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著名的买卖巨匠理查德·丹尼斯想弄清巨大的买卖员是天生培育的还是后天培育的。 为此,在1983年他招募了13个人,教授给他们期货买卖的基本概念,以及他自己的买卖措施和准绳,学员们被称为“海龟”。 这成为买卖史上最著名的实验,由于在随后的4年中,海龟们取得了年均复利80%的收益。 理查德·丹尼斯,海龟奇迹的缔造者,证明了用一套简单的系统和规律,能够使仅有很少或基本没有买卖阅历的人成为优秀的买卖员。 当时,海龟们以为应对理查德·丹尼斯担任,商定在他们议定的10年失密协议于1993年终止后也不泄露这些规律。但是,有个别海龟在网站上出卖海龟买卖规律而谋取钱财。 两个原版海龟柯蒂斯·费思和阿瑟·马多克为了阻止个别海龟对学问产权的偷窃和出卖海龟买卖规律而赚钱的行为,决议在网站上将海龟买卖规律免费公之于众。我们往常能看到的海龟买卖规律,即是由此所得。 海龟式买卖系统 简单一点。操作得当的简单定时退出法总能击败那些复杂、花哨的梦境措施。 本章将引见一些海龟式买卖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长期趋向跟踪系统。它们是: ATR通道突破系统:一个波幅通道系统,它把ATR用作动摇性指标。 布林格突破系统(Bollinger breakout):一个波幅通道系统,它的动摇性指标是规范差。 唐奇安趋向系统:一个带有趋向过滤器的突破系统。 定时退出唐奇安趋向系统(Donchian trend with time exit):一个带有趋向过滤器的突破系统,它运用定时退出战略。 双重移动均线系统(dual moving average):在短期移动均线穿越较长期移动均线时买入或卖出的系统。与其他系统不同的是,这个系统一直不离市场,无论是做多还是做空。 三重移动均线系统 (triple movingaverage):这个系统也在短期移动均线穿越较长期移动均线时买入或卖出,但前提是穿越方向契合大趋向(依据一条最长期的移动均线来判别)。 为了检验这些系统的区别,我对它们分别中止了历史模仿测试,目的是看一看每一个系统在过去的10年中能赚到多少钱。本章将运用之前讲到的某些规范来比较一下这些系统的相对表示。 历史测试 历史检验也被称作事后检验。有许多买卖者不置信历史检验,其中还包含不少胜利的买卖者。他们以为,用历史数据作检验是没有意义的,由于过去并不代表未来。 对那些不熟习这场争论的读者来说,我将花一点篇幅向你解释一件你可能以为不需求解释的事。 对那些不置信历史检验的人来说,我想问这么几个问题:你还有别的措施吗?不了解过去,你怎样制定战略?你怎样决议何时买入或卖出?难道瞎猜吗? 你能控制的独一信息就是市场迄今为止的表示。即便你是一个随机而动的买卖者,不运用任何的规律或系统,你也会把过去的阅历当作一种指南。 你依赖的是对过去的解读;事实上,你依赖的是历史数据。聪明的自主买卖者可能会在多年的理论之后开发出自己的系统。 他们察看到了蕴藏着赢利机遇的重复性方式,于是设计出了应用这些机遇的买卖战略。新手们在入市之前,常常会先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好好研讨一下过去的走势图,了解一下过去的市场是怎样的。 由于他们知道,关于市场的未来趋向,最好的指南就蕴涵在历史中。 不难证明,电脑能够用同样的历史数据更有效地检验一个理念。仰仗电脑模仿测试,买卖者们能够在实践行动之前对某种特定的战略中止更严厉的检验。 他们常常会发现,由于某些未能预见到的要素,看似充溢希望的理念其实是无效的。显然,用电脑来提早发现这一点比在实战中吃一堑长一智要好得多。 一些买卖者之所以不置信历史检验,是由于这种事后检验经常被歪曲。借用电脑的力气能够发现一种看似有效的措施,但在真正的市场中却大败而归,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呈现。 这些问题是能够抑止的,只需你能避免最常见的隐患:过量优化(overoptimization)。 正确的历史检验所需求的某些阅历和技巧是新手们所不具备的。不外,虽说一把尖利的刀子不能交给一个小孩子,但在厨房里是能够派上用场的。