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手把一把手给否了? 网传的这份文件显示,在一份申请打折购买观致汽车的报告中,申请者提出给予两位与奇瑞有合作关系的人士购买观致汽车的8折优惠。文件中被指为陈安宁的批示指出只能给予9折优惠。批示一栏中的签名为“陈安宁”,批准一栏则为“尹同跃”。如果以这样的顺序阅读,并没有问题,但文件下方的一行文字说明:此文件是先由尹同跃签字后再由陈安宁签字。这样一来,问题就很明显了:奇瑞的二把手陈安宁,把一把手尹同跃的批示否定了? 无论从何种角度,陈安宁都是奇瑞的二号人物。2010年作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被引进到奇瑞的陈安宁,从副总经理兼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开始,6年间先后接过了奇瑞捷豹路虎和观致汽车这两大合资公司的指挥棒,并在奇瑞内部成为仅次于总经理尹同跃的常务副总经理。身兼奇瑞汽车负责运营与研发的常务副总经理、奇瑞汽车工程研发总院院长、奇瑞捷豹路虎董事长、观致汽车董事长、观致汽车CEO五大要职,奇瑞旗下几乎所有的品牌产品和研发都在陈安宁的掌控之下。以二号人物的身份兼任旗下多家合资公司和重要部门的一把手,在国内汽车企业中并不多见。 其实报告涉及的两款观致5 SUV,官方指导价不过16.49万元和19.49万元,8折与9折之间的差价,只有1万多不到2万元,若网传属实,陈安宁此举确实非常不给“老大”尹同跃面子。相反,对于意向购车者而言,10%的优惠幅度变化已经非常大,有可能影响到购车决定,再考虑到购车者是与奇瑞新能源有合作关系的地方领导,如此做法是否得当,还有待商榷。 虽然观致汽车与奇瑞新能源分别是独立的企业,但在今年初刚一接手观致汽车,陈安宁就指出观致未来将以“新能源”和“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因此,观致未来在新能源方面是需要与奇瑞新能源合作的。 网传文件曝光至今也有数日,始终未见奇瑞对此事进行澄清。 法晚记者向奇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公关部对这份文件的真伪进行了求证。 公关部负责人并未正面回应文件真伪,但在短信中回复“内部文件传出去了不是啥光彩的事”,希望不要再“炒”此事。可以说是间接承认了此“内部文件”的存在。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份文件是如何流传出来,是否针对陈安宁? 陈安宁的奇瑞? 换一个角度来说,其实陈安宁“否决”尹同跃也是有章可循。陈安宁目前身兼观致汽车董事长和CEO两大要职,可以说在观致内部是无可争议的“老大”,否决来自股东方奇瑞的尹同跃,倒也无可厚非。 在奇瑞旗下的合资公司中,奇瑞捷豹路虎董事长最早由陈安宁兼任。据媒体报道,陈安宁因其海外经历和技术背景,在与合资方的谈判中取得了不少“加分”,帮助奇瑞成功实现与捷豹路虎的合资,因此新合资公司的董事长自然由陈安宁担任。 不过,在销售渠道方面,彼时还只是副总经理和研发总院院长的陈安宁,给奇瑞捷豹路虎留了一个很大的缺口。由于双方并未厘清销售渠道的控制权,以致催生了奇瑞捷豹路虎与捷豹路虎共同组成的“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IMSS)”。IMSS实际上由三方构成,因此,IMSS的总裁需要向三方汇报,即捷豹路虎大中华区总裁高博、代表奇瑞捷豹路虎外方的总裁百润、代表奇瑞捷豹路虎中方的常务副总裁朱国华。这种“房上架屋”的复杂结构,在汽车圈堪称绝无仅有,被认为是最初谈判时奇瑞与捷豹路虎未能厘清销售渠道的“后遗症”。 不过,总的来说,奇瑞捷豹路虎的成功合资,还是成了陈安宁的一大政绩。2014年,陈安宁被任命为奇瑞汽车常务执行副总裁及首席运营官。 另一家合资车企观致汽车,则是在陈安宁成为奇瑞“二把手”之后,被陈安宁纳入麾下。2014年12月,陈安宁成为观致汽车董事长。