创作著名作品的称号《spiritual America》挪用到了这张翻拍作品上。 视觉作品如何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被消费。一件作品被销售多次,被人多次了解,又刺激着人们产生不同的反响,这正是普林斯所注重的。也是很多当代艺术家所关注的,当代艺术家们思索的是艺术作品与整个社会的互动,如何将作品制造的漂亮精巧并不是他们所注重的,社会、政治、人群才是很多艺术家思索的重点。 张宇凌说:“关于理查德·普林斯的争论是没有休止的。‘挪用’作为一种伎俩,是一个对我们自己所看到的视觉世界中止重整和再发明的伎俩。而往常的艺术史也不再是线性的艺术史,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元的艺术史。生命终会消逝,它被时间和空间锁定的,但艺术为我们制造了这种多重生活,多重宇宙,让我们不再只是在两条线之间锁死的原点。” 关于路易威登基金会 路易威登基金会努力于将当代艺术及艺术家带入大众视野,并展示这些艺术家在20世纪的创作灵感之源。基金会的私有藏品及旗下展览活动旨在辅佐更多人了解艺术。由建筑师Frank Gehry设计的基金会大楼自身即表白了路易威登的艺术主张,同时也是21世纪建筑作风的出色代表。自2014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路易威登基金会平均每年接待超越100万来自法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游客。“Icons of Modern Art 史楚金个人珍藏系列展览“(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的参观总人数抵达创纪录的120万,一举奠定了基金会在艺术文教范畴的国际性名誉。 在巴黎创建之初,路易威登基金会即宣布将在本部或与其他基金会、博物馆等公共或私人机构协作发起国际性倡议活动。此外,基金会还在慕尼黑、威尼斯、北京与东京的文化艺术空间中组织谋划“Hors-les-murs墙外”艺术项目,展出路易威登基金会藏品。这些展览活动均免费对公众开放,基金会的艺术项目主要经过特定文化交流活动中止推行。 关于展览 地点: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艺术空间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 国贸商城西楼 时间:2018年4月13日至2018年9月2日 公共节假日正常开放,入场免费 - E N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