你只需当心运用那些尖利的工具就是了。 历史检验并不能预见到未来,但它能够辅佐你判别一种措施能否在未来赢利。它并不是最优的措施,群居网球或时光机都比它要好,但它是目前可用的工具中最好的一个。 被神化了的专家 “不要最优化”这种误人子弟的专家倡议源自于买卖世界里的一种现象,我和我的朋友们喜欢称之为专家的神化。 遗憾的是,在大多数范畴中,真正的行家都屈指可数。每一个真正的专家都被淹没在大批冒牌专家之中。 这些冒牌专家在行业里占领了一席之地,东拼西凑了不少的学问,在外行人的眼中,他们与真正的专家没什么区别。他们也有作用,但他们并不是真的了解他们所混迹的范畴。 真正的专家没有原封不动的规律;他们胸有成竹,所以他们不需求僵化的规律。 但冒牌专家并不懂行,所以他们喜欢察看专家,模仿专家。他们知道怎样做,但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所以,他们照着专家的样子发明出的那些严厉的规律没有一个是专家们的本意。 冒牌专家们有一个明显的标记:他们的文章晦涩不清,难以了解。写不分明,是由于想不分明。一个真正的专家却能够把复杂的概念解释得简明易懂。 冒牌专家们还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知道如何应用复杂的程序和技巧,也受过良好的培训,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技巧的局限性。 说到买卖行业,历史检验就是个好例子。某个人会作复杂的统计剖析,于是作了一次模仿检验,生成了1 000笔买卖,然后就自以为能够从这些买卖中得出结论,殊不知这样的结论可能只是从两星期的短期数据中得出的。 这类人会用数学,但并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假如下一周的状况与上两周大相径庭,数学也没用。 不要把阅历与专家技艺相混杂,也不要把学问与聪慧混为一谈。 测试参数 本文中所说的测试运用的是一个常见的市场组合和一种常见的资金管理规律,这是为了明白测试结果的差别,使它们区别于规律变更所招致的差别。以下是测试中所运用的参数。 市场组合 我们所测试的市场组合中包含澳元、英镑、谷物、可可、加拿大元、原油、棉花、欧元、欧洲美圆、饲牛(feeder cattle)、黄金、铜、民用燃料油、无铅汽油、日元、咖啡、牛、猪、墨西哥比索、自然气、大豆、糖、瑞士法郎、银、中期国债、长期国债以及小麦市场。 这些市场都是从美国的高活动性(买卖量较大)市场当选择出的。也有几个高活动性的市场被剔除了,由于它们与其他高活动性市场有高度相关性。 我们把测试范围限制在美国市场,由于许多历史数据供给商只是零零星星地提供有关国外市场的信息。 碍于这个缘由,许多新买卖者一开端只做美国的市场,而我们想尽可能地便于买卖者们把我们的测试结果应用到他们自己的买卖中。 资金管理规律 这里所运用的资金管理规律与海龟们的措施相同,只不外在一个指标上更激进了一些。海龟们令1ATR等于买卖资本的1%,而我们的规范是0.5%。 也就是说,在为一个给定市场计算合约数量的时分,我们用账户净值的0.5%除以这个市场在买卖发作时的ATR值。 测试期 这次测试运用的是1996年1月~2006年6月的数据,一切系统都是如此。 六个系统 在提示测试结果之前,让我们先来更细致地看一看各种系统。 ATR通道突破系统 ATR通道突破系统是一个波幅通道系统,它把真实动摇幅度均值(即ATR)用作动摇性指标。350日移动平均收盘价加上7个ATR就是通道的顶部,减去3个ATR就是通道的底部。 假如前一日的收盘价穿越了通道顶部,则在今日开盘时做多;假如前一日的收盘价跌破通道底部,则在开盘时做空。当收盘价反向穿越了移动平均线,买卖者们就会退出。 买卖者马克·约翰逊在查克·勒博(Chuck LeBeau)的系统买卖者俱乐部论坛(www. traderclub com)上提高了一种叫作PGO(Pretty Good Oscillator,绝佳振荡器)的系统,这就是ATR通道突破系统的一种变体。 它也是下面所说的布林格突破系统的一个变体。下图就是ATR通道突破系统的一个波幅通道。 中间的曲线是350日移动均线,顶部的曲线就是350均线加7ATR所得出的波幅通道的顶部。 