2016年伊始,观致CEO墨斐离职,陈安宁兼任代理CEO。随着负责市场与销售的副总裁孙晓东的离职,陈安宁在观致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至此,陈安宁在奇瑞内部已经成为身兼常务副总经理、汽车工程研发总院院长、奇瑞捷豹路虎董事长、观致汽车董事长兼CEO等要职于一身,掌握营销、研发以及合资公司大权的二号人物。就兼职数量众多而言,他甚至已经超过了公认的一把手——奇瑞控股董事长、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 陈安宁曾在福特效力近20年,在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奇瑞捷豹路虎,陈安宁的“福特化”倾向比较明显:财务副总区捷成之前是长安福特财务高级经理,研发副总黄勇之前曾在长安福特子公司任职,采购副总刘玉超加盟前任职南京长安福特研发部。去年9月份,原奇瑞捷豹路虎制造部执行副总裁陈雪峰接任常务副总裁一职,他曾在长安福特担任过项目总监一职。 掌权观致之后,则开始将前上汽通用团队放置一边,转而引入“福特系”管理人员。先是前福特中国副总裁许国祯以“顾问”身份参与观致内部工作,涉及营销、公关等领域。随后公关总监一职也由前长安福特马自达公关总监姚雨取代。此外,观致首席财务官孟广满同样有着在福特工作的经历。 虽然从合资企业引进人才是自主品牌发展中必经的道路,但陈安宁在各级领导层如此密集地引入福特系人马,或许将新、老奇瑞人推向对峙,从而导致上述文件曝光。 营销连败 谁之过? 到了2015年,陈安宁已经完成了在奇瑞内部的“占位”。在2015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陈安宁表示,奇瑞的一系列人事变动,是为了奇瑞之后的战略铺路的“顶层设计”。随着多个要职加身,陈安宁应当有空间施展自己的手脚了。 不过,2015年奇瑞的市场表现并不好。2015年,奇瑞成了自主品牌企业中,为数不多出现负增长的企业。随着奇瑞销量出现下滑,与比亚迪之间的差距开始缩小。到了今年4月,奇瑞的月度销量已经被比亚迪超过。今年4月,奇瑞汽车的总销量为34672辆,同比下滑4.1%。今年前四个月,奇瑞共销售149560辆,同比下滑2.1%,排在中国车企销量的第16名。 刚刚上市的艾瑞泽5,以低价策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代价是同门小兄弟艾瑞泽3被完全边缘化。不过,艾瑞泽5仍在产能爬坡阶段,远不足以支撑奇瑞的销量。另一方面,在SUV大行其道的今天,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都在SUV车型上赚的盆满钵满,奇瑞的SUV车型——瑞虎系列却出现了严重下滑。其中瑞虎3在4月份销售了5108辆,同比下降38.3%;瑞虎5销售了2951辆,同比下降26.8%。 当然,艾瑞泽3也是一款失败的产品。2014年12月,艾瑞泽3上市之时,奇瑞的期待是由艾瑞泽系列逐步取代E3、风云2等车型,市场表现却是事与愿违。上市一年多,艾瑞泽3的销量一直难见起色,今年以来更是低迷。2015年,奇瑞E3销量为37745辆,艾瑞泽3销量只有15623辆,还不到前者的一半,显然无法取代E3的地位。今年前4个月,艾瑞泽3销量只有600辆,E3则有近8300辆,“艾瑞泽3取代E3”几成天方夜谭。被奇瑞寄予厚望的艾瑞泽3落得如此下场,如果不是产品研发的失误,便是市场营销的不足。值得一提的是,陈安宁的诸多职务中,就包括负责日常运营的常务副总经理和奇瑞汽车工程研发总院院长。担任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职位的高新华,原非营销出身,而是来自研发部门。 《法制晚报》汽车周刊官方微信号:auto17818 原文地址:https://www.wanhu888.com/article-26478-1.htmlhttps://www.toutiao.com/a6295921217530577153/ |