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摄影:莫国良 在近代史上的魔都上海,普通被称为“上海滩”。上海滩由此也被以为是冒险家的乐园,是枭雄俊杰们龙争虎斗的一个舞台。那么上海的“滩”到底在何处呢?广义地说,上海滩应该是上海的这座城市;狭义地说,上海滩是指当时被各国列强侵占划为“租界”领地。 大家知道上海有处著名地标“外滩”,细致的天文位置是指往常的中山东一路,也被称为当今的万国博览建筑群一条主街道。望文生义“外滩”的地名因由不难解释,说白了就是“苏州河(吴淞江)”冲积滩涂南侧的外面。中山东一路就是滩涂内外的分界线,其东侧就是“申江”外的一片沼泽;其西侧就是“法租界”与“公共租界”的起始点,然后向西延伸。 因而说,狭义的“上海滩”就是指当初被“法英”领衔的列强租赁的上海租界。那么这块“上海滩”的地界到底有多大呢?其东面就是“外滩”,现今缺乏3公里的中山东一路;南面除了当时上海县衙领地之外,以肇嘉浜(肇嘉浜路)沿线约10公里,达徐家汇周边地域,肇嘉浜也就成为了华界与法租界的界河;其西面没有明白的分界线,普通来说,西面终点就是延安中路末端,最远至往常的凯旋路一带。法租界里的“徐家汇”与公共租界里的“圣 约翰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也是租界最有压服力的天文标记;其北面华界与公共租界的分界线很明白就是往常的苏州河。 事实上苏州河也并非全部是华界与公共租界的分界线,从外白渡桥至西藏路桥的河段两岸,应该全部都是公共租界。至于苏州河北岸入侵到哪些区域无法定论。但是从西藏路桥至江苏路桥的河道就很明白,南岸属于公共租界,北岸就是华界地域了。 说道“租界”,那么一定要说一说租界境内的分界线。“法租界”与“公共租界”的界河就是叫做“洋泾浜”河道(往常的延安路)。在沪语中有句土语叫作“洋泾浜英语”,其出处就是地处该河的土族居民说着自己的吴语,然后又是学着说英语、法语,由此构成了谁都听不懂的三不像言语,因而上海人称这种言语叫做“洋泾浜”话。 其实,洋泾浜作为南北向的租界分界线,还给魔都上海带来了抹不去的胎记。大家知道任何一座城市的道路都有门牌号,上海的马路门牌号又是怎样排序的呢?事实上,上海道路的排序规则是由当时的租界领地的统治者规则的。 在当时的租界范围内,东、西方向道路自然是以外滩(中山东一路)为起点,由东向西排列。由此在临街“外滩”内的东西向街道的建筑都是以1号据称。 南、北方向的道路的排序规则就要比东、西方向的排序规则复杂。它是由“洋泾浜(延安路)”为中轴线南北分开,“洋泾浜”的南岸向南,由小至大有序排列;“洋泾浜”的北岸往北,由小至大有序排列。南、北方向的道路,由此又是构成了城区道路命名的奇葩,一条笔挺的南北通衢,会被分割成,南、中、北三条道路的不同命名。最为典型的一条南北通道就是南北方向穿过市中心的“西藏路”,延安路向南的西藏路叫“西藏南路(法租界)”;延安路往北至苏州河的西藏路叫“西藏中路(公共租界)”;向北过了苏州河的西藏路叫“西藏北路(华界)”。由此,这种有序的命名方式,提高了往常的整个上海城区街道。 经过了解上海城市道路的游戏规则,假定你在上海城区里闲逛,看到道路的命名以及门牌号排列的次序,那么就会判别出,你所在的位置方向以及可能会呈现何种历史建筑物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上海人嘴里的“上只角”与“下只角”天文位置的分辨也由此而生。 8、城市记忆之八,魔都上海打造中的外滩地标“外滩源”; 9、城市记忆之九,上海滩影视剧出镜率最高的建筑,外白渡桥; 10、城市记忆之十,上海滩上的万国古建筑博览群; 11、城市记忆之十一,浅说冒险家的乐园——上海滩; 12、城市记忆之十二,老上海滩里的“法租界”; 13、城市记忆之十三,老上海滩里的“公共租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