布林格突破系统 这个系统由查克·勒博和戴维·卢卡斯(David Lucas)在他们1992年的著作《技术买卖者期货市场电脑剖析指南》中提出(计算移动均价的时间和计算波幅宽度的规范差有所变更)。 布林线(Bollinger band)是约翰·布林格(John Bollinger)发明的一种波幅通道。这个系统的布林线是经过350日移动平均收盘价加减2.5倍规范差而得出的。 假如前一日的收盘价穿越了通道的顶部,则在开盘时做多;假如前一日的收盘价跌破通道的底部,则在开盘时做空。下图是布林格突破系统的波幅通道。 唐奇安趋向系统 唐奇安趋向系统是当年的海龟系统的一个简化版本。它采用20日突破入市战略,10日突破退出战略,还有一个350日/25日指数移动平均趋向过滤器。 买卖者们严厉恪守短期移动均线所指示的方向:假如25日均线在350日均线之上,只能做多;假如25日均线在350日均线之下,只能做空。 这个系统还规则了2ATR的止损退出点,这与原版海龟系统相同。下图是唐奇安趋向系统的突破位和移动均线。 与价钱走势高度吻合的那条平滑的曲线是短期移动均线,图形底部的那条平滑的曲线是长期移动均线。图中可见,一个长期的向上趋向正在中止中,因而只能做多。 价钱信息顶部和底部的两条参差不齐的曲线就是突破位。每当市场创下一个新高时,最高点都会直接刷新,因而向上突破位的曲线与价钱走势紧密吻合。 留意,由于价钱呈上升趋向,向下突破位(前期最低点)与价钱走势的吻合水平并没有这么高。 依据这个图,4月10日时应该做多,由于价钱在这一天穿越了3月7日创下的0.680 2美圆的前期最高点。请留意,3月底时市场曾尝试着突破这个高点,但未能胜利。 这是阻力作用的一个好例子。当价钱第二次上升到这个水平常,终于突破阻力,而且一口吻连涨6美分,直至0.74美圆也没有明显的回调。 之所以突破胜利,是由于不再有买卖者愿意在这个价位卖出,但却有买卖者愿意在更高的价位买入。 定时退出唐奇安趋向系统 定时退出唐奇安趋向系统是唐奇安趋向系统的一个变体,它采用的是定时退出战略,而不是突破法退出战略。它在80天之后退出,没有任何方式的止损点。 有很多买卖者宣称入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退出点。这个系统就是我对他们的回答。当我们稍后比较各个系统的表示时,你会看到这个十分简单的退出战略比那些复杂的战略更胜一筹。 双重移动均线系统 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系统,只在100日均线穿越350日均线时买入或卖出。与其他系统不同的是,这个系统一直不离市场,无论是做多还是做空。 独一的退出点就是短期均线穿越长期均线的时分:此时,买卖者退出上一笔买卖,开端一笔相反方向的新买卖。下图是双重移动均线系统的移动均线。 100日均线与价钱走势愈加吻合,当它在7月底向上穿越350日均线时,买卖者会做多。你可能会发现,你这个系统属于一个相当长期的趋向跟踪系统,买卖频率比其他大多数系统都要低。 三重移动均线系统 这个系统运用三种移动均线:150日、250日和350日均线。买卖者在150日均线穿越250日均线时买入或卖出。最长期的350日均线表演的是趋向过滤器的角色。 只需150日和250日均线位于350日均线的同一侧时才干买卖。假如两者都高于350日均线,只能做多;假如两者都低于350日均线,只能做空。 与双重移动均线不同的是,这个系统并非一直不离市场。买卖者在150日均线穿越250日均线时可能退出。下图是三重移动均线系统的三条移动均线。 最上面一条是150日均线,中间一条是250日均线,最下面一条是350日均线。能够看到,在与上上图(双重移动均线系统)相同的时间段内,三条线全部随着价钱的上涨而迟缓上升。 假如最上方的均线掉过头来向下穿越中间的均线,系统会退出买卖。 在我们开端下一节之前,请先猜一猜这些系统在这段测试期内的表示孰优孰劣。 定时退出系统的表示比普通的突破法退出战略差多少?哪两个系统的MAR比率最高?三重移动均线系统的表示比双重移动均线系统强多少? 测试结果 我用同样的数据(同样的资金管理规律、市场组合和测试期)和我们自己的买卖模仿软件Trading Blox Builder对全部6个系统作了测试。 这个软件模仿了每一个系统在1996年1月~2006年6月的每一次买卖,并据此生成了业绩统计数据。下表列出了每一个系统的一些最主要的业绩指标值。 当我第一次测试定时退出战略时,我大吃一惊。它们的表示比我想象的好得多,以至比突破法退出战略还好。 假如说一个系统的能力在于它的退出战略,这就是最好的证据。这阐明,一个系统的赢利才干并不完整依赖于一个有优势的入市战略。 请留意,唐奇安系统的表示不如其他系统。这阐明,突破法在海龟计划实施之后的岁月中曾经丧失了一些优势。 我以为这在很大水平上是买卖者效应(trader effect)构成的。 上表的另一个让人吃惊的中央是双重均线系统的优秀表示。留意,这个系统的业绩要优于同类但更复杂的三重均线系统。这个例子证明了更复杂的系统一定更好,而且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些都是基础性的系统。其中,双重均线、三重均线和唐奇安趋向这三个系统以至没有任何的止损退出规范。 这意味着它们违犯了最受尊崇的买卖格言之一——永远要有止损点。但它们的风险调整回报率却可与其他系统比肩,以至强于其他系统。 要不要参与止损点? 完整没有止损退出规范会令很多买卖者惴惴不安。假如我们参与退出点,双重均线系统的表示会有什么变更? 很多人喜欢揣摩这类事情。他们会带着这些问题去讨教他们的朋友或更有阅历的买卖者。 对我来说,假如我在检验了一个理念之后得到了实真实在的肯定答案,我更愿意对这种理念抱有自信心。 自信心有益于你。下图反映了不同止损规范下的MAR比率,横轴代表止损规范,以入市时的ATR为单位。 留意,止损规范为零时,也就是基本没有止损点时,MAR比率最高。事实上,这个结论对一切指标来说都成立:平均复合增长率、MAR比率、夏普比率、衰落、衰落持续期——每一个指标。 三重移动均线系统同样如此:假如参与止损点,每一个指标都会变坏。 对定时退出唐奇安趋向系统的止损点测试也简直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只需一个例外:对10ATR以上的大止损规范来说,系统表示与没有止损点的时分差未几。 这当然与“永远要有止损点”的普通信心十分矛盾。为什么?止损点不是对保住成本很重要吗?既然我们参与了止损点,衰落水平为什么不降落呢? 有许多买卖者以为,最需求担忧的是一连串接踵而来的损失。这对每笔买卖不外维持几天的短期买卖者来说或许是事实,但对趋向跟踪者们来说不是。 对趋向跟踪者们来说,衰落也来自于趋向逆转,这通常发作在大趋向终了之后。有时分,趋向逆转之后的市场十分不稳定,操作起来相当棘手。 海龟们都知道,放弃在趋向中积聚起来的部分利润只是游戏的一个部分。我们知道我们早晚会阅历庞大的衰落。 但这对某些海龟来说的确是件痛苦的事,特别是那些最受不了赔钱的海龟。目睹刚刚赚到的钱云消雾散是我们的买卖作风中最难忍耐的一个环节。 因而,趋向跟踪者们的衰落并非来自于入市风险,而是来自于利润的返还。 测试结果发作了变更 前面说过,我们的测试期截至2006年6月。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分,又有很多个月过去了,你可能对这段时间内的状况会很猎奇。 假如以截至2006年6月的数据为依据,你会选择哪一个系统?假如你能选择两个系统,你会选择哪两个? 为了给你一点启示,我修正了测试截止期,参与了直至2006年11月的新数据,更新后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稍微看一眼CAGR和MAR比率就能发现,趋向跟踪系统在2006年的最后几个月中整体表示不佳。有趣的是其中所发作的变更,下表列出了CAGR和最大衰落的变更百分比。 这是怎样回事?测试结果为什么会发作这么大的变更?我们的最佳系统的衰落幅度为什么会上升50%之多? 为什么运用最简单的定时退出战略的系统在最后的5个月中没有什么变更,但其他系统却如此糟糕? 一个买卖者如何树立起更契合希冀值的系统?换个角度说,你怎样才干让你的希冀值与一个系统的潜力愈加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